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百废待兴
推荐阅读:小雌性超香软,开局治愈五大恶兽 这个导演没有格局 死遁三年归来,暴君黑化了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年代文首富的恶女娇妻重生了 问山河 人在高武,言出法随 路明非,不卷你屠什么龙!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汉末太平道
四月春暖,江风醉人。
随着初晨的阳光给水面镀上金鳞,微澜晃动,也卷起了细碎的人声。
距离李卿夺得江城山,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经历了漫长的军事化管理,今天,船司终于重新开放了。
前后桥头的大门打开,在两侧威严的军士注目下,旅人们带着几分紧张与迫切,提着行李离去。
李卿就靠在三层的窗沿边上,慵懒地看着。
早晨刚起,她上身只围了贴身的束胸,就这么靠在窗边,也不惮于被谁看到。
江风拂起长发,她端着热茶抿了一口,目光从桥头挪开,又看向了不远处的江岸。
最后抵达的两个营,正在那里列队。
后续的部队已经全部到了,除了镇守河北必须留下的兵马,以及沿途哨站分驻的人手,李卿在江城山只有三万人。
而她要面对的,是秦州上将里数一数二的豪强,东秦李胥。
寻常人这会儿肯定急的整天挠头,少有能像她这么淡定的。
“笃笃”
敲门声意料之中,李卿甚至都没有侧目,唤道:“进来吧。”
推门而入的是陈谦业。
船司状况已经稳定,陈谦业也就从藓河那边脱身了。
说起来,李卿的卧室算是“闺房”,但陈谦业走进来全然没有半点迟疑,甚至抬头看到李卿的穿着,眼神中也分毫没有波动。
他手里拿着两份清单,按在桌子上点了点:“老宋统计的,如果把船司上下能动用的都用上,估摸能再拉起一万多的流民,但是后续粮草得靠河北那边补充,而且训练也需要时间。”
李卿摆摆手:“我说了,要把江城山作为长期领地经营,不用急着消耗补给。”
陈谦业拧着脸:“咱们就三万人,那李胥再面瓜,毕竟攥着东秦这么久,他要是大军碾过来……”
“放心吧,不会的。”
李卿把手里的茶杯搁在窗沿上,笑道:“两江流向就注定了,江城山这地方,从西往东能打,从东往西没法打。”
藓河鲁水自西向东,汇流于江城山下,换言之,西来可以从陆路两侧并进,甚至可以先取江城山。
但想要从东侧强攻,就只能依赖自己有强悍的水军。
“而且李胥这人谨慎到懦弱,他现在有瞿英帮助,自以为只要等到龙鼎复原,就掌握了必胜之法,更不可能派兵来和我们掰手腕。”
威名都是打出来的,李卿这些年可是征战不止,打出了常胜的虎狼之名。
相比之下,东侯的地盘却越来越少,真到两军对垒,这心气就不一样。
陈谦业抓抓头发,感觉好像有点复杂:“那,那个龙鼎,咱们不管嘛?”
“想管,但无能为力啊,我们现在也打不进观沧城。”
李卿说到这里,才终于面露无奈地叹了口气。
但随即,借着龙鼎和碎玉人的话题,她又不禁想到了现在江城山上的那个人。
“裴夏呢?最近在做什么?”她问。
陈谦业没有派人专门去监视裴夏,但偶尔还是会挑个什么借口,派人上去瞅一眼。
提到这位新山主,陈谦业面色有些怪异:“在山上教书。”
“教……”
李卿也愣了一下:“教书?”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朗朗书声回响在望江楼前的广场上。
裴夏翘着二郎腿,坐在一个石雕狮子的脑袋上,手里攥着根狗尾巴草,一边听他们背书,一边转着圈晃荡。
严格来讲,对裴夏这个穿越者而言,三字经里有些东西他是不认可的。
但没事,九州认可就行。
至于其中还有些无法解释的典故和历史……诶,可以不解释。
偶尔有人问他“昔孟母”的孟母是谁,裴夏就说不知道。
反正裴夏自己也背不全,“此四方,应乎中”就是他的极限了。
咱们主要是领会精神,顺带认认字儿。
听着读书声,裴夏扫眼从他们身上望过去。
一个多月的时间,吃饱穿暖有劳作,人看上去就精神了许多,面色重归饱满,眼睛也开始有神。
包括那些“野生”的习性,也大多褪去了。
真要是劣根性,想要纠正修改,有时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但好在,秦州崩坏不是二百年,是二十年。
这就显出裴夏早前挑人时的眼光了。
自己能带着碗的,说明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些人也还知道工具的必要性,他们是聪明人。
能在这个乱世里带着孩子的,无论是从责任还是感情的角度,这些都是人性未泯的表现。
至于最后裴夏挑的最多的,是那些三十过五的人,这些人在脑力和体力上可能都不突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的少年时期是在还没有完全崩溃的秦州旧国,他们有作为正常人生活的经验。
“像模像样了。”裴夏自语道。
先营造出一个正常的环境,后续再添油似的慢慢增加人手,同化比规训总是容易的。
早晨的朗诵课不会持续太久,众人背到“应乎中”,裴夏就摆摆手,示意他们可以解散了。
一个月的时间,其实并没能做太多的事。
原先的杂役房马马虎虎算是重建起来了,外形丑陋,但起码能遮风避雨。
一排六个屋,一个屋五个人,把炕睡满正好够。
原先规划的田地更是长势喜人,虽然那些深埋的尸体可能还没有开始腐烂,但渗入泥土中的精华对于这些凡俗的粮食作物来说已经不是“肥力”那么简单了。
一个月的时间,那些稻谷就个个垂下了饱满的穗子。
虽然因为播种数量不多,最后打出来的斤两也就不过如此,但作为后续的稻种,却是绝对的优品。
可惜了,这江城山上死的炼头还是少了,这要是死上一万个,那都不敢想哦。
还有望江楼,作为如今山上除了寝宫之外,最豪华也最完整的建筑,裴夏是有计划要把它修缮起来的。
第一步,当然是清理干净,但是那天厮杀激烈,血水入木三分,整整一个月,到现在也没说完全弄干净,时不时还会从缝里抠出不知道哪位豪杰的肉丝儿。
总体来说,有了这三十个人的加入,江城山的重建是按下了快进的。
但不足之处仍然十分明显。
就说这个建房子吧,在废墟上修修补补都那么吃力,想要从零开始造点什么,几乎就不可能。
这一点就连裴夏也爱莫能助,像在长鲸门洞府那样搭几个木屋他还能行,但要给三十个甚至更多人,搭起食堂学舍之类,是根本指望不上一点,非得有正经木工瓦匠才行。
再说种地,炼头再好使,也不可能永远就圈这么一小块田,也不可能永远就只种稻谷,将来说不定还要豢养禽畜,这些看起来都是随手能干的事儿,但在秦州,还会干这些的人可不多。
那你要修房子,要种地,你得有工具吧?要是不说买,那就得有个正经铁匠。
再是头疼脑热的,最好有个大夫,将来人多了,除了三字经还要教人读书,那能有个先生就太好了。
就这些,还只是满足生活所需。
作为一个宗门的上层需要,那都是后话了。
得想办法弄点专业的人上山。
裴夏掉头,朝着远处正在练功的姜庶喊了一声:“船司开了吗?”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420/76819.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