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558章 边事再起

第558章 边事再起


新任两广总督赵峰是个务实的且又有野心的人,接到调令后艰难的安顿一番,带上几十个随从,立刻出发回京。

    至于家眷,留在原地等信,回头他上任后,由家将护送直接过去。

    一路快马加鞭,原本要走四十天的路,二十五天就到了京城。

    春风得意的承辉帝,在乾清宫见了赵峰。一番寒暄奏对后,承辉帝拿出贾琏的施政报告给他。

    “爱卿仔细看看,朕以为,今后所有一方主政的官员,都该向朝廷提供一份施政报告。”

    沉甸甸的报告拿在手里,赵峰心头微微发颤,这总督看来不好做。

    打开仔细看了起来,承辉帝也不催他,等他看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自己抬头时,承辉帝才笑问:“如何?”

    赵峰哪能看不出来,承辉帝是在炫耀,贾琏以忠闻名,海内皆知,官场更是无人不晓。

    这就跟钓鱼佬上了大货,电瓶车但凡还有电,都要挂着鱼在外面转圈。

    “臣不如贾不器!”赵峰自谦的表示,承辉帝摆摆手:“各有所长,贾不器文武双全,就是做事手段太糙,急于求成了。”

    赵峰只能接受:“陛下对贾不过苛求了。微臣确实不如他。”

    正谈着呢,裘世安突兀的探了个脑袋,又缩了回去。

    承辉帝了解裘世安,立刻道:“有急事?”

    “云南急报,八百里加急,各位阁老都来了。”裘世安说明情况,承辉帝看一眼正要退下的赵峰道:“爱卿也留下听听。”

    赵峰心头一暖,栽培之恩啊。赵峰起身,表情严肃的等着裘世安领诸位阁臣进来。

    很快内侍搬来椅子,每个人都有位置,承辉帝回到书桌后,看着众人道:“急报何事?”

    兵书尚书岳齐道:“陛下,云南巡抚急报,缅甸兴兵北犯,所属羁縻土司不能敌,纷纷请降。缅军兵不血刃取缅北,不肯罢休,继续北犯。截至急报发出之日,缅军夺我六县之地。”

    承辉帝听着时间对不上,果断的扭头问赵峰:“赵卿离开成都时,可有消息?”

    赵峰当然知道这里面的蹊跷,不就是云南巡抚报喜不报忧,实在是压不下去了,这才上报。

    虽然说官官相护,但赵峰不会为了别人的前途,在这个地方出言遮掩。

    “微臣离开成都时,并未有任何风声。”

    承辉帝怒道:“这个任旭,若非事情压不住,他还不会上报。”

    对臣子直呼其名,这是很失礼的行为,可见承辉帝此刻的怒火。

    岳齐叹息道:“陛下,事情可能比任巡抚汇报的更严重。”

    张庭恩出言道:“云南边陲之地,山高林密,消息传递不畅。事关军情,需要确认才可如实上奏,慢一点可以理解。”

    承辉帝听了心里一惊,知道自己失态了,张庭恩刚才很及时,相比之下,岳齐和赵峰,政治都差了点火候。

    没错,这个事情就算要追究,那也是内阁先出来表态,然后才是皇帝认可。

    赵峰也意识到不对,及时补救:“张相所言极是,云南边陲地形复杂,所属羁縻各土司,素来都是墙头草,随风倒。这些年朝廷力推改土归流,土司们心怀不满者大有人在。秦良玉乃是极少数,极个别的现象。”

    入阁不久的岳齐,被张庭恩不动声色的上了一课,人都麻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了。

    “无论如何,夺我六县之地,即便仅仅是劫掠而去,也不能忍!必须给缅甸王庭一点严厉的教训。”林如海腾的站起,严厉表态。

    李清不懂军事,又不愿意跟着林如海的话风走,不紧不慢的表态:“那说理应尽快弄清楚情况,可惜云南路途遥远,来回又是几个月的工夫。不妨就近安排要员过去看看情况如何,相机处置。”

    当下的缅甸王也确实是个天降猛男,一统缅甸之后,不但跟英国人干过仗,还跟中原王朝干过。

    缅甸历史上也不一直是弱鸡,只能说国家太小,这位缅甸王的发挥余地太小了。

    当然了,中原王朝打的累,很大程度是因为地理环境所致。

    “是啊,派谁去好呢?”承辉帝也认可李清的说法,毕竟这么远,等搞清楚情况,再派人去,当地的局面可能早就糜烂了。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所谓的新闻,可能是已经发生一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众人纷纷在想,到底谁立刻去比较合适的时候,潘季驯道:“陛下,微臣有一个人选,只是……。”

    “犹犹豫豫的作甚,说!”承辉帝很不耐烦的打断他,潘季驯咬咬牙,得罪人就得罪吧:“微臣说的是贾不器!”

    承辉帝狠狠的怔住了,如果说这话的人不是潘季驯,他一定会破口大骂类似,你们到底是多不想贾不器回京?他挖你家祖坟了,还是把你家孩子丢井里了?回答我?

    所有人都没往贾琏的身上想,那是因为都默认贾琏要回京了,在外六年,政绩斐然,回京如何安排都没个定论呢。

    “潘爱卿啊,贾不器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可是,眼下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了,你这是要把内阁诸公架起来啊!”

    承辉帝一番苦笑的说完,潘季驯也跟着苦笑:“微臣心里明白,贾不器功勋卓著,再立新功,非入阁不能偿其劳也。军情如火,待贾不器凯旋之日,微臣愿意退出让贤。”

    李清一看皇帝意动了,立刻道:“微臣也愿意让贤!”

    岳齐在一旁的心里充满了苦涩,我才是兵部尚书啊!

    承辉帝看看张庭恩,首辅大人微微点头:“臣觉得可以!”林如海恶狠狠的盯着潘季驯,狗贼,误我女儿青春,这笔账记下了。

    赵峰在一旁听的心潮澎湃,哪天自己如果能像贾琏一样,危机时刻,皇帝能给予最大的信任,那真是人臣巅峰了。

    “拟旨!”承辉帝非常果断,这种事情耽误不得。

    一份圣旨很快拟好,承辉帝看完没问题,直接用印了。

    圣旨的意思一如既往的充满了信任,以贾琏为钦差,全权处理缅甸犯边之事,授便宜行事之权。

    这封圣旨还不是正常的派人宣旨,而是八百里加急送往天津,由等在那里的飞剪船快速南下。

    自打飞剪船出现后,沿海的信件官方快递也诞生了,任何时候都会确保一艘飞剪船在港口待命,随时出发。

    无论再怎么快,贾琏拿到圣旨也是半个月之后的事情了,打开一看都晕了,怎么缅甸也来凑热闹,我调回京城就这么难么?

    如果立刻出发去云南,估计事情能拖的很久才能解决,贾琏打开地图看了看,得,还是走海路吧。

    既然圣旨下来了,不执行也不行了,正好休息了一段时间,活动活动筋骨也好。加上缅甸的地理位置确实很重要,一旦拿下,就是一个面向印度洋的出海口。唯一的麻烦,就是可能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好在现在的英国人,心思还在印度和欧洲上面。等到法国大革命爆发,更顾不上亚洲了。到时候,只要不去打印度,英国人都能捏着鼻子忍下来。

    贾琏给京城会信上的内容如下,首先是走陆路去云南,路不好走,需要走很久。云南边陲之地,地形复杂,大军难以展开,我军装备优势难以发挥,想要速战速决不现实。即便大军可以展开,人员粮草等问题也很难解决,消耗必定大的难以承受。所以,云南方面即便再被动,朝廷也应该下令以坚守稳住局面为主。其次,从南洋发兵,走海路直扑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可以快速的打击敌军纵深要地,海路无论是运兵还是运物资,成本都将大大的降低。缅甸南部的平原地区,优势火力也可以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获胜不难,届时夺其王城,是战是和,主动权在我。

    “军情如火,臣在万里之外,不能事事请示,若有僭越,事后臣自当回京领罪。”

    贾琏在奏报的最后,留下这么一句话。这不是随便写的,而是这些年,不少人抓住南洋新军的事情大做文章,说贾琏要学晚唐的军阀,割据一方了。加之贾琏也确实在用人上任人唯亲了,非要较真,还真有点说不清楚。

    战争的准备,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情,这次出战,尽管要求速战速决,但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是现在动动嘴,几万人就到缅甸外海。

    调那些部队出战,需要多少后勤支撑,这些都是需要参谋部做计划的。

    贾琏这边光是准备,就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信使都能跑一个来回了。如果皇帝对贾琏没有想法,那么最后一句话,就发挥作用了,至少能给皇帝时间,让他来决定,最后出征前能叫停贾琏。信使发往京师的同时,贾琏还给印度的丘吉尔送了一封信,告诉他要出兵缅甸,不要误会。

    承辉帝这边接到贾琏的奏报,很是认真的看完后,认为贾琏的意见是中肯的,也是正确的。当即召集内阁会议,传阅奏报后,承辉帝也不问其他人,直接开口:“贾不器所奏,朕深以为然。英国方面,李卿家亲自去通报一声,以免造成误会。关于南洋兵权之事,朝中多有质疑者,贾卿心有不安,朕当抚之。赵现云(峰)应该还在路上,正好能赶上给贾卿送行。云南方面,立刻发文,令任初生(旭)不求胜,但求稳住局面,不使糜烂。”

    讲道理,这就是大国的底气了,国家大,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就算整个云南都丢了,那又如何呢?

    承辉帝的愤怒和重视,原因也很简单,我这刚宣布承辉之治,你就打上门来?置皇帝的脸面于何地呢?

    承辉帝再下一道圣旨,强调了对于贾琏的授权,并发文警告那些说怪话的人,再有人说贾琏拥兵自重,有陈桥之嫌,就派他去云南打仗。

    比起朝廷的反应,丘吉尔的反应才是真的大,接到贾琏的信,看了好久,狐疑不定。

    印度对于带英而言,可是太重要了,这边的人饿死都不反抗的。人口多,面积广,几乎有无限的人力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压榨,上哪去找这么好的殖民地?(PS:也不是没有反抗者,只不过一言难尽吧。说实话,也只有印度,才会诞生甘地。)

    随着贾琏一声令下,从广东各地到南洋,全都动起来了。战舰开始集结,后勤船只进入港口,各种军需物资开始装船。为了让士兵们吃口好的,贾琏甚至推出了斯帕姆(午餐肉)。食品健康防腐剂什么的,谁顾得上那么多。至于防腐剂哪里来的,当然是拉瓦锡实验室的功劳。这东西其实去年就开始生产了,钢铁厂造出了马口铁之后,贾琏就琢磨这玩意了。正好生产了一大批,还没开始销售呢,全都出库了。

    这玩意到底如何,大家去了解一下,早期英国海军吃的肉干就知道,斯帕姆有多良心了。

    (PS:都开挂了,大家就别斤斤计较了。)

    有了马口铁,还能搞鱼罐头,豆豉的,味道很正。只不过南方人嘛,懂的都懂,新鲜鱼都吃腻了,还吃罐头?

    战争准备紧锣密鼓,贾琏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出征了,以后打死他都不想带兵打仗了,太辛苦了。

    正式出征之前,赵峰来到了广州,与贾琏见面后,迫不及待的要求一次谈话。

    贾琏满足了他的要求,单独与之谈了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半夜,期间都是赵峰问,贾琏答。

    赵峰很认真,拿个本子记录下来。

    谈到西洋各国的时候,贾琏很中肯的告诫他:“现云兄,西洋人绝不可信,彼等蛮夷也,奉行所谓的丛林法则,傲慢野蛮,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强者即正义。任何时候,与西洋人打交道,都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要跟他们讲利益,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

    说实话,赵峰读过贾琏的很多文章,尤其是关于西洋方面的。现在当面听他评价西洋人,还真是大受震撼。

    这话居然是出自一直力主与西方接触,加大贸易力度的贾琏之口。

    还以为他一直与西洋各国关系良好呢,没想到就这?

    “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西洋各国,在外交上,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如果我们强,他们就愿意坐下来谈,如果他们强,他们会打上门来,傲慢的提出各种过分的要求。”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48106/7666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