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1028章 金块本位制

第1028章 金块本位制


“设立内阁顾问?”

    “韩卿怎么有这个想法?”

    朱由检询问道。

    韩爌解释了一下陈继儒的建议,认为以他的名望和能力,足以担任顾问,为内阁查漏补缺。

    朱由检听到是张溥向韩爌提议的,笑着道:

    “这个张溥,自己做了雇工协会的总顾问,现在又想在内阁设。”

    “不过你说的查漏补缺也确实需要,设立内阁顾问可以吸纳民间人材。”

    “这样,内阁设立顾问组,聘请专家学者咨询,任期同样三年。”

    答应了韩爌的要求,朱由检又担心内阁膨胀,叮嘱道:

    “内阁顾问,一定要宁缺毋滥,优先从进士、元士、院士中选,朕下旨才能任命。”

    “而且必须要公开,接受国会质询。”

    “如果有人不适合,那就不要聘请。”

    韩爌连连应着,对皇帝接受自己的建议极为欣喜。

    虽然皇帝有这样那样的要求,但是他的提议被通过,证明了他在皇帝这边有地位。

    或者可以说,皇帝已经把他看作下一任首辅,进一步给他放权,给他做事的权力。

    朱由检确实正在给他放权,但要说完全没有控制,那是不可能的。

    科学院其实就是内阁最大的智库,他早已安排张溥加入计发委。

    接下来他还会安排皇室企业资助发展研究机构等民间智库,增强对朝野的影响力。通过潜移默化,扩张皇室的影响力。

    当然,该给首辅的权力也会给,每个首辅都可以聘请内阁顾问,可以看作是私人助理。

    这也是幕僚职业化的举措,给幕僚和智囊明面上的地位。

    如果再出现汪文言那样的人物,一定会争取成为内阁顾问,落入他的眼里。

    韩爌是有任用幕僚打算的,他知道皇帝对这一点很关心,要不然也不会设立中书监,给大臣派遣秘书。

    不过有些幕僚,任命为秘书太过于羞辱人。所以他在听到张溥提议的顾问后,很快就觉得这是一个好职位——

    有着内阁的名号,表示出了地位。顾问这个称呼,又显示出职责是解答疑问。

    这个类似白衣卿相的称呼,很适合幕僚和民间人士,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

    要不然他也不会轻易答应张溥,在内阁设立顾问。

——

    达成共识之后,朱由检准备任命陈继儒为内阁顾问。

    并且制定了流程,先召集内阁大学士一起,对陈继儒考察询问:

    “陈先生的基础物资一说,是一个好的建议。”

    “朝廷征收徭役物资,是什么都需要吗?”

    “不,最重要的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物资,维持大明安稳。”

    “计发委需要确定什么是基础物资,加强对这些物资的采购和储备。”

    韩爌等人应着,陈继儒道:

    “物资会有损耗,如果损耗过多,会降低朝廷收益。”

    “执掌管科院的张修撰,对此颇有研究。”

    “臣以为应该在管科院建立损耗研究所,专门研究这点。”

    朱由检笑着点头,又说道:

    “不止要研究这,还要研究金融。”

    “货币如何发行,那是一门学问。”

    “既不能发行过多,重蹈宝钞的覆辙。”

    “也不能发行过少,民间货币不够。”

    “现在,市面上银价上涨,民众生活大受影响。”

    “一个原因就是货币不足,泰西发生战争,减少把银子运过来。”

    “银子少了就会银荒,银价会越来越高,到时纳银的农民,将会越来越吃亏。”

    这个观点,出乎群臣意料。

    负责财经的大学士郑以伟道:

    “如此说来,银价岂不会一直要上涨?”

    “朝廷以后如何征银?”

    温体仁则拍马屁道:

    “皇上明见万里,早已知道这点。”

    “所以允许民间纳粮纳银自便,有什么缴纳什么。”

    “银价上涨之后,百姓可以纳粮。”

    大大夸赞了皇帝一通,认为皇帝有先见。

    朱由检留着温体仁,就是让他附和自己的,闻言笑着说道:

    “温卿说的正是朕的担心。”

    “如果强制征银,银价上涨之后,粮价就相对下跌。一亩地三分银的赋税,实际负担可能翻倍。”

    “但是改为纳粮,百姓就不用把粮食必须卖出去,他们的负担自然会减轻。”

    “不过征粮会有损耗,运输也有成本。朝廷要想办法降低中间消耗,征集非常麻烦。”

    “用这个办法应对银荒,终究治标不治本。”

    陈继儒趁机说道:

    “想要彻底解决,还是要发行纸币。”

    “皇上以银子为抵押发行辅币券,又以物资为抵押发行代金券。”

    “这些纸币只要得到认可,银荒自然就迎刃而解。”

    “可惜有些人不明白陛下的用心,限制发行辅币券。”

    “臣以为《货币法案》,应该进行修改。”

    朱由检对此却有些犹豫,询问道:

    “《货币法案》,你们都觉得该改吗?”

    “如果让民间以为朝廷朝令夕改,辅币券的信用如何维持?”

    陈继儒道:

    “《货币法案》是在涿鹿区议会制定的,本就是一个小地方的法案。”

    “臣以为国会完全能根据需要修改,以便推行全国。”

    “民间只要知道辅币券能换取银币,自然不会担心。”

    朱由检摇了摇头,觉得陈继儒想的太简单。而且他明确道:

    “《货币法案》虽是涿鹿区议会制定,但是它当时代行国会职责,可以看作是国会制定。”

    “朕已签署通过,不会随意修改。”

    陈继儒道:

    “代金券其实也是货币,这在《货币法案》上没规定。”

    “原有的《货币法案》,已经必须更改了。”

    这个说法,让朱由检哑口无言。

    他想趁着没有规定多发行些代币,没想到却被陈继儒看了出来。

    如今这件事摆在台面上,他是不得不回应,否则就是不尊重自己通过国会制定的法案。

    所以他正色道:

    “代金券确实是货币,应该纳入《货币法案》。”

    “不过既然要改,就要制定章程,不能让人觉得朝廷不遵守礼法。”

    “朕先前说过,《货币法案》是第二等级法律,需要国会一半以上通过,方可修改条文。”

    “你们把修改方案提交上去,交给国会表决。”

    “如果表决不通过,那就不能修改。”

    在挣钱和法案之间,选择维护法案。

    这是他重制礼乐的核心,以后用礼法治国。

    所以重制礼乐的第一策,就是设立国会,负责制定礼法。

    这种对国会的尊重,让在国会任职的陈继儒十分高兴。

    不过他也担心自己提出的修改方案在涿鹿区无法通过,建议道:

    “如今天津等地已经试办议会,臣以为应该在整个顺天府铺开,组建顺天府议会。”

    “相比涿鹿区来说,它更适合代行国会职责。”

    “货币需求多的顺天府,也更明白发行纸币的意义。”

    这是国会筹办的重要一步,从县级升到府级。

    而且因为顺天府地域广阔,与小省相差无几。

    只要顺天府议会能办好,其他省议会就同样能办起来。

    韩爌是很希望自己任职期间多立一些功绩的,对此当即表示支持:

    “皇上确定的掣签选举法,只要把区县议员选出,就能掣签选出府议员。”

    “臣以为确实可以试行,组建顺天府议会。”

    朱由检其实不想推进这么快,但是他既然选择放权,那就尊重群臣意见。

    尤其是他在放权后,需要一个机构制衡内阁,国会看来就很合适。

    他可以制定各种各样的法案,约束内阁权力。让内阁听从指挥施政,而非胡乱作为。

    顺天府议会,就比涿鹿区议会更适合,还需要安排个有名望的人。

    他在思考之后说道:

    “府议会确实可以试办。”

    “命刘宗周兼任顺天府尹,负责筹办议会。”

    “筹办涿鹿区议会、又在苏松新区提出掣签选举法的刘理顺,升任顺天府同知,并且兼任议长,协助筹办议会”

    “苏松新区……”

    想了一想,朱由检不放心交给他人,盯着张溥说道:

    “张修撰过去代管,把刘理顺的措施延续下去。”

    “正好看一下苏松雇工的生活,多制定些维护雇工权益的法案。”

    “顺便把计发委的规划,在苏松新区落实。”

    张溥张了张口,接受这个任命。

    他是不想在这时外放的,苏松新区的区长,哪里有计发委的组长有权力?

    只是皇帝的意图他却不敢违背,而且让他获得三元及第机会的苏松雇工,他也需要有个交代。

    更何况他在家乡还有一些恩怨,如今富贵返乡,正好一并处理。

——

    朱由检在安排这些之后,又和陈继儒交流《货币法案》如何修改。

    他发现这位从苏松过来的老先生对货币还是有些认识的,比旁人更加明白一些。

    他说道: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用途就是交换媒介。”

    “它能交换到物资,所以才有价值。”

    “否则金银不能吃不能喝,并没什么特别。”

    陈继儒若有所思,说道:

    “纸币同样能交换到物资,所以能代替金银。”

    “它们都是货币,本质并无区别。”

    朱由检点头道:

    “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它们都是货币。”

    “只是金银的数量少,价值人们都任。”

    “纸币却是印刷的,印的多了却没有相应的物资,它的价值就会降低。”

    “本朝的宝钞之所以崩溃,就是因为印刷数量太多,换不到对应的东西。”

    “所以朕发行辅币券时,严格控制数量,并规定可以换到银币。”

    “现在你们要扩大发行规模,朕最担心的就是挤兑。”

    “如果百姓拿纸币换不到对应的物资或银子,纸币的信用就会崩溃,沦为宝钞一般。”

    对此连连摇头,很是担心这一点。

    扩大纸币发行关系到韩爌能调动多少钱建功立业,他说道:

    “皇上心系万民固然是好,但是如今银荒,不得不冒些风险。”

    “否则市面上货币不足,朝廷征收实物税,损耗实在太大。”

    “百姓以物易物,同样很不方便。”

    “只要每张纸币都有对应的银币,臣以为就不用多担心。”

    陈继儒则在思索之后,说道:

    “臣以为可仿照辅币券的兑换限制,提高限制额度。”

    “如今打造出来的银币,最低面值是一角。”

    “只有凑到十分辅币券,才能兑换成一角银币。”

    “臣以为可提高到一元甚至百元,只有达到百元,银行才能兑换。”

    “每日兑换还要有限额,这样能避免挤兑。”

    这个办法,让朱由检皱了皱眉,感觉似乎有些熟悉。

    他想了一会儿之后,才发觉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必须达到一定额度,才能兑换金块。

    当然,陈继儒说的是银元,原理却是相通。

    这启发了他,说道:

    “银币打造不易,朝廷暂时还没有那么多银币,铸造银块更方便。”

    “还可以加上金块,将其加入兑换。”

    “金块、银块、铜块、铁块……都能纳入基础物资,用于发行代金券。”

    “这样民众会对代金券更接受,能兑换金块的代金券,也更名副其实。”

    “如果朝廷拿不出物资,也拿不出银元,那就直接兑换金块。”

    “这可以称为金块本位制,百姓应该更相信。”

    这是朱由检灵机一动,提出来的办法。

    他对代金券发行的信心其实不是那么足,要不然也不会强制要求必须维持和银元的汇率。

    但是不发行又不行,大明需要增加货币。

    如今被陈继儒提醒,他才想到可以使用金块本位制,设定一个兑换金块的要求,用储备的黄金发行代金券。

    当然,他这个金块本位制和后世还是有不同的,不但兑换金块的要求高,还把金块排在最后兑换——

    只要有物资、有银子,就先兑换它们。

    黄金则尽可能地留下来,作为压箱底的储备。

    这样代金券自然而然地和黄金挂钩,从银本位过渡到金本位。

    这是朱由检的长期规划,因为他知道黄金最值钱。

    白银则是有色金属的伴生品,在冶炼技术提高后会大量出产,相比黄金越来越不值钱。

    当然,现在银子还是很值钱的,银币也要发行,大明的人现在认的是银子,而非其它货币。

    不过它和代金券的价值,实际要看金银比价。

    短时间变化不明显,长时间差距会很大。

    朱由检希望代金券比银子还保值,最终取代银币。(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32280/7615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