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 第136章 太庙,问:明成祖是谁?

第136章 太庙,问:明成祖是谁?


而后,徐阶继续说道。

    “这些年来,国库空虚,各省积欠官员俸禄已有余半年之久,更有甚者,如南直隶,广西,云南等地积欠俸禄达余一年半之久。”

    “所以,吏部奏请,拨款五百万两,先将把官员的俸禄给补发了。”

    虽有不悦,不过朱厚熜还是极力的保持不露声色。

    兵部奏请了四百万。

    吏部奏请了五百万。

    这里加起来就是九百万,余一百万两白银,还有七十万两黄金。

    “为官的分了钱,该给朕的百姓分钱了吧。”

    徐阶便继续低头说道。

    “是,这些年来,国家财政困难,全国各地都有出现多征赋税的情况。”

    “尤其是南直隶的几个县,以及河南的部分地区,江西的部分地区。”

    “其中,以兴安县最为严重,赋税是以往税额的三倍有余。”

    “加之,这些年来天灾不断,许多百姓都流离失所,更有甚者,十室九空。”

    “因此,我们商议了,一下,将拿出五百万两,弥补这些多征的赋税,让百姓回来。”

    “光是南直隶的几个县,便需要拨款一百二十万两……”

    没等其说完,朱厚熜便发怒吼道。

    “够了!”

    再这么算下去,自己岂不是一分钱都捞不到?

    怎么修万寿宫?怎么修《永乐大典》?

    徐阶欲言又止,流民的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若是不早些处置这些问题。

    迟早成为大患,可看朱厚熜的样子,其实并不想要拨款。

    怒吼之后,朱厚熜又用极其冷静的话,开口说道:“将南直隶的县官都抄了。”

    “把他们的钱,都分给百姓。”

    “哪里流民多,就把哪里的官员给抄了。”

    “一个不留。”

    闻言,徐阶站起身,劝谏道:“回禀圣上,这……”

    他刚准备说,这样会导致各地官员都排斥驱赶流民,甚至屠杀流民,影响十分不好。

    可望着朱厚熜那般如虎的眸光,他欲言又止。

    只得叹道:“是。”

    “不过,就算是抄了这些官员的家,如此亏空,还是杯水车薪。”

    说到底,还是要从这笔款项里抽。

    朱厚熜有些无奈叹道:“罢了罢了,都分了吧,破财消灾,分了这些钱,上天也该让朕的病好些了。”

    这时,吕芳补了一句。

    “徐阁老,这万寿宫还没修好呢?还有,宫里还有两万张嘴等着吃饭呢。”

    徐阶连忙解释道:“这件事,臣等也商议过了,这剩余的钱,都归宫里。”

    朱厚熜闭上双眸,仰天叹道。

    “吕芳,都批了吧。”

    得到朱厚熜的准允,徐阶和吕芳都屈膝跪拜朱厚熜。

    “帝君天寿。”

    不多时,徐阶便离开了。

    这时候的朱厚熜已然是满头大汗,顿时感觉到身体有些冰凉,他的思绪很快便想到了那家酒馆。

    声音颤绵流出:“黄锦~黄锦~!”

    随着第二声落下,黄锦连忙走了进来。

    “主子,奴婢在。”

    “酒肆的门开了吗?”朱厚熜连忙询问道。

    黄锦摇了摇头:“锦衣卫十二个时辰监视酒肆,尚未有其开门的消息。”

    听着这话的朱厚熜,顿时有些失望。

    看出来其失落,黄锦也是开口询问道:“主子,您为什么这么喜欢那家酒肆?”

    “这已经是您今天第三次询问了。”

    这些天来,朱厚熜每天都询问一遍,随着时间推移。

    询问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现在更是一天三问。

    黄锦回想起前些天,朱厚熜从酒馆里回来后,气的不轻。

    继续询问道:“主子,您以前不是还在这家酒肆里受欺负了吗?”

    “您不仅不让我们去给您出头。”

    “还反而更加喜爱这家酒肆了,奴婢愚笨,实在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朱厚熜轻笑一声,睁眼的时候。

    吕芳已经十分识趣的离开了。

    整个殿内,只有朱厚熜和黄锦。

    听着这么耿直的询问,朱厚熜没有生气,而是长叹道:“在这里,朕只是大明朝的皇帝。”

    “忍受着时间的摧残,病痛的折磨。”

    “可在梦里,朕是世间的太阳。”

    “只要避了后羿的箭,渡过了这关。”

    “我就是世间唯一的太阳,与天地同寿,长存世间。”

    “不惧时间,不惧病痛……”

    黄锦挠了挠头。

    “可那不是梦吗?”

    朱厚熜缓缓闭上眼睛,回味着梦里的一切。

    “当梦境和现实一模一样的时候,就没有区别了。”

    黄锦思绪片刻,开口道:“可您不就是大明朝的太阳吗?何必到梦里做太阳?”

    听着这话的朱厚熜微微愣了愣。

    沉默良久,没有继续接话,而是轻声道。

    “朕乏了。”

    他稍微动了动手指,示意黄锦退下。

    见状,黄锦便没有过多停留,便直接退下了。

    等其离开后,朱厚熜缓缓睁开眼。

    ……

    与此同时。

    朱高煦,带着朱高燧和徐增寿,在深夜里偷偷的潜入了北京城。

    因为朱高煦和朱高燧在土木堡之变的梦境中。

    成功当了皇帝。

    居住的居所,也是北京城的紫禁城。

    自然是熟悉路况,宫殿格局基本还是维系永乐朝建造时期的格局,有改变,但不大。

    “老三,咱们是直接去紫禁城找那老道士吗?”

    朱高燧微微摇了摇头。

    “先去太庙看看,最起码,先把皇帝认全了再说。”

    “顺带,数数,看老大这一脉,出现了多少个昏君。”

    “昏君数量越多,对咱们越有利。”

    朱高煦点了点头。

    没毛病,先去太庙看看。

    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是轻车熟路。

    虽说,北京城的太庙是在永乐十八年建成的。

    他们本来不认识,但顺天靖难之后,就认识了。

    要是没记错的话,那时候供奉的还是,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八位。

    其中德祖,太祖,太宗基本上是雷打不动的。

    德祖,是朱家的祖先,享有永不离开太庙的特权。

    太祖,朱元璋是大明开国皇帝,移谁都不可能移朱元璋。

    太宗,朱棣是燕王一脉皇权的开辟者,除非皇位不在燕王一脉,否则也不可能移。

    太庙属于皇家重地,虽有看守。

    但他们想要潜入,还是十分轻松的。

    第一殿,毋庸置疑,供奉的是德祖朱百六,不用看。

    第二殿,供奉的便是太祖朱元璋,也在意料之中。

    于是,朱高煦便准备带着两人快速的略过前面的皇帝。

    什么太宗,仁宗,宣宗,英宗都不用看。

    朱高煦和朱高燧快速跑过第三殿。

    没有过多停留。

    在他们印象中,这里无非就是朱棣的画像,同时篆刻的太宗的功绩。

    这些他们早就听腻了,也看腻了。

    靖难和永乐盛世,他们都是亲身经历者,何必从文字中体会。

    徐增寿本来也没多想,不过,他还是带着一丝好奇,在即将离开第三殿,跟上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时候,回头瞥了一眼第三殿。

    这不看不要紧。

    看了,便懵圈了。

    脚步也停了下来。

    “等会!?!”

    刚刚自己眼花了吗?这第三殿,不应该供奉的是明太宗朱棣吗?

    为什么自己看的,好像是明成祖?

    徐增寿思绪片刻,难道明太宗在第四殿?

    好奇怪,徐增寿虽然满脑瓜子困惑,却也没有多想。

    他还以为这明成祖,是朱家的哪位祖先。

    以为老四在第四殿。

    这时候,朱高煦和朱高燧也停留在了第四殿。

    沉默的望着面前的画像。

    “老三,我要是没看错的话,大哥好像被移出太庙了。”

    第四殿,赫然是朱瞻基的画像,供奉的也是宣宗皇帝。

    这就说明,仁宗朱高炽被抬出太庙了。

    徐增寿这时跟了上来,看着愣在原地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询问道:“怎么停下来了?”

    这时候,徐增寿也看到了第四点挂着的画像。

    “这是……老四?”

    朱高煦白了一眼徐增寿。

    “三舅,你眼睛有毛病?这不是朱瞻基那瘪犊子吗?”

    “这你都能看成我爹?”

    朱高燧也是轻微一笑,拍了拍徐增寿的肩膀。

    “三舅,等回去,我去找太医看看你的眼睛。”

    说完,朱高煦和朱高燧没有过多停留。

    虽然朱高炽被移出太庙,有些诧异,不过,朱高炽在位时间短。

    被移出去,确实很正常。

    就是不知道朱高炽自己知晓了这则消息,会是何等神色。

    徐增寿懵圈了。

    “朱瞻基?嗯……老四呢?”

    不可能吧,太宗都给移出太庙了?

    不会吧,谁家太庙移太宗皇帝?

    汉唐宋明,四朝太宗,汉太宗刘恒,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明太宗朱棣。

    都是通过特殊事件上位的,汉唐宋明的皇帝,基本上也都是他们的血脉。

    因此,太祖和太宗,基本绑定在太庙之中。

    没见过把太宗给移出去的。

    “高煦,话说……”

    徐增寿正准备询问怎么回事的时候。

    却见,周围空无一人。

    朱高煦和朱高燧已经前往下一殿了。

    于是,徐增寿只得连忙跟了上去。

    在最后一座大殿里,朱高煦和朱高燧正在踌躇着。

    “我说老三,你这主意不靠谱啊。”

    “太庙只有九个位置。”

    “能进这里的皇帝,哪有差的?”

    面对二哥的斥责,朱高燧冷哼一声。

    “我说二哥,你这话就不对了,明英宗朱祁镇在。”

    “这太庙,一点含金量都没有。”

    恰巧这时候,徐增寿终于追上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步伐。

    朱高煦和朱高燧这时候都正准备离开。

    想要从太庙得知朱瞻基的子嗣有几个昏君,还是不行。

    徐增寿见他们要走,便连忙拦住,询问道:“等等,高煦我还有话要问你。”

    闻言,朱高煦和朱高燧便看向徐增寿。

    等其缓了一口气后,便说道:“高煦,我刚刚路过第三殿的时候,怎么没看见老四?”

    听着这话,朱高煦和朱高燧都微微一愣。

    “没看见?”

    “这怎么可能?”

    两人一人说一句。

    “皇位从懿文太子一脉,传到燕王一脉,都靠我爹。”

    “把太宗移出去,哪个皇帝敢这样玩?”

    基本上太庙的供奉,都是一位祖先,一位开过太祖,一位决定皇位传承流向的太宗。

    徐增寿却是肯定的说道。

    “真的!我刚刚确实没有看见明太宗三个字。”

    “我只看见了第三殿供奉的是明成祖三个字。”

    “话说,明成祖是你们朱家的哪位祖先?”

    听着这话的朱高煦和朱高燧脑子也懵圈了。

    看徐增寿的样子,不像是说谎。

    他不至于这么闲得慌。

    至于成祖……

    “老三,咱们朱家,有追封为成祖的吗?”

    朱高燧摇了摇头:“没。”

    五祖,反正是没有追封为成祖的。

    为了求证这明成祖到底是谁。

    朱高煦和朱高燧便跟着徐增寿,返回第三殿查看。

    很快,朱高煦和朱高燧便跟着徐增寿来到了第三殿之内。

    第三殿供奉着的画像,赫然便是朱棣的画像,这幅画像他们两个都见过。

    “三舅,这不是没问题吗?这画像上的,不就是我爹吗?”

    朱高煦开口说道。

    皇帝基本上都会在登基之初,或者是中期的时候,让画师给自己临摹一张画像。

    不然等老了临摹,就不好看了,胡子花白,皮肤褶皱。

    因此,基本上画像都是初期,中期所画,壮年时期的画像,彰显生机和威严。

    这时候,朱高燧却是注意到了,牌位上所刻印的三个大字。

    明成祖。

    他看了看画像,又看了看牌位上的三个大字。

    瞬间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于是用力揉了揉眼睛,可等他再度睁眼的时候,却依旧是明成祖三个大字。

    而非明太宗。

    可画像上的,确实是自己老爷子没错。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朱高燧连忙捅咕身旁的朱高煦,说道。

    “二哥,咱爹的庙号好像被改了。”

    “你看。”

    顺着其目光,朝着牌位上望去。

    明成祖三个大字映入眼帘。

    朱高煦也沉默了。

    这时候的徐增寿开口说道:“我就说我没看错。”

    “不过,你们不是说,老四的庙号是太宗吗?”

    “怎么是成祖?”

    “正常来说,不是只有开国皇帝的庙号,才会带祖吗?”

    “难道说,老四另起炉灶了?不承认太祖皇帝?”

    徐增寿有些不理解,这是为啥。

    正常来说,祖一般都是追封,或者是开国皇帝,庙号带祖,汉唐宋元都是如此。

    朱高煦和朱高燧也懵逼了。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0604/7708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