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 > 第680章牵头搞合作

第680章牵头搞合作


村长罗全的话像重锤砸在三人心上,老谢的脸埋得更低,手指抠着竹筐边缘,把原本就毛糙的柳条抠得掉渣。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当初刘桂兰撺掇着闹,他想着人多势众能讹点钱,可现在主心骨被拽走了,村长又把话挑得明明白白,再闹下去不仅拿不到赔偿,反倒要落个忘恩负义的名声,以后在村里怕是抬不起头。

“是我们糊涂,小宇啊,对不住了。”老谢瓮声瓮气地撂下这句话,拎起竹筐转身就走,脚步拖沓得像灌了铅,路过围观的村民时,头埋得几乎要碰到胸口。

三柱媳妇见状,赶紧用围裙擦了擦手,低着头跟在后面,路过二妮身边时,连眼皮都不敢抬一下。

德顺伯的堂弟愣在原地,嘴唇动了动想说什么,可迎上村长罗全凌厉的目光,终究没敢开口。

他瞥了眼地上散落的蚬子壳,又看了看远处指指点点的村民,脸涨得通红,跺了跺脚也跟着溜走了,走几步还回头望一眼,那眼神里满是不甘,却又透着几分心虚。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一个外乡人,真闹到镇上去,压根占不到半点便宜。

等人彻底走光,巷口终于清静下来,只剩下风吹过老槐树的沙沙声。

罗全走上前,伸手拍了拍林宇的肩膀,粗糙的手掌带着老茧,力道却很沉稳:“小宇啊,别往心里去。这几人就是被猪油蒙了心,村里没人会当真。”

林宇接过二妮递来的凉白开,喝了一大口,冰凉的水顺着喉咙滑下,压下了最后一点火气。

他摇了摇头,嘴角扯出一抹苦笑:“没事儿村长爷爷,我知道他们也是急糊涂了。”

话音刚落,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搪瓷缸壁,“不过这事儿倒给我提了个醒。”

“哦?什么醒?”

罗全挑了挑眉,在石阶上坐下,掏出烟袋锅子慢悠悠装填烟丝。

“我在邻村也有养殖场地,前阵子去照看的时候,就见着有村民围着我的养殖笼打转。”林宇望着远处连成片的海面,语气里带着几分担忧,“现在咱村出了这事儿,保不齐其他村也有眼红跟风的,他们要是也跟咱村这几位似的,不看技术、不问苗种就瞎投钱,到时候赔了本,说不定也会来找我追责。”

这话让罗全的动作顿了顿,他点着烟袋锅子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烟圈:“你说得在理,不过就算闹起来,也跟你没关系,明眼人都心里明镜似得,你也不用担心~!”

林宇点了点头。

“话虽这么说,但是村民们闹起来,少不了要头疼,还是提前把话说明白的好!所以我打算明天就托人捎信,把周边几个有养殖海域的村负责人都叫过来。”林宇眼神逐渐坚定,“一来问问他们村里扇贝、蚬子的养殖情况,看看有没有已经跟风的;二来也跟他们知会一声,让村干部们在村里多提醒几句,把咱村的教训说透,劝劝村民别乱跟风。要是真有想养殖的,也让他们先找我问问技术,别再走了弯路。”

罗全闻言,忍不住点了点头,烟袋锅子在石阶上磕了磕:“这主意周全!正好我下周要去镇上开跨村产业协调会,到时候也帮你提一嘴。

现在各村都想搞养殖致富,但单打独斗、盲目跟风迟早要出问题,说不定以后还能像有些地方那样,搞个跨村联建的合作社,把技术、资源都整合起来,这样才稳当。”

林宇眼睛一亮:“村长爷爷说得对!要是能把周边村的养殖资源串起来,统一选苗、统一技术,既能避免跟风乱养,还能抱团抗风险。”

二妮蹲在旁边收拾残局,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不住插嘴:“那明天我去镇上买些红纸,把技术要点抄几份贴在各村村口,谁家要是想跟着养殖,也不用盲目的跟风了,这样大家看得更明白!”

林宇笑着点头:“好啊,不过咱也得把丑话说在前头,不关谁跟风,用不用咱的技术,咱都不负责任。”

林宇不得不小心谨慎,人心最难测。

别看村里人看着都淳朴,这是没涉及到自身利益,一旦涉及自身利益,房盖能给你掀了。

第二天一早,老槐树刚漏下第一缕晨光,林宇家的院坝就热闹起来。

周边四个有养殖海域的村负责人陆续赶来,有的骑着二八自行车,车把上挂着草帽;有的挎着帆布包步行而来,裤脚还沾着海泥。

罗全搬来几条长凳,二妮端上泡好的粗茶,粗瓷碗在石桌上摆了一圈。

“多谢各位村长赏脸。”林宇开门见山,把昨晚誊写的养殖笔记摊在桌上,“今天请大家来,是因为咱村昨天闹了场笑话,有人跟风养扇贝赔了钱,反过来要我负责。这事儿给我敲了警钟,怕其他村也有类似情况。”

话音刚落,金沙滩的村长就笑出了声:“小林啊,你也太谨慎了!现在各家各户都自己当家,谁不是各干各的?我村倒是有两家跟着养了,但都说‘赚了是自己的,赔了不怨人’,哪能像你说的那样胡搅蛮缠?”

“王村长这话在理,但也不全对。”东王村的李书记皱着眉反驳,他手里捏着张纸条,“我村上周就有村民来问,问林宇的苗种在哪买的,我没敢乱支招。

现在农户都盯着挣钱,一旦有人赔了,保不齐就会说村干部没提醒,到时候还是麻烦。”

林宇赶紧接话:“李书记说到点子上了!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如今县里就提倡科学养殖,但现在各村都是单打独斗,农户要么贪便宜买劣种苗,要么不懂技术瞎操作。

昨天我跟村长爷爷合计,要是能搞跨村合作社,统一从县水产站进苗、统一技术指导,既能避免跟风,还能抱团抗风险。”

这话一出,院坝里瞬间安静下来。

“合作社?以前人民公社那套早过时了。现在各家算各家的账,要让他们把钱凑一起买苗,谁信得过谁?去年我村搞引水渠,就因为分摊费用的事儿,三户人家吵到镇上去。”

“这跟公社不一样。”罗全磕了磕烟袋锅子,“是统分结合,各家的养殖田还是自己管,但种苗、技术、销路归合作社统一管。就像祥渔村搞供油站那样,抱团才能拿到实惠。单独去买苗,一斤要八毛,十村联合去买,县水产站能给六毛五的批发价。”

这时候,古庙村的赵村长突然开口:“我村已经有三家赔了!”

他从帆布包掏出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只死扇贝,“他们偷偷从镇上买的苗,说是‘高产种’,结果几天就死了大半。昨晚我听说小林要牵头,连夜统计了情况,这三家哭着求我帮他们找条出路。”

林宇拿起死扇贝仔细看了看,眉头拧得更紧:“这是近亲繁殖的劣种,抗逆性差,县水产站早就叫停了。要是合作社成立了,这种苗根本进不来。”

“那钱怎么算?”王村长追问,“买苗的钱谁先垫?技术指导要花钱不?”

“我先垫!”林宇当即拍板,“县水产站能赊账一个月,等秋天卖了货再还。技术指导是县里的惠农政策,不花钱,但各家得派人参加培训,每次培训都考勤,去年县里召开了三回培训会,但是响应的村儿寥寥无几...”

张主任终于掐灭了旱烟:“我信小林的,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有人中途退出,得把之前的成本补上,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这规矩得立!”李书记立刻附和,“还要选个记账的,各村轮着来,每笔账都公开,这样大家才放心。”

罗全见状笑了,起身拍了拍手:“既然大家都同意,咱今天就把架子搭起来!第一步,各村回去统计愿意加入的农户,三天后报给小宇;第二步,林宇明天去县里跑手续,申请合作社资质和技术支持;第三步,下周日在镇礼堂开培训会,让张技术员来讲课。”

散会时已近正午,众人全都笑的合不拢嘴。

毕竟,他们都想跟着搞养殖,让村子里的人富起来。

村里人跟风干太过盲目了,没有技术支持,那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容易就掉进河里淹死了。

如今有人牵头,大搞技术和资金支持,肯定能少走不少弯路。

等人都走了,二妮抱着刚买的红纸进来,额角满是汗:“小宇哥,红纸买回来了!我现在就抄技术要点,下午贴到各村村口。”

“好,辛苦你了~!”

“辛苦啥?夫妻俩还说这话...?”


  (https://www.pcczw.com/wx/60560/4975462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