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墙倒众人推哦!
推荐阅读:踹掉渣爹,豪门千金拿稳逆袭剧本 都星际时代了谁还谈恋爱啊 我在综武开酒馆的日子 起猛了,相亲看见前女友坐对面了 遮天之太上仙体 你这知识太禁忌了 仙侣情缘之蝶晓月 大胖狸子很担心你,出手帮你变强 长生修仙:从三代同堂开始 我在千叶的修仙除灵日常
翻看完了徐五的供状,朱由校只觉得自己胸前压抑着一股怒火。
这本供状上虽然只有徐五的指纹画押是红色的,但朱由校却觉得,这根本就是一本用血写成的民间兼并史。
“你是刑部尚书,你觉得,以这徐元春在南直隶干下的事情,朝廷应该怎么判?”
知道这个年代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朱由校强压着怒气,将供状合了起来,看向李征仪。
“朕觉得,这徐家的人都拉出去活剐了都不为过。”
“臣审之前,毕阁老已经同臣说过,徐家之罪,死者止于徐元春,并有命案在身者,余着流放。”
听到皇帝杀气腾腾的话,李征仪连忙上前低头道。
“徐家之事,乃是袁阁老在松江推行新政,情急之下的迫不得已,朝廷先抓人再查证已经是破例。”
“若是将徐家人都给杀了,恐怕起不到震慑天下人的作用,反倒会物极必反,天下的大户人家心生恐惧之下,难免真的会有人挺而走险,行大逆不道之事。”
“只诛首恶,而给从者留下一条活路,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既然你这个刑部尚书这个刑部尚书都这么说了,那朕就不管了。”
深吸了一口气,从椅子上站起来,朱由校看着李征仪道。
“不过你要记住,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其中的尺度,你要把握好。”
“另外,徐家的事情,不但要尽快的平息下去,还要做的无可挑剔,朝廷不能总是被人非议,落人口实。”
闻言,李征仪连忙低头应道。
“臣遵旨。”
“这次徐家的案子你尽快将招供出来的内容都给查实,然后交给大理寺那边。”
“等到朕给戚金授爵后,朕就会对刑部的权责进行一番调整。”
“你要有个准备。”
“臣明白。”
又一次点了点头,李征仪却是有些疑惑。
皇帝这是要对刑部的权责怎么调整?
不过,朱由校明显是没有要现在就给李征仪解开疑惑的打算。
摆了摆手,示意刑部的人不用送,朱由校带着刘时敏等人上了马车离开。
就当朱由校离开刑部衙门时,京城的一个偏僻的小书院内,一群人聚集在这里搞起了文会。
然而,虽然名为文会,但却没几句话是说文的,这话题还是在徐家的身上。
“徐公此番蒙难,恐怕是袁世振那厮,看上了徐家的家产啊。”
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四五年前还接受过徐家的资助。
“朝廷昏政至此,打压式士绅,我等哪能坐视不管!”
“朝廷的昏政是越演越烈,我等无为至此,难不成要眼睁睁的看着松江徐家从这世间除名?”
“想那昔年,刘韩等公入狱,我等坐视不管,无人为之发声。”
“今日徐公蒙难,我等若是再次沉默,他日屠刀落到我等的头上时,还有谁来能替我们发声?”
看着现场在坐的众人,这年轻人慷慨激昂说这。
“我等必须设法营救,决不能看着徐公死在宵小之手!”
“不错,朝廷无道,我等自当匡扶,不能坐视不管。”
这人能在这里搞演说,手下自然是有他拥趸,当即就有人出声附和。
“我听说,毕阁老在南直隶为官之时,也受过徐家的恩惠,若是有他为徐家出言。。。”
“对对对,工部的徐光启徐尚书也是松江人,同样也姓徐,我就不信,徐尚书能看着徐家蒙此不白之冤。”
“我家曾对刘时敏有恩,或许我们还能从宫里想想办法。”
“那最好不过,若是我等的声音能入了圣聪,那这件事情就简单了。”
一群年轻人在院子中,也不管说的这话有没有什么避讳,可谓是畅所欲言。
而在他们身后的主房中,几个年过半百的老者,还有几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这里喝茶。
“这个时间,想来刑部已经开始审正夫了吧。”
双目无神的望着房梁,一个老者突兀的开口道。
抬头看了眼对方,施凤来有些拘谨。
他虽然是万历三十五年的进士,殿试榜眼,前翰林编修。
但他在这老者的身前,却是不敢摆架子。
这老者叫做陈鹄,是京中有名的大儒,门下光是举人就教出了四十多个,在文坛里的名声一点儿都不比他小。
“回陈老的话,昨日徐元春被押送进京后,刑部就传出了消息,今日就要提审,希望能够早日平息流言,还京城一个太平。”
“哦。”
嘴动了动,陈鹄仿佛是在品味一般,好一会儿后才回答道。
“正夫也是糊涂,名门之后,又身负朝廷功名,他怎么能做出抗拒朝廷乡官的事情呢。”
抬着眼皮子看了眼对方,施凤来嘴角带着抹淡淡的笑容,但声音中却听不出嘲讽的问到。
“陈老,您就不去说句话吗?袁世振这次的事情,可是做的有些过了。”
“先审再查,这种事情在我大明可是从来都没发生过啊。”
“您老这次若是能执牛耳,匡扶国政,日后您的声望可就更高了啊。”
“我曾是受过其父徐璠的恩惠,但早些年,徐元春与屠隆共游天下之时,就已经还清了。”
“此番之事,他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见到这陈鹄不上套,施凤来低下头不再说话。
京城如今的舆论场就是这般,雷声大,雨点小。
真正有威望,有实力的人都在作壁上观,想看看有谁胆子大,敢第一个下场。
这小书院中的一幕,正在京城的其他书院,乃至于衙门中发生。
有人想要递话,有人乐观其成,更有人幸灾乐祸。
而与此同时,整个京城的官场,都被徐家的事情给搅动了起来,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想知道,这接下来到底是要怎么处理。
甚至于,内廷之中都有了一丝波动。
而随着刑部审完,徐元春的认罪,京城之间瞬间就掀起了轩然大波,各种流言都传了出来。
为了平息谣言,宣政司的印刷机都要印冒烟了,还是不能阻止流言的传播。
“陛下,徐元春认罪,臣以为可以将消息传给袁世振,让他开始将人都给送走了”
刚拿到了李征仪送来的供状,毕自严就迫不及待的亲自将之送到了南海子。
站在皇帝的龙书案前,毕自严脸色严肃的道。
徐元春一案,朝廷办的相当仓促,想要让这事降温,最好的办法就是赶快处理,给办个加急。
“济州岛是前元的故土,被朝鲜人占据两百余年,朕好不容易将之给收了回来,一定不能再给弄丢了。”
手指在桌面上敲着,朱由校出声强调道。
“臣明白。”
看着皇帝,毕自严有些紧张的道。
“在南直隶将以徐家为首的人送到济州岛的时候,臣也会令人从京城将所需的工具都准备妥当,由天津出发的船队送往济州岛。”
虽然皇帝在让杨嗣昌等人玩里挑外撅,但毕自严等人还是担心,皇帝会不会走上穷兵黩武的道路。
“内阁早些准备吧,给戚金授爵的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拿起桌上的天子宝印给毕自严的奏章上用了印,朱由校看着对方道。
“另外,明年朝廷在各处的规划,各项开支也要早些做出预算,不能大意了。”
“臣遵旨。”
抬头看了眼皇帝,毕自严心中愁苦的应了一声。
大明现在各类事物繁杂,又有新政从中搅和,万历年间该办没办的事情几乎都堆到了一起。
再加上眼前的皇帝时不时就有新得想法,给朝廷“添乱”,可很是让他头疼。
“这样,袁世振如今不在京城,内阁的事情都压在你和周应秋的肩上,每一个阁臣再多配五个幕僚,官秩定从六品,由你们自己挑选。”
看了眼毕自严仿佛又老了几分的面庞,朱由校叹了口气。
“在功名上,可以放宽松一些,从举人,甚至于秀才中选择。”
“但是要记住,只能干四年,四年之后外放为官。”
“朕好不容易才将翰林院的那些个书蟲都给清理了,可不希望再有一个非翰林不入阁的惯例出来。”
“是。”
闻言,毕自严目光一闪,弯腰到。
“臣谢陛下体恤之恩。”
看着毕自严离去的背影,朱由校从椅子上站起,来到舆图前打量了起来。
对外扩张已经开始,就是不知道济州岛那边,杨嗣昌到底做的如何了。
如果让杨嗣昌知道皇帝在关心自己,恐怕他会感动的哇的一声哭出来。
难,太难了。
很多人对于朝鲜、倭国这些国家到底是有多穷,心里没一个确切的概念。
后世的电影中,总会有一个奇怪的场面,那就是小鬼子的士兵进村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挨家挨户的去捉鸡撵猪,这个形象,是比较符合史实的。
因为很多的鬼子的士兵,是在侵略时,才吃到了人生的第一口肉。
由此可知,即便是完成了工业革命,倭国也是穷到了骨子里。
而与倭国一海相隔绝的朝鲜,其穷苦程度与倭国不相上下,属于是一个要物资没物资,要工具没工具的境地。
这可就苦可杨嗣昌和一众跟着过来捞钱的勋贵们,船只运量有限,不可能说是为了他们的享乐特意运东西过来。
如果只是日子无趣了些,杨嗣昌到还能忍受。
但现在,杨嗣昌觉得自己面临着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
朝鲜内部已经打了起来。
推翻了前国王李浑的李倧,已经和因为封赏不公而选择造反的李适在汉城火并一场。
依靠着个人的勇武,李适扶持李浑之弟,仁城君李珙,拉拢汉城军兵,将李倧从汉城给打了出去。
而李倧的支持者又主要是由西人党组成,名如其人,这些人的大本营在朝鲜国境的西侧。
为了自己的脑袋不被人卸下来,李适直接在汉城搞起了大清洗,用“不忠上国”的名义,大肆清理朝堂,同时拉拢朝鲜北方边境上的军队,以图站稳脚跟。
而另外一边,被人赶出了汉城的李倧,也在金瑬等人的支持下,逃过汉江,在忠清道落了脚,而后就从朝鲜各地调兵遣将,以图夺回汉城。
这种情况下,正在济州岛上开荒的大明使臣杨嗣昌的态度,就显的至关重要。
大明想要什么,大明到底会不会直接出兵干预,在私下,三方人马已经进行了多轮接触。
而在接触的过程中,虽然已经答应了给双方提供兵器甲胄之物,但因为运力不足,这些都还在打算之中。
不过,这朝鲜双方的势力为了不让大明直接干预,却也是足够下血本。
大明答应的物资还没到位呢,双方就迫不及待的要提供“战俘”。
军事行动是个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的活。
为了供养自己这方的小朝廷,朝鲜双方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各种苛捐杂税和强拉壮丁。
也别管这些人到底有没有战斗力,先将门面撑起来再说。
然而,对于这双方所提供的“战俘”,杨嗣昌只想骂娘。
这哪里是战俘,这根本就是派军队下乡,随便绑了些人就来和大明换取物资,全都是些老弱病残幼妇。
如果真的是战俘倒还好,杨嗣昌将这些人往死里用是一点儿的心理负担都没有。
但这些个老弱病残,唯独没有壮丁的百姓,杨嗣昌就有些不好处理了。
因为这牵扯到一个大明将来到底能不能在朝鲜站稳脚跟的问题。
在皇帝的计划中,真的到了大明军队下场征服朝鲜时,是需要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来进行的。
但是现在这双方将普通的百姓贩卖给大明,这要是都给丢到矿场之类的地方给弄个十死无生,那大明可就丢了名声的优势。
那些失去了家人的普通朝鲜百姓会如何看待买走了他们家人的明军?
将来等到大明军队下场时,那些被拉了壮丁的朝鲜士兵,和大明军队就先天结成了死仇。
当这些人将大明军队当做入侵者看待时,双方必然爆发冲突,然后就会沾染上对方的鲜血,埋下仇恨的种子。
当一件事情以血为开始时,那么就必然以血为结束。
到时候,大明要杀掉多少的朝鲜人,才能保证在朝鲜的统治。
当地人都给杀光了,大明就能真的安稳的占据这块地了?(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4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