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龙窝(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霍建宁的主动投靠,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陈秉文思维里某个之前被忽略的区域。
他之前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资金、项目、股权争夺上,和李家成抢,和沈弼斗,和韦理结盟,想的都是如何吞下更多的资产。
直到霍建宁这个人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陈秉文才猛地意识到,顶尖人才的归属,同样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关键战争,其重要性甚至超越单一项目的得失。
前世李家成那座庞大的商业帝国,固然有其时代机遇和李家成个人的眼光魄力。
但若没有霍建宁、麦理思、周年茂、洪小莲等一批极为出色的助手辅佐,他或许依然能成功,但很可能止步于一个更富有的“李家成”,而绝难成为那个纵横全球、构建起庞大商业帝国的“李家成”。
霍建宁,绝对是其中最耀眼的一个。
此人后来被誉为“李家成的右手”,是长和系资本运作的真正操盘手。
没有霍建宁,李家成可能还是会成功,但绝无可能成为那个掌控和记黄埔、纵横四海的李家成。
是霍建宁,在入主和黄后,主导了黄埔花园的开发,用那种巧妙的“表外融资、合作开发”模式,以极低的自有资金和负债,撬动了庞大的项目,快速回笼资金,奠定了和黄、长实在地产界的地位。
如果换成李家成主导,若是沿用传统的高杠杆模式,负债率飙升,一旦遇到八二年的地产低潮,后果不堪设想。
也是霍建宁,后来主导了和黄亏损业务的重组,推动其国际化,收购赫斯基能源、Orange电讯
这一系列堪称经典的战役背后,都有这位“打工皇帝”的身影。
他不仅仅是财务官,更是战略的执行者,甚至是制定者之一。
“人才.”
陈秉文低声自语。
“项目和资金是硬实力,人才是软实力,更是将硬实力发挥到极致的放大器。”
他现在摊子铺得越来越大,糖心资本、陈记食品、屈臣氏、北美业务,现在又加上了控股的青州英坭,未来必然还要深度介入和记黄埔。
方文山能力全面,但已显疲态。
凌佩仪专注业务,擅长执行。
顾永贤精于法律.
其他几个区域经理,都还需要打磨成长。
他现在缺少像霍建宁这样,能独当一面,在财务和战略层面给他巨大支撑的顶尖帅才。
霍建宁的到来,及时地补上了这块最关键的拼图。
但这还不够。
一个霍建宁不够。
他需要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内阁”,一个能支撑起未来更庞大商业版图的团队。
想到这,他按下内部通话键:“阿丽,进来一下。”
秘书阿丽很快走了进来。
“陈生。”
“拿纸笔记录一下。”
陈秉文沉吟片刻,开始口述,“我列了一个名单,让猎头公司去接触一下,
如果可以的话,不计成本挖过来,不过要低调行事,不能弄的满城皆知。”
阿丽立刻拿出记事本,准备记录。
“第一个,麦里斯,之前是新加坡虎豹公司的总裁,英国人,熟悉国际业务和与洋行打交道,现在应该还在新加坡或者刚离职不久。
找到他,以糖心资本或陈记食品的名义,邀请他过来,职位可以先谈高级顾问或者国际业务总监,具体看他的意向。”
“第二个,马世民,这个人现在应该还在怡和集团下属的某个公司,可能是在中东或者东南亚负责业务。
他是英国人,但极具冒险精神和战略眼光,挖他过来,告诉他,我这里舞台够大,比怡和那种老牌洋行更有挑战性。
职位可以负责未来的海外拓展或者新项目开发。”
他停顿了一下,大脑飞速检索着前世的记忆碎片。
港岛华资崛起的过程中,除了李家成的班底,还有其他一些耀眼的人物。
“还有,留意一下一个叫杜辉廉的人,应该是在某家英资证券行做股票经纪,这个人对资本市场嗅觉敏锐,是个搞融资和并购的好手,可以先建立联系。”
“另外,在本地华资里面,合和实业的胡应湘手下有个叫何炳章的工程师,搞基建和大型项目规划很有一套,看看有没有机会接触一下。
还有新鸿基那边,郭得胜手下有个负责销售的精英,叫雷觉坤?
不对,那是后来搞电影的.名字我记不太清了,让猎头去摸排,新鸿基销售团队里最厉害的那几个,看看能不能挖动。”
既然要挖,肯定是有能力人才的都要挖,不能光逮着李家成一家薅。
陈秉文知道,这份名单有些超前,有些人可能还未完全崭露头角,有些人可能早已被其他财团笼络。
但这不重要,先撒网下去,能捞到一个是一个。
他要的不是立刻全部到位,而是建立一个人才库,随时可以补充进来。
“就这些,先按照这个名单去操作。
通过不同的猎头公司,分开进行,不要让人察觉是我们一家在挖人。
待遇方面,可以比市场价高出50%到一倍,关键人才,可以更高。
我要的是能力,是能做事的人,成本是其次。”
名单上的这些人才,随便哪一个都对得起那份薪酬。
“明白,陈生。”阿丽快速记下所有名字和要点,“我立刻联系几家信誉好的猎头公司,分头进行。”
“嗯,去吧。”陈秉文摆摆手。
阿丽离开后,陈秉文靠在椅背上,感觉心中的蓝图又清晰了几分。
资本和人才的游戏,他必须两手都要硬。
另一边,方文山带着霍建宁正式进驻青州英坭,全面接管财务和审计。
同时,开始对青州英坭的水泥业务进行评估,为后续的搬迁和剥离做必要的准备。
而他自己,则开始处理另一个迫在眉睫的私人问题——住所。
金都花园的公寓虽然不错,但随着他名声鹊起,尤其是青州英坭一役后,越来越多的记者和不明身份的人开始在那附近出没。
父母那边的老糖水铺也受到了骚扰。
为了家人安全和个人隐私,他必须换一个更私密、更安全的住处。
他让方文山以糖心资本的名义,私下联系了和记黄埔集团下属的房地产经纪公司。
和记黄埔在港岛经营多年,对顶级豪宅市场的资源最熟悉不过。
这天下午,阿丽敲门进来汇报:“陈生,和黄地产那边有回复了。
他们根据你的要求,筛选了几个地方,目前看来,深水湾道有一处别墅比较符合您的要求。”
“哦?具体什么情况?”陈秉文抬起头。
“深水湾道75号。
原业主是一家英资洋行,最近正在清理海外非核心资产,所以把这处物业放盘了。
叫价4500万港币,但听说急于出手,议价空间很大。”
深水湾道75号?
陈秉文心里一动。
这个门牌号他有点印象,是未来港岛知名的顶级富豪区。
“资料带来了吗?”
“带来了。”阿丽说着将一份文件递给陈秉文,“地块面积很大,超过2万平方呎。
按现在的法规,可以重建到四层,实用面积估计能有8000到10000平方呎。
带一个老式的花园,位置在坡上,视野应该不错。
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那个位置在深水湾道靠上的地方,不算是最热门的海景地段,所以价格比浅水湾同类型的别墅要低不少。
而且别墅本身比较旧了,需要推倒重建或者大规模翻新,这又是一笔投入。”
阿丽客观地分析着利弊。
陈秉文看着资料上的位置图,目光微微一凝。
地图显示,75号斜对面,下方是73号和79号。
他如果没记错的话,73号是包玉刚的宅邸,而79号,正是李家成的家!
这个发现让陈秉文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竟然这么巧?
搬到两位超级富豪的对面,而且还是他们的上方?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合上资料道:“安排一下,明天上午去看楼。”
“好的,陈生。”
第二天上午,陈秉文带着秘书阿丽和赵刚,开车前往深水湾。
车子驶入幽静的深水湾道,沿着海边山坡蜿蜒上行。
比起浅水湾的喧嚣,这里显得格外宁静,绿树成荫,私密性极好。
在和黄地产一名高级经理的引导下,车子在一扇略显陈旧的铁门前停下。
门牌号正是75号。
走进大门,是一条长长的车道,两边是有些杂乱但生机勃勃的古树。
车道尽头,是一栋颇有年代感的欧式二层别墅,白墙已经有些发灰,爬满了藤蔓,但框架依然能看出昔日的规模和气派。
“陈生,这栋别墅建于五十年代初,原主人是当年一位有名的英籍商人。
后来几经转手,到了现在这家洋行手里。
他们一直没怎么打理,主要是作为资产持有。”
地产经理介绍道。
陈秉文没有急着进别墅,而是先绕着巨大的花园走了一圈。
地块呈不规则形,但面积确实惊人,超过2万平方呎,在港岛绝对是顶级的豪宅地皮。
地势较高,站在花园边缘,可以越过树梢眺望到远处的深水湾海景,虽然不算全海景,但视野开阔,且私密性极佳。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65900/7700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