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朕的大明朕做主 > 第413章 宫里闹鬼?

第413章 宫里闹鬼?


“回陛下。”

听到皇帝的问题,徐光启拱手道。

“孙传庭与熊廷弼两人此番的连环计,虽妙却险,稍有差池,恐怕豹韬卫一众士卒,都将化为齑粉啊。”

看着堂中的众人,徐光启分析道。

“连环计的第一环,趁察哈尔收兵之际,出兵与之抗衡,同时拉拢内喀尔喀与蒙古,抗衡察哈尔。”

“此事之上,天时、地利、人和,我大明只有天时占优。”

“天时之优,从七月开始,关外水草茂盛,正是牛羊成长之时,正值蒙古部落放牧的时节,其部民四散在草原之上,易于寻牧民问询其汗帐所处之处。”

“地利之险,险在他为了拉拢科尔沁与内喀尔喀诸多蒙古部落,率军横渡科尔沁草原。我大明军队,已经多年未曾深入草原,人生地不熟,稍有不测,就会在草原上迷路,大军就会损失惨重。”

“人和之险,险在孙传庭觉得内喀尔喀、科尔沁两部与察哈尔不合,不会与察哈尔合击我大明军队,否则恐怕会重演昔年李如松全军覆没之役。”

“三者只占一者,孙传庭可成功与科尔沁、内喀尔喀定下封贡之约,联合我大明军队抗衡察哈尔,又不参与到对建奴的攻伐之中,孙传庭之智,可比古之良将。”

“连环计的第二环,让建奴知道我大明在拉拢科尔沁。”

说到这里,徐光启有些感慨的道。

“天佑我大明,石柱土司兵在辽东俘获了因为察哈尔而向建奴求援的科尔沁使者,熊廷弼又稳抓时机,善待使者,又令人传出消息,令建奴上下紧张,紧张就必然带来变动。”

“这个变动,就是建奴也派出了人前往拉拢科尔沁。”

说到兴起,徐光启手在空中一挥。

“就在此时,孙传庭突然转变目标,掉头东进开原,同时熊廷弼也派遣大军北伐,两军在开原会师。”

“而得之这个消息的建奴,为了没有掣肘之忧,也为了守住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叶赫,也必然挥师而来。”

“恰逢此时,阿敏慑我大明之威,阵前投降,扰乱军阵,让孙传庭一日破光山,兵围叶赫,同时还有足够时间修筑营寨。”

“河谷之战,孙传庭置之死地而后生,用选锋军拖住建奴大军,等候熊廷弼援军到来,围歼拉建奴派去拉拢蒙古人的部队,逼迫努尔哈赤与我大明军队正面对决。”

“此一战,我大明赢的堂堂正正。”

说着,徐光启对皇帝拱手到。

“臣为大明胜建奴而贺,为陛下得一良将贺。”

“说的不错,平身吧。”

听完徐光启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

“启奏陛下,臣还有一事要言。”

徐光启并没有第一时间站起身来,而是又拱手到。

“此番,臣从叶赫之役中,又有一忧,请陛下闻之。”

“说。”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心里却是腹诽,这老徐头今天的话有点儿多。

“辽东士卒纪律不整,良莠不齐,萨尔浒之战,杜松仰攻山寨时,他军中属于辽东刘遇节的白甲兵率先逃跑,致使西兵生变,立脚不稳,大军刹那间尽溃。”

“臣请豹韬卫在沈阳留驻一段时间,对辽东主军进行训练。”

看着皇帝,徐光启当即开口道。

“前番,辽东危急,人心向背,熊廷弼方才言辽人不可用。如今,辽东局势已缓,臣以为当训练辽东主军戍守本土,否则辽东再有贼至,又需调遣客军。”

“徐爱卿有心了,此事朕会让杨镐去做。”

“杨镐。。。”

听到皇帝选择的人,徐光启就皱起了眉头。

老大,你选谁不好,选那个打了萨尔浒大败的?

看到徐光启的表情,朱由校就知道徐光启心里的想法,当即不高兴的道。

“萨尔浒之战前,杨镐就想要缓攻,以图练兵,却因朝廷催促甚急,方才仓促出兵,以致大败。”

“征讨建奴他做不好,若是再连练兵都做不好,他也就不用活着了。”

说着,朱由校看向兵部尚书黄克瓒道。

“对于辽东的建奴,朕本来打算用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慢慢的收拾,但那里想到,这孙传庭敢行此险计,与熊廷弼两相配合之下,居然能逼迫建奴主力决战,还逼降了建奴的二贝勒阿敏,阵斩了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黄台极。”

“现在捷报已经传入了京师,想来具体的战报,也应该快到了,兵部要尽快派人去往辽东,核实斩获,把该给将士们的封赏都报上来。”

“昔年,太祖爷起兵,驱逐鞑靼,建立大明,我大明自建国之初,就是以武立国。”

“敢与敌寇厮杀者,方为好儿郎,朕不希望看到让好儿郎流血又流泪的事情发生。”

“兵部要保证,将赏银发放到士卒的手里。”

说着,朱由校又转头看向现在都察院最大的官儿,右俭都御史吴亮嗣。

“你回去告诉都察院和六科廊,要派人对兵部发放赏银和抚恤的官员严格监督,如果让朕知道有谁连将士们用血和泪换来的银子,朕活剐了他。”

“臣谨遵陛下圣训。”

听到皇帝的话,黄克瓒与吴亮嗣两人连忙拱手道。

“启奏陛下。”

应了一声后,黄克瓒才抬头看向皇帝道。

“兵部兵部右侍郎张经世如今正处辽东,臣以为,当传旨于他,令他主持赏银发放。”

“可以。”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而后又道。

“这样,八百里加急,传旨给熊廷弼,待到辽东局势暂稳后,令他率辽东立功之将,进京献俘。”

“这。。。”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这个内阁首辅有点坐不住,当即站起来道。

“陛下,如今建奴酋长努尔哈赤尚在,建州又未犁庭扫穴,此时献俘,是否为时过早?”

老大,你想摆牌面我能理解,但现在只是打崩了建奴的主力,你就这样半场开香槟,是不是早了些。

“前些日子,朕让魏忠贤南下去替朕办点儿事情。”

闻言,朱由校笑眯眯的看向众人,突然说起了毫不相干的事情。

“结果他到了南京后,给朕传信说,南京镇守太监疯了。”

“!!!”

这话一出,在场众人直感觉背上寒毛炸起,纷纷瞪大了双眼。

南京镇守太监,皇帝在南直隶的眼线,疯了?

这什么能顶破天的消息?

“启,启奏陛下。”

颤颤巍巍的站起来,韩爌谨慎的出声道。

“据臣所知,南京镇守太监王诚,是神庙万历三十七年派去南京的,是不是他年岁已高,神志不清,被误以为是疯。”

虽然是个山西人,但韩爌知道,只要大明不亡国,他们和东林党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南方是东林的大本营,虽然还有个浙党,但从名字就能开出来,主体是浙江人。

而东林,则是在南直隶,多是江苏和两淮人。

在皇帝本就因为拖欠赋税而觉得南方不恭顺的情况下,又发生个镇守太监疯了的事情,这是想做什么,造反吗?

“是年老导致神志不清,还是因为什么原因疯了,魏忠贤的奏本里没说清楚。”

听到韩爌的话,朱由校深深的看了一眼对方。

“朕已经让魏忠贤去查了,等他查个明白后,再说吧。”

“臣明白了。”

闻言,韩爌连忙躬身道。

娘的,赶快回去问问,南直隶搞什么呢?

又与众交待了一番给士卒的封赏之后,朱由校才端茶送客——南海子不管饭食。

当众人都走后,朱由校就忍不住又拿起了孙传庭的捷报翻看。

黄台极死了。

在他的心里,黄台极,是建奴中威胁最大的一个人。

因为就是在黄台极的手里,建奴从一个劫掠团体渐渐的转变为了一个封建制部落。

满清的崛起,天时地利人和,都占据了。

地利,地处北方,拉拢蒙古人后,整个大明的北方防线被戳穿成了筛子。

人和,大明因为内部的农民起义,自己给自己放血。

而天时,一部分原因是此时狂暴的天灾。

而另外一个因素是,现在是火器全面压制冷兵器的最后一个窗口期。

十六世纪中叶,燧发枪出现,西方各国开始大规模列装。

也正是这个时期,通过三十年战争将西班牙送入养老院的英法开始全面崛起,全球布武。

没有黄台极及时的做出了拉拢汉人的战略,螨清再上个十年,到时候自研的、仿制的燧发枪都出来了,螨清十辈子人都别再想入关了。

这样一个让朱由校非常忌惮的人,就如此这般的,死在了豹韬卫的手里,死在了拉拢蒙古人的路上,让朱由校很是意外。

而在意外之后,朱由校就将黄台极的事儿抛在了脑后,开始思索辽东接下来的发展方向。

东北那旮沓,宝地是块儿宝地。

但问题是,现在正处小冰川时期,东北不用说,更冷。

想要让东北发展起来,现在就需要移民实边。

“这投入的成本,十年内是别想收回来了。”

摇了摇头,朱由校从桌子上拿出一张宣纸,让刘时敏研墨,开始书写自己的治辽策。

而当此这时,辽东大捷的消息也在京城传播了开来。

那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苦。

欢喜的人是为了大明而高兴。

当然,也有可能是建奴让大明打赢了这一次,距离剿灭肯定就不远了,想来这辽饷的取消也快了。

而愁苦的人,则是因为这次打胜仗的军队,是京营。

大明打了胜仗,他们肯定高兴。

但京营打了胜仗,就实在不是一个让人能高兴起来的事情。

京营是皇帝的腰杆子,京营支棱起来就代表皇帝也支棱起来了。

尤其是现在的这位将家搬出了北京城的年轻皇帝,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主啊。

对于这个局面,肯定是有人坐不住的。

于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就这么顺理成章的发生了。

“你说宫里闹鬼了?”

听到刘时敏的汇报,朱由校瞪大了眼睛。

“不是闹鬼,是显灵。”

听到皇帝的话,刘时敏纠正道。

“昨夜午时,太庙里传出阵阵笑声,宫人们都言,是陛下英明,将要剿灭建奴,神庙显灵了。”

“娘希匹。”

听到刘时敏这话,朱由校忍不住伸手捂住自己直跳的右眼。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明显是跳灾啊。

“你去,派人将守太庙的人都抓了。”

将手放下来,朱由校指向刘时敏,不过,随即他就向门外喊道。

“不,传锦衣卫指挥使许显纯,还有东厂的秉笔太监来。”

“皇爷,这?”

看到皇帝的动作,刘时敏有些不解。

这先帝因为打了胜仗而显灵,这是好事儿啊,怎么皇帝脸色突然大变了。

传旨的太监还未离开,朱由校就已经转头,眼中露出凶光,在刘时敏反应过来前,抽出了身侧的苗刀,架在了刘时敏的脖子上。

“皇、皇爷。”

被皇帝用刀架在脖子上,刘时敏动都不敢动,黄豆大小的汗珠从额头上留下。

“谁告诉你,说太庙里神祖的牌位显灵了?!”

双眼死死的盯着刘时敏的眼睛,朱由校恶狠狠的问到。

“是,是魏升。”

不敢怠慢,刘时敏连忙说道。

“是魏忠贤的干儿子魏升,他今日清晨,给奴婢报告宫内情况时说的。”

“你相信,神庙显灵吗?”

眨了眨眼,朱由校继续问到。

“奴婢,奴婢。”

听到这话,刘时敏一时间说不出口。

这是该说相信呢,还是该说不相信呢?

“呀!”

就在此时,一声惊呼从门口传来,却见徐婉儿端着碗汤正要进来,见到这一幕,双手一松,汤碗就落在了地上,捂住了小嘴。

“夫君,这是?”

徐婉儿的小脑袋,左看看,右看看,惊讶的看着皇帝拿刀架在大内总管的脖子上。

诡异的沉默保持了许久,朱由校终于将放在刘时敏脖子上的刀拿了下来。

“告诉朕,神庙显灵的事情,你参与没有?”

“没有,绝对没有。”

这个时候,刘时敏已经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

皇帝这是明显不相信神庙会显灵。

“好,朕相信你。”

点了点头,朱由校这才道。

“等许显纯到了,你与他一起去,将昨夜守着太庙的人都抓了,也不用审,以看守太庙不利,当众杖毙。”

“奴婢遵旨。”

这个时候,刘时敏已经知道,太庙神宗显灵的事,已经触及到了皇帝的逆鳞,连忙答应道。

“去外面候着去。”

将苗刀插回刀鞘,朱由校挥了挥手道。

“是。”

闻言,刘时敏连忙躬身向外面退去。

“夫君。”

来到朱由校的身前,徐婉儿有些不解的问道。

“发生什么了?”

“一点小事。”

脸上瞬间变幻出了笑容,朱由校将徐婉儿搂在怀里,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用脸颊贴着徐婉儿的颈静脉,朱由校突然问道。

“神庙显灵的事儿,你知道吗?”

“神庙显灵?神庙显灵了?!”(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1800/118614982.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