第2009章 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推荐阅读:山村桃运傻医 我做老千的那些年 神级选择:这个御兽师有亿点生猛 通幽小儒仙 开局地摊卖大力 农门甜妻有空间 新婚夜,植物人老公忽然睁开眼 末世奶团:每天一个碰瓷小技巧 全军列阵 真千金是咸鱼小锦鲤
“记得按时吃药,“李医生叮嘱道,“如果再发烧,立刻送来医院。“
“好的,谢谢李医生,“许思远说道。
秦渊付了医药费,又给翠花买了两双鞋——一双给她自己,一双给小梅。翠花拿着崭新的鞋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叔叔......“她想说谢谢,但话到嘴边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穿上试试,“秦渊温和地说道。
翠花小心翼翼地穿上鞋,那是一双粉色的运动鞋,虽然只是普通的款式,但对她来说已经是天大的礼物了。
“合适吗?“秦渊问道。
“合适,“翠花点头,眼泪又流了下来,“太合适了。“
她在原地走了几步,感受着鞋子的包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是秦渊见过的最纯真、最开心的笑容。
“谢谢叔叔,谢谢叔叔,“翠花不停地说着。
天已经完全黑了,张师傅开车把两姐妹送回石头沟村。秦渊和许思远也跟着一起去,想看看孩子们的家是什么样的。
从县城到石头沟村,开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越往里走,路越崎岖,最后连像样的路都没有了,只能沿着坑坑洼洼的土路颠簸前行。
“石头沟村是这一带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张师傅说道,“全村只有三十几户人家,年轻人大都出去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
车灯照亮了前方的黑暗,两边是茂密的树林,偶尔能听到夜鸟的叫声。
终于,前方出现了零星的灯光。
“到了,“张师傅说道。
车子停在村口,秦渊下车环顾四周。这是个典型的山村,几十栋低矮的土房子散落在山坡上,有的房子甚至还是茅草顶。没有路灯,只有几户人家的窗户透出微弱的灯光。
翠花带着他们走向自己的家。那是一栋很小的土房子,墙壁斑驳,屋顶的瓦片有几处已经破损了。
“爹!“翠花推开门,“我回来了!“
屋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个黝黑瘦削的中年男人冲了出来。他看起来四十出头,但饱经风霜的脸让他显得更老。
“翠花!你死哪去了!“男人的语气很急,“你知不知道我找了你一整天!“
“爹,对不起,“翠花低下头,“我...我带小梅去看病了。“
“什么?“男人这才注意到被许思远抱着的小梅,脸色变了,“小梅怎么了?“
“她发烧了,“翠花说道,“烧得很厉害,我怕出事,就背着她去镇上。后来遇到了好心的叔叔,他们送我们去县里的医院,现在已经好多了。“
男人这才注意到秦渊一行人。他上下打量着这些城里来的人,眼神中有感激,也有一丝拘谨和戒备。
“是你们......“男人说道,“救了我的两个孩子?“
“石大哥是吧?“秦渊主动伸出手,“我叫秦渊,这位是许医生。我们是来青云县做公益的,正好在路上遇到了翠花,就帮了个忙。“
石大哥犹豫了一下,才伸手和秦渊握了握。他的手粗糙得像树皮,布满了老茧和裂痕。
“谢谢你们,“石大哥声音有些哽咽,“真是...真是太谢谢了。“
“应该的,“秦渊说道,“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帮助像翠花这样的孩子。“
“进屋坐坐吧,“石大哥让开身子,“虽然家里简陋,但也让我尽尽地主之谊。“
秦渊和许思远走进屋里,瞳孔不由得收缩了一下。
屋里实在太简陋了。昏暗的灯光下,能看到整个房子只有一间大通间,被布帘子简单地分隔成两个区域。一边是厨房,一边是卧室兼客厅。地面是泥地,墙壁是土墙,到处都是裂缝。
“厨房“只有一个简易的土灶,旁边堆着些柴火。几个破旧的锅碗瓢盆挂在墙上。“卧室“里只有两张用木板搭起来的床,上面铺着破旧的被子。房间里的“家具“,就是几个用木箱改装的柜子和一张缺了腿的桌子,下面垫着砖头。
整个房间里,找不到一件像样的东西。
“坐,坐,“石大哥尴尬地说道,“条件简陋,别嫌弃。“
秦渊和许思远坐在那张桌子旁边。石大哥想要倒茶,但翻遍了罐子,发现连茶叶都没有,只好烧了些开水。
“真是不好意思,“石大哥搓着手,“家里实在是......“
“石大哥别在意,“秦渊说道,“我们不是来做客的,是来了解情况的。“
“了解情况?“石大哥有些疑惑。
秦渊简单地解释了基金会的情况,以及他们这次来的目的。
“你们...你们是专门来帮助我们的?“石大哥不敢相信,“不要钱的那种?“
“对,“秦渊点头,“不要钱,而且是长期的帮助。“
石大哥沉默了很久,突然“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恩人啊!“他的声音颤抖着,“你们真是我们的恩人啊!“
“快起来,快起来,“秦渊赶紧扶起他,“不用这样。“
“不跪不行啊,“石大哥眼泪流了下来,“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些山里人,活得有多难。“
他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叫石建国,今年四十二岁,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片大山里。家里有五口人——他、妻子、翠花、小梅,还有一个三岁的儿子。
“我老婆在县城打零工,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块钱,“石建国说道,“我在山里种地,农忙的时候还去帮人干点活,一年也就挣个几千块。三个孩子,光是吃饭穿衣就把钱都花光了,更别说看病上学了。“
“所以你才想让翠花辍学?“秦渊问道。
石建国叹了口气:“不是我不想让她读,是实在供不起啊。翠花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要一千多,小梅明年也要上学了,还有小儿子......我一个人怎么供得起三个孩子读书?“
“可是翠花很聪明,老师说她成绩很好,“许思远说道。
“我知道,“石建国痛苦地说道,“可是再聪明又怎样?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赚点钱贴补家用。“
秦渊看着石建国,知道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整个山区普遍存在的观念。要改变这种观念,需要时间,需要实际的行动。
“石大哥,“秦渊认真地说道,“如果有人能帮你供翠花上学,你愿意让她继续读吗?“
“有人帮?“石建国愣住了,“谁愿意帮我们?“
“我们的基金会,“秦渊说道,“我们可以资助翠花上学,一直到她完成学业。不仅如此,我们还会资助其他像翠花这样的孩子。“
石建国看着秦渊,眼睛里充满了怀疑和不敢相信:“真的...真的有这种事?“
“真的,“许思远说道,“我们是认真的。而且不止是学费,生活费、学习用品,我们都会提供。“
石建国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如果...如果真的能这样,那我...我做梦都会笑醒的。翠花那孩子真的很爱读书,每次看到她趴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我心里就难受。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我只是个种地的,什么都给不了她。“
“现在有我们了,“秦渊说道,“让翠花好好读书,将来她一定会有出息的。“
“好,好,“石建国用力点头,“我听你们的,我一定让翠花好好读书。“
从石建国家出来,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张师傅开车送他们回县城的招待所。
一路上,秦渊和许思远都沉默不语。今天看到的、听到的,都让他们感触太深了。
“秦先生,“许思远终于开口,“我现在才真正明白,什么叫贫困。以前在新闻上看到那些数字,觉得只是数字。但今天,当我亲眼看到翠花家的情况,当我看到她光着脚走了七八个小时,当我看到那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房子......我才明白,贫困不是一个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是的,“秦渊说道,“所以我们必须做点什么。不是为了感动别人,也不是为了什么名声,而是因为这些孩子真的需要帮助。“
“明天我们要去学校看看,“许思远说道,“我想知道,那里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好,“秦渊点头,“明天一早我们就去。“
第二天清晨,秦渊和许思远起了个大早。张师傅开车载着他们,前往石头沟村的小学。
“石头沟小学啊,“张师傅说道,“那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小学,但条件真的很差。我有个侄子就在那里教书,经常跟我抱怨学校的情况。“
车子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大约半小时后,到达了一片相对平坦的山坡。远远地,秦渊就看到了那所小学。
说是小学,其实更像是几间破旧的平房。围墙是用石头和泥土砌成的,很多地方都已经坍塌了。大门是两扇褪了色的铁门,锈迹斑斑,一扇门还斜歪着,关不严实。
“就是这里,“张师傅说道,“石头沟小学。“
秦渊和许思远下了车,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景象让他们心头一沉。
操场是一片坑坑洼洼的泥地,没有任何体育设施,连最基本的篮球架都没有。角落里有一副用木头和绳子自制的简易秋千,看起来摇摇欲坠。
教学楼是三间低矮的平房,墙壁斑驳,有些地方已经露出了里面的砖头。屋顶的瓦片很多都碎了,用塑料布遮盖着。窗户的玻璃也碎了好几块,用纸板和塑料布堵着。
此时正是早上八点,是学生到校的时间。陆陆续续有孩子从山路上走来,有的背着破旧的书包,有的用布包着书,还有的干脆就抱着几本书。
孩子们的穿着大多很破旧,有的衣服打着补丁,有的鞋子露着脚趾。但他们的眼神都很明亮,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
“秦先生!许叔叔!“突然传来一个惊喜的声音。
秦渊转头一看,是翠花。她穿着昨天买的新鞋子,背着一个破旧的书包,正向他们跑来。
“翠花,“秦渊微笑道,“小梅好点了吗?“
“好多了,“翠花开心地说道,“已经不发烧了,今天早上还吃了一碗粥呢。“
“那就好,“许思远说道,“记得按时吃药。“
“嗯,我记着呢,“翠花点头,然后好奇地问道,“你们怎么来学校了?“
“我们想看看你们的学校,“秦渊说道。
“那我带你们去见校长,“翠花说道,“校长是个好人,对我们可好了。“
她带着秦渊和许思远走向其中一间平房。这是最大的一间,分成了三个教室。每个教室大约三四十平米,放着几排破旧的课桌椅。墙壁上贴着一些泛黄的教学挂图和学生的作业。
在最里面的教室,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正在黑板上写字。他身材瘦削,戴着老式的黑框眼镜,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
“刘校长,“翠花喊道。
那个男人转过身来,看到有陌生人,先是一愣,然后走了过来。
“你们是......“刘校长疑惑地问道。
秦渊递上了基金会的介绍信:“刘校长您好,我叫秦渊,这位是许思远医生。我们是'希望之光儿童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专门来这里考察,希望能帮助这里的孩子。“
刘校长接过信仔细看了看,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是来做公益的?太好了,太好了!“
他激动地握住秦渊的手:“我叫刘建军,在这里当了二十多年的校长。欢迎你们,真的非常欢迎!“
“刘校长客气了,“秦渊说道,“我们能参观一下学校吗?想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当然,当然,“刘校长说道,“虽然条件简陋,但我带你们看看。“
刘校长带着他们参观了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三间教室,一二年级在一个教室,三四年级在一个教室,五六年级在一个教室。每个教室都是复式教学,一个老师同时教两个年级。
“我们学校现在总共有八十三个学生,但只有三个老师,“刘校长说道,“我教高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张老师教中年级,李老师教低年级。其他的科目比如音乐、美术、体育,基本上都没办法开。“
(https://www.pcczw.com/wx/1484/11455770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