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养廉银和一条鞭法
推荐阅读:学霸:我在废土世界好好学习 梨纸信 重生八零:老太太棒打孝子贤孙 撒野 退婚后,侯府嫡女把京城大佬逼疯 药不能停,半妖也可化龙 东京收租,从双胞太太开始 清穿之四爷逃妾 万法文圣 我来铸就新的命运
第458章 养廉银和一条鞭法
朱元璋的担心确实是有道理的。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越来越先进的武器一一出现,不可避免的,会对社会产生不稳定的威胁。
君不见其实整个世界,自从二战结束以后,也从未彻底终结过战争。
只不过我们的岁月静好,一直有人负重前行罢了。
战火被阻挡在了国门之外,所以我们误以为现代就是和平时代。
可其实一直都不是的,整个人类历史,其实就是战争史,战争从没有一天真正结束过。
哪怕包括如今的大明,朱楩之前之所以让沐春从西域战场退出,让他回去驻守云南。
不也是在担心川地、贵地等土司造反作乱吗。
所以这些武器是绝对会进行管控的,今后是不能随便流通出去的。
可问题是,朱元璋以卫所制度分兵到天下各地,驻守地方的稳定,也有屯田的用意。
“但是之后呢?我的野心是全世界,现在跟他们建交,之后还怎么好意思翻脸。”
因为他早已给云南去信,等朱榑、朱柏哥俩率领大军抵达云南时,相信已经给他们造出第二批必要的军火了。
赶明儿建个大明版的卢浮宫玩玩也是好的。
而在西域的欧亚大门处,朱楩可以看到,不论是奥斯曼帝国,还是金帐汗国,都在对大明虎视眈眈。
何况云南距离京城那么远,说是一声土皇帝也不为过。
别问,让你们干啥就干啥。
同时沐春也会给他们安排好专业的炮兵手。
随着严时泰进京入朝为官,朱楩一道圣旨调令,由吴勇接替严时泰,直接越了数级担任永昌府知府。
“所以王福啊,你可要稳住了,至少得给我守住一年。一年之后,差不多就该全面开打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朱楩这一天一個人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
吴勇之前只是一个指挥佥事,如今却一飞冲天,直接成了一府之地的最高行政长官。
“尤其是金帐汗国,背后临近的就是莫斯科大公国。恐怕这一战打起来,就会牵扯到整个欧洲了。”
如果有两百门大炮和十万杆枪,都打不过区区李成桂与女真三部。
“国内还能集结数十万,乃至一二百万的军队。粮草辎重也还吃得消。但是如果发动举国之力,恐怕国家会有动荡啊,”朱楩暗叹一声。
至于那一天关于沈荣晋升为工部侍郎的结果,最后当然是以群臣妥协作为让步了。
除了沐春,在永昌府他就是最大的了。
不然还能怎么办?你们能造出这十万杆枪吗?
别说枪了,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那子弹是什么原理。
也不需要火药发射,就用一根针打一下,就自己出去了?
事实上自古以来,私自藏甲藏兵器,都是以谋反罪名从重处决的。
所以大明不是没有兵可用了,只是一旦动用全国的兵力,万一李自成提前爆发起义了,朱楩可就只能打南京保卫战了。
到那时手中恐怕就仅剩京城的京师大营兵力了。
古时候连弓弩都要进行严格管制,弩是绝对不允许私人持有的,弓也是,只有猎人并且在山林野外可以上弦,否则都是死罪。
他也想立即出兵欧洲大陆,也想去英法百年战争参一脚进去。
所以不到必要时候,朱楩绝不会孤注一掷。
此时朱楩默默打开了系统,看着其中的界面,那是大明版图,是整个国家的河山与疆土。
这也是朱楩没有召吴勇、龙曲进京的原因。
这是皇帝的寝宫,本来也是皇帝日常办公生活的地方。
但是自从朱桢成了监国,加上朱元璋本就有在偏殿办公的习惯,所以这爷俩都在偏殿那边,只有朱楩自己躲在这里偷个清闲。
“也不能远交近攻,虽说奥斯曼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是敌对势力,若是联合东罗马帝国一起前后夹击,未必没有灭掉奥斯曼的可能。”
最好是把他们全都一卷而空,也让他们感受下被洗劫的经历。
这样一来,东北战场可以不用担心了。
那永乐大帝也太水了。
战时是兵,平时为民。
不是没火药,而是作为底火提前装填到子弹壳中了,跟他们解释不清楚,朱楩也懒得解释。
不过这些都是之后的事,如今朱楩在第一时间,就让人把十万杆枪和几百万发子弹运送给北边的两个哥哥去了。
弓弩尚且如此,何况是长枪短炮呢。
也足以看出朱楩对他的信任。
朱楩如今在意的,既不是东北战场,也不是西南战场。
按照朱楩的计划,今年先征服东北与东南亚,下半年之前就要出兵西伯利亚汗国。
等亚洲大陆这边几乎再无对手,全境都是大明国土之后,就可以不用顾虑后顾之忧,能全力拓展欧洲战场了。
到那时,从东南亚、欧亚大门、东欧平原,可同时兵出三路,席卷整个欧洲。
“虽然我无法学始皇帝统一中原,毕竟这件事是我爹完成的壮举。但是,朕要统一欧洲。”
而且还是那句话,以当今时代的局限性,连澳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都属于是还未被发现的新世界,几乎所有先进文明都在欧亚大陆这边了。
也相当于,只要朱楩真能扫平整个欧亚大陆,就等于是世界霸主了。
其他的,譬如澳洲大陆和美洲大陆,那都是尚未开发的‘初’女地,只要上去占领下来,以及带着那些土著们开垦土地就好了。
至于南海那边的,譬如吕宋等群岛国家,更是不在话下。
郑和下西洋时,可是把那边打了一个遍,甚至还灭了几个国家。
就能知道他们的战斗力了。
一边想着,朱楩一边提起笔,把自己的计划记录了下来。
倒不是怕自己忘记了,而是还有很多事等着去安排呢。
“人口普查也该有个结果了,接下来就是户籍制度改革了,尤其是军户籍。今后我要让人们自愿参军,而非强制执行服兵役。同时提高部队的待遇。顺便也该给官员们一些福利了。”
连朱楩都觉得,朱元璋在洪武一朝,对官员实在是太过苛刻。
首先是俸禄并不高,其次是朱元璋太嫉恶如仇了,眼睛里不揉沙子,只要贪污一丁点,那都是死罪,不可饶恕。
其实朱楩也是这样的想法。
你想贪,或者说你敢贪,那你就去贪,但是千万别被我知道,一旦被我知道了,我就砍你脑袋。
但是官员们也有一应的花销用度,尤其是当有上级官员考察绩效的时候,更是需要巴结应酬,哪怕只是请客吃饭,你能请人家吃一碗阳春面吗?
还想不想干了?
但是以官员为数不多的俸禄,很多时候就会让官府出现亏空。
这倒不是贪污,而是算借用的。
可问题是如果在任官员没有把亏空补上,就会留给下一任漏洞。
<div class="contentadv"> 一直长此以往下去,最初的一点小坑,就会变成天坑,这谁受得了?
总不可能给伱老朱家打工,还得我自己掏腰包吧?
没这个说法。
于是朱楩在这一天早朝时,难得和颜悦色的,语气温柔的说道:“众爱卿,朕有个好消息要说。”
“难道是皇后有喜了?”有人高兴的说道:“此乃国之根本,此乃国之根本啊。”
朱楩脸一黑,你要不要重要的事说个三遍?
何况哪有那么快。
“不是这回事,何况老子的家事,用你们操心啊?而且我那十四太保就是皇储的有力竞争者。所谓国之根本,跟你们无关,”朱楩顿时没好气了。
原本是给你们发福利的,你们还给我添堵了?
百官面面相觑,一时之间有些拿捏不定。
主要是这位永昌帝跟洪武大帝没啥区别,这爷俩并排坐在龙椅上,看起来都像是重影的一个人,连脾气性格都如此相似。
他们可不知道这位阴晴不定的皇帝又要干嘛。
他越是温柔,越是心平气和,大家就越小心谨慎。
最后还是负责言官的左都御史严时泰开口问道:“敢问陛下,是有什么喜事吗?”
这就矜持一些了,万一不是皇后有喜,而是两位贵妃有喜呢?
朱楩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跟你有毛关系?不是你严时泰浓眉大眼的,也这样是吧?
能不能不八卦皇家的那点破事儿?
“不是,”朱楩冷哼一声,说道:“少在朕的下三路上关注太多。本来朕还很高兴的,想跟你们说,朕是想给你们发点福利。可是朕现在生气了,不想说了。”
百官们面面相觑,陛下,您可不小了,别任性啊。
朱元璋哭笑不得的摇摇头,自己可从未如此儿戏过,于是轻咳一声说道:“楩儿啊,你可是一国之君,乃是皇帝。岂可让大臣们瞧了笑话?”
朱楩当然不至于这个年纪了还要撒娇,于是顺势说道:“知道了。”
然后朱楩说出了自己早有准备的想法:“纵观我大明官员,虽清明廉洁,上不敢吃拿克扣,下不敢鱼肉百姓。可其实仍然难以彻底杜绝杂税赋税横征暴敛的行为。当初朕还是滇王经过杭州时,就曾瞧见过官府与世家联合起来,假借朝廷名义私自征税,以至于让百姓民不聊生。到最后百姓们宁可把田产地契免费送给世家,而自己成为世家的佃农、奴仆。”
“我爹出身苦,深知百姓的不容易,更加明白人的贪欲是无穷无尽的,贪官酷吏可以让一户百姓家破人亡,实在是该死。”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官,都是贪官、烂官。你们之中也有正人君子,也有清明廉洁之辈。你们又何错之有?也要受到那些贪官狗官的连累?”
百官们都要感动哭了。
陛下终于不再大手一挥指着所有人骂他们是狗东西了。
也确实有不少人一直在心中藏着一抹怨气。
他们又不是贪官酷吏,结果也要跟着谨小慎微,唯恐一个不小心就被连坐进去祸灭满门。
又听朱楩接着说道:“有鉴于此,朕打算调整各级官员的俸禄,给你们增加一些月例。”
这个月例可不是女人的每个月的那几天啊,那特么是例假。
所谓月例,是指每月照例支给的费用,也就是官员们的俸禄。
虽然各级官员俸禄是按照一年的年奉多少计算的,可实际上是每个月到户部领取的。
毕竟官员也是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有一家老小要养,一年给一次的话,万一出点什么事怎么办?
不过像是诸王这种王公贵族的贵族阶级的额外俸禄,就是一年一结算了,也称作岁禄。
朱楩的话,终于让官员们激动起来。
这是要给他们涨工钱了?这可是好事啊。
“瞧瞧你们那点出息,”朱楩笑骂一声,见百官这就开始喜形于色,只觉得他们太单纯了,接着又说道:“除了涨俸禄,朕还打算专门开设一种补贴,名为养廉银制度。”
养廉银?
所有人都是一脸懵逼。
毕竟提到养廉银制度,那可是雍正创建出来的政策,如今还是第一次听说。
“敢问陛下,何为养廉银?”有人问道。
朱楩自然是早就有所准备,于是侃侃而谈道:“所谓养廉银,顾名思义,既然朝廷要官员清明廉洁,但是又不能活活把官员饿死。俸禄乃是你们应得的分内所得,是你们去养育一家老小,以及养活自身的保障。而在此之外,养廉银就是给予官员清明廉洁之嘉奖。”
“简单一句话就是,你们不用去贪,朕给你们。”
这话就太直白了,许多大臣低下头,原本的喜庆变得很是尴尬。
朱楩却不以为意的说道:“别不好意思,朕只希望,今后落实了养廉银制度以后,可以真正的养出清明廉洁的好官清官,不至于让这养廉银的名号被污。同时如果还有人敢贪污,那就别怪咱不客气了。”
“而且众爱卿也都想想吧,先不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只问你们一句话,你们拿了别人的钱,是不是要为别人办事?是不是也等于有把柄被别人拿捏了?到时候你们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又有什么意思?”
“朕尽可能保证让你们无后顾之忧,不受到太多金钱上的困扰。同时也希望你们能够坚守本心,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堕落,想想你们入朝为官的初心是什么。是为了求名?还是为了天下大义?总不可能是为了赚钱吧?那你干点什么不比担着砍头风险贪污受贿强啊?”
“听朕的,只要你们好好干,朕除了隔三差五骂你们一顿,是不会不问青红皂白就砍了你们滴。”
谢谢你啊。
“可是陛下,这养廉银子,又所处何处呢?”身为监国的朱桢不得不站出来问道。
如果要给全天下官员发钱,这笔钱的数目可不小。
而且看朱楩的意思,这是打算长年累月的弄下去了?
可这些钱又要从哪里出呢?
朱楩当然也想好了,说道:“刚才朕提到了,哪怕我大明针对贪官酷吏如此严厉,仍然无法杜绝有地方官员私自加派杂税、赋税,实乃可恶。偏偏他们还有各种理由借口开脱,而且还要让朝廷背锅。那杭州百姓就以为是朝廷想贪污他们那点钱,才年年月月的增派各种税名。以至于让世家得了便宜。”
“既然如此,索性从此以后彻底杜绝一切杂税赋税,朕要施行一条鞭法。”
没错,正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此时被朱楩提前了一个世纪提了出来。
所谓一条鞭法,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的税,都收拢成为一种税。
比如之前的杂税、赋税,还有夏税、秋税等等,数不胜数。
光是税务的名义,都能玩出花来了。
像是之前提到的,北元皇帝为了给老婆过生日,把税都收到几十年之后去了。
这根本就不给百姓活路啊,百姓能不反?这样的国家能不亡?
于是朱楩说出早有准备的想法:“所谓一条鞭法,就是今后朝廷只征收一次税,不论是世家子弟也好,还是百姓也罢,或者是官员,从今以后,每个人都只交一种税,名为个人所得税。”
所有人都是一愣,等等,陛下你刚才好像混进去一个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官员也要交税?”有人惊呼。
我给你当官,你还要我交税?还有没有王法了,还有没有法律了?
陛下,不是这么玩的啊。
按理说,不是应该地主带头交税,地主交了,带着百姓们一起交,然后地主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咱们三七分吗?
当然七是您的,我们分个三就好了。
所有人都蒙了。
朱楩暗暗冷笑,先给你们个甜头,然后再一记闷棍砸下去,舒服了吗?爽了吗?
“作为我大明子民,还身为官员,以身作则怎么了?凭什么你们就是特殊的?”朱楩冷声说道。
百官们终于回过神来,这哪是要给我们加钱啊,这简直是要革我们的命。
朱楩话音一转,又缓和了语气的说道:“放心,加的钱肯定比让你们交的钱更多。”
说白了还是个形式问题,或者说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你看我满朝文武都要交税,到时候世家是不是也得交啊?地主士绅呢?百姓自然也不会再有怨言,甚至连贵族也跑不了。
该交钱的,都得给我交。
朱楩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要搞一波大的了。
(https://www.pcczw.com/wx/59126/11880277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