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606章 要让他自己献土内附

第606章 要让他自己献土内附


“朝鲜那边,来的是什么人。”

下了几道诏书,为接下来拆分朝鲜做准备后,朱由校看向礼部尚书孙如游问道。

“启奏陛下,主使叫做金忠善,原名叫冈本越后守,是个归化了朝鲜的倭人。”

闻言,孙如游将朝鲜那边派来人的信息,给皇帝说了出来。

“此人颇为仰慕儒学,倭国入侵朝鲜之时,其人之军为先锋,然未战就先投降了朝鲜,之后的战争中,他率军抵御倭寇,后因功被朝鲜先王赐名金忠善。”

“朝鲜发生了兵变,派个倭国人来给我大明通传消息?”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的表情变的非常精采。

他是真的没想到,万历援朝之后,居然还留下了这么一个人。

“朝鲜人自己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事情,不敢派自己人来,就只能派了个归化的倭国人。”

说着,孙如游颇觉晦气又不爽的撇了撇嘴。

这些朝鲜人啊,是真的让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大逆不道的事情都做下了,现在居然还敢派个外人来给大明报消息。

当然,就算是朝鲜人干下了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孙如游也丝毫没有向皇帝提出要不要见见朝鲜使臣的话。

就算没有也不会。

现在朝鲜干出这种事情,不让朝鲜国王亲自来,起码也得来个世子王弟之类的人物,才有可能见到大明皇帝。

不然的话,可就太掉大明皇帝的价了。

大明的臣子想见到皇帝都不容易,更遑论外邦之人了。

“倭国人。”

不知道孙如游在想什么,朱由校的脑海中思索,这是不是一个顺带着介入倭国的契机。

这个时间点上,倭国已经结束了战国的诸村械斗,进入了德川幕府,但还没有闭关锁国——因为让大明在朝鲜给撅了一场,倭国可是老实了两百多年,一直被米国人叩开国门——黑船事件。

“礼部有没有问过那个倭国人,倭国现在对朝鲜,还有觊觎之心吗?”

好一会儿后,朱由校看向孙如游问道。

“这。。。”

听到皇帝的话,孙如游的表情瞬间就僵硬了。

他只顾着气愤朝鲜派个倭国人来,这种事情就没关心过。

不过,到底是老官僚了,思索着礼部打听到的消息,孙如游迅速就做出了判断。

“启奏陛下,礼部对金忠善在朝鲜的过往已经打听过了,十余年前,他被朝鲜国王李珲派往了边境,防备建奴,是天启二年因为抵御建奴不力,才被调遣回去。”

“哦,是个废物啊。”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这金忠善,实际上也是个废物呗,明朝边境上就透的跟个筛子似的。

“依臣之见,此乃李珲防备金忠善之举,为的就是断了他和倭国的联系。”

听到皇帝的点评,孙如游仿佛没听到,接着说道。

“而他本人此番被派遣到大明入贡,想来也是因为对那李珲有怨。”

“嗯。”

听到孙如游的分析,朱由校点了点头。

被人丢边境上和山里的野生建奴倒腾了十年,领的还是那软趴趴的棒子兵。

这金忠善对李珲有怨气也是能理解的。

“礼部派个人去,打听一下这人和倭国国内还有没有联系。”

“有联系了就报给谍报司的骆思恭。”

“朕打算让朝鲜乱起来,倭国那边不能不防。”

“陛下,这。。。”

听到皇帝如此直白的说出打算在朝鲜搞事,黄克瓒和孙如游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冷气。

大明,除了朱棣那个损种,曾经弄死过安南的“准”国王,吞并安南外,还从没有一个皇帝干出过这种对番属国下手的事情。

“怎么,觉得朕的想法有问题?”

看到了黄克瓒和孙如游脸上的表情,朱由校斜着眼睛问道。

“启奏陛下。”

深吸了一口气,孙如游开口道。

“朝鲜乃是昔年太祖所定不征之国。”

“如今,陛下此举,恐怕,恐怕。”

“朕没说要征讨朝鲜。”

听到孙如游的话,朱由校轻笑一声,从椅子上站起。

“如果朝鲜要献土内附,朕也不好拒绝不是。”

“这。。。”

闻言,黄克瓒和孙如游对视了一眼,心中直呼不可能。

那朝鲜说到底是番邦,朝廷不出动大军进行征讨,怎么可能会献土内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没有理会相互使着眼色的两人,朱由校提起笔来,在挂在房间内的舆图上,朝鲜,尤其是济州岛的位置,划上了一个圈。

“回去多读读史书,从李唐灭高句丽开始,新罗、百济、高丽,再是现在的朝鲜。”

“好好的研究研究,朝鲜的那群野人的边境线,是怎么增长的。”

“臣等谨遵圣训。”

听到皇帝让读书的话,黄克瓒和孙如游停下对视,同时躬身行礼道。

“朝鲜的事情,先拖着,再申斥。”

转过身来,眼神幽幽的看着两人,朱由校开口道。

“朕打算对朝鲜下手的事情,你们要保密,绝对不许将这件事情泄露出去。”

“臣等遵旨。”

看到皇帝的眼神,黄克瓒和孙如游明显是察觉到了皇帝对此事的重视,连忙再次应声。

挥手示意两人离开,朱由校提笔根据他的记忆,在身前的地图上画起了圈。

从辽东半岛开始,大连、营口、葫芦岛、天津、威海、青岛、连云港、上海、台州、泉州、香港、防城。

一连十二个圈,基本上够了出了华夏主大陆架的海用大港。

什么?怎么没杭州湾?

杭州湾那地方,别看是靠近大陆架,但湾内的水势复杂,暗礁太多,根本就不适合海船的尖角船底航行。

当年郑和船队在南京外的龙江船厂造好,驶出长江后,宁愿在福州的长乐太平港修整也不北上不是没原因的。

“十二个港口,再加上夷州、琉球、济州岛、东京湾,就构成了一道海上长城。”

放下手中的笔,朱由校往后退了几步,看着一连在地图上勾勒出的航路,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倭国的手,应该已经伸入了琉球。”

“还有夷州那边,颜思齐和郑芝龙应该也冒头了。”

“现在容易拿下来的,估摸着也就只有济州岛了。”

脑中的念头转到这里,朱由校转身将笔丢回砚台,向刘时敏问道。

“天津知府李邦华,最近有奏章上来吗?”

“回陛下,都是例行公文,没有特别奏事的内容。”

闻言,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回答道。

“传旨,让李邦华对天津的海港建设写一道总结的奏章,十日进京来见朕。”(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78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