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20章 勋贵加青帮,效果拔群

第620章 勋贵加青帮,效果拔群


既然搞明白了位置,那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将在朝鲜南陆“招募”的人用船运到济州岛后,杨嗣昌和沈有容两人拉着后续的船队,调转船头就向着朝鲜国都而去。

能将李浑捏在手里最好,如果真要捏不住。。。人还是死了的好。

同皇帝有过交流,又被朝中大员们递过话,杨嗣昌清醒的知道,朝廷,尤其是皇帝,要的是朝鲜亡国。

将李浑捏在手中,好处是日后记录这段史书的时候,大明这边能落的个好名声,不至于说让后世人骂大明是战争贩子。

毕竟,当年土地欲望强烈的两汉,那在开疆拓土之时,那不是一直都挺废汉使的么。

而大明这么直接借着人家有事儿抄家伙干,在史书上还是挺容易落人口实的。

就当杨嗣昌起程向着礼成港而去时,被孙传庭安过心的郭培民,在一路奔波入京面圣短暂停留后,就连夜赶到了天津,然后就见到了等候武德使一起出发的一个庞大的勋贵团和他们的家丁,在此等候往济州岛运输粮草的船只。

在见过了一群可能沾亲带故的人后,郭培民寻上了本地的父母官,天津知府李邦华。

“见过李知府。”

脸上带笑,郭培民对着李邦华拱手行礼。

“小侯爷多礼了。”

对于郭培民,李邦华虽然只是听说,但对他的身份自然是了解过的。

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李邦华虽然对于这些个勋贵膏腴子弟没什么好感,但此刻还是愿意同对方有所交往。

无他,利尔。

天津城,虽然前番回京后,从皇帝那里领到了一个将天津港建设为北方海运重地的任务,但李邦华对于到底要怎么做,怎么管理,怎么收税,依旧是一脑门的雾水。

没办法,当年朱元璋两桅大船入海的禁令在南方虽然是名存实亡,但在北方却是依旧存在,而这也让大明在海务管理上存在着巨大的空缺。

尤其是海港的建设,不能说是一帆风顺,只能说是错中找对。

前后两任知府,袁可立和李邦华两人,都是在摸索着研究,这三桅大船,到底怎么才能安全的停进泊位,怎么快速的卸货,怎么收到充足的税款,还有周边的一系列配套措施。

以及,对于民间存在的各类组织要怎么处理。

各种各样,层出不觉的麻烦等着当地官员。

而如今,这些勋贵子弟的到来,可谓是给天津港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这些勋贵子弟,就算再是废物,他们脑袋上那勋贵两个字,却也足够的吓唬住一些个漕帮、运帮、青帮之类的非法组织了。

没错,就是青帮。

天津就在运河边上,本就聚集着大量的船工、水手、跺工,而随着天津三港的建立,以及辽东转运司在此卸货、装货,这些人也就渐渐的混入了海港。

这些混迹于市井间的小人物聚集在一起,真可谓是是让天津知府衙门头疼的存在。

下狠手打吧,打完了港口事物没法处理了,谁还给你装货卸货啊。

就这么放着不管吧,这天津城到底是听朝廷的还是听漕帮的可就不一定了。

而如今勋贵的到来,却是给了李邦华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既能对这些人形成一个管理,又能在出了事情后,片叶不沾身的将这些人处理掉。

早在郭培民到达天津前,以成国公朱纯臣为首的勋贵团体,就在天津大肆招募所谓的“家人”。

在京城,皇帝是不允许养家人了,他们以前养的那些个家人,除了个别的,诸如管家、奶兄弟之流的没让摁头,下面的一些个家丁反正是都让皇帝当做地痞流寇给送到西山挖煤去了。

而在这外面,你要是养些个家丁,皇帝就懒得管了。

尤其是,这次勋贵们是要到朝鲜捞钱,那肯定是要有得力人物使用的,皇帝更是让太监私下递话,国内你得遵守法度,不许豢养私兵。

但到了朝鲜那边,只要别闹的太过分,闹到朝堂之上,你玩的再花都不管。

甚至于,成国公朱纯臣还从皇帝那里拿到一块“四海安定”的腰牌,有这东西,就能从东海总管府手中买到兵甲,以供手下的人在朝鲜使用。

有了这基本条件,一群勋贵直接就在天津港打着招募家人的名义,招揽起了家丁。

而后,天津周遭的漕帮、青帮之流,就理所当然的和勋贵们搭上了线。

漕帮、青帮这些帮派多是由底层人自发的组成,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保证大伙儿能有口饭吃,不让大户或者官府之流的压榨太狠。

当然,也有的直接就是黑社会性质。

挨了一扁钻就嘎的古龙先生有句话说的好,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但是,江湖的深处是什么呢?

江湖的深处,是宦海,也就是官场。

青帮也好,漕帮也罢,在官员的眼中,都是一些个上不得台面的存在,这些人渴望得到官府层面上的照顾。

而现在,勋贵和漕帮,那可真的就是破锅配烂盖,王八看绿豆。

勋贵需要有人去替他们在朝鲜开疆拓土的捞钱,需要有人卖命。

而漕帮的底层成员需要一条活下去的路,上层人员需要一条上升阶梯。

两相结合,可不就是1+1大于2了么。

漕帮出人,勋贵出名找路子,最终得到的物资三七分成。

啥?勋贵能拿七成过分了?

多少人想赚这三成还没门路呢。

在皇帝的授意下,一种很新的玩法,正在天津港萌芽。

“李知府,这是陛下的密旨,你看看。”

同李邦华一起进了知府大堂,在屏退了左右之后,郭培民从袖中拿出一封信件,递给了对方。

“这是。。。”

对于朝廷接下来在朝鲜搞事儿的打算,李邦华虽然从心中不赞成,但却是选择了不折不扣的执行。

没办法,刘时敏那个太监问了他一个两难的问题。

是让大明的百姓受苦受难,还是让朝鲜人受苦受难。

如果是朝堂上那些个整日里假大空的人来选择,恐怕就真的是会选择让大明的百姓受苦受难,以图大明朝廷所谓的名声,所谓的祖宗法度。

反正受苦受难的不是他们。

但李邦华这个治理天津的父母官却是不会。

因为他见过。(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7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