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同治帝崩,亲赴清国
推荐阅读:流放后我带全家造反了 从游戏角色附身开始的悠闲生活 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 我的暗恋对象变死对头后 摊牌!我靠吃瓜称霸修仙界 无限制火影 战锤40k:光欲 我在魔法学院御剑飞行 撩爆!闪婚后被千亿总裁狠狠亲哭 某港综世界的枭雄
第254章 同治帝崩,亲赴清国
若是放前几年,柳生熙严要是这样决策,一定会遭受很多人的非议,但是现在,反对者只会默默地看着。
这几年来,日本通过几次战争和冲突证明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只要那些欧美大国不是倾尽全力来攻打日本,那结果必然是日本获胜。
但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以及他们的唯利是图,欧美几个大国对待日本的态度就是只要不是原则底线问题,一般上会选择谈判。
不管是英法还是美国这些国家,派兵前来攻打日本都是劳师远征。
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美国的总统,他们都得考虑一下攻打日本能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现在各国开始爆发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往外转移矛盾是为了解决问题。
如果与日本开战没有获得相应的收益,那就不是下台那么简单了,可能会出现牢狱之灾或者血光之灾。
当然他们的反对党一定会鼓吹相反的政策,你不打,我偏要叫人一起游行要开战。
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首相还是总统们,他们都会选择折中的办法,那就是挑选一个软柿子捏。
很快,时间就到了晚上零点,新的一年到来,柳生熙严带着所有人来到院子里烧爆竹,另外还放鞭炮和烟花。
京都还有不少建筑都是木质建筑,所以到了这个时候,消防队全体出动,一旦出现火灾就会在信号弹的引导下立刻前去灭火。
冲田总司连忙说道:“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说了!”
市村铁之助出面接待了陆奥宗光,询问道:“怎么了?”
去年,同治帝亲政,在紫光阁接见各国大使,参与此事的是德川庆喜。
而且,恭亲王秘密拜访德川庆喜,他告诉庆喜,英法两国的大使正在暗地里施压,让清国断绝与日本的贸易。
而他要做的,就是继续试探,找到美利坚的红线后,再与美利坚拉扯。
“嗯?这可是大事。”
这一次,德川庆喜在清国遭到了英法等国的排挤。
阿金连忙插话道:“夫君,十兵卫今年一年级都毕业了,马上就要进入二年级了,这一次期末考试可是考了第一呢。”
在柳生的府邸外有着一支消防队值班,以防烟火引起火灾。
第二天一早,柳生熙严还在睡梦之中,陆奥宗光就急匆匆的来到了柳生府邸。
市村铁之助立刻去通知柳生熙严。
除夕夜,柳生熙严坐在上首抱着女儿嬉戏,阿金坐在一旁,十兵卫坐在一边,正襟危坐,不敢有所懈怠。
不过柳生熙严也没有让十兵卫失望,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向十兵卫,鼓励道:“喔,拿到了第一,很不错啊,十兵卫,继续努力!”
柳生熙严不禁莞尔一笑,打趣自己。
原本还有些困意的柳生熙严得知同治皇帝死了,立马就清醒过来。
柳生熙严虽然态度强硬,并且走私军火给夏威夷王国,但是这些举动并没有触及到美利坚的红线。
冲田总司逗弄道:“哈哈哈,十兵卫这么模样是想学姐夫吗?”
德川庆喜大惊失色,立刻通过电报联系身在南海道的柳生熙严。
英法大使又不好明着对日本施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阿秀是总司的妻子,对于总司小时候的趣事也感兴趣,连忙询问。
十兵卫连忙挺起小胸膛,等着柳生熙严的夸赞。
转眼就快是新的一年,这一次的新春柳生熙严不必在外劳碌,他便给自己放了个假,返回家中过年。
冲田总司一家也和柳生熙严一起过除夕,冲田总司看着十兵卫努力做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好似小大人一样,但是十兵卫嘴角微挑,已经出卖了他的内心。
“父亲大人放心,孩儿铭记在心。”十兵卫一本正经的行礼道。
陆奥宗光立马说道:“今天一早,清国代理大使多隆派人来通知,清国的皇帝死了。”
“总司,这你就猜错了,小时候的我可是调皮捣蛋的很呐。”
反而日本就不在这个行列,毕竟日本与英法两国硬碰硬,没有落入下风,要是找日本的麻烦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一次柳生熙严亲自去北京城,与清国朝廷商谈,邀请清国加入东亚同盟。
就像美国在江华岛打败了朝鲜军队,但是朝鲜的朝廷态度坚决强硬,美国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柳生熙严闻言,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他穿越至今也有十年了,小时候的记忆,大部分都模糊了,但是他还记得自己和小伙伴一起用鞭炮炸牛屎。
“蹦蹦蹦…啪啪啪…”
这一下清国有了借口,将英法等国的压力推给日本。
阿金觉得有趣,便说起了冲田总司的趣事,大伙一听,纷纷大笑起来,只有冲田总司一個人社死了。
这样既可以回一波血,同时也能保证自己的执政地位和威望。
柳生熙严点到为止,没有说具体的事情,反而开始问阿金,有关冲田总司小时候的事情。
柳生熙严得知消息后,立刻做出了应对,他派遣舰队前往广州沿海震慑英法两国的商人,随后与清国签订了一份《日清友好通商条约》。
冲田总司充满了好奇,立马问道:“姐夫,那你快说说。”
他觉得自己有必要走一趟清国。
……
相比较于上一次,今年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柳生熙严劝说清国加入同盟。
因为再过几天就会发生马嘉理事件,英吉利通过这次事件与清国签订了《烟台条约》,让清国再度开放数个港口城市。
马嘉理事件的起因是英吉利为了修筑一条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的铁路。
同治十三年,也就是1874年,英国以考察云南地区的商贸情况为由,派遣上校柏朗带领当时在印度的一支由一百九十三名英国官员、商人、军官、士兵组成的勘探队,途经缅甸自陆路进入清国云南,为通商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为了解决勘探队的语言交流问题,威妥玛在征得总理衙门准许的情况下,派遣翻译官马嘉理前往清缅交界处迎候。
马嘉理从同治十三年六月开始动身由上海出发,途经汉口、湖南、贵州、云南,于十二月初十到达缅甸新街,与柏朗会合。
在为柏朗颁发“游历”护照时,总理衙门一方面曾婉言劝告柏朗:边境地区不安全,尽量不要前往。
<div class="contentadv"> 但柏朗一行人不听。
总理衙门又要求沿途各省及云南督抚妥为照料。
因此,马嘉理在进入云南后受到当地官员的周到款待和关照,十分顺利地出境。
而马嘉理并未将自己的返程时间、路线预先知会清国官员。
1875年1月17日,马嘉理与先期到达八莫的柏郎探路队会合。
2月14日启程,挂起“游历”的招牌,擅自越过清国边境,侵入云南腾越地区的曼允。
马嘉理率领“探路队”不但拒绝当地民众劝阻,反而扬言要进攻腾越城,并开枪打死百姓数人。
云南腾越参将李珍国在绅民的要求下,布置兵勇,于各要隘堵截洋人。
2月21日,马嘉理与4名清国随员抵户宋河,遭到当地人民的袭击,5人都被杀死,首级悬于曼允城墙上。
经此打击,探路队不敢继续前进,退回缅甸新街。
但英国立即抓住这一事件来扩大它对清国的侵略。
英国大使趁机提出六条要求,同时要求清国朝廷尽快履行前几年因天津教案签订的条约。
随着《烟台条约》的签订,英国可派探路队由北京经甘肃、青海或四川等地进入西藏,或由印度进藏。
《烟台条约》不仅按英国政府的意图结束了滇案,而且英国由此实现了它十余年来企图在清国扩大通商特权的愿望,得到了入侵清国西南边境的所谓“条约权利”。
英国从《中英烟台条约》中夺得的各项在华权益,很快就被其他列强“一体均沾”。
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他代表日本出面,帮助清国与英国谈判,或许可以通过这次机会拉拢清国。
柳生熙严立刻动身,离开府邸,前往内阁处理此事。
他准备了两份礼品,一份是给同治帝的奠礼,一份是给光绪帝的贺礼。
正月十五日,柳生熙严乘坐舰船抵达天津,第二天进入北京城,随后进入日本驻清大使馆休息。
距离光绪帝登基大典还有五日。
柳生熙严带着德川庆喜面见总理大臣恭亲王,柳生熙严率先送上奠礼,恭亲王起身谢礼。
恭亲王连忙感谢道:“旧历十三年一事多亏贵国相助,首相大人对本王有大恩啊。”
柳生熙严说着日语,由翻译来翻译道:“亲王殿下客气了,帮助贵国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最主要还是英法两国在我国手中吃亏,故而从其他地方找茬,不过我国不怕这些伎俩。”
恭亲王满脸羡慕道:“首相大人真是俊杰,居然连英吉利法兰西这样的强国也不能拿贵国如何,真是羡煞本王了。”
柳生熙严趁机回复道:“其实贵国也有这样的机会。”
恭亲王惊讶道:“首相大人这话果真吗?”
“当然。”
柳生熙严立马忽悠道:“只要贵国加入东亚经济互助同盟,一旦贵国出现什么问题就可以找同盟国帮忙。”
恭亲王好似忘了当初德川庆喜向清国提起过,只是被拒绝了。
现在他不记得此事,就好像第一次听说一样,只是心中有些犹豫。
他问道:“这个同盟不会是要我大清屈居人下吧?”
柳生熙严早就预料到了恭亲王会问这样的问题,毕竟大清可是把朝廷的颜面看的重要,当然不过是死要脸活受罪罢了。
他回道:“同盟内各国不分地位高低,只是我们东亚几国报团取暖,应对欧美列强的欺辱。”
恭亲王一听,有些心动,但这件事情不是他刻意决定的,此事还得和两宫太后商议。
柳生熙严也没急着让恭亲王回复,两人寒暄了几句,就分开了。
恭亲王在和柳生熙严商谈完后,就立马进宫面见两宫太后,不过同治帝之前亲政,两宫太后已经还政,因此还需要几位军机大臣一起议事。
军机大臣之首便是李鸿章。
两国太后和李鸿章听了恭亲王的叙述,便开始考虑此事。
不过慈禧太后对于此事并不太在意,直接说道:“此事算不得大事,况且我大清如今展开洋务,国力蒸蒸日上,何须一个撮尔小国来相助。”
李鸿章却是在考虑其中的利弊。
历史上因为日本在台岛和琉球的问题上欺压清国,因此李鸿章认为日本狼子野心,需要防备。
现在日本许多事情与大清之间都是公平交易,再加上日本让英法两国都无可奈何,若是与日本合作,确实可以减少压力。
李鸿章立马说道:“启禀圣太后,微臣以为此事对于大清有利可图!”
慈禧皱眉道:“李爱卿何出此言?”
李鸿章立刻分析道:“启禀圣太后,微臣以为那日本虽然地少人稀,但是这几年来强势崛起,先是让法兰西赔款,随后又与英吉利重新签订条约。
从这些情况来看,日本确实可以帮助我大清解决很多问题,至少我们可以依托这个同盟,不再担忧英法两国的强势。”
慈禧太后还是脸色不虞道:“让外人帮忙,这脸面上有些说不过去。”
慈安太后却是说道:“妹妹无需这般想,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我们忍辱负重一段时间也是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不能让祖宗的江山在我们手中丢掉。”
慈禧太后虽然不喜,但是慈安太后都发话了,她便松口道:“此事可以再谈谈,尽量争取到有利于我大清的条件,而且不可有辱我大清国体。”
李鸿章立刻接旨道:“臣领圣太后懿旨!”
李鸿章接旨后,当即与恭亲王一起离开皇宫。
接过差事的李鸿章内心有些沉重,而恭亲王反而一身轻松,心情十分愉悦。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恭亲王自然是能躲则躲。
(https://www.pcczw.com/wx/59322/11861086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