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嫡明 > 第489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489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


第489章  「说曹操,曹操就到!」

    缅甸东吁王朝有四京:王京勃固城(南京),中京东吁城(发源地),北京阿瓦城,西京蒲甘城(前朝故都)。

    明军已经攻下缅甸的南京和中京,如今北京阿瓦城也到手了。

    阿瓦城是主动开城投降的。掸族武将素提斩杀缅族城主、阿瓦侯莽岱古,打开城门跪迎朱寅出城。

    素提之所以发动兵变斩杀城主投降明军,不仅是因为阿瓦城只有几千弱兵,挡不住明军。也是被明军在王城的屠杀吓到了。

    身为掸族人,素提也没有为缅族权贵陪葬的觉悟。他不但主动投降,还铺好了浮桥,交上城中所有金银财宝的清单。

    素提是个聪明人。

    当他知道明军在王城的所作所为之后,就断定朱寅不可能满足于自己的开城投降。如果自己不主动搜括城中财宝献上,就算他主动投降,朱寅也会找借口杀了自己,然后抢劫阿瓦城。

    所以,他干脆「好人做到底」、「恶人做到绝」,自己献上城中财宝。于私,能讨朱寅欢心,递交效忠大明的投名状。于公,也能避免明军屠杀,保全阿瓦人的性命。

    朱寅接到素提亲自献上的降书和财物清单,不由暗赞素提懂事,他也乐的不用攻城,当下接受了素提的投降,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了阿瓦城。

    明朝大军进驻阿瓦城,素提还组织城中百姓举行欢迎仪式,敲锣打鼓,喜气洋洋。

    也真是个人才。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不是欢迎明军入城,而是欢迎缅王凯旋班师呢。

    朱寅当然也很高兴。因为素提献上的清单,光是金银就有一千多万两,其他财物难以估值,象牙就有两千多斤,极品翡翠八千多斤!

    可是城中贵族、富户、寺庙却是惨了,几乎被素提洗劫一空,当成给朱寅的礼物。

    素提这么懂事,朱寅怎么会没有表示?

    摄政王为了奖励素提对大明的恭顺忠心,在城门口就宣布封素提为昭顺男,授游击将军。

    素提摇身一变,就成为大明贵族、明军武将。

    于是,这位新鲜出炉的昭顺男、游击将军,就脱下鞋子和衣服,只穿著一个裤衩,打著赤膊光著脊背,主动为朱寅牵马,马前卒一般带著朱寅进城!

    ===

    阿瓦城在伊洛瓦底江与密江交汇处,控缅甸水陆贸易,商业发达。外城墙夯土包砖,高达两丈,设三十六座棱堡,置佛郎机炮。

    内城是柚木围墙,每根木桩上都雕刻那伽神蛇的图腾,很有特色。

    阿瓦城的护城河,引密额江水注入,还养了几百条鳄鱼用来护城,令人无法泅渡。

    城中百业兴旺,高脚屋建筑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围绕著金碧辉煌的佛寺和官邸。还有不止一座洋人的天主教堂。

    阿瓦城有十几万人口,同样是金地(中南半岛)有数的几个大城池之一。缅甸四京,其实阿瓦城人口最多,最繁荣。

    光看阿瓦城的繁华,就知道东吁王朝的底蕴,的确势力不俗。

    缅甸号称佛国净土,阿瓦城作为缅甸和王城平级的北京,当然有大庙。

    马哈昂美寺是阿瓦城最大的寺庙,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的如同一座王宫,是城中最尊贵的建筑。这是缅甸王室大寺,设置了僧伽大法庭,有印刷出售赎罪券之权。

    缅甸王每次到阿瓦城,就以马哈昂美寺为行宫。

    朱寅是大明摄政王,明军统帅,他一入城就老实不客气的住进了马哈昂美寺,将寺中的两千僧人全部驱赶出去。

    缅人敬仰如圣地的马哈昂美寺,就成了朱寅的幕府。

    朱寅住进马哈昂美寺,一边处理各地送来的情报,一边令明军四处收集缅人粮草、大象、马骤、车船,抓捕缅人青壮充当军奴。

    今日已经是三月十三,进入缅甸半个月了,明军攻势如火,迅速占了缅甸几个大城,也因粮于敌的搜集了十几万石粮食,抓捕了十来万缅人青壮,日夜运转粮草。

    进入阿瓦城的当天晚上,朱寅就在马哈昂美寺召集诸将军议。

    僧伽大法院,就成为明军临时的军议堂。

    一张巨大的军事地图挂在佛像前。佛堂中的长明灯照耀著明军诸将肃然的面庞,一个个显的高深莫测。

    朱寅坐在佛像前,身后站著战神般的卫士兰察。

    李如柏、赵率教、秦良玉、曹文诏、毛文龙等将领,依次坐在夜叉雕像之下。

    征南大将军的声音在有点阴森的佛堂中回荡:

    「莽应龙早就应该收到消息了。缅甸虽然没有大明的六百加急,却有两百里急报,不是没有军事驿传。但他的大军要回国,起码还要十天。」

    「这段时间,我们也不能闲著。缅军兵多将广,火器、象兵、骑兵都不弱。莽应里的大军几乎都是精锐,数量更是有二十万之众。这一仗,我军千万不能大意。「

    其实,这一仗朱寅心里都不是太有底。

    靖海军虽然很强,可是靖海军只带了一万五千,还有五千专业海军在看守战船和战利品,不能上岸。

    他身边能战的靖海八旗,只有一万人。  

    靖海军的火器虽然领先西洋,可火器兵的数量却不如缅军。缅军装备西洋火器的就有三四万人!

    受限于岱山岛的工匠规模,岱山出产的新火器数量有限,朱寅暂时还没有能力为更多的明军装备新式火器。

    如今南明换装岱山火器的明军,只有熊廷弼、毛文龙、曹文诏等嫡系心腹降临的部分人马。

    眼下驻扎阿瓦城的明军,火器数量其实不少。但有一半是明军旧火器。装备岱山新火器的明军,包括靖海军在内,只有一万七千人。

    而缅军的西洋火器虽然不如岱山火器,却比明军的旧火器强的多。

    如此一来,朱寅向来依仗的火器,比起缅军来优势就很有限了。

    而缅军数量高达二十万。自己只有十万出头,还有将近一半是倭寇、稞罗降军。

    这一仗,其实很不好打!

    稍有不慎就会兵败。而如今深入缅甸,万一真的败了,那就是一场足以葬送自己性命的大败。

    朱寅继续说道:「缅甸这种地方,你们也看到了,不但丛林多,河流多,沼泽也很多。行军路线很有限,战场也有限。很多地方你就是想打,地利也不允许,当不了战场。「

    朱寅的手在地图上指点,打红点的地方都是沼泽地、老林子。

    他的手忽然指著一个地方:「阿瓦城东北两百里的甘高山口,是连接平原和掸邦高原的要道。

    「甘高山口西南百里就是伊洛瓦底大河湾,也叫莫洛军镇,是缅甸一处战略要地。」

    「诸位可知,这这个莫洛军镇,可有什么不同?」

    李如柏首先说道:「那里没有沼泽,但东西两边是沼泽,北边是崇山峻岭,只有南边畅通无阻。是个很好的战场,有利于我军。「

    朱寅点头赞许,「不错。所以这莫洛镇就是决战之地!莫洛镇属于阿瓦府,距离阿瓦城不到两百里,粮草运输很是便利。我军可以依托阿瓦城,在莫洛镇和敌军决战。」

    毛文龙捧眼一样询问:「主公,莫洛镇的确是有利于我军的决战之地。可我军如何逼迫缅军在莫洛决战?」

    「问得好!」朱寅伸手在甘高山口一点,「这个甘高山口,缅人称之为甘高关,相当于大明的山海关,最窄处只有十丈,居高临下,位置十分紧要。我派你率军一万,先乘虚攻占甘高山口,趁著缅甸大军还没到,布置炮台,加固关隘。」

    「缅军回国,最便捷的道路是从陇川到木邦,再到腊戍,到曼德勒,这就必须要经过甘高山□。」

    「我只能给你一万人,一百门火炮。你要死死守在甘高山口,扼守掸邦高原,不让缅军入关。」

    「遵命!」毛文龙领命。

    诸将听到这里,对朱寅的战略都明白了。看地图,只要毛文龙能守住缅甸的这个「山海关」,那么迟迟不能破关的缅军要想回国,就只能绕个大圈子,这一绕,就绕到了莫洛军镇。

    等到缅军从山中出来,绕到了莫洛镇,王师就刚好在莫洛镇以逸待劳,堵住缅甸大军。

    那么,决战就只能在莫洛镇爆发!

    朱寅继续道:「这就能逼得敌军选择有利于我军的战场。为何莫洛镇对我军有利?因为那里虽然不是沼泽也不是山岭,却是一个巨大的缓坡,北低南高,宽十余里,长二十里。虽然坡度很缓,可南北落差也有一里。这个落差,很有利我军骑兵,却不利敌军战象。」

    诸将闻言,不禁都敬佩朱寅对敌国地理的了解之翔实。

    敌军有几千头战象,而且经过火器训练,在战场一旦被蒙住眼睛和耳朵,就能在象兵的驾驭下勇往直前!

    当年元军征缅、国初王师征越,北方骑兵都吃了战象的大亏。

    摄政王费尽心思选择莫洛镇为战场,的确能削弱敌军战象和战马的威力,在敌国作战反而能占据地利。

    忽然秦良玉蛾眉微皱,「大将军,假如敌军到了莫洛,遭遇我军,可他们知道没有地利,不愿意决战呢?」

    她指指地图上掸邦高原的西南角,语气带著询问:「若是他们不战,反而又退回去呢?他们大可再往北绕路,走密支那,从密支那绕出来呢?看地图,也就多走七八天。莽应里会不会宁愿多绕道七八天,也不愿意在莫洛决战?「

    诸将闻言,都是微微点头。

    是啊。缅甸大军明知在莫洛决战不利,也可能避战后退,往北绕道去密支那,然后沿著伊洛底瓦河南下?

    缅军携带的粮食,肯定够吃一个月。完全能够支持绕道行军。

    朱寅笑道:「秦将军说得好。缅军中有智者,的确未必会在莫洛决战,退而北上绕到密支那,对他们而言也是明智之举。但是其实,这条路他们走不通,最后还是会走回头路,仍然乖乖回到莫洛!」

    秦良玉拱手,「还请大将军解惑。」

    朱寅点点密支那之北的位置,「诸位,这是哪里?是孟养宣慰司啊。据我的最新军情,孟养首领思远,一直想报莽应里杀父之仇。

    「前几年,缅王剥了其父思浑的皮!填草悬于阿瓦城门,诅咒镇压,头骨镶银制成酒器。缅王又以反叛为名,诛杀思氏亲族三十七口,思氏几绝。」

    「思远好不容易逃回孟养,趁著缅甸和暹罗大战,暂时保住了孟养,却是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这次,缅王征讨大明,也担心孟养乘虚袭击,还专门在八关留守三万精兵,防的就是孟养土司思远!」

    「我军若是不攻入缅甸,思远还不敢为父复仇。可如今我军都攻下缅甸南北中三京,纵横缅甸如入无人之境。缅王放弃云南,仓皇撤军,思远会放过这么好的复仇机会?「  

    秦良玉明白了,「思远已经答应出兵?」

    朱寅道:「我已经收到思远的效忠信,他告诉我,孟养宣慰司还有一万五千忠于思氏的精兵,请求南下参战。」

    「我给他回信,不需率军南下七百里,只需要驻军密支那,牢牢守住恩梅开江大峡谷的江心坡隘口,不让缅军进入密支那即可。那个地方非常险要,可是真正的易守难攻啊。有孟养宣慰司一万五千精兵,足够守个两个月。「

    「缅军携带的军粮,最多只能坚持一个多月。莽应里怎么可能冒著断粮的风险,硬攻思远把守的江心坡?他最明智的选择,只能是再回头走冤枉里,再次回到莫洛,乖乖和我军决战。」

    「再说,缅甸三京都在我军之手,王室贵族都是我军之囚,莽应里气急败坏,怎么可能一直避战?他没的选,只能在莫洛和我决战?否则都不需要打,他的士气就完了。「

    说到这里,朱寅忍不住露出一丝笑容。

    缅甸大军有二十万之众,拥有大量西洋火器,以及洋人训练的新军,还有西洋雇佣军,的确很强大。

    可那又如何?

    决定胜败的很多因素,都不在战场之上!

    虎牙经营缅甸这么久,他的依仗岂能只是十万大军?

    思远,只是他布置的棋子之一。换句话说,若非虎牙的暗中帮助,思远已经被缅王给灭了,岂能保住孟养,还有一万多精兵?

    「江心坡隘口?」诸将一起看向地图上江心坡的位置,顿时豁然开朗。

    原来如此!

    诸将此时不禁更是佩服朱寅。这是一箭双雕的计策!

    不仅要最终逼迫缅甸大军在有利于明军的莫洛镇决战,还调动敌军反复折腾,多走一千多里的冤枉路!

    缅军这么来回走冤枉路,最少要多消耗半个月,粮食也会多消耗半个月。

    就算是精兵强将,也被拖得精疲力尽了。

    到时决战,敌军处境就更加被动!

    这个计策乍看很简单,可对缅军却非常致命。一步算一步,一环套一环,将缅军的优势逐渐消耗。

    决战虽然还没有打,可其实已经在摄政王的谋划中开始了。

    「大将军这是近乎阳谋的无双妙计啊。看似简单,却是大道至简!」李如柏忍不住称颂道,「自古之名将,用兵如大将军之狠辣稳妥、正奇相合者,能有几人!「

    秦良玉等人也更加折服。

    朱寅对人众人的颂扬无动于衷。他只是调动敌军两次而已,后世有位名垂千古的军事大家,能反复调动敌军,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他朱寅,差的远了。

    军议到这里,忽然靖海军大将曹信说道:「主公,安南郑主,有没有可能突然西进,和缅军联合,一起对付我军?」

    「毕竟八百和寮国,都被缅甸征服,不敢不借道。越军到缅甸,最多二十天。「

    朱寅点头,「那是肯定的。两家是姻亲,又都和大明为敌。郑松已经把大明得罪死了,得知我突然杀入缅甸,怎么可能不害怕?他就算为了自保,也一定会出兵!」

    「缅王早在五天前,就已经给郑主送信了。算起来,郑主不久就会收到信。」

    曹信皱眉道:「主公,安南郑主实力很强啊。他若是立刻出兵,越军一个月内就会出现在缅甸。」

    「到那时,我军刚好要和缅甸大军对峙,若是越军突然出现,我军就说腹背受敌。我军本来就兵少—」

    朱寅目光赞许,「曹兄想的很周到。越军的确是缅军的一大帮手,不出意外一定会出兵助战。

    办是,我军也有一个帮!刚好连同越军一起解决掉,一箭双雕!」

    「谁?」诸将神色一振。

    就在这时,忽仆康熙进来禀报导:「启禀主公,暹罗王纳黎萱,带著厚礼亲自到了阿瓦城,说是要出城拜见主公!」

    朱寅哈大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

    「诸位,我军的帮到了!就是暹罗王—那黎萱!」

    「既仆他这么懂事,那咱们就给他个脸,亲去迎接他!」

    PS:纳黎萱到了,诸位给张丼欢迎暹罗王吧。大家办以说话,小老虎的战略这么样?蟹蟹,晚安!

    :


  (https://www.pcczw.com/wx/65694/7670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