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你一个猎户,逐鹿中原合理吗 > 第四百四十九章 招录助手

第四百四十九章 招录助手


方宁自然是不知道学院的高层因为自己开了一个专门会议,此时的他正在忙着恶补诗词歌赋的基本知识呢。

方宁拿着刚从闫老夫子书房领来的厚厚一摞讲课草稿时,终于忍不住在心里叹了第三十二口气。

两天前,他和闫老夫子的坐而论词对自己的好处自然是大大的,但凡是有利就有弊,有利的回旋镖转回来的时候却是带着弊端,自己一时脑热应下了诗文课助教的差事,如今才真切体会到“自讨苦吃”四个字的重量。

他的修为智谋经验在同辈中都可以说得上是顶尖的,可论起诗词歌赋的功底,别说跟闫老夫子比,就是太学院里中等水平的学子,都能在他面前引经据典说上半个时辰。

他自己信口拈来的那些绝妙佳句,又有哪一句不是站在了五千年的文明史的肩膀上摘抄下来的?

本就不是文科生,他也就只能装装样子,真的深究起来,很快就会露馅。

方宁叹着气,盯着桌上的草稿。

老夫子讲课兴之所至,常常在页边空白处随手批注,一会儿是《诗经》的注解,一会儿又是对建安风骨的点评,零散得像一盘散沙。

而这些批注,虽然是用蝇头小楷写的,但字迹还是太过潦草了,方宁光是辨认字迹就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更别提要整理成条理清晰、便于学子传阅的教案。

傍晚时分,他揉着发酸的手腕,看着只整理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草稿,终于认清了现实。

再这么硬撑下去,别说帮老夫子助教,他自己就先得被这些诗文压垮。

但,方宁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能够在困境当中寻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因此,方宁不断地踱步思索,脑子里构思一个个解决路径,时而摇头时而点头,陡然就停住了脚步。

太学院里最不缺的是什么?是人才。

缺的是什么?是把人才用在实处的法子。

这个时代人的价值体现实在是太过原始了,是时候让他这个现代博士生整顿教育系统了。

想到就要去做,于是,方宁转身就往学舍跑,碰到同学就问谢丹丹在哪里儿,没一会儿就堵到了正蹲在墙角跟人说八卦的谢丹丹,旁边的秦肖正津津有味地听着。

谢丹丹的那一张嘴,出口成脏是没假的,但同时也是太学院出了名的“消息通”,无论是哪家学子闹了笑话,还是哪位先生换了新茶盏,她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秦肖则是个典型的“大嘴巴”,只要是他知道的事,不出一个时辰就能传遍整个太学院。

“丹丹,秦肖,帮我个忙。”

方宁把两人拉到僻静处,附耳说了几句。

谢丹丹眼睛一亮,拍着胸脯保证道:“这事包在我身上,不出半日,保证让所有学子都知道!”

秦肖也摩拳擦掌表示:“放心,我这就去到那些权贵的小子们中间唠唠,他们保准帮着传话。”

两人雷厉风行,不到一个时辰,闫老夫子诗文课招募教案整理助手,表现优异者可获课程良好以上评价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太学院的各个角落。

要知道,闫老夫子的诗文课的成绩评定向来以严苛著称,能拿到良好以上的评价,对许多学子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

第二天一早,方宁的听松院就被前来应聘的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不过方宁早有准备,前一天就找来了柳承宗、陈默和岳清寒。

柳承宗出身书香世家,诗文功底扎实,眼光毒辣。

陈默性格沉稳,做事细致,从不出错。

岳清寒则纯粹是为了镇场子,有他在,没有人敢说三道四。

当然了,方宁抓他们三个来做事,也是告诉了他们该如何做,直接把选拔的条件提前告知,并张榜贴到了墙上。

方宁要求选拔出来的人,条件只有三个,看似简单,但却是能够当场淘汰大多数人。

第一个条件,诗文功底必须扎实,能当场背诵《楚辞·离骚》节选并解读,过不了这关的直接淘汰。

第二个条件,书写务必工整,拿各自最满意的书法作品来,潦草者一律不收。

第三个条件,必须是寒门子弟,权贵子弟就不必来了。

柳承宗对前两个条件还能明白,对第三个条件就不理解了,就问方宁为什么。

方宁的回答是:“权贵子弟养尊处优,做不得苦差事。整理教案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细致耐心和毅力,这些优点,权贵子弟基本没有,只有寒门学子才能做到。”

这三个条件一摆出来,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顿时少了大半。

权贵子弟本就不差这一个课程评价,大多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的,见有“寒门”的限制,便纷纷散去。

如果不是看到岳清寒在虎视眈眈地看场子,这些权贵子弟早就闹起来了,这也是方宁将自己的二弟子派在现场的主要原因。

剩下的数百名寒门子弟,都是冲着老夫子的评价来的,一个个摩拳擦掌,认真应对初选。

柳承宗负责考核诗文功底,陈默检查书法作品,岳清寒则核对身份信息,三人分工明确,忙而不乱。

经过一整天的筛选,十名学子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方宁的最终面试。

面试没有考复杂的诗文知识,方宁只问了三个问题。

“如果让你整理一份杂乱的草稿,你会从何入手?”

“若几人合作,你更擅长指挥还是配合?”

“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

一番问答下来,方宁最终留下了三人。一个叫林文彬,心思缜密,擅长梳理条理。

一个叫苏晓棠,字迹娟秀,做事耐心细致。

还有一个叫赵岩,头脑灵活,遇到问题总能想出办法。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的助手,咱们分工合作。”

方宁把三人带到桌前,铺开一张白纸,上面画着他连夜设计的“流水线”流程图。

“林文彬,你负责第一步,把老夫子的草稿按讲课顺序分类,圈出核心知识点,剔除重复内容。苏晓棠,你接林文彬的活儿,把整理好的内容用工整的字迹抄录下来。赵岩,你最后把关,核对引文出处,给教案添加小标题,标注重点难点,方便学子阅读。”


  (https://www.pcczw.com/wx/67814/4976162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