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548章 这些人是真的富啊!

第548章 这些人是真的富啊!


从万历四十八年开始,朱由校就注重培养朝廷的抄家能力。

两年的锻炼下来,现在的内务府对如何抄家,已经是非常的专业,光是各类精通术算之数的账房,内务府就养了超过两千人。

对于参与抄家之人,内务府自然都是有一套明文的赏赐规定,而在抄家过程中,谁的爪子不干净,一盘账就能知道,查出来后直接就送刑部了。

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朱由校饶有兴趣的翻看。

“皇上,总共抄没了十七家,单现银就超过一千万两,各种产业、田亩都算上,怕是要超过数千万两,下面的奴婢们还在核算,需要更多的时间。”

茶园,药园,绸缎庄,甚至于还有私盐场,不计其数,其间利益之厚,让朱由校这个皇帝都看的咋舌。

“全都收缴到宫里经营,一分一毫都别放过!”

啪的一声,朱由校将账簿合上,在上面拍了几下道。

“奴婢遵旨。”

杨成秀和王末答应一声,王末看了眼朱由校,又开口道。

“皇爷,这些人,您打算如何处置?”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朱由校转头看了眼两人。

王末是他以前的贴身太监,忠诚有,但能力不足,这话应该是杨成秀想问。

“你想保人?”

“有些人才,奴婢看着不错,想吸纳进来。”

闻言,王末低着头开口到。

“除这些家族的族长,二三号之类的头头脑脑,其他的,你可以拟个名单,递给刘时敏,三十个人。”

“若还是有想用的,按照阉刑来。”

“奴婢谢皇爷。”

听到皇帝的话,王末和杨成秀的脸上当即浮现出一抹喜色。

在抄家过程中,内务府还有一条凌驾于大明律之上的特别法——阉刑。

罪不至死,被判了流放是可以自己选择挨上一刀,进宫当太监来免去的。

当然,这也是有限制的,只有有用之人才能享受这个,比如执事、账房之类的人,你要是个姓范的酒囊饭袋,自己藏了几笔私房钱想贿赂以免去流放还是算了,滚辽东砍大树去。

现在宫中的监察非常严格,尤其是在对太监的财产问题上,更是监察的重中之重,谁都不想为了些许黄白之物而丢了性命。

当然还是有才之人宁愿选择去边关砍大树也不愿意挨那一刀,这就是两人现在要的特赦名额了。

就当两人在西苑给朱由校汇报抄家成果之时,从北定门,一辆辆正从城门之下穿过。

这些人,都是连夜翻山越岭,从山西押解过来的建行,每一个都是灰头土脸,不见往日荣光。

“杀了这些卖国贼!”

“杀了他们!”

“为辽东父老报仇!”

晋商干的事情,范家被抄当日,就在京报上被放了出去,京师的百姓对这些人干下的事情自然是忿恨无比。

卖国贼,永远都是最招人恨的。

石头、土疙瘩如雨般被向着囚车丢去。

至于说烂菜叶和臭鸡蛋。。。谁家小百姓看惹恼拿着个,自己吃都舍不得呢,那里会被放到坏了。

上百辆囚车,驶向刑部。

最前面的一辆车中,范进雄蜷缩在囚车的一角,而他的侄子范永斗,当日抄家之时,直接就被大炮溅起的石块给砸死了。

紧绷着脸,范进雄的眼神中俱是怨毒,心中满是不服。

他们范家十几代家业,如今一朝尽丧。

“老天有眼,若有来生,定要葬了这大明朝!”

刑部大门前,刑部尚书李征仪高坐高台,在他身侧还有大理寺卿朱国祚和监察寺卿吴亮嗣。

等到范永斗等人被押解过来后,早有锦衣卫将准备好的文书呈送李征仪。

速审速判速杀,审讯复查都成了摆设,巳时过堂,午时范进雄就已经被人押解着上了刑台,被按倒在断头台上。

“大老爷,大老爷,冤枉,我是冤枉的啊。”

“大老爷,要多少银子我都愿意出,只求饶我一命。”

“我对朝廷有用,我对朝廷有用,我在建奴那边有认识的人,一定能帮到朝廷!”

喊冤声,哭喊声,此起彼伏,叠加在一起,在刑场上回荡。

对于拉人犯出来斩首,京城的百姓们已经看习惯了,此刻都围在外面高喊着“杀”“杀”“杀”。

坐在主位上,顺天知府董应举正翻看着手中的卷宗,这些人都是宫里朱笔批红要杀的,谁都救不了。

此刻,范进雄终于是感到了害怕,双腿颤抖,裤裆里黄水直流。

看了眼身侧将要燃尽的香烛,董应举从桌上拿起令牌,扔了下去。

“行刑!”

自从有了铡刀行斩首之后,刽子手的工作就轻松了很多,不再需要擦刀喷酒。

一口口铡刀落下,喀嚓声接连不断的响起,一颗颗人头犹带着恐惧的人头滚落。

随着人犯的动脉血喷涌而出,京城内敏感的人都有种感觉,这滔天的血水,恐怕就要向南而行,直至淹没天下。

“启奏陛下,南直隶应天、苏州、扬州等多个府县商人罢市,但凡有开市之人,无不被乱民哄抢一空,士子上街,驱逐朝廷官差。”

宫外杀人之时,毕自严和周应秋两人,将近些日子南直隶发生的事情总结起来后,前来给西苑的皇帝汇报。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本来因为抄家抄到一批财货产业的心情,瞬间就晴转多云。

放下手中的账本,从桌上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朱由校心中微动。

南直隶的火,是他亲手点燃的,但最终会闹多大,他心中也有预料,估摸着若不是有白莲教造反,南直隶部分精兵进入了山东,而且他还早就往南京和凤阳塞了一万五的京营,恐怕兵变都是有可能的。

“魏忠贤有报说,知道是谁在后面窜动的吗?”

茶杯盖子一阵摩挲,朱由校沉声问道。

“魏忠贤回报,还不知道。”

闻言,刘时敏连忙开口道。

“东厂和锦衣卫都回报,说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涉及的地方、人数众多,一时间难以摸排。”

听到这话,朱由校放下手中的茶杯,思索了一会儿后道。

“让多闹几天,不急。”

“陛下,若是放任下去,恐怕周边的湖广、江西、浙江诸省也要受影响。”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开口劝说道。

“南京六部那边恐怕这会儿也不稳了。”

南直隶之所以叫直隶,就是因为南京六部存在。

若是有心人在背后撺掇,等时间长了,恐怕驻南直隶京营也会受到影响。

“不着急,让鱼儿跳一跳,才能知道网要撒在哪块地方。”

听到毕自严说南京六部,朱由校眼中寒光一闪。

“徐光启不是在南京么,让他主持南直隶维稳。”

“臣遵旨。”

对视一眼,毕自严和周应秋的双眼中都浮现出一抹无奈。

一个是南直隶人,一个是治过南直隶的人,对于那边是个什么情况,两人自是心知肚明,那地方的士绅是朝廷能维稳的?

应天府,北临长江,西拥秦淮河,长江以南,应天府可谓人杰地灵,物华丰盛,在江南首屈一指。

然而,应天城中往日繁华热闹,人流如织的街道,如今却是空无一人,只有满深秋的寒风吹动不知哪里来的灰尘。

本应热闹非凡的秦淮河两岸,如今却是一片寂寥,别说是商贩了,连往日遮河蔽道的画船,如今都已不见踪影,只有几页小帆板漂在河道之上。

入了深夜,应天城宛若一座鬼城,只有零星几点灯火可见,以及黑暗中四处飘荡的流言。

应天府府衙之中。

钦差大臣,工部尚书徐光启,南京六部官员,典察府大珰魏忠贤,应天巡抚胡应台,南京镇守太监王体乾,魏国公徐弘基,虎骧卫中郎将祖大寿,以及应天府尹等一大群高官聚集在这里。

看着在场众人,徐光启面色铁青。

他来到南京劝和,结果是处处吃闭门羹。

南直隶的达官显贵们对于他这个“幸臣”是一丁点儿的都看不上,根本就没人会听他的劝说。

而在士林中,徐光启的名声更是差到了极点,即便他的老师焦竑是万历十七年的状元,也改不了南直隶的名家大儒们觉得他是个异类。

看着在场的一众人人,徐光启咳嗽了一声,开口到。

“魏大珰,京里对南直隶各府罢市很关注,这都多少天了,还是没能查出个头绪,查到何人在幕后指使吗?”

闻言,魏忠贤脸色难看,回答是牛腿不对马嘴

“回尚书,这几日东厂、锦衣卫一直在调查,前些天查到了有人意图焚烧库中粮草,死伤了不少人。”

闻言,徐光启眼皮子跳了两下,又开口到。

“胡巡抚,如今出事儿的州府都是你应天巡抚治下,你也不知道?”

闻言,胡应台心中苦笑不止。

查的清吗?查不清,根本就查不出来谁在背后引火。

更直白的说,南直隶的火药桶被点燃后,整个南直隶的有心人都动了起来,各种浑水摸鱼的都冒了出来。

“回徐尚书,下官虽然查到了一些,但源头复杂,很多人都只是因为流言参与其中,根本查不出幕后主使。”

听到这回答,徐光启的脸色更黑了一分。

“诸位都是我大明明公,南直隶如今的样子,京中已经知道了。本官可以这样回京向陛下复命,倒是诸位就不考虑下你们的项上人头吗?这么大的事情,三言两语就能揭的过去吗?”

南直隶现在的乱像,从苏州府开始,往东扩散到了松江府,往北扩散到了常州、镇江、应天三府,往南进入了浙江湖州府,进而造成了杭州、绍兴三府的混乱。

京中担心的外溢?

谢谢,已经外溢了。

看着不说话的一众南京官员,徐光启冷哼一声,转头看向身侧的魏忠贤、祖大寿的等人。

“魏大珰,祖将军,南直隶的事情,你们来处理。”

“本官南下之时,陛下授我便宜行事之权,可先斩后奏,南直隶所有衙门差役,全部上街巡逻,若有必要,可遣虎骧卫士卒镇压。”

听到徐光启的话,南京六部、应天巡抚的一众官员心中都是一惊,震惊的看向了徐光启。

这位爷不是奉旨南下剧中调和的么,怎么打算动兵镇压了?

你有这个权力吗?!

“遵命!”

这时,听到了徐光启的话,魏忠贤和祖大寿两人站起来,抬手应了下来。

可算是有个冤大头抗在前面了。

如果是历史上的魏忠贤,此时自然是不会允许徐光启骑在他的脑袋上发号施令。

但现在的魏忠贤,被朱由校一直压着,即便放出去,脖子上也有项圈拴着,不让乱咬人。

而对徐光启这人,魏忠贤也知道皇帝的看重,自然是不会和对方唱反调。

况且,之前南直隶开始爆乱象之时,他魏忠贤既没权力进行管辖,也没胆量进行干涉。

宦官出门办事儿,没有明确命令,是禁止直接干涉地方行政的!

现在有徐光启开口在前面顶着,他老魏才敢做事儿啊。

南直隶,南京城是什么地方。

大明的龙兴之地,太祖爷朱元璋在这里登基称帝,死后葬在孝陵,朱棣迁都之后,都没能裁撤南京,最终两百年跌跌宕宕走下来,形成了南北二京的格局。

南京户部,控制着下辖十五个府外带三个直隶州,以及周边的浙江、湖广、江西等省的税粮,占天下之半。

南京兵部,则控制着南直隶超过五十个漕运卫所以及沿海水师卫所。

而南京刑部则负责着南京诸司,包括公侯伯等勋贵公卿的刑名审理。

成祖之后,开国勋贵居南京,靖难勋贵居北京,再算上各种皇帝不好处理又嫌心烦,被送到南京养老的官员,导致南京“莳花侍郎”、“养鸟御史”在这里随处可见,这些人还都不是坐吃等死,而是有资格上本的人。

两百年时间下来,南京六部-地方巡抚衙门之间,早就被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所笼罩。

相比于权力结构单一的北京,南京城中的情况更加复杂,在皇帝下定决心之前,即便是魏忠贤也不敢将事情做的太过分。

“完蛋了,完蛋了。”

看着堂上拱手的魏忠贤和祖大寿,作为应天巡抚的胡应台心是拔凉拔凉的。(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84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