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在轨加注
推荐阅读:长生从吃妖开始 新婚妻子发现了我不为人知的过去 手握购物系统,我在八零当首富 NBA:开局融合约基奇模板 唯一玩家 我洪荒人祖,开局废人教废圣母 大明:朱标胞弟,史上最强逆子 长生:从成为族长开始 全职猎人:今夜,杰尔曼加入狩猎 凡人:我能加点修仙
火星土壤也称“风化层细粒物质”,其物理化学性质与月壤有显著差异。较高的铁含量使其具有更好的微波吸收特性,而存在的水合矿物则可能在烧结过程中起到粘结剂作用。
果然,吴记立即予以回应:
“梅院士的设计非常出色,但同样的原理完全可以应用于火星。”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实际上,火星土壤的颗粒特性反而更适合原位生产——平均粒径50微米,形状系数0.7,且含有2%-3%的氧化铁,这些都是理想的烧结原料,而且据我所知,京航大学方面已经进行过不少相关研究。”
“另外。”不等梅元洪有所反应,他又继续道,“火星大气虽然稀薄,但仍然能提供约5%地球表面的大气压力,这对充气结构的应力要求更低,即便从使用寿命和失效概率的角度,火星也更具优势。”
“各位,请允许我插一句。”紧跟着吴记的发言,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乔突然开口:“根据萤火一号的磁力探测数据,我们发现火星表面存在局部强磁异常区。”
他调出一张火星磁场分布图:
“我们知道,火星没有很强的固有磁场,但其地壳中仍保留了古代磁场的‘化石’记录。这些磁异常区域跨度可达1000公里,强度在10-1500nT之间,能偏转部分太阳高能粒子。特别是在南半球高地,磁场强度可达地球表面的15%,虽然不足以完全阻挡宇宙射线,但仍然可以提供足够的辐射防护。”
张荣乔展示了最新的辐射剂量模拟结果:
“在磁异常区的地表,如果结合必要的防护技术,设备,或者宇航员接受的年辐射剂量可控制在150mSv以下,基本相当于国际空间站的水平,这比月球表面的500mSv要安全得多。”
会场内又一次活跃起来。
只不过,大家的兴趣被转移到了火星上面。
“但登陆火星的难度呢?”
顾印东不能放任大好的局势反转,只好祭出杀招:
“月球只有地球六分之一重力,而火星是三分之一,着陆过程需要更复杂的减速系统,更不用说运载能力的问题……我们眼下最强大的运载火箭是长征五号,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有大约14吨,但要将载荷送往火星,由于需要更高的逃逸速度和更长的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会大幅下降至5吨左右。”
“即便是计划中的长征九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预计140吨,火星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也只有20吨左右,对于载人任务来说仍然非常极限,而且就算成功,也会像阿波罗任务那样,无法开展太多复杂的研究活动。”
说到这里,他敲了敲面前的桌面,以示强调:
“而如果要建设科研站乃至基地,那就需要单次50吨甚至更高的火星转移能力……这样的数据,即便放眼整个人类航天史,也只有仅停留在设想阶段的祝融星-大力神火箭能够实现,而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内,我们还没有这一级别运载火箭的研发计划。”
祝融星-大力神是能源项目的最终版本,体量几乎两倍于运送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能源号。
因为指标过于夸张,一般都被算作是“设想”范畴。
应该说,顾印东这一波确实命中了火星计划的死穴。
上限偏低。
争夺领导权这种事情主要看一个噱头,在这种事情上,你哪怕发射一百个无人探测器,也不如真的把人送上去一次。
而以10年的窗口期来算,搞出支持载人登月的长征9号尚有可能,但要在此基础上再增加近一倍的推力……
时间方面属实来不及。
一直没有明确表态的孙燕来局长也紧跟着开口:“张总师,你们的发现确实重要,但正如顾院士所说,登陆火星本身的技术挑战仍然存在……“
会场陷入了沉默。每个人都知道他说的是事实——
除非有什么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就在这僵持时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平建清了清嗓子:“各位,我想提一个可能被忽视的方案。”他停顿了一下,“常浩南院士在几年前曾提出过一个深空探测中转站的设想”
会场立刻响起一阵低声议论。
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听说过这个项目,只是都没有被纳入到“未来十年”这个期限的考虑当中。
实际上,如果换个人提出类似设想,那么甚至都不会被当做一个正经的“项目”来看待。
最多只能算是规划。
也就是常浩南今年还不到四十岁,眼瞅着未来还有二三十年能亲自跟进,所以才多了几分严肃性。
孙燕来微微皱眉:“周总师,那个项目太过超前了。在地月拉格朗日点建设中转站,需要的技术和资源——“
“但理论上可行,“周平建坚持道,调出一张轨道力学示意图,“如果在L4点建立中转站,我们可以分阶段向火星,或者月球运送物资和人员。先使用常规火箭将组件运到中转站,在那里进行在轨加注,或者组装成更大的飞船。”
他事先并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准备,因此只好临时绘制一个简单的图形演示:“如果考虑在轨加注的方案,那么无论月球还是火星,单次发射的质量要求都会大大降低了,更重要的是,从中转站出发的任务可以容许更大范围的时间窗口,使用更低能量的转移轨道,节省30%-40%的推进剂。”
这一次,就连最先主张瞄准火星的吴记都忍不住摇头:
“可是那需要数十次发射和太空组装,前置的成本和时间都难以估量,而且更关键的问题是,相关技术还全都处在技术论证乃至初步方案阶段,很难说什么时候才能正式转入开发阶段……”
“……”
他想要推进火星项目不假,但还不至于为此而不择手段。
现场的环境重新变得嘈杂起来,来自不同单位和研究方向的技术人员纷纷发表看法,一时间竟显得有些焦灼。
突然,会议室角落的小门被推开。
一名年轻的联络员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并快步来到孙燕来局长身后,俯下身子低声说了几句话。
在近百道目光中,孙燕来的表情从一开始的惊讶变成茫然,接着迅速转为震惊。
他先是抬起头,扯过话筒,似乎想要对所有人说些什么,但犹豫片刻之后又重新捂住麦克风,再次跟那名联络员耳语了几句。
直到后者连续点了三次头之后,孙燕来终于深吸一口气,重新看向面前的几十号人。
几秒钟后,才抬起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所有人安静:
“各位,我们刚刚收到消息……”
直到此时,他的声音仍然有些颤抖:
“常浩南院士和彭觉先院士主持的核反应堆磁流体发电验证专项,于昨天晚上在金城504厂成功实现临界,至今已稳定输出12小时,功率稳定在7.7兆瓦。”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但明显滞后了片刻。
很明显,仍然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孙燕来给出了更直接的解释:
“这项技术,就是老周刚才提到过的,空间转移基地的核心。”
现场瞬间炸开了锅——
几分钟前,他们还在说着不能把这东西纳入中短期的考虑。
结果反转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核心技术的验证竟然在不声不响当中就完成了?
孙燕来这会儿也同样处于懵逼之中,大脑几乎停转。
只不过作为领导,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
只好祭出缓兵之计。
“常院士正在赶来的路上,他将在下午的会议上详细介绍这一成果……所以我们暂时休会”
孙燕来环视众人:
“我想,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所有选项了。”
(https://www.pcczw.com/wx/26880/7572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