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大秦攻略 > 第296章 皇帝的「变本加厉」

第296章 皇帝的「变本加厉」


第296章  皇帝的「变本加厉」

    都水长禄看见来人策马到了近前,询问道:「敢问当面是……」

    章敬行礼道:「贺兰山大营右军副将章敬,见过都水长。」

    闻言,禄行礼道:「章将军。」

    章敬解释道:「这位是公子衡。」

    其实衡已翻身下马,上前道:「都水长,不记得我了?」

    禄想了良久,看著眼前的人,似在回忆。

    衡又道:「是我,衡。」

    「啊……」禄后知后觉地醒悟过来,又道:「公子都长这么高了,都快比臣高了。」

    衡身著皮甲,腰配著箭,这一看与当初在关中相见时的那个谦逊公子差别太大,现在的公子看起来颇有气势。

    大抵,这就是在边关锻炼出来的男孩子,眼神中总有几分肃杀气。

    禄上下打量著现在的公子,道:「一别多年,臣没认出来。」

    三人站在田地里,说话时还带著笑声。

    毕竟当初在咸阳见面,衡与章敬在咸阳桥送别都水长时,那时的衡长得也不高。

    都水长带著公子衡走在田埂上。

    正值夏季,田地里的稻子长到了膝盖高,都水长还指著田地的另一边,那边刚收获了春小麦。

    在这片田地里,都水长禄讲述著辽东平原的气候以及水土变化。

    「这辽东降霜的月份很早,用新的二十四节气来论,那应该是秋分时节,于中原的季节而言,辽东的霜降来得早,就需要早点收粮食,一旦入秋粮食就霉了,辽东的冬季更是冻得彻骨,冻土数尺深,遍野见不到活物,也正因这冻土,让此地的虫害少了。」

    「这辽东平原的西面辽西平原其实是一大片的旱地,比之关中黄土旱塬有过之,保水与灌溉很艰难,公子看看眼前,别看现在的稻子长得好,若是在五月忽然转凉,就会毁了收成,若是六月遇到了暴雨,田地也就毁了,皇帝常言我们种在田地里的粮食是很脆弱的,我们要警惕四季变化。」

    「这辽东的土地呀,就是春旱夏涝,秋抢冬藏,臣以为要在春季防备干旱,夏季防备水涝,入秋就要抢收粮食……」

    都水长说了很多,他低声道:「人们都怕九月有大雨,可田地就在那里,难道说怕大雨就不在田地里种粮食了吗?谁敢不种粮食啊,谁又敢让谁挨饿呐……」

    这些话,让衡听得沉默了,他体会过战争,也在战场上杀过人,他深知在寒冬时节急行军时,那风有多么冷,好多将士的身上都留下了冻伤,也深知将士们在边关能够吃饱饭,是多么踏实。

    再听都水长的话语,衡再一次沉默了,他看到了父皇的屯田之策在这半年内的立竿见影,因有当年丞相的迁民戍边,让现在的屯田之策十分顺利。

    回到辽东长城的城关内,章敬点了火烧水,一边道:「有了暖炕之后,燕地有不少人去山里砍柴,他们说深山里的树砍都砍不完。」

    衡拿著一卷书看著,依旧沉默不言。

    章敬往火盆中放了一些柴,将水壶装满架在火上烧著。

    几天后,还在辽东的公子衡写了一封书信,让军中的将士送去咸阳,交给皇帝。

    在辽东留了半月,衡与章敬带了充足的水与干粮,望著眼前的万里长城再一次启程,他们这一次要从最东端走向最西端。

    在重新走上长城之前,衡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眼前的村子,见到还有不少居住在此地的村民正在砍著柴,他们将柴砍了之后储存起来用来过冬。

    看罢,衡又收回目光,与章敬一起继续往西走著。

    都水长禄治水用了二十年,从灵渠到陇西再到如今的辽东,他真的用了二十年,人的二十年是极其漫长的。

    新帝元年,六月,关中已入夏。

    张苍已位列九卿,任职少府令。

    今天,张苍来到了骊山脚下,在山下有一处宅邸,丞相李斯就住在这座宅邸中。

    在几个仆从的引路下,张苍走入这座宅邸中。

    这些年,丞相李斯一直没有回咸阳,自从西巡回来之后,也一直住在骊山。

    丞相自然只能住在骊山脚下,住在山上的是大秦的第一位皇帝。

    走入宅邸中,张苍见到这里有一个鱼池,见到丞相正在用一些麦麸喂著鱼。

    起初公子扶苏喜养鱼,现在丞相也喜养鱼了。

    张苍走上前,行礼道:「丞相。」

    李斯用鱼池的水洗了洗手,而后用一旁的布擦干净手,道:「今年的粮食长得真好啊。」

    张苍道:「一路来,见到了。」

    李斯坐下来,倒上一碗热茶,道:「此物喝久了就离不开了,你与老朽共饮。」

    说罢,张苍接过丞相泡好的热茶。

    李斯低声道:「新帝近来如何?」

    张苍回道:「已往关中的各县增派了官吏,皇帝曾说政令不仅要下县,还要下乡,官吏也要下乡,恐怕不用多久就会取缔乡长治乡的情形。」

    李斯点头。

    丞相是新帝的老师,至今的诸多国策也在以前丞相所用的治国方式延续著。

    向来提倡以律法治全国的丞相,自然也不喜乡长治乡的局面,一地的治理不能光靠一个德高望重的乡长治理,而是要用懂得律法的官吏来治理。  

    换言之,丞相李斯对律法之严苛,也是因丞相不信人性。

    越是坚定维护律法的人,越是坚信人性最靠不住的人。

    最公平的只有写在律法上的文字。

    新帝是如此地拥护丞相留下来的国策,甚至还「变本加厉」,有人传言丞相李斯说不定睡著都会笑醒。

    当年齐鲁博士有多少人与丞相李斯为敌。

    现在就有多少人懊悔,恨当初没有在章台宫像荆轲那样。

    只不过是要杀的不是秦王,要杀李斯。

    因他们觉得,只要李斯死了,大秦的律法就不会对他们这么严酷了。

    换言之,换一个立场来看,那些拥护丞相的人而言,丞相是个好老师,新帝是个好皇帝。

    李斯道:「好久没有毛亨的消息了。」

    张苍沉默不言,他哪里知道毛亨的死活,说不定真的在外面饿死了,丞相要找一个人很简单,只需要一句话,就会有秦军出动去寻找。

    皇帝没有答应丞相的告老,也没有再立新的丞相,那么李斯就还是大秦的丞相,哪怕是名义上的。

    除非皇帝亲口说,李斯不是大秦的丞相。

    可这么好的皇帝,又怎会这么说的。

    张苍的内心想了很多,也只是这么一想,嘴上自然不会将心里的想法说出来,而是面无表情地饮下一口茶水。

    李斯道:「我听闻毛亨去祭拜毛遂了。」

    闻言,正在饮茶的张苍差点被一口茶水噎著。

    李斯蹙眉道:「老朽了解毛亨其人,给他十万兵马他也不敢反秦的。」

    张苍点头道:「是的。」

    丞相到底还是记仇的,当年毛遂与楚国连纵抗秦。

    不过最后毛遂还是失败了,毛亨此去祭拜毛遂,肯定是不对的,丞相李斯又是极其记仇之人。

    李斯又道:「他祭拜了毛遂之后,又去楚地祭拜荀子了。」

    张苍低著头,将手中的茶碗放在了案上,心想原来丞相对毛亨的去处一清二楚。

    李斯道:「当年在齐地,我与老师告别时,老师说你有天赋,说韩非为人太过正直,说毛亨太过天真,说我李斯太过苛责,老师唯独对你有赞誉。」

    张苍道:「荀子是觉得我最愚笨,我的成就也是最微小的。」

    「等将来若有空闲,你我去齐地祭拜老师,毛亨太过愚笨,他怎能在楚地祭拜老师。」

    「是。」张苍点头答应。

    李斯还道:「你该劝新帝早立新丞相。」

    张苍道:「如今有右相辅佐,新帝从未说过要再立丞相。」

    李斯拿出一封书信,放在了张苍的面前道:「广阳郡的郡守说近些年辽东天气温暖,北方竟然温暖到能够种豆子了,这是放在以前老朽是不敢相信的。」

    见丞相将这张纸放在了自己的面前,张苍伸手接过纸张,神色依旧平静,回道:「我会告知皇帝。」

    李斯站起身,拿起一些麦麸继续喂著鱼。

    临走前,张苍道:「丞相,毛亨真的不会反秦的。」

    李斯摆了摆手,似乎在示意送客。

    张苍还是行了一礼,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宅邸。

    丞相会怀疑别人,还不是他李斯还将他自己当丞相,说什么再立丞相,人心难测……说是想皇帝再立一个丞相,多半又不愿意让别人坐在他李斯曾经的位置上,上年纪的人果然越活越多疑。

    回到咸阳之后,张苍去章台宫觐见皇帝。

    站在章台宫的台阶下,抬头看去这台阶挺高的,如今的张苍很怀念当年在丞相府的生活,那时禀报国事多方便呀。

    现在,张苍只能一步步走上石阶,等人禀报之后,进入了章台宫。

    章台宫内,扶苏正在看著一张地图,地图铺在地上,这是河西走廊以西的西域诸国的地图。

    张苍看到皇帝的举动,又看了看四下,见左右没有群臣与将军们,心中稍觉踏实了一些。

    还以为皇帝要西进攻打西域诸国了,除了月氏人的战马,也不知道其余西域诸国有什么好打的,一个个都穷得不像话。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530/7692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