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寒门求生路:我用模拟器种田 > 第189章 粮食丰收露喜气

第189章 粮食丰收露喜气


陈毅轩挑着那陈飞燕做出来的那些布和新衣服,又叫自己几个儿子背着各种山货和腌菜,去了县城里卖。

        陈毅轩每个月来几次,次次还到张大人府上,县城的衙役们也都认得他了。

        见他长得高,一表人才,又打听到陈毅轩祖上还是京城里的贵族,是那什么公爷还是伯爷啥的,他们一个个看见陈毅轩了,大都一脸热情的跟他打招呼。

        当衙役就是要会看人眼色。

        也要在自个儿心里留有一杆秤。

        谁家的亲戚是谁,谁家有几个有本事的儿女,谁跟官府有关系,谁家里又能挣到钱,谁是地痞,谁又是流氓,谁好欺负,谁是硬茬子,……他们心里都清楚。

        衙役们知道,在陈毅轩身上占不到便宜,他们也就没伸那个手。

        哪怕看见陈毅轩大街小巷的找那些有钱的铺子,卖他挑着的那些东西,他们也没找他的茬儿,更没有敲他的竹杠。

        ……

        陈毅轩今天是真的没想到,自己拿出来的这些布还有衣服,竟然有人全都买了。

        这个叫“马氏布庄”的掌柜,是个特别大气的。他今天挑来的麻布,还有媳妇儿自个儿裁制的衣服,他全都要了。

        当时他还让店子里的小二,试穿了好几件衣服。

        他还问了他身上的这种衣服有没有,叫什么名字。

        陈毅轩只得按照媳妇儿先前教他的那样,说这是中山装。说是一位叫中山的先生,自己所创。

        这个衣服剪裁并不难。穿在身上,很显精神的。

        那掌柜的虽然感觉他这衣服新颖,但没有说其他。

        找他买了三斤腌菜后,连同买衣买布,就给了他将近三百文钱。

        陈毅轩得了钱,立马就把剩余的腌菜卖到饭馆。

        看着钱能买一头小猪了,他便赶紧去了牲畜市场,买了一头全身漆黑的小母猪。

        在古代农村,几乎见不到白花花的大肥猪的。

        很多人家里养的猪,都是黑猪。

        这种猪肉质紧实也鲜美,口感非常不错。因为是跟野猪杂交出来的,它们身上的肥肉就没有那么厚。

        买了小猪,陈毅轩就赶紧的回家去了。

        虽然家里粮食不多,只剩下一百斤都不到了,但是只要还能撑十天半个月,他家就不急着现在买。

        越是到秋收,粮食就越便宜。

        陈飞燕现在一天煮三斤高粱。

        哥哥嫂子一家四口人,她跟自己丈夫儿子儿媳闺女一家九口人。

        早上一斤粮食里头煮三斤菜,再放大半锅的水。

        中午晚上吃的,跟早上一模一样。

        天天这么煮饭,一家人虽然吃不饱,但至少不会担心自己被饿死。

        陈毅轩对此从不抱怨。

        因为很多人家现在想吃这样的饭菜,都没那个机会,也没那个条件。

        陈毅轩带着几个儿子回到家后,陈飞燕就给他们端了一碗浓稠的粥。

        “当家的,过几天咱们就应该去收高粱了吧?”

        “最近你哥你侄儿,天天带着咱家老四老五在咱家地里巡逻。已经看到有人悄悄跑到咱地里偷粮食呢!”

        陈毅轩一边吃饭一边点头。

        “明儿个,我就带着家里人把高粱都收了。”

        知道要收高粱了,全家人心里顿时一喜。

        <div  class="contentadv">        太好了。

        收了高粱就有粮食吃了。

        希望今年不要受灾了,他们想在今年过个好年!

        带着巨大的期盼,他们一家人这一天晚上几乎没睡。第二天早上天还没亮,外面的露水还挺重的时候,他们就出门了。

        走到自己的高粱地,他们就开始拿着镰刀收割。

        种庄稼很辛苦,收庄稼也很辛苦。

        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站起身,一会儿弯腰,一会儿站起身,……反反复复。

        搞了一上午之后,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的腰酸背疼,腿也抽筋了。

        而且现在天气这么热,站在这高高大大的高粱地里面,就像是站进了蒸笼里。

        所有干农活的人身上的汗出了一层又一层,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真的很累很辛苦。

        然而,陈毅轩一大家子的人这会儿,就没有一个说自己累的。

        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他们早就认识到了,干农活没有一个不辛苦的。

        活着的人也没有一个是不辛苦的。

        都是吃得苦中苦的人,他们哪有资格说自己累。

        陈飞燕早就做好午饭了。她就等着家里男人,把她做好的稠粥给吃了。

        陈毅轩一家人饿的肚子已经咕咕叫了。

        他就跟自己的儿子,还有自己哥哥侄儿商量好了,三个人一组。

        轮流把割好的高粱背回去。

        回家了之后,他们就在家里迅速的吃饭,吃好了又回来。

        于是,他们每个人挑着将近三百斤的东西,一点一点的挑回去了。

        汪盈盈看见他们忙得这么的累,这么的辛苦,她就皱着眉头心疼的说道:“早知道咱们今天会这么老忙,当初的时候,咱们就不应该把那头老驴,还回去的!”

        汪盈盈直到现在还惦记着,陈毅轩从老张家里借出来的驴。

        陈飞燕心里头其实也觉得,自家要是养那么一头驴的话,做事会方便许多,家里一家人的活也会轻松许多。

        于是,她在心里下定决心,今年养好这几头猪,等到明年家里的小母猪生崽了,自家就把那些小猪仔卖出去,然后换一头驴回来。

        ……

        农忙时节很耗费人的心血和精神。

        人人都知道,今年的天气虽然不怎么样,但是高粱长势还挺好,粮食啥的并没有以往少多少。那些没有听从别人建议在地里种高粱的人,个个后悔不迭。

        那些听了别人建议,种了不少高粱的人,这段期间一直都感觉这事儿不大真实,个个喜气洋洋。

        粮食丰收,就意味着来年能活。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老百姓们,他们只知道自己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活着的意义也仅仅只在于活着。

        只要能保证自己活下去,让他们干啥都行。

        家里有粮食吃了,而且还是几千斤的粮食,村长陈七两最近几天心里都乐呵。

        脸上的笑容也不断。

        就算知道村里又有人饿死病死,他也就嘴角上扬的感叹一声:“没办法,这都是他们的命!他们的命数到了,也就活不了了……”


  (https://www.pcczw.com/wx/59386/118536089.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