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758章 树倒猢狲散

第758章 树倒猢狲散


李世民对裴寂还是留了一线。

    将裴寂流放到利州都督府下的静州,但没有牵连他的家人,既没查抄他的财产,也没籍没他的妻女入掖庭。

    静州在蜀地,初名南和州,后于悉唐县置悉州,再更名静州,州治清化县,属利州都督府管辖,嘉陵江右岸支流东河流过。

    在现如今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更名为静,是朝廷希望这个地方安静下来,因为大唐立国起,这片地区的獠蛮就一直不服王化,经常叛乱。

    这里在后世的广元辖下,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属山地区,东河南北纵贯。

    流放到静州,看似离长安不算远,

    那也是流放蛮荒了。

    殿上,

    裴寂摘冠,

    解下金鱼符。

    众大臣看着这一幕,

    心中无不感叹一个时代落幕了。

    当天,

    裴寂出宫,回府和家人告了个别,然后就被催着启程。

    皇帝能让他回家和妻儿作个告别,都是天恩了。

    接下来,日驰十驿,每天都必须赶三百里路才行。

    从长安去静州,走的这条入蜀之路,可是很难行的,任务急迫,不能耽误。

    “阿郎,差人又在催了。”

    “魏管家,你给差人再每人打赏一铤黄金。”裴寂妻子交待,裴寂被免官除名,她的魏国夫人诰命一并被褫夺了。

    “夫人,他们不肯收。”

    裴寂摆摆手,“算了,也不必为难他们了。”

    “待我走后,你们也收拾收拾,便回蒲州老家吧。走之前,把当初太上皇赏赐我的那一千顷良田,还有这座大宅,都进献朝廷吧。”

    裴寂神情落寞,

    他出身河东裴氏,幼年丧父,是由兄长抚养成人的,后在凭借门荫,十四岁便被补为州主簿。

    虽然到大业末,四十岁的他也仅是个从七品的晋阳宫副监,可与兼任宫监的太原留守李渊是旧交,深得礼遇,后来更是成为从龙元勋。

    这七年,

    从一个小小的晋阳宫副监,到大唐开国宰相,最后位至司空,他也算是曾爬到山巅,一览过众山小。

    一朝天子一朝臣,终究是不容于新帝。

    当今天子不是太上皇那样好说话的皇帝。

    当初有人告发裴寂谋反,皇帝命有司调查后,查无实据,皇帝当面抚慰,还派三位妃嫔携美酒到裴寂家中饮宴,过了一夜方回,以示格外恩宠。

    而现在免官除名流放静州,静州獠蛮多叛服无常,他裴寂此去,就算不死在半路驿战,也会死于獠蛮之手啊。

    此别,

    也许就是永别了。

    他耐心的跟家人做着交待。

    把太上皇曾经赏赐的一千顷地、和长安大宅献给朝廷,一家人搬回蒲州老家。

    儿子裴律师和太上皇十九女订的婚,还有女儿和太上皇第六子赵王元景订的婚,

    这两门与皇家的亲事,不要管。

    若是皇家要取消,就随他们去,若他们不取消,那是最好。

    “主要配合朝廷官府,把府里的田地清量申报,每亩二升的义仓粟都赶紧交了,

    若是还有粮食富余,再多拿出点来献给朝廷。”

    之前,

    裴寂还自恃是元老功臣,上书反对官绅一体亩纳二升义仓粟,反对限田令,

    但现在,他也只能让家人赶紧以行动表态支持朝廷,就希望朝廷能够留一线生机,不要赶尽杀绝。

    先前,他是司空,是太原元谋功臣,是实封功臣第二。

    而如今,他已成丧家之犬了。

    四条必死之罪啊。

    太上皇所赐两张免死金券,抵恕了这次。

    妻子有些不舍这些家财,

    过去二三十年,裴寂仕途不顺,只是个小官,家里也并不富贵,也就这六七年,飞黄腾达,这财富也就不断的主动汇聚过来。

    “咱们把田亩如实报上去,把义仓粮缴了就行了,非要献地献粮还献宅院么?

    你现在已经被免官除名,总还得为子孙考虑,给他们留份家业。”

    裴寂无奈叹气,

    “儿孙自有儿孙福,如今家中几千顷田地,只是献出一千顷,若是能保住剩下的,还不够么?

    你也知我现在免官除名流放静州,家里这几千顷地,你们娘几个能守的住?”

    家丁再次来报,官差又催了。

    裴寂叹气一声,起身。

    裴寂妻妾儿女们都围着他,纷纷落泪。

    他看到此景,也不由的泪水沾襟,或许当初他致仕后,便该携带妻妾儿女们返回蒲州老家,归隐家乡田园,不再过问朝中事务,也许就不会有如此这下场了。

    抬手以袖抹泪,

    裴寂迈着无力的步伐离开。

    大门口,

    有礼部官员带着工匠前来,正拆下裴府大门中的司空府牌匾,又把他家门戟收走。

    还告诉裴家人,如今裴寂免官除名,那就须得把乌头门和大门的规格改小,否则就是逾越。

    “裴公,走吧。”

    刑部官吏上来催促,这趟出行,有上面盯着,十分严格,他们不敢收裴家的钱财礼物,

    一天得赶三百里,

    裴寂只许带一个随从。

    管家魏安请求随同服侍,以将功赎罪。

    “走吧。”

    秋风萧瑟,

    裴寂踏上了流放之路。

    他忍不住回首,

    也许再回不来了。

    ···

    三天后,

    裴寂妻子上表,向朝廷献出太上皇赏赐裴寂良田千顷、长安甲第一座,并献粮万石。

    皇帝收下这笔进献,也同意了裴寂妻子要带儿女返回蒲州老家的请求。

    皇帝让韦贵妃携赵王保傅崇义夫人许秀芝至裴家,赏赐了裴寂妻子一些绫罗绸缎,告诉他裴家儿女与皇家的联姻不变。

    裴寂妻子带着全家离京返乡,第二天皇帝便把裴家献出的那座大宅,下旨赏赐给了刘树义。

    刘树义是刘文静嫡长子,

    当年裴寂和刘文静也曾是同事好友,可惜后来成了死对头,最终刘文静被裴寂所害。

    如今,多年过去。

    裴寂免官除名流放的三天后,皇帝下旨为刘文静平反,追复其官爵。

    令其嫡长子刘树义袭鲁国公之爵,还许下承诺,将来择一公主下嫁。

    刘树义向皇帝提了个请求,

    听说裴寂原来的府第,已献给朝廷,他想要这座宅子。

    李世民虽已把刘文静旧宅赐还刘树义、刘树艺兄弟,但还是答应了他这个请求,

    下旨将裴寂旧宅赐给鲁国公刘树义。

    刘树义兄弟这几年也是历经世态炎凉尝尽人间冷暖,这次终于父亲冤案平反,追复官爵,刘树义还袭了鲁国公爵,又得到许诺将来尚公主,

    自然也是很高调的炫耀了一番,

    敲锣打鼓的来到裴寂旧宅,

    在大门上挂上了鲁国公府的牌匾。

    兄弟俩让仆人在门前摆了十几筐铜钱,不停的抛洒给来围观的街坊邻居们,向大家宣示着他们入主仇人旧宅。

    他们遍发帖子广邀宾客,大办乔迁宴。

    李逸在政事堂,都收到了刘树义的请帖。

    “给他们选一套瓷器,到时送去,就当是乔迁贺礼,我公务繁忙,就不去了。”

    刘树义兄弟行事张扬,李逸有些不喜。

    刘文静死时,他们还年轻,经历过破家之苦,这几年的低谷后,适当的张扬一回倒也不全是坏事,但如果一直这样,

    早晚也是要惹祸的。

    他的办公室里,

    马周正坐着喝茶,他在侍御史这个位置上表现很好,刚被皇帝提拔为治书侍御史。

    “你这身绯袍穿上,可是要精神的多啊。”李逸笑着道。

    “人靠衣裳马靠鞍嘛。”马周也笑。

    治书侍御史,虽名字里也有侍御史三个字,可他原来的侍御史,乃是从六品下职。

    而现在这治书侍御史,却是正五品上,是御史台的次官。

    原本的名字是御史中丞,隋朝时避讳忠而改为治书侍御史。

    在御史台职权很重,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

    历史上中唐以后,御史大夫不常拜,御史中丞为实际御史台主官,多加衔入中书门下拜相,品级也升为四品。

    马周年纪轻轻,已经成为御史台的佐贰,不得不说,除了个人的才能本事之外,关键还在于遇到伯乐。

    他初遇李逸时,还只是博州助教,李逸征为幕僚。历练数年,名达秦王。

    曾经的寒门落魄士子,

    现在成了多少长安士人的楷模,多数人羡慕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更感叹他遇到了好伯乐,慧眼识君,大力提携。

    堂后吏送来一份公文。

    是裴寂家献出的一千顷地和一万石粮。

    请示这些田、粮如何使用,尤其是那一千顷地。

    这是当初太上皇攻入长安后,封赏功臣,裴寂功论第一,直接赏赐了十万亩良田和一座大宅。

    这十万亩地,分布在河东、关中,都是良田沃土。

    如今裴寂献出,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表态。

    “裴寂也是老糊涂了,本来都已经致仕退休了,那就安享晚年,却非还要掺和是非之中,

    又是上书反对朝廷限田、义仓粮等新政,又是还要暗里勾结妖人与太极宫私通,

    敬酒不吃吃罚酒,

    现在不得不割肉,断臂求生了,一千顷田地呢。”马周感叹着道。

    李逸看着那份文件,

    “可不止十万亩地呢,裴寂这一流放,他家原来隐匿的那些田地,可就都要清量出来了,

    甚至是侵占的一些官私田,也得退还。

    更别说,原来许多人把土地寄名他名下,以逃避赋税。现如今,肯定也要脱离裴家。”

    “还有原先许多商贾攀附裴寂权势,依附于他,如今肯定也会脱离。”

    就好比长安有名的粟特胡商康婆,就是在裴寂成为大唐开国宰相后,主动依附,成了裴寂的国官大农。

    康婆的生意,摇身一变就成了裴府的生意,依附于裴寂权势,康婆只要把利润部份上贡给裴家,这买卖就能无人敢动。

    这样的情况很多,都是官与商的勾结。

    当裴寂倒下,那群依附他的商人,自然就会脱离,另寻靠山。

    事实上,康婆现在就已经透过关系,主动向李逸寻求依附了。只要李逸同意,那康婆的生意就依附于李逸名下,

    李逸只要罩着康婆,则每年都能获得大量的进贡。

    也就是相当于在他生意里占干股了。

    只不过,李逸早听闻康婆这人依附于裴寂,在商界很霸道,李逸对他不喜,直接拒绝了。

    马周压低声音,有几分好奇的问道:“裴寂,能抵达静州吗?”

    李逸点头,“嗯。”

    “哦。”马周点头。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0108/7646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