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大明:靖难遗憾?我一梦改之! > 第125章 朱祁镇之死,好圣孙,只旺三代

第125章 朱祁镇之死,好圣孙,只旺三代


他不喜欢朱祁镇这个曾孙。

    但,再怎么说,也是大明朝的皇帝,朱家子孙。

    身为守将,皇帝危,却袖手旁观,光这一点,就可诛杀杨洪满门。

    更别说,杨洪之子杨俊,还有弃城之罪。

    朱棣此时也略微感慨道:

    “当初杨洪的父亲跟随朕南征北战,骁勇善战。”

    “屡次在靖难中,救驾,且不惧死。”

    “杨洪早年,也继承其父性格,未曾想,其父能不惧死救驾于朕。”

    “而他却不敢救驾于朱祁镇。”

    杨洪世袭父职百户令,且草原的远戍开平,在草原深处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甚至有生擒鞑靼部小首领的战绩。

    敢打敢拼,步步高升,依靠自己的战绩才有如今总兵的地位。

    很显然,成为了总兵的杨洪,全然没有了当初敢打敢拼的脾气。

    他的儿子,也没有学到杨洪的能力,弃城而逃,贪生怕死。

    朱棣对杨洪的身份,自然是有些印象。

    其父亲杨璟是北宋杨家将杨业的第十八世孙。

    在靖难之中,救驾战死。

    “爹,那需要我留其一命吗?”朱高煦询问道。

    朱棣摆了摆手。

    “杀。”

    闻言,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来到朱瞻基的面前,看着已经被吓的六魂无主的朱瞻基,朱高煦笑道:“大侄子,走吧。”

    “救你儿子去。”

    朱棣,朱高炽,姚广孝则是呆在尚书房内。

    这局面,朱瞻基出现就足够了,再怎么说也是宣宗皇帝。

    死去的宣宗复活,这则消息若是散播出去,朝野震颤。

    军队士气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想要击败也先的难度,能够减少很多。

    ……

    翌日早朝上。

    两张龙椅摆放在金銮殿的最上方,朱高煦坐在将官一列的方向,朱高燧则是坐在文官一列的方向。,

    紧接着,朱高煦对着于谦开口说道:“于谦,山东河南等地的兵马,还有多久抵达?”

    北京兵力空虚,想要反击,就必须调动其余各地的兵马。

    因为兵部的其余人员,大部分折损在了土木堡,所以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则是升迁为兵部尚书。

    本来朱高煦是想贬于谦去前线去的,但奈何,兵部实在没人,只能作罢。

    同时,五军都督府的高官,也都折损在了土木堡,因此调兵遣将的权力,都暂时转交给了兵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武将折损大半,也不可能随意将能力未知的士卒提拔,时间紧迫。

    于谦上前拱手道:“回禀北皇,山东,河南等兵马用不了三天,便可抵达北京城。”

    听着这则消息,朱高煦点了点头。

    “嗯,很好,等兵马到齐,朕身为北皇,将亲自带兵出征,救回前任皇帝。”

    “正统皇帝,虽犯下弥天大祸,但始终是朱家人,就算是死,也不能任由鞑虏侮辱皇帝威名,侮辱朱家的威名。”

    当听见朱高煦要亲征的时候,群臣脸上无不显有担忧之色。

    闻言,于谦想都没想。

    “微臣有言直奏!”

    “讲。”朱高煦点头。

    “微臣认为,您不应该亲征!土木堡之战,三千营,神机营,损失殆尽!”

    “我朝之师,根本无法和擅骑射的草原人对抗,主动出击,若再败,大明彻底危已!”

    并非他们不相信朱高煦。

    是军队实力,无法支撑朱高煦亲征。

    和草原鞑虏对战,需要有骑兵的同时,还需要拥有大量的火铳。

    原本,大明朝是有这些马匹和火铳的,可这些东西都丢在了土木堡。

    短时间内,北京城无法拿出如此数量的马匹和火铳。

    朱高燧闻言,也是站起身,质问道:“于谦,你是在质疑我二哥的能力?”

    面对双帝,于谦倒也没有退让半步。

    “我从来没有质疑过北皇帝的能力。”

    “但,凡事都需要讲究环境,北皇帝南征北战,立下过无数战功,打赢的仗,更是数不胜数。”

    “可那是在兵马粮草充足,兵卒精锐,马匹也充足的情况下。”

    “京师内的骑兵营,不过一千人,火铳不过千,大炮更是只有十几门,如何抗衡精锐的草原骑兵?!”

    “北皇帝,南皇帝,您二位应该不会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更何况,刚刚经历土木堡之战,军队士气低落。”

    “守城都乏力,主动出击,等同于自寻死路。”

    若是朱高煦在被俘,那大明才是真正的黑暗。

    连续两位皇帝被俘。

    哪怕自己再怎么主张战,也无法更改局势。

    大明的未来,就是宋朝的未来。

    “于谦,兵不在多,在精。”

    “怎么?败了一次,你们连再拿起刀砍回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吗?”

    朱高煦不徐不急的说着。

    身虽垂迈,可从声音听来,朱高煦垂迈的身躯,仿佛装载着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

    相反,群臣各个都年轻,但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彰显着死气沉沉,充满对未来的害怕和惶恐。

    没有一点活力。

    为了鼓舞群臣,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这件事,朕心意已决,接下来,点到名字的,随我亲征瓦剌。”

    “任狄平为副将,任于谦为随行文官,张善允,胡德海,狄山,洪照……”

    几乎都是朱高煦的亲信,各司其职,分配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不过,这时候于谦注意到,最为关键的先锋官一直没有任命。

    而朱高煦身边的那些亲信,都已经任命完了,朱高煦身为皇帝,不可能身先士卒。

    不可能做先锋官……

    直到朱高煦话音落下,先锋官的位置,都没有定下。

    这让于谦,王直等人有些茫然:“北皇帝,先锋官的位置,您尚未定下。”

    狄平等朱高煦和朱高燧亲信将领,也纷纷困惑的望着朱高煦。

    先锋官,可是最容易获得战功的位置,也是最危险的职位。

    凉国公蓝玉,就曾是徐达帐下的先锋官。

    朱高煦和朱高燧相视一眼。

    这先锋官的位置,自然是让大侄子朱瞻基来担任。

    老爷子说过。

    朱瞻基任他们差遣。

    “任宣宗皇帝朱瞻基,为先锋官,为我朝之师,勇往直前,开辟一条通往强盛盛世的道路。”

    “大侄子,你可愿意?”

    这时候,于谦,王直,狄平,徐有贞等人都懵圈了。

    谁?

    宣宗皇帝?

    朱高煦脑子吃错药了?朱瞻基不是早就死了吗。

    就在于谦刚准备走上前,询问这到底是什么情况的时候。

    宣宗朱瞻基缓缓从身后的龙椅处走了出来。

    “二叔,您何必如此辱没于我。”

    朱高煦轻笑一声。

    “大侄子,我是在给你机会,老爷子给你的命令,是让你亲自斩杀你儿子。”

    “不做先锋官,万一那小子死在乱军之中,你觉得,老爷子会听你解释吗?”

    现在的朱瞻基想要挽回自己在朱棣心中的形象。

    就必须一五一十的完成其交代的事情。

    否则他在朱棣心里的形象,只会越来越差。

    朱瞻基沉默。

    而此时,满朝文武皆茫然于此。

    皆瞪大双眼,屏住呼吸,死死的望着朱瞻基。

    脑子也在飞速轮转。

    因为距离朱瞻基病逝,过去了十四年的时间。

    其中部分官员都是新提拔上来的,并不认识朱瞻基。

    但,于谦,王直等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臣子,岂能不知宣宗皇帝的容貌。

    于谦声音有些颤:“真的是宣宗皇帝!”

    金銮殿顿时炸锅。

    “宣宗皇帝复活了!天佑我大明啊!!!”

    “死而复生,宣宗皇帝真乃天子也。”

    满朝文武顿时对着朱瞻基跪拜。

    但朱瞻基此时却心情很是复杂的说道:“此次出征瓦剌部,我为先锋官。”

    原本闹哄哄的金銮殿,顿时如同死水一般寂静。

    没听错吧?朱瞻基要当先锋官?

    难道……朱瞻基当真承认了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皇位?

    事情很快照着朱高煦和朱高燧计划中的进行。

    军队开始集结,并开始四处打探也先和朱祁镇的下落。

    ……

    瓦剌部军营。

    一只信鸽,被一名瓦剌士兵手捧着,急急忙忙的朝着军中大营走去。

    这时候的也先正在筹划,怎么将利益最大化。

    如何引朱高煦出城。

    这时,那名捧着信鸽的瓦剌士兵闯进军中营长,半跪道:“首领,北京城密探传信。”

    闻言,也先微微一愣,随即便接过其递来的信鸽。

    其脚踝处,绑着十分细小的纸条。

    拆开后,也先便缓缓打开这张来自北京城的情报。

    其余诸将则是目光炯炯的盯着也先。

    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北京城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接下来的占据。

    纸条缓缓展开。

    上面的字体开始展现。

    宣宗皇帝复活了!

    也先学习过汉文化,自然是认字。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没反映过来。

    啥意思?这张纸条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时候,其余部落首领纷纷围了上来,想要看看这里面写的什么。

    当看着这简短的七个字的时候。

    都懵圈了。

    “太师,这是什么意思?”

    “宣宗皇帝?朱瞻基?他不是早就已经死了吗。”

    “难道还有其他的含义?”

    也先原本迷茫的神色,顿时变的无比凝重。

    难道……是字面意思。

    不会吧,死而复生,这天下当真有仙术否?

    大明朝若能够使人死而复生,那就不至于在土木堡大败。

    也先连忙喝道:“查!必须查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连忙派遣斥候暗探去北京城附近,打探消息。

    要真的是宣宗皇帝复活,那可就麻烦了。

    当然,对他未必是一件坏事。

    朱瞻基和朱高煦斗,朱祁镇在自己手里,坐收渔翁之利,未免不可。

    朱瞻基总不能对自己亲儿子下手吧。

    也先来到朱祁镇的军中大营中。

    直言道:“我刚刚从北京城得到一条消息。”

    “有利于你的。”

    朱祁镇却只是淡然的说道。

    “我母亲被烧死了,还能有什么是对我有利的。”

    “刚刚得到消息,宣宗皇帝朱瞻基,也就是你父亲,复活了。”

    刹那间,整个营帐都陷入了寂静。

    朱祁镇原本如同死水的眸光,顿时掀起惊涛骇浪,那股已经熄灭的干柴,重新被点燃。

    是希望!

    朱祁镇顿时有些兴奋的抓着也先,甚至有些兴奋过度,癫狂的询问道。

    “你刚才说什么?!我父亲复活了!?!”

    “哈哈哈,我有救了!”

    朱瞻基复活,代表着他还是太子,不用成为阶下囚。

    想到这里,朱祁镇便兴奋的上传下跳。

    恨不得现在就能看见自己父亲。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朱祁镇都变的异常活跃,每天都在盼望着朱瞻基率军来接自己回家。

    盼望着!

    同时也得知,朝廷正在积极备战,准备和也先一决胜负。

    这就意味着,他回家的日子,就在眼前。

    时间转瞬过去了两个月的时间。

    朱高煦筹谋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将出兵亲征的事情筹划好。

    很快,朱高煦便直接带着朱瞻基,出兵征讨瓦剌部。

    因为宣宗朱瞻基复活的缘故,朝廷和北京城的情绪都比较亢奋,不再低迷。

    毕竟,死而复生,代表着大明不可亡!乃天定也。

    朱高煦也早已经摸清楚也先的行军路线,还有经常游荡的位置。

    经过紧锣密鼓的寻找。

    不知道是不是天意,或者是巧合。

    朱高煦率领五万大军,和也先在土木堡的附近相遇。

    并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哪怕有朱高煦和朱瞻基两位皇帝的加持,大明朝依旧是处于下风。

    没办法,土木堡之战,实在是损失了太多的精锐和马匹兵器。

    导致战斗力严重下滑。

    不然,就凭也先临时组成的各部军队,想要压制自己是不可能的事情。

    “陛下,现在的局势十分不妙,是不是让前军先撤回来?”

    于谦望着远处焦灼的战场,对着朱高煦说道。

    “宣宗皇帝还在前军里。”

    “若是他死了,恐怕对我军士气是极大的打击。”

    朱高煦却很是淡然,靖难的时候,什么凶险的情况他没有遭遇过?

    只不过是稍逊下风,他还不至于乱了方寸。

    “放心,我没那么傻,还没到我这大侄子出场的时候。”

    “传朕口诏,凡退后者,杀无赦!诛全家!”

    “凡杀敌一人,官升一级,杀敌三人,连升三级。”

    “杀敌十人以上者,连升十级!”

    “若是他们战死,这些功勋将会继承到他们的儿子手中!”

    “朕能和兄弟共天下,这些恩赐,岂能不兑现?!”

    这道命令下达,明军将士渐渐开始杀红眼。

    连胜三级!连胜十级!

    封侯拜将,或许不再是梦。

    反正杀一个不亏,杀三个血赚!

    要是战死,这些官爵,则是能够继承到他们的子嗣手里。

    大明实施的是户籍制度,能在战场上的,大部分都是军户。

    且大部分时间是做为辎重兵,待遇其实不算很好。

    能有这种封侯拜将的机会,可谓是百年难遇!

    岂能不珍惜。

    这也是朱高煦的信誉,能够带来的效果。

    没有人相信朱高煦会食言。

    朱高煦能够信守承诺,和兄弟共天下,他们这些功绩又岂会赖掉?

    和明军的战斗欲望强烈不同的是。

    瓦剌军渐渐被压过势头,处于下风了开始。

    也先局势的逆转,顿时眉头紧皱。

    “朱高煦!!!”

    “传我军令,撤!”

    他没有犹豫,直接下令撤军。

    这样僵持下去,迟早会输。

    必须充分发挥草原骑兵的优势。

    “首领,那朱祁镇还要带着吗?”

    因为朱祁镇是极为重要的战略人物,两军对战,他自然是不可能带着朱祁镇。

    因而将其安置在了军营中。

    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消息。

    “不好了首领!我们军营被袭击了!”

    也先顿时慌了。

    “回营救驾!”

    可恶,朱高煦到底哪里来的兵马。

    居然能找到自己的军营。

    朱祁镇绝对不能被抓回去。

    若其被抓回去,那他称王称帝的愿望,可就彻底破灭了。

    殊不知,此时的朱瞻基已经带着八百骑兵,偷偷潜藏在了距离关押朱祁镇军营外的一处山坡背面。

    朱瞻基此时身披甲胄,手持长枪,骑马而立。

    “朱祁镇……我的儿子。”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朱瞻基的心情是有些复杂的。

    就在这时,也先大军很快便出现在了不远处。

    朱瞻基手持长枪,振臂喝道:“杀!”

    其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也先望着突然出现的骑兵。

    也有些慌乱。

    “不好了!中计了!快防御!”

    本来就因为撤退,导致军中士气略微有些低落。

    加上,也先这些天虽然屡战屡胜,但其获得的战利品,却并不和其他部族分享。

    这导致他们怨气极大。

    也先有野望,却也是极度自私自利的人。

    于是,有些部落首领看情况不利,直接带着自己的人就跑了。

    有部落首领逃跑,自然是带动了其余本来就对也先不满的人逃跑。

    也先望着近在咫尺的朱祁镇,心中愤然。

    “天不遂我愿!我也先,还会再回来的!”

    说完,也先便不再执着于朱祁镇,不然要是朱高煦追来。

    必然会被前后夹击,得不偿失。

    朱瞻基依靠八百人,便将也先打跑。

    接下来……

    就是处理朱祁镇的事情了。

    这时候的朱祁镇,望着被打跑的也先,心里还在激动着。

    终于要回家了!

    朱祁镇顿时兴奋的抱着身边的官员呐喊。

    “大明万岁!父皇万岁!”

    他一眼就看到了军中那个熟悉的身影。

    于是连滚带爬的跑到了朱瞻基的面前。

    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抱着朱瞻基:“父皇,您没死啊!!”

    朱瞻基望着突然抱着自己的年轻人,微微愣了愣。

    因为朱祁镇现在穿的是蒙古人的服饰,这让朱瞻基差点生理反应,一刀捅死了朱祁镇。

    “你是……朱祁镇?”

    朱祁镇猛地点头。

    “是我啊!父皇,您难道不认识我了吗?”

    朱瞻基眼神复杂的望着朱祁镇。

    这些天,他也将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捋清楚了。

    如今,自己在朱棣心中地位骤降,不是因为未来自己会收缩边关,不是因为自己让太监读书。

    其实就是因为土木堡之变,因为朱祁镇。

    “唉……”

    就在这时,朱高煦带着追兵,赶到了这里。

    望着朱瞻基面前的年轻人,他便知晓,这小子应该就是朱祁镇了。

    于是策马来到朱瞻基的面前:“大侄子,别忘了答应老爷子的事情。”

    望着面前的老者,朱祁镇便猜测到,这人应该就是朱高煦,自己的杀母仇人。

    但他很聪明,没有表露出杀意,而是恭谨的说道:“侄孙朱祁镇,拜见叔公。”

    朱高煦望着这一幕,只是冷眼相看。

    看来,这小子在瓦剌部的军营里,学会了很多。

    明明人很聪明,但做事却很傻。

    朱瞻基叹息了一口气,无奈道:“二叔,你不用催,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朱祁镇这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见朱瞻基手持长枪,将朱祁镇推开,并转身走着。

    见朱瞻基要离开,朱祁镇连忙准备追上去的时候……

    突然!朱瞻基手持长枪猛地回头,一个投掷,长枪变成投掷标枪,直接刺穿了朱祁镇的胸部。

    将其定在了不远处的草原上。

    朱祁镇双眼瞪大,不可置信的望着这一幕。

    双手握着枪杆,鲜血止不住的流淌着,朱祁镇眼泪夺眶而出,口里也不断喷涌着鲜血。

    “父皇……为什么你要……”

    朱祁镇顿时感觉到有些困倦,自己从小到大经历的事情,开始不断涌现在眼前。

    原来……这就是死亡的感觉。

    自己不是要回家了吗?父皇不是没死吗?他为什么要杀我……

    渐渐的,朱祁镇的瞳孔失去了颜色。

    手自然垂放,朱祁镇直接被朱瞻基当场格杀。

    这一幕,惊呆了刚刚赶到的于谦等人。

    朱高煦满意的望着这一幕。

    宣宗皇帝于乱军之中,格杀正统皇帝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明。

    在朱棣的授意下,朱瞻基于金銮殿中,宣布退位让贤。

    将朱高煦谋逆二字,洗干净。

    梦境也到此结束。

    ……

    酒馆里。

    朱棣缓缓站起身,只是做了一会梦,就感觉到身体有些疲劳。

    终究还是有些年迈了。

    当朱瞻基苏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朱棣面前跪着。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0604/77093.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