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1044章 密会燕王

第1044章 密会燕王


半个时辰后,周王带着手下离开驿站,

    虽竭力掩饰,脸上的笑意却仍藏不住。

    李至刚站在门口,望着周王离去的背影,

    又转头看向驿站内的陆云逸,眼中满是疑惑

    明明以为周王是来寻麻烦的,怎么会这么轻易就走了?

    他走进屋中,迫不及待地发问:

    “大人,这.这是什么情况?”

    陆云逸坐在上首,手中端着茶杯,淡淡道:

    “周王能回河南,是太子殿下求情的结果。

    就算他做了荒唐事,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再被迁走,否则宫中颜面难存。

    所以,周王是值得拉拢的对象。”

    李至刚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连忙追问:

    “可周王殿下的名声,可不算好啊。”

    “不必在意名声。”

    陆云逸语气平静: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建筑商行日后在河南建水泥工坊,分些股份给他便是。

    花点小钱让藩王为商行保驾护航,

    后续才能大赚,这笔账很值。”

    李至刚面露恍然,虽有些不舍股份,却也清楚这是最优解,

    若是得罪周王,再被三司官员联手施压,他这个参政就真的难办了。

    “大人,建筑商行要建的水泥工坊,

    下官看数量不少,是不是有些过多了?”

    陆云逸沉吟片刻,轻声道:

    “不多,水泥和混凝土不止能修路、修水坝,用途还多着呢。

    工坊建得够多,至少能供几十年之用,

    免得日后出急事再仓促修建,来不及。”

    李至刚连连点头。

    他对水泥、混凝土本就青睐有加,

    如今又经黄河治水验证,

    民间富户修房都开始用这东西,确实该多建工坊。

    陆云逸继续道:

    “年后会有一批工匠从大宁过来,

    一是建水泥工坊,二是教当地人制水泥,施行以老带新。

    我已托周王照看,但你也不能松懈。

    工匠是家国强盛的根本,

    朝廷给他们匠籍,就是为了让他们安稳干活、旱涝保收。

    本官不希望看到大宁来的匠人,在河南受排挤。”

    李至刚脸色瞬间凝重,起身躬身一拜:

    “大人放心,只要下官还在河南一日,就绝不会让他们受欺负。”

    一旁的马大可也收敛了周身凶气,沉声开口:

    “大人放心,属下会护住他们。”

    陆云逸神色舒缓,笑着叮嘱:

    “你们做好分内事即可。

    在朝为官,最忌越权伸手,不该自己管的事,绝不要碰。

    否则就算把事办好了,也会被同僚排挤。”

    马大可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虽没完全明白,却还是认真记下,拱手道:

    “是,大人,属下记住了。”

    陆云逸深吸一口气,挥了挥手:

    “你们回去吧,好好歇息一晚。

    本官明日就带人启程,你们也不用来送,低调些好。”

    二人虽有不舍,仍恭敬起身:

    “是,大人,我等告辞。”

    “去吧。”

    陆云逸挥了挥手,待二人离去,

    他望着空荡荡的房间,脸上的笑意渐渐收敛,眼神变得空洞,连目光都失了焦点。

    不知过了多久,巴颂端着酒菜走进来,

    见他沉思,不敢打扰,只将酒菜轻放在桌上,小声提醒:

    “大人,用饭吧,已经验过毒了。”

    “嗯辛苦了。”

    陆云逸回过神,吩咐道:

    “告诉弟兄们,路上再坚持一阵,到了北平,给他们安排顿好的。”

    “是,大人。”

    两日后,北平的冬日,比河南凛冽数倍。

    呼啸的北风卷着鹅毛大雪,

    横扫过巍峨城墙,将青砖黛瓦染成一片素白。

    护城河面结了厚厚的冰,冰层下的河水无声流淌,

    岸边枯柳的枝条裹着雪沫,在风中发出呜呜声响,满是凄凉。

    第一场雪落下后,街道上行人稀少,

    偶有裹紧棉袄的百姓匆匆走过,脚印很快就被新雪覆盖。

    燕王府内,庭院里的太湖石被积雪堆得臃肿,

    几株红梅顶着雪朵悄然绽放,

    点点殷红在白雪映衬下,添了几分冷傲生机。

    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

    燕王朱棣身着藏青色常服,腰束玉带,正端坐案前,

    手中捧着一份从京中快马送来的文书,眉头微蹙。

    他面容刚毅,眼神锐利,鼻梁高挺,唇线紧绷,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案旁,姚广孝身披黑色僧袍,

    手中捻着一串念珠,神色平静地望着朱棣。

    他虽为僧人,却无半分出世之态,一双眼睛深邃如潭,透着智慧。

    “毛骧复职,俞通渊封侯的事再起波澜,

    还有云陆云逸.竟这么匆匆离京回大宁了。”

    朱棣放下文书,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语气中带着几分遗憾:

    “本以为他在京中能多撑些时日,没想到陛下竟这么快就下令休战了。”

    姚广孝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平缓:

    “陛下此举,怕是为了护住太子殿下。

    太子病重,朝局本就动荡,若是再起清洗,恐生变数。

    暂缓风波,让太子安心静养,才是眼下最要紧的事。”

    “可这不像父皇的性子。”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父皇素来雷厉风行,逆党还没除尽,怎会轻易罢手?

    毛骧复职查案,却迟迟没有动作,云逸牵头为俞通渊请封,

    父皇既不答应也不驳回,这般暧昧,实在反常。”

    “陛下老了。”

    姚广孝轻轻叹了口气,念珠转动的速度慢了些:

    “太子是国本,陛下如今行事,多了几分顾虑。”

    朱棣沉默片刻,目光落回文书上,语气复杂:

    “云逸这一走,实在可惜。

    他在京中根基渐稳,市易司势力又大,

    父皇准他突然离京?难道是察觉到了什么危险?”

    姚广孝道:

    “陆大人素来聪慧,审时度势的本事无人能及。

    他离京,或许是陛下为了避免激化局势,又或者.陛下想让他稳住边军。

    不管是哪一种,对朝廷而言都至关重要。”

    就在二人疑虑重重时,

    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两道身影走了进来。

    前面一人身形微胖,面容温和,是燕王世子朱高炽,

    后面一人身形矫健,眼神锐利,

    带着几分少年人的桀骜,正是二公子朱高煦。

    “父王,姚师傅。”

    朱高炽躬身行礼,语气温和,

    朱高煦也跟着拱了拱手,脸上还带着几分风雪的寒气。

    朱棣抬眼看向二人:

    “外面雪大,怎么过来了?”

    “听闻父王在议京中之事,孩儿二人好奇,想来听听。”

    朱高炽笑着说道,走到一旁坐下,

    朱高煦则站在旁边,目光落在案上的文书上,眼中满是好奇。

    朱棣也不避讳,指了指文书:

    “你们也看看吧,这天下,可不太平。”

    朱高煦拿起文书快速浏览一遍,眉头皱起:

    “这些逆党煽风点火,地方权贵还借机作乱,

    皇爷爷为何不直接调兵镇压?

    一刀杀干净,省得夜长梦多!”

    朱棣闻言,笑了起来:

    “兵戈一动,牵连太广,若是激起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朝堂争斗哪是杀人能解决的?

    除非斩草除根,否则只会让局势更紧张。”

    “父王说得对,动兵确实不妥。”

    没想到,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朱高煦突然开口,语气带着几分认真:

    “兵者,凶器也,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用。

    如今京中局势看着乱,实则逆党各自为战。

    若是皇爷爷动作太急,反而会逼他们抱团反抗,还会让百姓以为朝廷行暴政,得不偿失。”

    这话一出,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

    朱棣眼中满是诧异,看向朱高煦,语气带着几分狐疑:

    “高煦,你竟有这般见解?这道理,你从哪儿学来的?”

    朱高炽也颇为惊讶,他这位二弟素来勇猛好斗、行事冲动,

    今日竟能说出这般沉稳的话,实在反常。

    朱高煦脸上露出几分得意,又恢复了往日的跳脱:

    “是陆大人教我的!

    上次陆大人来北平办事,我问他为何不直接杀了那些作乱的人,

    他就跟我说了这番话,还让我多看看兵书。

    后来我翻了兵书才发现,

    那些名将,向来都是能不打就不打,就算要打,也得一击毙命,不拖泥带水。”

    朱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随即添了几分感慨:

    “我儿.长大了,为父这阵子忙,没顾上照看你们,没想到你竟还主动读起兵书了。”

    朱高煦挺起胸膛,朝大哥耀武扬威地挺了挺肚子,

    朱高炽无奈地摇了摇头,没跟他计较。

    这时,姚广孝捻着念珠,若有所思地开口:

    “陆大人虽离京,可他留下的布局还在。

    市易司掌控商贸,农政院在推甘薯,这些都是稳固民心的根基。

    逆党想谋反,怕是没那么容易。”

    就在这时,书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门房躬身走进来,手中捧着一颗红褐色的甘薯,神色疑惑:

    “王爷,府外有位客人求见,说是王爷的故人,没带名帖,只递了这个当信物。”

    “甘薯?”

    朱棣眉头一挑,眼中满是诧异。

    他接过甘薯,指尖触到粗糙的外皮,心中疑惑更甚:

    “来人是什么模样?可有说姓名?”

    “回王爷,那人穿素色常服,身上沾着雪沫和尘土,看着像是长途跋涉来的,没说姓名。

    只说王爷见了这信物,自然知道他是谁。”门房恭敬回道。

    朱棣与姚广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他沉吟片刻,挥了挥手:

    “让他进来吧,带他到书房来。”

    “是。”

    门房应下,转身退了出去。

    朱棣将甘薯放在案上,目光紧紧盯着书房门口,心中不停猜测来人身份,

    姚广孝也停下捻念珠的动作,神色变得警惕,

    朱高炽兄弟二人也坐直了身子,好奇地望向门口。

    片刻后,脚步声渐近,一道身影出现在书房门口。

    那人身材挺拔,身着素色常服,

    肩上落着几片未化的雪花,脸上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疲惫,却仍难掩眉宇间的沉稳锐利。

    “云逸?”

    朱棣猛地站起身,眼中满是震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来人正是陆云逸。

    他走进书房,对着朱棣躬身一礼,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显然是长途赶路所致:

    “臣陆云逸,见过燕王殿下。”

    姚广孝眼中也闪过一丝惊愕,随即恢复平静,起身朝陆云逸躬身一拜:

    “拜见少保大人。”

    朱高炽兄弟二人更是惊讶,连忙起身行礼:

    “拜见先生。”

    陆云逸直起身,朝众人拱了拱手,脸色凝重:

    “殿下,诸位,此事说来话长,

    臣确实带了队伍离京,可自从入了河南,

    总觉得有人在暗中跟踪,沿途还有人记录臣的行踪。

    无奈之下,臣只能暗中脱离大队,

    让亲卫带着队伍继续前行,引开跟踪的人。

    臣则快马加鞭,提前赶到北平,

    一来是为了掩人耳目,二来.是有要事想与殿下商议。”

    朱棣闻言,眉头皱起,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竟有人敢跟踪你?是京中那些逆党?还是.朝中权贵?”

    “目前还不能确定。”

    陆云逸摇了摇头,语气沉缓:

    “但可以肯定,跟踪的人不止一波,不过这眼下不重要,臣已经甩开他们了。”

    姚广孝这时开口,声音平静:

    “陆大人此举,倒是明智,

    大人冒险前来,除了避祸,想必还有更重要的事吧?”

    陆云逸看向姚广孝,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点了点头:

    “先生所言极是,殿下,臣此次来,是想与殿下商议一件关乎朝局的大事。

    太子殿下病重,陛下年事已高,

    京中逆党蠢蠢欲动,北疆的北元残部也没完全肃清。

    臣担心,一旦京中生变,

    北疆会成为突破口,到时候内忧外患,朝廷就危险了。”

    朱棣神色变得凝重,语气郑重:

    “你是说北元要生事?

    也速迭尔刚死,瓦剌和鞑靼还在窝里斗,他们哪有心思来犯?”

    陆云逸目光扫过书房,落在朱高炽兄弟身上,眼神微微一凝。

    朱棣何等敏锐,见他这般神色,

    当即会意,抬手对两个儿子沉声道:

    “你们年纪还轻,朝堂凶险之事不是你们该掺和的,先回房温书。

    若是高煦敢偷懒耍滑,仔细你的皮!”

    朱高煦脸上的兴奋还没褪去,闻言撇了撇嘴,

    想说什么,却被朱高炽悄悄拉了拉衣袖。

    朱高炽深知父王性情,既已开口,便不容置喙,连忙躬身应道:

    “孩儿遵命。”

    说罢,他扯着不情愿的朱高煦转身退去。

    走到门口时,朱高煦还回头望了一眼,

    见父王神色严肃,终究没敢多言,脚步匆匆地消失在门外。

    书房门缓缓合上,将风雪的寒气隔绝在外,

    厅内只剩下三人,气氛骤然变得凝重。

    炭火噼啪作响,火星偶尔溅起,落在炭盆边缘,瞬间熄灭。

    陆云逸见左右已清,上前一步,沉声开口:

    “殿下,北元本身不足惧,可惧的是有人借北元之名,行祸乱之实。”

    朱棣眉头拧得更紧,指尖在案几上的文书上轻轻点了点:

    “你是说,逆党要勾结北元?

    北元如今四分五裂,瓦剌和鞑靼打得不可开交,他们哪有心思跟逆党合作?”

    “正是因为他们四分五裂,才更容易被利用。”

    陆云逸走到案前,目光落在书房墙上悬挂的北疆舆图上,伸手虚点了斡难河一带:

    “殿下镇守北疆多年,最清楚北元各部的脾性,

    谁给的好处多,他们就肯为谁卖命。

    逆党在京中根基已动,太子殿下虽病重却未失势,

    陛下虽暂缓清洗,

    可毛骧复职查案,迟早会查到他们头上。

    狗急了还会跳墙,这些人为了保命,定会铤而走险。”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68772/7617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