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这次真死了。
推荐阅读:非吾所愿非汝所想 【电竞】赴光 高武大秦:你也不想秘密被知道吧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 原神:与两只芙芙的日常 德运少班主?老子不干了! 隐世小侯爷:公主奉旨倒追可还行 偷听小奶包心声后,全家炮灰赢麻了 对,我开挂了
第754章 这次真死了。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人类最道德正确的理念。
可惜,公平实在是太难了。宇宙都不对称,地球和人类更是宇宙中差异化的产物。
人类一直在追求公平,至少是这么做的。
(MD,这书没法写了,啥都要禁。我不怀疑有人针对这破书,单纯是现在书站的禁点太多了。)
这个世界被加速了,贾琏能看的出来,更大更好的内燃机出现了,很多过去的不毛之地,荒蛮之地,突然就变得重要了。
爪哇率先成为了靓仔,仁安羌也发现了油田,这些昔日不起眼的地方,现在都成了香饽。
安西也发现了大油田,瞬间重要性就上来了,迟迟没有修通的铁路,朝廷决定斥巨资修通沙漠边缘的铁路,将玉门关与迪化连接起来,再连到安西。民营企业在汽车这个领域脱颖而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并且沿著水运一路延伸到武昌。
之所以是这么一个区域率先起来,完全是因为长江的黄金水道在发挥作用。
民营企业更为灵活,任何一个机会都会牢牢的抓住。汽车就是一个典范,诞生之后朝廷并不重视,没有纳入官营范畴,民营企业则立刻介入。
短短五年的时间,集中在长三角的汽车产业,年产小汽车一百五十万辆,卡车二百万辆的规模。
发展实在太过迅猛了,带来的就业机会吸纳了周边省份大量的人口。
欧洲终于打起来了,历史惊人的相似在,还是两个阵营,还是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
欧战的时间提前了,中央帝国紧密关注,反复强调中立。
交战双方都无法做到速胜,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毛子则选了量大管饱的价格低的东方产品,大量的从中央帝国采购便宜的军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英国人则还是大量的借钱给沙俄,生怕它扛不住。
态度还是那样,有生意就做,没生意就看热闹,保持中立。
战争的残酷程度令人震撼,派往欧洲的军事观察员,源源不断的将信息传回之后,经过汇总分析,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
这玩意我们二十年前就在研究了,没啥可稀奇的。而且欧洲打堑壕战是有地理原因的,欧洲一片大平原,不打堑壕战打什么!
有趣的是,开战之初,双方都抱著优势在我的思想,认为可以速战速决。
结果达成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奥斯曼这次一开始没有参战,就是纯看热闹,并且绝对中立,禁止双方利用本国的水道运输物资。
英国方面提出抗议,因为大量的物资需要走水路运往沙俄。
要知道,毛子那边的水运,都是季度性的,每年都要封冻大半年。因此约翰牛要求土方放行,遭到拒绝后,在地中海伏击了土舰队。
欧洲出现了惊人的一幕,德S党夺取了政权,并且与俄社党互为呼应,俄军战俘居然加入了德军,帮助守卫国土。
可能真是因为少了东亚这块殖民地,欧洲各国的经济情况都不理想,大战导致各国内部矛盾急速上升。
英法对于俄德的变化大惊失色,要求军队继续进攻,但是军队厌战情绪极高,尤其是法军士兵,发生了大面积哗变。
法军哗变的原因很奇葩,一个士兵接到了父母的来信,说他媳妇偷人了,而且将家里的钱全部卷走了,孩子也丢下了。士兵的母亲急病了,没钱医治。这位士兵向军官请假,想要回去看看。军官表示他的遭遇值得同情,但是没法帮他。
急眼的士兵向军官举枪,逼著军官在请假条上签字。
宪兵赶到,要将士兵带走。士兵的战友们纷纷出面说好话,宪兵却不肯宽容,军官也要求严惩。
厌战情绪达到极致的士兵们忍无可忍,对著宪兵开了枪,并且端掉了宪兵的驻地。
这个事情的发生立刻演变成大面积的哗变,几乎一大半前线的法国士兵拒绝发起进攻。
对面的德军也在新政府的要求下,有序的退回境内,并且构筑了国土防卫线。
英国人著急了,让英印军充当主力发起攻击,结果被德军打了一个反击,二十万英印军被击溃并包围,三天就全都当了俘虏。
等法国人解决哗变的事件后,再次发起进攻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进攻时间了。
俄社方面,建议德社释放俄军战俘,以自愿者的身份加入德军作战。在俄社的动员下,大量战俘接受了改编。
当然俄S也在面临旧势力的反扑,部署在乌拉尔一线的旧军队三十万旧军队,向俄S新政权发起了进攻。
欧洲大乱的时候,中央帝国保持了克制的态度,凡事都以谈判来解决。
首先是与英国达成了新的贸易协定,在战争中大发其财,英国人也想用这种办法绑住中央帝国,可以说英国的目的是达到了。
中央帝国遵守了协定,一艘战舰都没有进入敏感区,最多到仰光。
英法重新发起进攻时,已经是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了。
但是很遗憾,德军守住了防线,英法伤亡惨重,难以为继。
这个时候,中央帝国站出来,提出双方停战。
英法拒绝了停战的建议,因为德S绝对不能掌权,必须要灭掉。
在这种情况下,俄S与德S正式结盟,共同应对来自西方的进攻。
当然,德S与俄S同时响应了中央帝国的建议,同意停战。
与此同时,奥匈宣布投降,皇帝退位,国家分裂。
义大利的表现嘛,还是那样。
英法拒绝承认德、俄的新政权,但是又无力发起进攻。战线上出现了奇怪的一幕,还在战争状态,但是都不进攻。
俄、德内部都发生了骚乱,新政权调集兵力镇压,内乱持续了两年才渐渐的平息。
参战的丑军可谓是一无所获,确定英法没有继续进攻的愿望之后,他们也停下来。
关键时刻,法国内部也发生了动乱,大批伤残军人家庭出了问题,白羽毛运动引发了激烈的矛盾,暴力事件频发。
法军基层士兵不愿意作战,政府也无可奈何。英军独木难支,印度人倒是很多,用不完,但是真的没啥用,守阵地还能扛几下,进攻乱糟糟的就是送。这个时候,英国人似乎明白了,为何中央帝国死活不肯进入印度,敢情在这等著呢。
一线的士兵平静的坐著,双方都不进攻,但是都没法撤下去,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之后,战争的第五个年头,眼看没法子灭了对方,英法接受了谈判停战的建议。
英法不是没想过劝说中央帝国参战,并且强调了德俄两国的危害。
中央帝国对此论调嗤之以鼻,这场战争,靠著做生意,国内的经济问题得到了解决,内部矛盾大大的缓解。
参战能得到什么好处?那些苦寒之地能有什么?
奥斯曼因为拒绝了英国人的要求,其舰队在地中海遭到了英军舰队的伏击,损失惨重。该国上下都要求报复,帕夏征求了中央帝国军事顾问的意见后,决定单独对英国进行报复。奥斯曼海军的水面舰艇不能打,但是潜艇还能打啊。
他的潜艇采购的中央帝国型号,柴电混动,就在地中海活动,给英国的商船制造了不少的麻烦。
英国人通过中央帝国的调停,同意赔偿奥斯曼一批款子之后,这才宣布休战。
有趣的是,英土之间的停战协议,居然是最后签的。
英国人在报纸上抨击中央帝国在沙俄边境驻军太多,导致沙俄战败。中央帝国则回喷,若非你们对奥斯曼舰队下手,我们能增兵么?原来前线几个军区加起来,也才三十万人。常备师也就是五个。也就是我们与奥斯曼没有签署军事盟约,不然舰队早开过去了。
这家报纸很快就怂了,刊登了道歉声明。不怂不行,中央帝国的舰队出了马六甲海峡,在仰光集结了四艘战列舰,四艘战列巡洋舰。
印度再出事的话,英国内阁要集体上吊了。
德S方面,东普鲁士的叛军被两面夹击,检查了半年就被平定了。俄S新政权的内战却打了整整两年才结束。
俄德签署了军事同盟协定之后,英法拉上奥地利、匈牙利等一干小国,也组成了新的军事同盟。
两边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断断续续的谈了一年多,最终宣布停战。
法国方面也不是一无所获,夺回了普法战争中被割让的两个地区。
英法停战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内部的矛盾激烈,不得不停战。丑国倒是很想继续打下去,并且鼓动英法两国。
可惜,没人拿他们的话当一回事。
战争虽然是停下了,但是谁都知道,下一次战争不远了,这不是因为什么战争赔偿太严苛的问题,而是政治的问题。
英法首脑在停战之后,没有优先处理国内的问题,而是一起访问中央帝国。
两位首脑联袂来访的目的也很明确,说服中央帝国皇帝陛下,加入他们针对北方。
皇帝陛下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连夜再至贾府,拜见已经一百二十岁的贾链O
这个时候的贾琏是真的老了,靠在躺椅上起不来。
两个侍妾给他搀扶坐起来,贾琏就是没法动,说话还是可以的。
听皇帝说明来意之后,贾琏沉默了良久道:「帝国无论疆域多大,国力多强,如果不能解决内部的民生问题,一定会内乱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非真理。只有让所有人都能有基本的生存保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欧洲的问题是缺乏治理内部的能力,他们搞选举制度,参选人想要获取选票,首先要会表演。满足选民的心理需求。国家治理的如何,那不是最重要的。战争能转移一时的矛盾,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治理国家,有问题要解决,而不是一味的转移矛盾。」
皇帝听完之后,谢过贾琏告辞了。
次日,贾府传来噩耗,贾琏走了。
贾琏终于死了。
皇帝决定采取国葬,全国降半旗哀悼一个时代的结束。
没错,这个时代的人们普遍认为,贾琏出现在政坛开始,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直到他溘然离世,这个时代才算结束。
后人关于贾链的事迹,进行了很多二次创作,一时间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欢迎。戏曲,电影,评书,小说纷纷登场,各路商家挣的盆满钵满。
一个人死去了,却成为了别人挣钱的手段,看上去是不是很荒唐呢?
那个印在文化衫上的人像,带著贝雷帽的男子,有谁真正去了解他是谁,关于他的事迹又有那些。
我想大概是没有的。
人类是如此的健忘,他们来过,带来了光和希望,却被绝大多数人遗忘了。
偶尔某个深夜,一个无聊的灵魂下意识的想去了解一下那个男子时,才知道在某个时期,一群人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时代,开启了伟大的事业。他们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那个戴著贝雷帽的男子,拥有著不屈的灵魂以及伟大的情操。
他们来过,真正切切的改变了这个世界。身在这个国家的人是幸运的,因为只要你愿意,就能在网上看到关于这一切的真实的史料。
有人可以不让你说话,但没法让你去看你喜欢的东西。
这个世界大概是有变化的,至少这片土地是真实的变化了。
这章改了多次不能过审,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改了,内容已经乱七八糟的,大家凑合看吧。
大概意思就是,欧洲的一半姓社了。某国反倒成了帝国主义的大本营之一。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起点的敏感点在哪,我完全找不到啊,只能被提示的全部删除了,大家谅解一下。
这本书正文就到这了,慢悠悠的写了那么长时间,订阅数意外的稳定,我很惊讶。
PS:别著急,还有番外。哈哈哈,这是本写了自嗨的书,胡说八道挺爽的。
(https://www.pcczw.com/wx/48106/7646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