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四合院:从天道酬勤开始 > 第259章 两家齐聚,荒年暖人心

第259章 两家齐聚,荒年暖人心


第259章  两家齐聚,荒年暖人心

    「要不了那么多,一条鱼够吃了,我待会儿再弄两个菜。」

    李红梅很清楚,以现在的天气,这鱼就是放到明天早上,也坏不了。

    李红兵带过来的这两条草鱼,如果待会儿全做了,就算把陈母和陈济文都请过来,一顿也吃不完。

    而李红兵之所以这样做,显然是想要把多出来的鱼留下来,帮衬他们家。

    中午吃剩下的,李红兵肯定不会带走,每次都有理由。

    如果是以前也就算了,可现在各种定量缩减,全国上下都困难,哪怕李红兵是丰泽园后厨首屈一指的大师傅,情况要比大部分人好上很多,可肯定也没有以前容易。

    每次李红兵来送东西,李红梅拒绝不了,都会想方设法留他下来吃饭,不想占李红兵的便宜。

    虽然是姐弟,但两人现在都有家庭,有孩子和长辈,肯定没以前一个人的时候容易。

    说起来,李红兵是丰泽园的大师傅,可李红梅和赵卫国的工作也不差,分别是食品厂的车间工人和驾驶员。

    李红兵有心帮衬李红梅,李红梅自己还想反过来帮衬李红兵这个弟弟。

    粮食这方面,李红梅没有太多办法,但作为食品厂的工人,是有内部员工福利的。

    只是李红梅不知道,李红兵是真的什么都不缺,完全有余力能够帮衬他们。

    「姐,这个你就别管了,中午这顿饭我来弄!」

    听到李红梅的话,李红兵直接从自行车把手上把另一条草鱼取下来,主动开口道。

    李红梅见状,只好无奈的说道:「行吧,建军和清婉最喜欢你做的菜了,我就不跟你抢了。」

    李红兵都这样了,她还能说什么?

    为了一条鱼,推来挡去的,反而让街坊邻居笑话。

    说实话。

    其实是羡慕。

    这个院的街坊邻居,有谁不羡慕她有一个丰泽园当大师傅的弟弟。

    关键李红兵还隔三差五来送鱼。

    不过只有李红梅和赵卫国知道,李红兵送的不仅仅是鱼,还有粮油肉各种好东西,只是这些都在偷偷进行。

    同一个道理,防小人。

    在大家都饿著肚子的情况下,自己吃饱吃好,看似没有妨碍著谁,但容易遭人妒。

    而且李红兵的这些物资,虽然都是自己花钱,通过正常途径购买的,但时间却是好几年前,连李红兵自己,也不好解释来源。

    哪怕李红兵是丰泽园的大师傅,有著一些内部员工福利,可在定量方面,却是上面统一的标准。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可经年累月下来,凭空多那么多粮食和肉出来,只要是个正常人,都能知道有问题,让人产生怀疑。

    连李红梅和赵卫国自己,私底下都有过猜测,不过他们肯定是不会往外说的O

    今天有李红兵这个大厨在,并且主动揽下了做饭这差事,李红梅自然抢不过他,不过也没有闲著,而是在一旁打下手,简单做一些帮厨的工作。

    李红兵也没废话,拿著菜刀和两条草鱼,直接来到水池边进行处理。

    刮麟、开膛破肚,取出不要的内脏,清洗干净后,便当场开始剔骨、片肉,一切行云流水。

    虽然现在作为后厨大师傅,处理食材和切配这些工作,已经完全不需要他操心,不过李红兵也是从这些阶段过来的,基本功扎实的一批,刀工更是一绝。

    在李红兵处理草鱼的时候,院里其他住户,忍不住被吸引了过来。

    大家都知道李红兵是丰泽园的大师傅,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看到李红兵展示刀工和厨艺,自然不会错过,说不定还能学上两手。

    换成有的厨子,是轻易不把这些展示给别人,不过这些东西再好,李红兵也不会遮遮掩掩,怕别人学到。

    如果真有那个天赋和能力,那是人家的本事。

    甚至有人请教的话,哪怕不是专业圈子里的,李红兵也往往会指点一二,甚至传授些许做饭的诀窍。

    李红兵接下来要做的这道酸菜鱼,就是这样。

    某种程度上,这道酸菜鱼,可以说是李红兵的「首创」。

    按照历史的正常发展,酸菜鱼出现的时间,是在八十年代前后,直到九十年代的时候,才开始流行起来,成为了川渝流行菜,并且慢慢推广至全国。

    这个时候,是不存在的。

    李红兵之所以会想起这个,并且提前把酸菜鱼搞出来,主要是因为他目前能合理并公开获取的肉类资源,就属于鱼了。

    哪怕手艺再好,一直吃同一种做法的鱼,也是会腻的,李红兵自然就变著法做鱼,其中的做法也包括酸菜鱼。

    不仅如此,李红兵还把各种菜,进行了家常化的改良。

    饭店酒楼的传统做法,都是费油费料的,在家里自己做的话,光是大火和宽油,普通人家就很难有那样的条件。

    灶火的问题,李红兵在当初修整房子的时候,就一起解决了,不差钱,又在票证时代到来之前,李红兵就已经囤够了各种物资,其中也包括油,自然不成问题。

    不过即便李红兵不缺这些,平时在家做饭,也不是那么奢侈,除非是逢年过节,或者特殊的日子,不然用油用料,哪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旧奢侈,可远远比饭庄后厨节省多了。  

    物资匮乏的年代,普遍缺油水,大家巴不得能多一些,但真的超出了,吃太多油,对身体也不好。

    后世因为这个而导致各种疾病的,不在少数。

    酸菜鱼的出现,不止是李红兵,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福音。

    鱼肉往往比较腥,大部分普通人,不用油和料,很难压得住腥味,更难做的好吃。

    偏偏油和香料,这个年代,都属于比较稀缺的,大家都不舍得用,而酸菜的味道,却恰好能在很大程度上遮掩住鱼的腥味,又有著特有的风味,可以说是搭配做鱼的极好选择。

    把酸菜鱼弄出来之后,李红兵也不藏著掖著,甚至主动把做法传授给街坊邻居们。

    当然了。

    李红兵平时传授大家一些做饭小技巧,并不是毫无保留,比如作为本家的鲁菜,一些关键点,甚至是不传之秘,可不会到处去乱说。

    虽然李红兵并不觉得有什么,过个几十年,各种大师都在网上教学,把原本藏著严严实实的「秘籍」,全都拿出来了。

    不过在现在这个年代,大家还是比较保守的,李红兵也遵守这个规矩,不会跟整个师门,甚至整个圈子做对,去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李红兵又不傻,做这些对他完全没有好处,顶多收获一些左右邻居的感谢,实际没多少用处。

    「红兵,家里的老酸菜没有了,只能用白菜酸菜了。」

    就在李红兵把鱼处理好的时候,李红梅忽然跑过来说道。

    「也行,都一样。」

    了解到这个情况,李红兵并没有太在意。

    李红梅所说的老酸菜,自然是川渝地区的那种酸菜,原料多以芥菜为主,而白菜酸菜,则是东北地区常吃的酸菜。

    这两者,可以算是一南一北的经典代表。

    李红兵记忆中的酸菜鱼,其实用的是川渝地区的酸菜做的,不过这种在四九城这地界,比较难搞。

    毕竟芥菜这一类的蔬菜,市场上比较少见,反而是大白菜,则是主流中的主流。

    公私合营改革后,这几年的时间,各饭店酒楼的大师傅,经常会到对方店里进行交流学习,李红兵也不例外,这期间也认识了不少老师傅和同行,其中自然包括了川菜这一派系的老师傅,想找他们弄点川渝的地道酸菜过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不说别的,光是通过傻柱和傻柱的师父董从友,李红兵就能够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川渝地区做法的老酸菜,白菜酸菜作为平替,也不是不行,以往冬天的时候,李红兵还专门弄过东北的酸菜火锅。

    只不过。

    白菜酸菜的容易煮烂,脆度和耐炖煮的程度,远不如川渝酸菜高,口感和味道也有所差别。

    不过这是另外一种风味,做好了也不差。

    两种酸菜鱼的做法相差不太大,李红兵先把鱼头和带著鱼骨鱼刺的鱼肉段,放少量油下锅微煎一下,然后把鱼汤炖出来,后面放一下酸菜,最好快出锅前,再放鱼肉。

    片好的鱼肉很容易熟,一会儿就好。

    这些鱼肉,现在还要再处理一下,除了盐加底味,还要用蛋清和淀粉腌一下。

    在李红兵做著这些的时候,李红梅和赵卫国两口子也没闲著,李红梅洗菜,而赵卫国也把家里的桃酥、蜜饯和饼干拿出来招待李建武这小家伙。

    和其他工人相比,作为食品厂员工,这方面福利确实不差。

    而且李红梅和赵卫国作为双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并不差。

    只是现在各种定量缩减,所以才显得困难一些。

    不过大家都这样,他们家的情况,哪怕没有李红兵的帮衬,也领先了绝大部分人。

    没过多久。

    还没等李红兵把这酸菜鱼做好,刚才跑出去的赵建军,已经带著陈母和陈济文一起过来了。

    陈母和陈济文的到来,自然让屋里的气氛又热烈了不少,仿佛过节或过年的样子。

    都在同一个街道的管区,尤其是同处南锣鼓巷的范围,两家人平时没少来往,倒也不至于很久才见一面,不过大家关系亲近,李红梅和赵卫国他们又热情,所以才这样。

    等李红兵做好酸菜鱼的时候,蒸的米饭也好了。

    大部分人的家里,基本都只有一个炉子,像李红兵家那样的,毕竟是少数,没办法左右开弓,不过刚才煮鱼汤的时候,直接把竹蒸笼往上一架,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省下时间的同时,还省了煤。

    精打细算,满满都是来自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主菜和主食都好了,接下来李红兵简单炒了两个菜,很快就做好了今天这顿午饭。

    很快。

    四个大人和四个小孩齐齐上桌,刚好坐满了这张四方桌。

    陈济文还小,显然没办法跟赵建军和李建武他们几个小孩一样,不过李红兵家里有专门给他这个年纪的餐桌椅,还是当初李红兵专门给赵清婉做的。

    至于赵建军,他出生的时候,李红兵还没捣鼓这些,自然也就没享受到这个待遇。

    眼下就差一个今天上班的陈雪茹,两家人就算是聚齐了。

    「哇,这酸菜鱼好好吃!」

    吃了口酸菜鱼,又喝了汤,赵建军一脸崇拜的对著李红兵大赞道:「舅舅,你的厨艺简直太棒了!」  

    「能不棒吗?」

    听到自家儿子的「废话」,李红梅差点没翻白眼,直接开口道:「你舅舅可是丰泽园的大师傅,堂堂的一级炊事员,有几个人能有你这么好的福分,吃到你舅舅做的菜?

    你舅舅就是简单炒个白菜,都比你妈我做得好吃,有这样一个舅舅,你就偷著乐吧!」

    李红梅这话里,可没有自己厨艺半点不如人的郁闷,完完全全都是骄傲。

    「喜欢就多吃点!」

    看著虎头虎脑的大外甥赵建军,李红兵笑了笑,开口说道:「回头要是想吃好吃的,就来舅舅家,就算舅舅不在,你也可以让你黎奶奶给你做,你黎奶奶做饭的手艺也不差。」

    中午做的酸菜鱼还行,不过后面炒的两道菜,虽然也不差,但毕竟炉火不够要求,少了点锅气,多少有些差强人意。

    现实条件受限,李红兵的手艺,也没办法完全发挥出来。

    「红兵,你别看建军这小子人不大,饭量可不小,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你可别让他上你家祸祸,否则非得吃穷你!」

    面对李红兵刚才的话,李红梅连忙开口说道。

    平时李红兵偷偷的帮衬,李红梅已经很不好意思了,哪怕是亲姐弟,可李红兵对她的付出和帮助,也实在是有些多了。

    这要是再让赵建军上李红兵家里胡吃海塞,那她心里就更加过意不去。

    而且李红梅也要考虑陈母和陈雪茹的想法,虽然知道她们都是很好的人,不会计较这些,可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也难免会有想法。

    要知道。

    自从粮食开始定量供应,实行粮票之后,就是亲戚家上门,如果留下吃饭的话,也都是自带粮票的,不存在白吃白喝。

    真让赵建军去,多少粮票都不够贴的。

    也就李红兵这个例外了。

    李红梅其实知道,李红兵这是在变著法帮衬他们家,想要让他们在这个定量不足的阶段,和以往一样吃饱饭。

    「姐,你跟我说这些,可就见外了。」

    李红兵看著李红梅,一脸认真的说道:「咱们自家人,关起门来说句实话,我还真不差这点————」


  (https://www.pcczw.com/wx/67718/76959.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