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文豪1983 > 第439章 我们的梦碎了!

第439章 我们的梦碎了!


第439章  我们的梦碎了!

    课堂上,学生痛骂洋人不懂的欣赏中国人的好玩意儿;在文学院的办公室里,系主任孙玉时也道:「余老师,你要不休息一段时间,我帮你代课。」

    经济院的历一宁怒道:「你们文学奖的评选一点儿也不公平,不如你安心做我们经济学一中国必将是未来最大的市场,要引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脱贫活动,还要成为第一个真正走向市场化的红色大国!如果你的研究能在这件事情起到一些作用,我看十个诺奖都够了!」

    「我早说了,你该做好你的本职工作,你是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现在你在你的副业上走得太远。」

    这些当然让余切很感动,但是也反映出中国人对诺奖一无所知,他们眼中诺奖是神圣的,至少应当是公平的,而现实中并非如此。

    仅仅在余切痛失诺奖两天,十月八号,《京城晚报》就有一个现代诗是「我们的梦碎了!」

    作者是诗人查海生。六号深夜,查海生守在收音机旁,精神亢奋的等待「中国文学里程碑的时刻」到来,当听到主持人提到一个他并不认识的阿拉伯名字时,查海生感到他的心碎了。

    余切是查海生的信仰,是查海生构思中完美的文学客体,一个小县城出身的复读生,凭借他的天赋,数年内走到了蜚声国际的地位,他就是千千万文学青年在现实看到的奇迹,心理上的寄托。

    但这个人竟然失败了。

    那一刻查海生甚至想要卧轨,放弃掉他的生命!

    整个八十年代,中国人经历了一个理想主义被大体满足的时代。无论是经济还是国际舞台上的友善,人们相信,只要拥抱世界,只要解放思想,那些奖励都会在努力后得到。

    然而这一次并没有。

    如果余切都未能得到认可,谁还能被认可?

    余切未能获奖是一次标志性事件,它像核弹一样,炸碎了许多人心中的梦想。一些人在这一刻才真正的走向成熟。

    查海生当晚忽然离家出走,他的脑海里出现了幻听!「都是假的!这些人要害我们!他们要害余切!他们要毁灭中国的文学!」

    「我的神志干分清醒,我内心听到的大部分阴暗面都是诺奖评委会灌输的,他们用言语威胁和羞辱我,如果我死了,一定要追究他们的责任!我再说一遍,我的神志十分清醒!」

    查海生在自己的日记中留下这一段话。

    随后,他又向家人写信:「如若我精神分裂,或自杀,或突然死亡,一定要找那一群洋人报仇!但你们要先学好功夫,否则你们是打不过他们的!」

    查海生还给骆一禾写信,「一禾兄!我完了!我的世界崩塌了!欠你的钱我永远也还不了了,我对不起你!你要给余切老师托一句话,我是为他而死的,我无法接受他的遭遇!因为他落败,就是我离去的时候!」

    但是,由于余切的提醒,查海生周边的朋友早就注意到他似乎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对他看护的很仔细。

    查海生一离开家,很快就被朋友找到。骆一禾见到查海生后深深的拥抱他,然后扇了他一巴掌!

    「查海生!余切还没有放弃,他要毁灭掉所有的偏见,焚烧这一切!」

    「好啊!!!真好!!!」查海生像患了狂躁症一样大喊,全然忘记了之前自己为何离家出走,他道,「余切还要战斗!他靠什么战斗?」

    「当然是靠他的笔!」骆一禾说。

    「那我不能死,我要看著他焚烧一切!」查海生精神亢奋的说。

    被《十月》的编辑骆一禾劝下来后,查海生又愤然的写下诗句!

    「我们的梦碎了!黄金年代的文学成就,忽然不值一提,爆炸四射的铁水融化;我们的梦碎了!《2666》、《地铁》组成的梦幻末日世界,它坍塌在我们的眼前!我知道,我们的梦碎了!我必须要烧毁我自己,否则我无法再活一次!」

    查海生写的这首诗在原时空没有出现过,可是他很符合文艺青年愤怒的心情,所以很快得到流传。

    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诺奖这次评选不公正,或者是中国文学的精妙处没有被瑞典人看到。还有的人十分愤怒,认为诺奖这帮老头多少有些歧视中国人,欺骗了中国人的感情。

    这一时期,国人极度渴望世界舞台上的荣誉。好在余切得过不少国外大奖,不然连他也要被怀疑是不是真的受到国际舞台的欢迎。

    这一次狂怒来得更早。继查海生表达了愤怒后,宝岛那边的李傲也写了文章:「大陆的余氏为什么会失去诺贝尔文学奖?难道是他小说写的不好吗?还是他的才华不够得到认可?」

    「我查阅最近两年,全世界严肃文学中销量最高的亚洲作家,不是紫式部,不是川端康成,而是一个中国名字,余切!还有一个洋名字是雨果」,这不是那个法国大文豪啊,它的全称是Y,hugo(雨果)」,其实也是这个余切。」

    「他是这样的一个大人物!现在全世界有几个汉语缩写,你一见便知道它代表著什么!它在全世界流行!一个是Mao,一个是Yu,还有Confucius(孔子)!

    它是一个固定用词,全世界有那么多姓余的,但Yu只有他这个人!」

    李傲的评论甚至还被搬到了宝岛那边的电视节目。只见到他拼命比划,动作夸张道:「我们就看到,余氏在一个更不发达的地区,逆向的跑到了所有人前面!好比百米赛跑中,一个人身上绑著沙袋,结果他却获得了第一名,然而金牌却不颁发给他!颁发给了一个阿拉伯的老头子!」  

    「这说明什么呢?朋友们!」李傲深吸一口气。

    「这说明诺奖那帮评委会简直是猪狗不如!他们不识相!我可以告诉你们为什么!因为余切不出卖他的祖国,他也不出卖华人,他向世界宣传我们中国人比他们聪明,比他们更有道德!但是不出卖祖国,不出卖华人,就不可能得到诺贝尔奖!余氏就错在这里!」

    李傲的话博得了两岸三地不少人的赞同。

    余光钟、林清轩,武侠小说家温瑞安纷纷写了抗议的文章。甚至于和余切不对付的查良庸都觉得很可惜,在《明报》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从我的武侠小说流行于华人世界后,一直有传闻说我得了诺奖的提名,是真的,我被提名了许多次!但我自知不可能得到,因为我是个通俗小说作家!」

    「我知道!我的小说里并未揭示这世界的真理,或是引发国际性的大事件!

    我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大文豪!」金庸苦涩的写下这些话。

    「但余先生足以满足最苛刻的评选标准,无论是现代还是传统来看,作为一个文学家,他都做了符合社会道德价值观的事情!可是他没有得到这一个荣誉,我认为是因为他没有附庸西方的价值观————其实我写武侠小说,和西方人写骑士小说又有什么巨大区别?他们(西方人)对我们是不公平的,但我永远不会为拿奖改变自己的理念。」

    余切没有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比他想像中影响力大得多的事情。

    在他的想像中,他不可能一蹴而就,他早就有心理准备,而且接受了这种规则。而在国人的眼中,他直接进入到前五名,接著是前三名,忽然戛然而止,那种美好的幻梦破灭了!自白话文出现以来,几代中国人渴望的荣誉,就这样溜走了。

    而理由是很可笑的,一个在世界文坛上「籍籍无名」的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夺走了中国人的荣誉。

    纳吉布·马哈福兹真的是个小作家吗?

    当然不是。这个人资历颇深,搞了几十年的创作。纳吉布·马哈福兹还是个埃及人,而这一时期的埃及隐隐是阿拉伯世界中的领袖,因此可以说纳吉布·马哈福兹是阿拉伯世界的大文豪。

    作为一个真正懂诺奖如何评选的人,余切有很多理论可以证明纳吉布·马哈福兹可以拿奖,西方世界陷入到了石油危机,这一年是阿拉伯人的时候。但是中国人不答应,中国人觉得感情受到了伤害。

    一种思潮的出现必然诞生对这一思潮的解释。

    文坛中很快又出现了反思论:以仍然活跃在海外的作家聂华令为代表。就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奖项的那一天,聂华令写下文章来解释一切为什么发生:

    因为余切不够谦卑。

    「1979年,我和丈夫保罗一起组织了中国周」活动,我们邀请宝岛、港地、海外的华人作家,大约二十多个人来。我们当时有三十年没有过从大陆来的作家,后来我们邀请到了萧柄干,一个来自京城的作家。」

    「这是大陆作家和世界接触的第一次。」

    「他来后干分谨慎,很稳重,不敢随便讲话。但我们没有见过大陆作家,都要和他讲话,和他打招呼。对那些比较敏感的问题,他不回答,只是笑一笑。」

    「为什么他这么腼腆?后来我想了想,他是第一次来到这个舞台,如果他一副天下第一,唯我独尊」的样子,那才会丢了中国作家的脸。」

    「朋友们!在我们第一次荣登大雅之堂的时候,我们应当更为谦卑,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踏足这片土地(指诺奖)。多倾听,少说话,我们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学习。」

    响应聂华令的作家也很多。一些长期仰慕国外文学的作家,认为「诺奖这件事情对现代中国人来说还太远了,应当躬身学习才是」。

    这当然是放屁了!

    但世界上许多荣誉都是这样,在你获得之后,你随便怎么讲你不在乎,大家都会认真听。

    在你没有获得之前,任何话都是苍白的辩解。

    余切找到萧柄干本人,问他「聂华令所说的事情是不是真的?」

    萧柄干当即否认道:「我当时和海外作家接触,确实是很少说话,我当然是谦虚的。但我绝对没有任何卑」的举动,聂华令这个人过度理解了我!」

    聂华令的评论影响也很大,那些过去被余切打压过的海外流亡华人作家,一起声援聂华令。萧柄干怕得要命,在港地登报和聂华令决裂。

    余切失去诺奖的这一个月,他快要被这些烦人的声音淹没。

    本质上,这一时期的中国人还不懂诺奖,他们不明白一次失败,对余切反而是有益的。

    西班牙经纪人卡门打的电话就很直白:「余!你知道我不是来惋惜的,我是来为你庆祝的!」

    「庆祝我什么?」

    「庆祝你会在下一届当选诺奖,我还没有具体的证据,但我相信你面临马尔克斯当年的情况————前一年你落选,并且高调的宣布你的名次,后一年再也没有人可以拦住你。」

    马尔克斯当年的确如此。由智利政府发起的封杀风波,以及他个人的代表作《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共同成为马尔克斯登顶的踏脚石,让诺奖评委无话可说。

    余切说:「我确实需要一个国际级的作品,以及超越了马尔克斯的代表性事件。这一次我必须把握住机会。」

    「你应该这样做!」卡门说。「对了,你们中国的长途电话太麻烦!我竟然要等三四个小时!如果那年马尔克斯搬家时也那么缓慢,他已经被人枪杀在街头!」

    余切替自己的国家辩解道:「这里是一个还在开放中的国家,哥伦比亚就过于开放了,所以马尔克斯会被监听、被暗杀。」

    「你在中国就不会吗?」

    「世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我只能说,这里对我来讲,比在任何地方都更安全。」

    「日本很安全!他们也很尊重你!」

    「再过几年就不是了。」

    卡门的眼睛快速转动,忽然明白了:「你还要写《里斯本丸号》那样的纪实小说?我跟你说实话,评委会很喜欢这一类小说!它真切的产生了社会影响,并且可以满足他们可笑的道德洁癖。」

    「未必是日本,未必是英国,我正在等待一个机会。」余切说,「我也肯定会等到这个机会,因为明年会发生许多事情。」

    「我可以向你承诺,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的事业会再上一层楼。」

    >


  (https://www.pcczw.com/wx/68926/7677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