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801章 天子动怒

第801章 天子动怒


第801章  天子动怒

    半个时辰后,

    李逸感觉自己都轻了几两,

    疲劳一扫而光,

    整个人都精神抖擞了。

    他突然觉得,自己出钱让老王去开澡堂子有点失策,以后可能就难享受到老王这专属搓背烫背敲背的服务了。

    皇帝突然到访,

    李逸倒也没太大意外。

    「你那八万言的柏谷坞奏事,朕看了,看了好几遍,看完后实在是等不到明天,现在就想来跟你聊聊。」

    李世民进入温暖的大厅后,脱下貂皮大氅,上了榻。

    「朕顺便来你这蹭顿饭,」

    「还有,天黑了,朕今晚就在你家住了。」

    李逸笑道:「那臣亲自去做几个菜。」

    皇帝招手,「随便弄点菜,再烫壶酒,咱们边喝边聊。」

    李逸便先给皇帝沏了壶红茶。

    「这马上过年了,这段时间倒是下了几场雪了,可都没积起雪来,雪停,便化了。」李世民很是遗憾。

    都年底了,

    天虽冷了,可比往年也还暖和许多。

    这雪下了几场,更是没有一场像样子的。

    地上积不起雪,明年春肯定会旱,虫卵也冻不死,明年虫害必然厉害。

    现在的情况来看,

    明年的麦子,肯定会减产,关中情况更严重,甚至可能会绝收。

    饥荒不可避免了。

    李逸这趟出巡河南,又是公购粮,又是发债券筹钱向豪强大族甚至寺院买粮,

    又向寺院借粮,甚至是对少林下狠手直接抄没,

    短时间内,倒是弄出来了不少粮食,可若是一场全国性的饥荒,这些也只是杯水车薪。

    原本李世民一直还抱有一些侥幸,

    可现在一颗心也是渐渐跌落谷底。

    「朕看了你的奏疏,没想到柏谷坞的百姓过的这么苦,几乎成寺庙之奴。

    更想不到,所谓佛门净地,竟成魔窟,而且看样子,这还不是个例,普遍如此了。」

    李世民叹气,

    「朕本以为,击败了突厥,解决了北方边患,灭掉了梁师都,终于结束了天下分裂,海内重归一统,

    日子就会好起来,

    可现在看,百姓仍然苦。」

    「陛下,国家统一,天下安定,皇帝仁爱,百姓日子也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是。

    困难再大,上下齐心,总能克服。」

    李世民咬著牙,低沉声问,「朕现在终于能理解魏武、周武二帝灭佛了,知晓了柏谷坞的情况后,朕也很想灭佛。

    天下这么多寺庙,这么多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不纳课税,却拥有大量的田产,奴役著大量的仆役,还有大量的豪强大户假称净人,依附寺庙,逃避赋役,

    而且这些佛教徒,还不拜君亲···」

    皇帝想直接禁断佛教,拆毁、没收寺院,焚毁经像,强制僧尼还俗,没收寺产,把佛像法器等全都熔铸为钱、农具。

    李逸看出来,皇帝是真有这念头了,既是愤怒,也肯定还有要抄没寺院来解决眼下面对大饥荒时的窟窿。

    「陛下,还没到那地步。」

    李逸始终认为,一步步的控制,比起这种极端的手段,更加安全和可控。

    大饥荒要来了,这个时候全面灭佛,必然会引发动荡。

    实在没必要火上添油。

    「佛门清规颁下,寺院三纲改为住持和东西两序,全面推行度牒制,臣相信,不出十年,现在寺院这种无序混乱的局面,就都能逐渐解决。

    至于如今朝廷面临的困难,可以先向寺院借钱借粮应急。」

    卫王府厨房按皇帝的要求,没有做什么隆重的宴席,就是些简单的下酒菜。

    一个蒸板鸭,一个蒸熏鸡,

    配上一份烤羊排,接著凉拌香干菠菜,一个炸花生米,再来份爽脆的凉拌萝卜皮,再来个酱驴肉,

    就足够了。

    皇帝不太喜欢喝柿子烧这样的烈酒,

    于是喝糜子黄酒,烫热后喝。

    皇帝还是比较年轻,才二十四岁,虽说十六岁便起兵征战,也经历了东征西讨,可执政经验还不丰富。

    宫变到如今,也才半年而已。

    面对李逸那八万字的奏疏,真正见识到了这些寺庙的危害,皇帝一时有些忍不住了。

    这挺正常。

    二十四岁的皇帝,也终究是个年轻人,

    也会情绪上头,

    也会控制不住。

    其实李逸在柏谷坞的时候,一样如此,他也想著劝皇帝来一次灭佛,彻底的涤荡干净。  

    可后来想了想,

    事情也不是这么办的,

    虽然皇帝一道诏令,

    以皇帝的威望,

    当然也能执行。

    可这样太简单粗暴了,引起的反弹也会很大。

    这是下下之策。

    当年杨广继位后,杨坚给他留下的本钱多厚,他就是执政过于简单粗暴,

    营东都、修运河、征辽东,

    甚至征吐谷浑、征林邑、从流求、征伊吾,杨广的许多政策,其实长远来看都是好政策,但就是操之过急。

    完全不顾及反对者,

    甚至最后能把关陇集团都给都干到了对立面去了。

    杨坚的手段相对就要厉害的多,李渊其实也不错,他们都懂得团结大多数,始终站在多数者这边。

    不断的分化敌手,每次都能把代价降到最低。

    「朕没想到,这萝卜皮凉拌居然也这么好吃,脆爽,却又带著几分酸辣,又微甜。」

    李逸给皇帝把酒杯续酒,「陛下,臣觉得明年关中陇右,以及三河都有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饥荒,

    如今数管齐下,征粮、买粮、借粮,但这盘子里的粮就这么多,终究还是不够的,

    还得想办法从其它地方调。」

    李世民皱眉,「朝廷也早下令,开始从巴蜀、江淮等地调粮,可这些地方也久经战乱,也无多少存粮。」

    「陛下,往更南边调粮。」

    「更南边?」

    「对,岭南、交趾,甚至林邑国可以调粮,虽路途遥远,但饥荒之时,粮食是救命的,成本再高,只要能运过来就值得。」

    李世民让李逸继续说下去。

    「臣建议朝廷出台政策,鼓励商人、百姓从五岭以南运粮北上,这些粮运过来,朝廷不仅以略高市场的价格收购,而且还可以给运粮者授以民爵嘉奖,甚至是追赠他们的父母散官、诰命,

    也可以给他们的子弟以州县学生名额,甚至是国子监学生名额。

    还可以按他们需求,把粮款换成贩盐、茶、酒、马等的批文等···」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0108/7641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