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虎贲郎 > 第744章 时不我待

第744章 时不我待


第744章  时不我待

    易阴城,阴云弥漫刮著东南风。

    天气凉爽,袁军吏士正加紧时间修筑城外防御工事。

    袁绍乘马巡视一圈后,又向易水上游的北岸的范阳进发。

    想要挡住晋军,就必须防守普军的必经之处。

    西侧守住太行山东麓的飞狐径,就能维持中山国、常山国与赵国的相对稳定;东侧就必须扼守住幽州、冀州的大动脉,也就是范阳。

    至于围困公孙瓒所筑造的三座城邑,这里反而成了侧面战场。

    击退或挡住晋军前锋部队,那么围困公孙瓒的侧翼战场才有继续相持的意义O

    否则晋军前锋打通范阳这个节点,到那个时候幽州各郡自然会积极配合、响应晋军的军事征召,使得晋军前锋迅速膨胀起来。

    而拿下范阳的晋军,向南可直捅冀州腹地,向东可解易京之围。

    易京之围已然不重要了,对袁绍来说,公孙瓒的生死问题很重要;赶在晋军主力来之前消灭、擒捕公孙瓒,就有机会迫使幽州各郡屈服。

    现在哪怕公孙瓒暴死,也不会给袁绍带来太大的优势。

    晋军也不在乎公孙瓒的生死了,死了的公孙瓒毫无意义,而活著的公孙瓒在幽州地区的影响力已极限削弱,经历今年冬季信都之败的公孙瓒,又能动员多少幽州骑士?

    甚至晋军方面已经有了更好能取代公孙瓒的人物,所以公孙瓒的生死对河北、晋军而言,目前已不重要了;那么自然的,易京战场也就不重要了。

    当然了,对袁绍来说,赶在晋军主力来之前,围死公孙瓒终究有些正面意义。

    但这点正面意义终究有限,只要公孙瓒还活著,那就是双方朝廷公认的幽州牧,赵基也就无法通过官位控制幽州。

    如果晋军主力陆续抵达幽州,袁绍这里又围死公孙瓒,那究竟会是哪一方更占便宜?

    范阳城也是如此,正紧急加紧城防建设,并往城中运输大量的木材————范阳守军,必须要做好长期的防守准备,例如今年的冬季。

    袁绍来到范阳城时,已然是黄昏时分,天色阴暗。

    阴云遮蔽了太阳,也看不到夕阳。

    袁绍亲自登上范阳城头,沮授、许攸伴随左右。

    许攸目光来回巡视,对沮授建设的防御工事不发表什么意见。

    范阳是一座平原城邑,可以说是无险可守,能靠的只有城墙,以及军心。

    所以城外防御工事群不可能圈占太大面积,太大的面积需要足够的兵力来填充,而兵力又意味著城内需要储备相应份额的粮食。

    沮授对范阳防守战持悲观态度,也不是认为此城防守必败,而是认为这种消极防守很是被动。

    囤积太多的兵力,必然损耗河北的元气;若是被晋军一战歼灭,那河北的脊梁骨就被打断了。

    同时城内储备的大量粮秣,也会助纣为虐,成为晋军侵害河北的帮凶与底气。

    沮授的防御计划是层层设防,加大晋军的作战周期,使晋军无法从后方获取补给,要么以战养战,同时加剧幽州方面的物资汲取。

    时间长了,幽州豪强自然会不满。

    他们每年冬季跟著公孙瓒南下冀州,不就是一边吃公孙瓒的粮,一边吃河北抢来的粮?

    指望从幽州豪强身上汲取粮食————一次两次还行,三次五次后,你再试试?

    因此,沮授从一开始的规划就是防御,通过防御来拉长作战时间,然后等待幽州方面生出变故————哪怕幽州资源压榨到极限也没有造反,到那个山穷水尽的时刻,晋军也会想办法撤离。

    哪怕放任晋军全须全尾的撤回西州————这场成功的防守战,也能极大振奋河北各军的士气,将晋军无法抵抗的形象一举戳破!

    总之,晋军下一次再走代郡、云中郡来攻冀州,幽州豪强就会想起今年的战争,会生出不配合的念头。

    沮授也想一口吃掉幽州,补全河北缺乏骑军的短板,同时可以优化河北的防线,可以将更多宝贵的机动兵力集中起来,当能机动运用的兵力达到一定的规模,寻找合适的机会,自能步骑合击,有野战击溃、歼灭普军一部的可能性。

    但目前幽州豪强不相信河北的军事潜力,过于畏惧赵基的凶横。

    所以今年的防守战,只要打的好,就能激起幽州方面的变数。

    沮授带著袁绍巡视城墙各处,许攸忍不住问:「我军放弃抢占军都塞的良机,难道就要这样坚守范阳,以待时变?」

    「也不尽然。」

    凉风吹动沮授的颌下清须,扭头时目光斜视许攸,随著扭头正对著许攸时,沮授目光直勾勾落在许攸脸上:「正所谓久守必失,想要守住范阳,就需要派遣骁将统御精锐,袭扰贼军粮道。」

    许攸闻言直问:「依都督之意,可是要调动颜、文二将军?」

    沮授笑而不答,扭头去看袁绍。

    这时候袁绍驻足,沮授、许攸也都跟著停下脚步。

    袁绍沉吟片刻,询问:「各军皆可调度,有几成把握守住范阳?」

    他实在是不想丢弃范阳,范阳太过于重要,可以说是冀州、幽州之间的咽喉要道。

    也就是冬季大小河流结冰后,骑兵为主的公孙瓒才能横行无忌,否则公孙瓒也要想办法攻取范阳。

    范阳隶属于涿郡,但始终控制在袁绍这里。

    而且就性格与追求来说,袁绍也不喜欢防守反击,可形势不得已,面对公孙瓒时,他需要防守反击,在防守时寻找敌人露出的要害;面对赵基的晋军,袁绍也只能防守反击。

    缺乏优势骑军的危害就在这里,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避免局部战败引发的全面溃败。

    别看袁绍割据河北这么多年,论合军打野战的经验————他还真没赵基的经验丰富。

    这也没办法,鞠义之后,袁绍实在是找不到如鞠义那么优秀的战场指挥官;

    其实曹操也能算是鞠义一类的人,只是鞠义沟通朝廷的时候死了,曹操成功了。

    何况,袁绍已经五十三岁了,即将要过五十四岁的生辰。

    对汉高祖而言,五十岁正是创业的大好年纪。

    可对如今的袁绍而言,西边是年纪与他继承人袁尚年龄一样的赵基,南边又是年龄类似、稍大一点点的义子孙策、周瑜。

    袁绍实在是不敢想像,这几年如果不能打开局面,他若不在了,自己儿子能否应对这么复杂的局面。

    别看赵基、孙策、周瑜、袁尚同列为当世四君,可彼此的能力差距实在是太大,大到了无法准确形容。

    对此,袁绍的解决办法就是在精力充沛,还能压制诸将的时候,早早打开局面,定下可以传承的君臣身份,以此约束群臣、诸将。

    面对袁绍的郑重询问,沮授也是郑重回礼:「臣愿以性命担保!」


  (https://www.pcczw.com/wx/70248/7647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