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271章 全歼清军

第271章 全歼清军


老朱那边做了协调之后,行动还是非常快,立即派了五千人过来。

    同时也做了战略部署,分析他们应该怎么去云南方便。

    油车、电车、混合动力、飞机统统都否决。

    说到底这些东西运来都容易,要多少有多少,根本不缺优秀的交通工具。

    但能源依旧是硬伤。

    通道一旦关闭,汽油搞不到,太阳能完全无法给电车充电,至于风能核能水力就更不用多说。

    所以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得靠人力。

    自行车加三蹦子。

    不过有了现代支持,这次的三蹦子和自行车可不是以前去崇祯时候的那些市场上买的货。

    现代那边直接调来一批越野性能最好的车辆,轮胎都是特制的,非常坚固耐磨,且适应各种地形,更方便物资运输。

    由于这次只是战略转移,不是攻城略地,就不带重武器了。

    只带了狙击枪、突击步枪、无人机、热成像夜视仪、行军口粮、帐篷、睡袋、子弹、对讲机、电台、行军伞、迫击炮、火箭筒等基础物资。

    虽然打那种重兵防守的大城市肯定不容易,但基本上也已经天下无敌了。

    毕竟他们光子弹就带了上百万发,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5.8×42mm中间弹,重量为12.7克一发,总重为12700公斤,分散在一千多辆三轮车上。

    物资调配用了半天,士兵和物资运送过来用了一天左右。直到永历十五年六月五日,所有人员以及装备全都配齐。

    尚峰山上罕见地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将士们不得不站在朱慈焙家外面的天坑下。

    此刻朱棣上去拿扩音器训话道:“诸位,想必大家也清楚,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咱大明末年,建奴鞑子已经攻占了我中华几乎所有领土,末代大明皇帝被逼到了缅甸,过一阵子缅甸人背信弃义,杀戮咱们大明的臣子,俘虏咱们大明的皇帝,让咱们大明彻底亡国,诸位,孤的大明将士们,你们答不答应。”

    “不答应!不答应!不答应!”

    下面洪武禁卫军们山呼海啸一样的声音。

    这一批当中有不少都是跟随老朱前往崇祯朝的士兵。

    不过并非普通士卒,而是在里面担任中下层军官。

    因为有充足的战斗经验,加上战功卓著,他们回去之后都得到了升迁。

    目前这五千人只是先遣队,老朱打算至少带个两万人过来。

    所以不少老卒被选拔入内,指挥下层士卒参战。

    这些士卒虽然每天都进行军事训练,但毕竟缺乏实战,而现在就是实战的机会。

    因而不仅仅是那些去崇祯朝的老卒极为兴奋,那些新调派过来的士卒也是激动不已,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啊。

    “好。”

    见军心士气膨胀,朱棣非常高兴道:“那大家就随孤一起杀奔缅甸,记住,这一路上以行军为主,见到鞑子杀了就是,不要追击,知道了吗?”

    “是!”

    众将士纷纷高喊。

    “周安何在。”

    “末将在。”

    “令你为先锋,直取怀化。”

    “是。”

    “陈珪何在。”

    “末将在。”

    “令你为右翼,策应右方。”

    “是。”

    “杨亨何在。”

    “末将在。”

    “令你为左翼,策应左方。”

    “是。”

    “王兴武何在”

    朱棣有条不紊地下达军令。

    让将士们以一个标准的行军姿态即,前锋,前军,中军,左右两军加上后军的方式出发。

    虽然在朱云峰看来没啥必要。

    因为这是古代行军方式,现代行军结构会松散许多,甚至几个人就是一支战术小队,打垮建奴鞑子几千人随随便便。

    但他们的目标并不是出去打仗,而是快速行军,因此以保护辎重为目的,用环形结构也是最稳妥的策略。

    诸多将士们开始下山。

    朱云峰则把朱慈焙一家给带上,老祖宗显然有些不情不愿,多次问能不能他们就留在尚峰山上等他们凯旋而归。

    却被朱云峰动之以机关枪,晓之以手榴弹,最后“自愿”上了三轮车。

    他那点好不容易藏匿起来的家产,也是当宝贝一样全装在了三轮车上,一家五口老老实实蹲在车里面如死灰,宛如要上刑场一样。

    后世从尚峰山下去非常方便,现在可就遭老罪了,都没什么正经的大路,都是小道,而且多有不平的坡地,甚至石子地也很多,起伏不定的岩石将道路塞满。

    为此将士们只能艰难地重新开辟道路,把石头、树木、草丛等障碍物推平,原本两个小时的山路,硬是走了大半天的时间。

    等他们下山的时候都已经天黑了。

    不过毛骧已经派人拿下了蓝沙镇,因此倒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此时的蓝沙镇跟后世比起来纯纯没什么可比性,蓝沙河北岸一排木头房子,就一条老破街道,中间用青石板铺路,北面有一座小木桥连接,后世最繁华的南岸则是一片野草地。

    将士们都没有进镇子,就在南岸野草地上搭帐篷过了一晚,第二天再次启程出发,一路往西南方,走延绵山路,向溆浦、怀化方向而去。

    等他们走后,蓝沙镇的里长忙不迭往县城方向跑,去报告这件事。

    然而也没什么用。

    一来此时湖南已经是满清腹地,并没有派重兵把守,整个湖南各地守军拢共也就几万人,县城的巡检司兵丁与衙役加起来都不过百。

    二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即便把满清现在握有的百万大军全部调过来,也是拿他们没办法。

    所以他们行军可以说是大摇大摆,丝毫没有掩饰。

    只是道路崎岖,他们的物资虽然不算特别多,但每辆车上也装载了约一百多公斤的东西,即便是走大路官道,行军速度也谈不上快。

    有的时候遇到坡地,三轮车都上不去,还得将士们推,每天行军也就四五十公里,跟步行速度差不多。

    沿途所过之处,尽显荒凉,很多山里村寨都没多少人烟。显然明末清初的这场动乱还是影响非常大,不仅让中原地区十室九空,即便是南方山里也是波及甚广。

    不过眼下满清已经坐稳了江山,除了边境派吴三桂和耿继茂继续攻打南明势力和郑成功势力以外,内部已经逐渐进入了一个平稳发展时期。

    因而在秩序已经初步建立,各地官府体制也已经形成的情况下,他们出现的情况,自然也就迅速开始往上层层汇报。

    朱云峰他们六月初五下山,六月初六的时候蓝沙镇的里长把消息报告到县里,当天县里就马上飞报府城,宝庆知府董应魁不敢怠慢,也是连夜派人向长沙汇报。

    满清初期虽然对投降官员看似重视,实际上还是防备居多,因此很多地方官员并非降官出身,而是汉军旗人。

    如董应魁为汉军镶黄旗,长沙知府张宏猷汉军正黄旗。

    他们的老大湖广总督张长庚,偏沅巡抚袁廓宇也都是镶黄旗出身,为满清奉天人,是标准的满清汉军旗,勉强属于八旗子弟,有资格在旗主面前自称奴才。

    因此他们对于满清可谓是忠心耿耿,当得知自己境内居然有一批自称是大明将士军队的时候,湖南最高官员袁廓宇立即亲自领兵出发。

    袁廓宇作为跟随多尔衮入关的汉军旗人,能够直接指挥作战的绿营士兵达到了两万一千人,旗下有总兵李茹春、王平、南一魁、陈德等部,曾奉命攻下整个湖南全境。

    他听到消息后,迅速带人向怀化方向追击而去,同时飞骑往贵州,通报贵州巡抚卞三元这件事情。

    为满足军事作战,满清初期早在顺治元年就一直在发展驿站,全面入关后更是大规模建立驿站体系,使得他们的消息传递速度还是非常快。

    在快马鞭策下,仅仅三天的时间,也就是六月十二日的时候,消息就跨越了七百多公里,从长沙通报到了桂阳。

    贵州巡抚卞三元十分重视这件事情,因为早在昨天,六月十一日,铜仁府就发来消息,说有一群穿着古怪,不知来历的队伍进入了铜仁府境内,正向贵阳进发。

    铜仁守军当时曾派人拦截,但还未靠近就全被杀死了,足足一百多人在短短数息之内就死光,吓得铜仁城内的守军连忙关闭城门瑟瑟发抖。

    卞三元感觉来者不善,就连忙纠集贵州守军三万余人,遣贵州总兵李本深,贵州绿营将领高启隆于平越设伏,阻击敌军。

    与湖南不同。

    因为云贵川属于攻打南明的前线,这里部队非常多。

    特别是吴三桂这些年实力膨胀得厉害,核心军队在五万以上,正规军十万之众,加上其余辅助兵马,多达二十万大军。

    这些部队分散在云贵川各地,比如贵州总兵李本深就是吴三桂的部将,与卞三元也仅仅只是协作关系。

    所以贵州的兵马部队还是十分充足。

    若不是时间仓促的话,卞三元可以集结大概五万人左右。

    此时朱棣他们自然不知道后有追兵,前有堵截。

    他们完全就是在闷头赶路。

    六月十六日,朱云峰坐在三轮车后面,毛骧在前面卖力地蹬三轮车,蹬得车链子都快冒火星了。

    也就是他们的车辆都是超级小三轮,用的材料都是顶尖材料,而且准备了润滑油,不然的话,普通三轮车这么造恐怕早就得出岔子。

    周围崇山峻岭,高矮坡度起伏不定,森林草木茂密。

    虽然走的是官道,但贵州深山老林里的官道那跟羊肠小路也没什么区别。

    朱云峰他们真就是遭了老罪,由于车辆带了物资,很多时候道路都难以通行,在湖南的时候甚至还算好的了,等过了铜仁就真的难受。

    想找到一处平坦的大道都难,要么是上山下坡,要么是悬崖峭壁。三蹦子虽然不大,可走起来也相当麻烦。

    好在过来的士兵都是精锐之士,体力充足,哪怕道路难行,推也能推着部队走。

    在队伍四周时刻保持着警惕。

    无人机每时每刻都盘旋在周围,以此保证他们的安全。

    今日贵州的天色不太好,乌云笼罩在天际,朱云峰抬起头看着天空,拿对讲机跟朱棣说道:“老四,看样子要下雨了。”

    “难顶啊,我们十天才走了400多公里,到昆明估计快七月份了。”

    “问题不大,7月18号才咒水之难呢,李定国和白文选的部队离永历帝那边很近,到时候我们派小股部队先过去,把昆明拿下再说。”

    “好吧,那就先安营扎寨,等雨过了再说。”

    朱棣也知道雨天行军不好。

    倒不是他们怕下雨,在雨天不能打仗,而是现在道路已经这么难走了,一旦下雨道路非常泥泞。

    眼下已经是六月中旬,本来遇到六月下旬再走400多公里抵达昆明。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要到七月份才能到了。

    正是晌午时分,将士们在周围找了片空旷处,清理了一下四周的草木,又控制了附近几座小山头,这才开始安营。

    等到下午的时候,一座座绿色的军用帐篷就已经拔地而起,大雨也同样接踵而至。

    都是选择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里面都有防潮垫与地布,再加上帐篷本身自带的帆布垫,除非发洪水,不然非常安全。

    朱云峰、朱棣、徐达、毛骧等几人聚集在帐篷内,正在通过离线地图查看他们的位置。

    “这里是越州,后世贵州的福泉市,离贵州不到一百公里了,如果雨今天停了,明天就能赶路的话,后天就能到贵阳。”

    听着外面咚咚咚的暴雨声音,朱棣看着地图说道:“要不要把贵州顺便打下来?”

    “打吧。”

    朱云峰想了想道:“顺手的事。”

    “打下来怎么办?”

    徐达摇摇头道:“现在到处都是满清走狗,下面的官僚也多是投降的大明官员,都杀了的话,谁人管理。”

    “哎呀,脑壳痛,这个时候全都投降了,想找几个忠臣都不容易啊。”

    朱云峰挠挠头。

    “应该有不少心向大明,但隐居起来的士绅吧。”

    “这种人挺多,到时候再看看,不过说实话,即便有,形势不明朗估计愿意出来的也少。”

    “反正顺便路过贵阳就打了,有就有,没有就放弃算了。”

    “也行。”

    几个人正说着。

    外面有卫士进来道:“报,周千户奉命前去探敌,发现敌人在前面约五里处设伏。”

    “哦?”

    朱云峰诧异道:“有点意思哈,贵州的守军居然还敢伏击我们,我还以为他们都只敢龟缩在城里呢。”

    “之前我们都是路过县城府城,他们那点兵马肯定只敢龟缩在城里,现在马上就到贵阳了,西南重地之一,肯定有大军在。”

    朱棣又问道:“周安查清楚对方有多少人了吗?”

    “具体不知,约两三万。”

    “才两三万啊?去,告诉周安,让他全歼了。”

    “他那点人怕是不够,再多派点。”

    徐达也道。

    周安之前去崇祯朝才是百户,但现在因功升为千户。

    但因为过来的名额有限,很多千户都争相报名,一些洪武高级将领全都表示愿来,便只能缩减他们的编制。

    这次五千人里光千户就有二十多个,每个人手底下也就二三百人。

    虽然两三百人打几万人绰绰有余。

    可由于这次是先遣部队,要长途行军,导致没有带速射炮,只有一些迫击炮和火箭筒。

    光凭这些想全歼怕是不容易。

    朱棣一想也是,就说道:“那就让陈珪和杨亨也一起去,不准放跑了一个。”

    “是!”

    传令兵随即出去。

    说是出去,其实也就是到外面拿对讲机把军令下达。

    那边三个千户得到了消息,便火急火燎地开始进发,冒着大雨,迅速往不远处的敌人埋伏点靠近。

    他们的无人机都是最先进的军用无人机,能抵抗风雨,很快就发现了他们的位置。

    这个时候因为突降大雨,清军们也都很慌乱。

    李本深和高启隆发生了分歧,李本深想撤兵退回官道的营帐。高启隆认为敌人已经靠近了,必须继续伏击下去。

    由于朱云峰他们大摇大摆不加掩饰,使得清军早就摸清楚他们的行踪,因此知道对方所在处。

    但他们虽然运来了火炮,可大雨下火炮能发射都是个问题。

    因此李本深坚决不想继续打。

    “现在大雨,他们必然也不会继续行军,刚刚探马也来报,他们已经安营,伏击能有什么效果,不如先回去等雨停了,你莫不是想雨中打仗?”

    “等会天就黑了,那伙人的武器着实厉害得很,且他们人马不少,正面打不一定能打过,若是待会雨停了他们继续行军,发现了我们的营寨突袭可怎么办?我们应该继续留在这里,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即便雨不停,也可以趁机突袭他们的营垒。”

    双方意见不统一,争执不下。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就听到“咻咻咻”的声音响个不停。

    紧接着“砰砰砰!”

    李本深和高启隆的指挥帐篷直接挨了十多发炮弹,顷刻间就死光了。

    随着他们一死,清军方寸大乱,周安等人立即发动突袭。

    “突突突突突突!”

    枪口喷出火焰,成群结队的清军倒下,到晚上的时候,他们的伏击点已经是血流成河。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096/7694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