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宗室在成长,乾隆给皇族带来的改变
推荐阅读:半岛:从龙套到忠武路影帝 造反成功后,方知此地是红楼 逼我上梁山,你有这个实力吗? 美食赋我词条,苟着终会无敌 历史病了 我在诡异都市当剑豪 我在俄国当文豪 队魂 凌晨三点,车站前的地雷系 兼程1995
第420章 宗室在成长,乾隆给皇族带来的改变!
江南此时正处于梅雨阶段,烟雨迷蒙,天青水碧,潮湿的泥土气息弥漫四周。
弘昼背著手,没有理会这些年轻士子,只拍了拍福惠的肩膀,示意说,他要去外面看看。
弘昼也就走到了刚刚分田时测过的田埂边。
三名护军跟了去。
福惠则留在原地继续听这些反对分田的士子们聒噪。
「被分得田地的贫民,本就是多为游惰成性之辈,要不然也不至于在富甲天下的苏州城穷得饭都吃不饱。」
「朝廷分给他们田,他们也只会廉价卖给大户,还是会让大户兼并了田地去。」
「可现在,朝廷如此随意夺走大户民田,哪个大户还敢继续买田?」
「这样下去,这些游惰成性的刁民,只会不停抛荒!这样,朝廷也会因此收不足税,天下也将不足产!」
「而被分得田地的原佃户,也多为奸猾且贪图享乐的刁民。」
「要不然,他们也不至于租佃多年,也没有积蓄购置田产,只会坐吃山空,且偷佃逃佃成风。」
「而有大户监管者,他们还能老实点,现在没有大户监管著,朝廷想从他们身上收到租税,可是不容易的!」
这些士子一五一十地向福惠陈述著随意夺走民田、分走民田的种种坏处来。
福惠听得忍不住搓手皱眉,且也有些惶恐不安地看向弘昼。
才虚岁十五的他,第一次出京跟著弘昼等一起办差,对基层情况并不清楚,甚至很多小众蔬菜都不能辨认。
特别是对江南地区永佃制、佃仆制、长短工制的具体内容,他也不能完全清楚。
现在,这些士子反馈说,苏州贫户多是因为好逸恶劳才贫穷,苏州佃户多是奸猾与贪图享乐的刁民,一旦没有大户管著就会跟官府跟朝廷作对。
他咋一听也只觉得有些道理,不好辩驳。
有士子见福惠这位刚出深宫的年轻贵胄踌躇不安,也就不由得悄悄扬起了嘴角。
因而,有士子也就进一步反馈说:「若朝廷允许土地集于大户,而不随意夺民之产,则大户自会为了自家租子,而严管佃户交租,也就能顺利给朝廷纳税;不至于让胥吏可以勾结奸猾刁民逃税。」
「请八爷明鉴!如果您是一县父母官,是根据本县田亩税额,从集有全县大部分田地的大户手里收取容易,还是派胥吏差役去一村一家挨个收取容易?」
「若真均田于民,让大量田地只在各村落小民之手,那胥吏差役,就可以因为收取了该小民好处,谎报说该小民的田已经抛荒,没有耕作,人也失踪,如此也就无法再收起田税来。」
「所以,分田于民,只会造成不便,也更利于奸民逃税!」
「请八爷明鉴!」
「请八爷明鉴!」
……
这些士子为此吩咐附和著。
而福惠明显招架不住这些口若悬河的士子,只得双手捧遮头顶,朝弘昼疾步走了来。
弘昼正在一老旧石桥边,看著一望无际的江南圩田,与一戴著竹编斗笠的农夫说话。
在福惠赶来时,这农夫正把双手伸了出来,露出了干瘦结实的双臂,而接过了弘昼让人给他的一份宫廷糕点,且正大口大口的吃著。
「五哥,他们问的是不是有些道理,朝廷是不是不该随意夺民之田,分民之田?」
福惠也在来到这石桥边后,就将那些士子的话告诉给了弘昼,还一脸认真的问起弘昼来。
弘昼听后,没有立即搭理福惠,就像他刚才没有急著搭理那些七嘴八舌在他面前陈情的年轻士子一样。
弘昼只是看向对岸的那些也朝这边巴望但被护军拦住年轻士子,而指著他们,且用学来的吴语问著这农夫:「那些相公,说侬贪图享乐,奸猾刁恶,说的可有道理?」
「这可是笑话呢,我们能享乐什么,大半的收成都交了,剩下的也就能图个半饱。」
「我的爷,如果图个半饱,也算贪图享乐的话,那天下就没有节俭的人了,您说是吧?」
这农夫一脸郁闷地急著摊手解释著,好像受了天大的污蔑似的。
福惠想起这老农刚才吃糕点的样子,就点了点头,而相信这老农应该是平时只能图个半饱,且为此附和说:「也是,如果这都算贪图享乐,那天下就没有节俭的人了。」
「那分田的事,侬以为是好呢,还是不好呢?」
弘昼继续问著这农夫。
这农夫回道:「好的很呢!就交的那点田税,跟租子完全没法比。」
「那会买通县衙里的人,不交税赋吗?」
弘昼问道。
这农夫讪笑说:「这哪敢,我们种田的胆子都小,不怕累,就怕做了亏心事,怕将来老父母认真查下来,夺了我们的田,那我们日子还过不过?」
「我们跟那些老爷相公不能比,他们被查出来,补足就行,不怕官差锁拿勒索。」
「可我们老百姓要是被查出来问题,就怕老父母把我们定为刁民,由著底下的人把我们吃个骨头都不剩。」
福惠听后有些匪夷所思地问道:「可他们说你们很奸猾,会买通胥吏逃税的。」
「我的爷,小的一个庄稼人,就是想奸猾,也得有奸猾的本钱啊!」
「县衙里的人,哪里是小的能买通得了的?」
「小的种个二三十亩田的收成,真要打点他们县衙的人,冒险做这种没命的事,给他们塞牙缝都不够。」
「所以,县衙里的差爷也知道我们没那么大的本钱,因而也不会跟我们勾结,只是在征收夏税秋粮的时候,下乡敲敲竹杠而已,碰上的心好的,最多就是请他们吃顿好饭就行了。」
「那些相公们是只知道自己怎么跟县衙里的人打交道,根本不知道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怎么跟县衙里的人打交道,就以为我们也跟他们一样坏,可我们哪里有坏的本钱呢。」
这农夫说后,弘昼点了点头,让身边太监给这农夫赏了一块银子,且在这农夫谢恩后又问:
「你怎么就成了佃户的?」
「发大水,没了粮,一家人要吃饭,就借了钱,第二年还不上,只能拿田去还,不然就得拿人去还。」
「还了田,就只能佃租以前的田种了。」
这农夫回道。
「多少利?」
弘昼这时问道。
农夫回道:「看情况,有时候是九出十三归,有时候借一还二。」
福惠这里睁大了眼,非常惊诧道:「都很高啊,你们为什么不借惠民银庄的钱?」
「没听说过什么惠民银庄啊!」
农夫回道。
弘昼这里点了点头,又问:「你觉得这分田对官府好不好,假如,侬是这里的父母官?」
「好的很呢!」
农夫毫不犹豫回道。
「我们这些庄稼户最怕官府派人下乡催征,所以只要有余粮,都会赶著自己去交了。」
「但大户是不怕的,也就能拖就拖,还号召乡民一起拖欠,很多时候还得老父母去求他们呢。」
「所以,真要小的是老父母,那肯定想分田的,那样坐在不动,就能把税都收上来了。」
「只是差爷们会不高兴,因为这样就没多少下乡勒索的机会了。」
农夫接著又说了一番自己的理由。
而弘昼听后,就让这农夫回去了,自己则感叹说:「还是四哥说的对,要深入调查才能行,而且,有的人说糟的很,不代表某些决策就真的糟的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
弘昼为此也这时看向福惠,笑问道:「八弟,你现在还觉得,那些士子陈述的有道理吗?」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658/7679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