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开局请编洪武大典,老朱乐崩了 > 第106章 开国三年,就已经准备划水摸鱼

第106章 开国三年,就已经准备划水摸鱼


第106章  开国三年,就已经准备划水摸鱼的老朱

        朱元璋微微点头,徐达与常遇春说的不错,大明对外的战争,绝不能出一点问题。

        对内,灭亡夏割据政权。

        对外,这一战,必须打疼北元,让他们几年之内,根本没有能力,侵犯大明边境。

        所以,当以战争为先,不然,便是与国不利。

        但同时,朱元璋的眼中,又是升起一抹犹豫。

        灭了浙东与江南,固然爽快,但这遗留的问题,也很致命。

        就比如,现在的朝廷,不仅是无人可用,就连官员的空缺,都无法补齐。

        所以,究竟怎么办,朱元璋一时之间,也是拿不定主意。

        “常伯伯,徐伯伯,此言差矣。”

        “能征善战者,自然是必须留在军中,这一点,毋庸置疑。”

        “况且,朝廷也不需要这些将领,毕竟,有勇无谋,如何执政地方?”

        “所以,太子殿下与侄儿的意思,便是让常伯伯与徐伯伯自行选举,其他不论,唯道德品性,心思沉稳者,优先。”

        “打个比方,您的亲卫兵,做事干练,学习能力很强,再加上人也不错,那自然也可以举荐。”

        “而且,现在的朝廷,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萧寒一步踏出,随即,便是看向徐达与常遇春,拱手笑道:“那应天府驻军之中,挑选出上千名官员,应该不难吧?”

        “不难。”

        徐达摇了摇头。

        “如果是这个样子,那请上位放心。”

        “两日之内,臣便将名单交于上位。”

        常遇春的脸上,亦是露出一抹笑容,随即,看向朱元璋拱手道。

        应天府几万驻军之中,想挑选出上千名官员,那不是玩似的。

        而且,只是针对于道德品性,心思沉稳,做事干练,那军中有大把大把的人才。

        “但是有个弊端。”

        “上位,这些人大多没有上过学堂,就算是认得字,估计也不多。”

        “而知府一职,怎么也是五品官员,那这相当于一步登天,所以,且不说朝臣那里能不能过得去,光是这天下的读书人.”

        徐达又是抬起眼眸,看向依旧老神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拱手道。

        徐达的意思,很简单,就算是朝臣愿意,那天下的读书人能愿意?

        他们读了大半辈子的圣贤书,为的不就是考取功名。

        但一转眼,朝廷的科举,迟迟没有动静,反倒是从军中选取官员,那读书人绝对要闹!

        “嗯?”

        朱元璋微微沉思,便是低头看向萧寒。

        那意思,自然不言而喻。

        臭小子,赶紧的吧?

        这不是为难老朱么?

        老朱怎么知道?

        既然事情是你萧寒搞出来的,那自然就由你萧寒解决。

        合情合理!

        “抓!”

        “谁敢闹事,就是浙东与江南的同党!”

        “风口浪尖上,聪明人知道怎么选择,至于不聪明的人,全抓。”

        “但不杀,就是抓,抓去开垦荒地,毕竟,这么好的劳动力,不用白不白用。”

        萧寒想都不想,便是看向徐达开口笑道:“况且,读书,若是为了当官而读,那便不用读了,该干嘛干嘛去,朝廷不用。”

        “嗯。”

        “谁敢要挟朝廷,那就是找死。”

        “孤不可能放过他!”

        朱标的眼中,也是泛起一抹冷意。

        读书人?

        想闹?

        呵呵。

        真当大明的刀,不利否?

        谁敢冒头,那就杀谁的头。

        谁敢伸手,那就直接剁手。

        绝不容情!

        “况且,徐伯伯,若干读书人可代表不了天下的读书人。”

        “而且,未来,读书人的身份,会一降再降。”

        萧寒又是抬起眼眸,看向徐达道:“再者说来,比起百姓动乱,区区读书人,弹指间便可镇压,而就算是想制造舆论,煽动百姓,你也得占据大义。”

        “什么是大义,说白了,就是对于百姓的利益。”

        “可当官,跟百姓有什么关系?”

        “只要百姓自己能吃饱饭,只要没有苛捐杂税,谁当官,又能咋滴?”

        朱标也是翻了翻白眼,紧随其后道:“爱谁谁当官。”

        “不对,臭小子,伱这话里有话啊!”

        仍然在划水摸鱼的朱元璋,当即就有点不乐意了,随即,便是低下眼眸,看向朱标不满的说道:“你这意思,不就是谁当皇帝,跟百姓有什么关系?”

        “有道理。”

        朱标的眼睛珠子转了转,便是看向朱元璋,拱手道:“反正,对于百姓,接触不到的层面,那就是爱谁谁,您说的没毛病。”

        “老铁,没毛病!”

        萧寒看向朱标,差点忍不住给朱标竖起大拇指。

        爱谁谁当皇帝。

        这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元朝在的时候,该饿肚子,还是得饿。

        大明立国以后,该饿肚子,还是得饿。

        所以上面的皇帝是谁?

        老百姓压根就不关心。

        只是知道,这个皇帝的出身,好像和他们差不多,那对于百姓,应该会爱护一点,除此之外,其他的事,跟他们有个毛关系。

        但还是得说一句,论硬,还得是朱标。

        想不给老朱面子,真就一点都不给啊?

        特别是徐达和常遇春,已经看呆了!

        果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看以前的太子殿下,跟着宋濂学习的时候,温文尔雅,和善可亲。

        但是你看看现在的太子朱标,虽然表面上依旧温文尔雅,和善可亲,但是骨子里的那股杀伐果断,跟他老爹一模一样。

        “好小子,你等回了坤宁宫。”

        朱元璋气的头上,青筋暴起,但对于自家大儿子,那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随即,便是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朱标,便是不再多嘴。

        反正,划水摸鱼,才是本职工作,至于当皇帝,你看看下面那个朱标,再看看老朱,谁更像皇帝一点?

        “臣无异议。”

        徐达和常遇春点了点头,便是齐齐看向朱元璋躬身道。

        况且,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那徐达和常遇春,自然也不用再多说什么,而且,他们也是大明的臣子,要是真有人敢造反,敢动一下嘴皮子,身为武将的他们,直接动手就行,哪有那么多事。

        “那这件事,就交给两位伯父了。”

        朱元璋躺在龙椅上,嘴皮子都懒得动一下,朱标的嘴角顿时抽动了几下,随即,便是无奈的看向徐达和常遇春,微微拱手道。

        “请太子殿下放心。”

        徐达和常遇春又是对视了一眼,便是齐齐道。

        “陛下。”

        “工部尚书单安仁,吏部尚书张明善,户部尚书吕昶,中书省左丞胡惟庸,中书省右丞汪广洋,请求陛见。”

        便是此时,六部的三位尚书,中书省的左右丞,也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口,而老朱身边的大太监王景弘,也是匆匆忙忙的进来禀告道。

        “让他们进来吧。”

        朱元璋刚想开口,朱标便是点了点头道。

        <div  class="contentadv">        “咱”

        朱元璋又是不满的看了一眼朱标,更是随口嘟囔道:“让你当皇帝不当,现在人家请求陛见,你都得替咱回复一句,咱待在这里,是不是有点多余.”

        “父皇!”

        朱元璋的嘟囔,还没结束,那边的朱标头已经大了,便是无奈的看向朱元璋,虽然没有动嘴,但脸上的神情,好像就是在告诉朱元璋,你要是再继续下去,我等会就去坤宁宫找娘,让娘教训你。

        顿时,老朱闭上了嘴巴,手更是朝前扫了两下。

        玛德!

        总觉得被这俩小子抓到了把柄。

        动不动就去找马皇后,那这日子还能不能过?

        那可是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的老宝贝。

        甚至,老宝贝不高兴,还能抽朱元璋两下。

        还是算了吧。

        您老人家是皇帝,您说了算,咱闭嘴。

        就这样,老朱又开始了自己的划水日常。

        “王景弘,去给咱找本书。”

        但老是坐在这里,又不能太过于多嘴,那还是看书吧,免得一句话没说对,小朱又去马皇后那里告状,那今天晚上这个床,估计又是上不去了。

        “遵旨。”

        王景弘已经习惯了这两父子,随即,便是去了偏殿,为朱元璋取了本书。

        “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见过魏国公,鄂国公,肃宁侯。”

        这几个老戏骨,一走进来,便是率先看向朱元璋和朱标,随即,又是转头看向徐达和常遇春,还有萧寒,作揖道。

        “免礼了。”

        朱标看了一眼专心看书的朱元璋,那气的脑子都有点胀,随即,便是看向三位尚书,以及中书省左右丞,轻声道。

        “见过几位大人。”

        徐达和常遇春懒得多嘴,萧寒却是笑眯眯的看向这几位实权派,轻声道。

        这几位也是点了点头,相互见过礼以后,张明善便是率先一步踏出,看向朱元璋,还有太子朱标,作揖道:“不知陛下与太子殿下召老臣前来,所谓何事?”

        “你们是不是差了一句圣躬安?”

        憋了很久的朱元璋,抬起眼眸,看向问话的张明善,轻声问了一句道。

        这冷不丁的一句话,全场瞬间尬然。

        “陛下,圣躬安。”

        三大尚书与中书省左右丞,连忙恭声道。

        那还回答个屁,直接问安。

        要不然,今天吃不了,恐怕就得兜着走。

        “朕安。”

        朱元璋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张明善,摆了摆手道:“所有事,咱都交给了太子殿下,所以,有什么事,你们都找太子商议,不用问咱。”

        “遵旨。”

        群臣齐齐道。

        “接下来,好像没咱的事,那天德,伯仁,你俩跟咱去坤宁宫,咱们老兄弟,好好聊聊天。”

        朱元璋打了个哈欠,便是懒洋洋地看向徐达和常遇春问道:“如何?”

        “求之不得。”

        徐达和常遇春齐声道。

        这个场合,有点正经,不适合他们兄弟,还是赶紧就坡下驴,顺便去老朱那里蹭个饭。

        “走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便是直接走下龙椅,看都没看朱标和萧寒一眼,就和徐达两兄弟出了太和殿。

        “臣等恭送陛下。”

        人虽然走了,但礼仪不能忘,又是萧寒牵头,看向朱元璋的背影,微微躬身。

        “都随意一点,坐吧。”

        朱元璋跑了以后,朱标便直接走上龙椅,一屁股坐了下去,随即,看向胡惟庸等大臣,摆了摆手。

        “谢殿下。”

        又是一整套的繁文缛节,随即,胡惟庸等大臣便是各自坐在了两旁,而这座位归属,其中也是暗藏玄机,可不能乱坐。

        就比如,萧寒的座位靠近朱标,毕竟,那是一等一的近臣,还有爵位在身。

        至于胡惟庸和汪广洋,按照自己左右丞的身份,分别坐在了各自的对面。

        接下来便是三位尚书,也都是朝中的二品大员,也是分别落座于两旁,但也是靠下,不敢再往前半分。

        谁让最前面的座椅,凡是坐过的大臣,最次也得是侯爵,不然,你还真没资格坐下去。

        “胡左丞,这一次朝堂清洗,大多都是浙东与江南人氏,而且,这其中的江南人氏涉及中书省要职较多,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日常运作?”

        朱标看了一眼坐在椅子上看书的萧寒,便是转头看向了胡惟庸,轻声问道。

        “回禀太子殿下。”

        “肯定会有一些问题,但也幸亏中书省的官员,平日处理事故较多,也算是比较波杂,所以,倒也还能处理的过来,但也就这几日的功夫,估计再过个几日,中书省就彻底忙不过来了。”

        胡惟庸微微沉思了一下,便是看向朱标叹气道:“毕竟,中书省的事务,乃朝廷最为繁重,这官员的缺失,今日一早,就能看得出来,各级官员都在忙忙碌碌,就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胡惟庸可没有一点作假,中书省今日早上的情况,当真是一团乱麻,但也幸亏李善长处理内务的能力,绝对是一把手,几经波折,短时间之内,中书省才不会崩溃。

        可这也撑不了多久的时间,毕竟,官员也得吃饭休息,要不然,再过上一段时间,中书省的官员,估计全部都得告病在家了。

        “那就御史台所有的御史,全部调去中书省,协助你们处理中书省的日常政务。”

        朱标微微思索了一下,便是看向胡惟庸开口道:“毕竟,哪里都能缓一下,唯独中书省不能缓,这事关朝廷政务,不能马虎。”

        朱标做事,向来果断,直接大手一挥,将御史台所有的御史,全部调往了中书省,以图稳定局势。

        而这一幕,更是让萧寒暗自点了点头,不愧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太子朱标,就是有魄力,先将御史台所有的御史,调去中书省。

        毕竟,御史台的职责,就是针对于百官,但是现在朝廷,连官员都不够,还留这个御史台,干鸡毛?

        “启禀太子殿下。”

        “所有的御史调取中书省?”

        “那御史台怎么办?”

        但有人满意,就有人瞪大眼睛,就好比现在的户部尚书吕昶,顿时起身,看向朱标拱手道。

        浙东党派的扛把子刘伯温,执掌御史台,那那群浙东先生,基本也都在御史台,所以,经历过昨日的朝堂大清洗,御史台的御史,还能剩下几位?

        那这不就相当于直接裁撤了御史台?

        “御史台暂且搁置。”

        “等撑过这段时间再说。”

        朱标想都没想,便是开口道。

        “殿下,现在的朝廷官员紧缺,的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御史台确实不能动。”

        吕昶直接摇了摇头,看向朱标急忙道:“因为各大行省的官员,都需要御史台的监察,所以,一旦将御史台搁置,必然会使朝廷失去对于各行省官员的监察,届时,这些官员心中便等同于没了枷锁,一旦遏制不住自己,遭罪的唯有百姓。”

        果然,上手的朱标顿时一愣,随即,便是紧皱眉头,首先想到的自然是锦衣卫,可锦衣卫还在设想之中,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实现,所以,根本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太子殿下,吕尚书说的对,御史台不能搁置,只能借调。”

        萧寒见状,便是只能站出来,看向朱标与吕昶,出声道:“所以,外放的御史,不必召回,毕竟,对于各大行省官员之间的监察,还是得继续,而留在京师的御史,先行借调中书省,协助中书省处理日常政务,而且,朝廷对于官员缺失,已经想到了办法,所以,最多半月之余,便可以解决问题。”

        虽然,留在京师的御史,并不多,但却能勉强应对中书省的政务。

        “胡左丞,您觉得呢?”

        吕昶又是转头看向胡惟庸,轻声询问道。

        “臣,无异议。”

        胡惟庸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随即,便是看向朱标,微微躬身道。

        御史台的官员借调中书省,这可是个好主意,胡惟庸怎么可能不愿意。

        别忘了,未来的中书省,就是胡惟庸做主,而御史台与中书省之间,本就是相互制衡,那胡惟庸根本就没有办法插手御史台。

        但现在不同了,御史台大猫小猫两三只,至于昨日新晋的御史中丞陈宁,在胡惟庸的眼中,根本算不得一盘菜。

        所以,要是拉拢陈宁不成,胡惟庸不介意弄死陈宁,随即,胡惟庸又是想起了一个人,记得以前有个想叩在他门下的官员,好像就在御史台吧?

        好像叫什么涂节吧?

        求推荐票,求月票,跪谢兄弟们!仍然在努力爆更!


  (https://www.pcczw.com/wx/59234/11793770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