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第186章  这外来的“和尚”也不会念经啊

        事情和朱由校的想像,还是差了那么一丢丢的。

        南海子闹鬼,并不是因为有人知道皇帝在修狗笼子。

        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皇帝把京营都拉出去修了地球,大伙儿家的屋子漏水都没人修了。

        第二个则是如今朝事艰难,就算是内帑的钱,皇帝也不能乱花,不然等到外廷要用的时候,就拿不出银子了。

        但是,内帑的银子,那是皇帝的私房钱。

        你卡皇帝搞银子的路子,可以美化成防止皇帝与小民夺利。

        对于内帑的银子,顶多是让皇帝拿钱出来,支援外廷。

        但明目张胆的管皇帝怎么花钱,那就纯属看自己脖子够不够硬,够不够清流了,想让皇帝看看你和海瑞差几个青天了。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

        “那些西夷传来的,还有什么?”

        “臣从未试过,然只是听说,吸食后飘飘欲仙,如入仙境。”

        一定要禁止,要砍头!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

        主殿外的台阶下,魏忠贤一脸懵逼的嘴里叼个烟斗,吞云吐雾。

        在托盘上,放着的是正是后世酒鬼的下酒必备之物。

        “杂家提督东厂,为皇爷耳目,这民间流行什么,当然是要知道的。”

        而后的十年里,张居正一人,上顶皇帝,下压朝臣,压的整个大明都喘不过气来。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看看徐光启,再看看也就成年人一掌,十几厘米大小的玉米棒子,朱由校头上俱是问号。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后世的高产作物看的多了,再看原始种。

        “吸食后,是个什么感觉?”

        看到魏忠贤的动作,朱由校和徐光启的脑门上同时飘过一阵乌鸦。

        “这个是?”

        “捣成粉,放上芝麻、食盐,用油泼熟,再找几个奢员分开试试。”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

        而与烟草禁止相反,多少国家都冲着这份廉价娱乐品死命抽税。

        花生在大明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多种医书中都有他的身影。

        禁是不可能禁的,这辈子不可能禁的。

        “这个。”

        徐光启说着,连忙转身对身后的官员示意,让他把托盘端上来。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

        “这个。”

        朱由校绕过内阁,直统六部,直接握住了大明钱袋子和印把子,谁敢小看这个十六岁的皇帝。

        而现在,从登基到皇帝大婚。

        李选侍是没再能翻的起啥大浪来。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

        去年两龙并去的事儿,都不算怪事儿了。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

        不管后世人对此的评价是什么,横竖朱由校这会儿是顾不上。

        “试什么。。。”

        “。。。”

        就差明说,爷啊,伱这么干虽然能堵死李选侍干政的路,但掉的是你的威望啊。

        这个时候,今天当值的某个不务正业东厂提督太监在皇帝身侧解释着,还顺手递出一个崭新的烟斗。

        “看这作物的产量,谁特娘再说能大规模推广美洲作物,朕铁定活剐了他。”

        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天生发育不良。

        “今见魏大珰吸食此物,始知魏大珰也是个消息灵通、见识广博的,这新流入大明没多少年的东西都知道。”

        “。。。”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魏忠贤,淡淡道。

        但最后呢,天启坚持,这句话还是留了下来。

        闻言,刘时敏楞了一下,在皇帝耳边小声的请示道。

        穆宗方死,高拱就上《陈五事疏》,想要弄死冯保,夺了司礼监印,让李太后搁后宫好好带娃去。

        众所周知,支撑人体的三类物质。

        以华夏文明为例。

        而哪怕是给皇帝的御贡土豆儿,也只有拳头大小。

        “烟草。”

        第一个叫高拱,第二个叫张居正。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而在后世的史书上,对于此事的评价是,大明正式走出“万历摆烂”时代,正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回皇上,这个奴婢知道,是烟叶,要用这个吸。”

        “启禀陛下,这个烟叶是近些年从南海,由西夷传入的。”

        然后,现实就告诉了我们,没有宰相的“相权”和皇权争起来是个啥后果。

        看到这圣旨时,内阁辅臣方从哲人都麻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层一层挑出来具有上好品相的。

        这个时候,因为思维问题,花生油料作物的本质还没开发出来。

        这些年,大明出了两个想做权臣的人,或者说权臣。

        赵南星忍不住感叹道。

        而随着礼部差人将给张居正平凡、恢复名誉的圣旨通行天下。

        从魏忠贤身上收回目光,徐光启黑着脸解释道。

        ps:在此推荐这种吃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北京的土豆儿价太高了

        至于说下面意见不一致,封驳圣旨。

        “怪事年年有,这两年特别多。”

        听着长随关于锦衣卫用板车拉着几具被火炮轰的四分五裂的尸体,满京城找苦主的消息。

        接过皇帝递来的这粒印皇帝指甲印的花生,徐光启拱身道。

        闻言,朱由校没好气的刚想呵斥这货,但随即就停了下来。

        对于这么个权的不能再权的权臣,不一直是皇帝最为厌恶的存在吗?

        怎么会有皇帝想给平反呢?

        事情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朝臣们上奏,说他张居正坏事儿没少干,但也干了那么一丢丢好事儿,应该给人家一个体面吗?

        送走了一串干辣椒,又迎来了一堆黄色干瘪的黄色叶子。

        魏忠贤应该是没听懂徐光启讽刺他什么都敢给皇帝推荐,此时颇为自豪的道。

        看着眼前的这些作物,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突然想起了后世一本书——《枪炮、细菌和钢铁》中的论调。

        “至今也已无法查考,是武宗由葡萄牙人带来的,还是隆庆开海后,由西班牙人带来的。不过臣听那些西夷人言,是从哪个什么美洲传来的。”

        虽然朱由校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并不妨碍他从烟上捞一把——烟草税。

        “奴婢遵旨。”

        哪怕是以本作者这种甘肃人来说,以土豆当主食的卜拉,也是要切成条,裹上面粉,上锅蒸着吃的。

        “这就是包谷?”

        “辣椒。”

        就算这样,本作者不能说吃个肚饱吧,饭量也是从一碗米翻成两碗卜拉。

        话说回来,全民不抽烟,何来的禁烟。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太分散了。

        最终,赵南星挠破了头皮,也没想清楚住在西苑的小皇帝是怎么想的。

        看着手中小巧玲珑的玉米棒子,朱由校气急而笑,看向徐光启问道。

        “近两年来,京城百姓也有吸食者。”

        所以,某些人就想出了江湖骗子招摇撞骗的路数——吓唬。

        而与赵南星一般,看不清皇帝是如何想的人,在京城中可谓是大有人在。

        禁烟的理由也很是无厘头:吃烟与吃燕同音,而如今的皇脉又是昔年的燕藩,这话头不祥,太不祥了。

        历史上第一个禁烟的皇帝是他的好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

        皇帝的这个指甲印,就是给这个在儒学里,显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背书了。

        为了钱嘛,不寒蝉。

        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原始品种的玉米,玉米穗只有人手指粗细,产量很低,而且玉米粒外面还有一个坚硬的壳。

        从大明两百余年的历史,乃至于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来说。

        番薯也就两根指头粗细。

        “还有,不许多吃!”

        没有理会两人的争锋,朱由校接过魏忠贤递来的烟斗看了看后,向徐光启问道。

        历史上,螨清再是不务正业,但康熙、雍正两人对农作物改良的功劳还是不能抹灭的。

        “顺天府境内暂且不知,但沿海诸地,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但天启也暴露出自己是个政治雏鸟的面目,朝堂上直接就掀起了一轮驱邪用正潮。

        在产量上去前,它是不能代替稻麦这种主食的。

        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气什么,但徐光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此物,民间吸食的人很多吗?”

        麦、稻提供糖类,豆类植物提供蛋白质,大豆、油菜以及张骞优选出的“胡麻”(西北地区)则是油料作物。

        就算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了。

        乃至于,张居正“嚣张”的说出了那句“吾非相,乃摄也”。

        闻言,徐光启当即道。

        心里暗暗发狠,朱由校手指在桌面上敲打,开始计算这些东西的用途。

        “。。。”

        说着徐光启的目光看向了皇帝身侧的魏忠贤。

        至于说成瘾性,又不是叶子。

        站在台阶上,看着下方正当烟囱的魏忠贤,朱由校眯起了眼睛。

        这个时代叫做——天启再兴。

        但无论这些人是怎么想的,礼部尚书孙如游已经在准备流程了。

        亲自去找天启,劝这位爷别这么说:李选侍再咋滴,那个也算的上是你后妈,给留个体面,这么爆皇家丑闻影响不好。

        稀罕事儿。

        “花生呢?”

        “臣遵旨。”

        “此物要不先让奢员试试毒?”

        今年黄鼠狼给鸡拜年,皇帝给权臣平反,这个才叫怪事儿好么。

        “。。。”

        这皇帝亲自出面给张居正平反,这不是助长某些人擅权之望吗?

        理解不了,真的无法理解。

        拿起一颗花生米,用手捏了捏,直到捏出油水来,朱由校才将那粒米放回托盘。

        而延伸出来的,就是一个强大文明的三种食物来源。

        “嗯。”

        看到皇帝严肃的眼神,刘时敏连忙点头应到。

        美洲文明的演变,之所以停滞不前,除了西夷人的入侵。

        烟酒都对身体有害,但除了天方教辅以信仰搞禁止外,也没见到那个国家全面禁止。

        反正现在皇帝也已经回了西苑,只要搞的工地上人心惶惶,让那些个士卒不敢再干了,那这银子不就省下来了嘛。

        “回皇上,这就是包谷,民间又称玉蜀黍、包米、包粟。”

        大力发展烟草行业,可不是为了自己过瘾。

        大明历史上最后一次封驳圣旨是啥时候?

        天启,刚登基的时候,不知道哪个损种出的主意,为了不给李选侍封贵妃,天启自爆家丑,把李选侍给钉死在了耻辱柱上:由皇帝亲口说出,李选侍虐待天子亲母。

        而美洲,你不能说它没有这三种作物的平替。

        只能说在遗传学发展起来前,想要聚集发展,太难了。

        第一个原因是太难驯化了,不像亚欧这种,有水稻、小麦这种能轻易驯化出的作物。

        内阁首辅高拱被贬还乡。

        再听着第二件关于皇帝亲自下诏,痛斥张四维,令给张居正平反的事。

        “还有番薯、土豆、烟草、葵花籽、番瓜、辣椒等物。”

        哪怕是到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玉米也才被印第安人驯化成到玉米穗有二十一世纪三分之一大小。

        <div  class="contentadv">        而土豆、番薯、葵花籽、南瓜等作物,同样没有后世吹的那么高产。

        而高拱在内阁中的助手,方才入阁的高仪落的个“及拱为张居正所逐,仪已病,太息而已。未几,卒。”

        放下手中的玉米,朱由校又出声问道。

        赵南星忍不住用手捻断了几根胡须。

        而且,对皇帝的饮食问题,谨慎是正确的。

        仅一个月后,内阁辅臣高仪就病死家中,张居正一人独握阁权。

        “奴婢明白。”

        看着只有拇指粗的番薯和只有弹球大小的土豆儿,朱由校脑袋上的黑线更多。

        还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呢。

        闻言,徐光启忙不迭的给皇帝递过一个托盘。

        组成肌肉的蛋白质、大量储存能量的脂肪、作为快速反应能量的糖类。

        提前申明,虽然他上辈子是个老烟枪,但穿越来的时候可没把烟瘾带过来。

        将那粒被自己用指甲刮过的花生递给徐光启,朱由校吩咐道。

        “此物性格至今还未试明,但民间有言,其能去湿怯寒,故沿海百姓多喜吸食。”

        大明的辣味发展史,才算是走出朱元璋、朱棣时的胡椒乱政,还没正式的步入后世的“全民辣椒”年代。

        但美洲地域狭长,三种作物的可驯化品种呈现分散式分布,距离相隔颇远,无形中就拉长了文明发展的时间。

        “而且,说不定将来的拳头出口物资里,还能多个烟草。”

        看着抽的享受的魏忠贤,朱由校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念头。

        论卷,谁能卷的过华夏子孙。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24403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