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系统:我让你生子,没让你争霸 > 第17章 荀爽的家人

第17章 荀爽的家人


第17章  荀爽的家人

        许多鱼和廉颇急匆匆赶往学堂,究竟是何人胆敢在学堂闹事?

        只见一长须瘦小老头,手持利剑,正在追击荀爽。

        荀爽抱头鼠窜,不敢还手。

        学子们像是见到救星,纷纷拜见许多鱼和廉颇。

        “女君,这老翁一进来便殴打夫子。”

        “夫子不让我们插手此事!”

        “主君,夫子要被打死了!”

        另一旁,老翁的仆从们却见怪不怪,颇为淡然。

        荀爽不是个好脾气的人,这般容忍这老翁,定有缘故。

        果不其然,老翁大呼:“逆子,还不给我跪下?”

        荀爽蹭一下闪到许多鱼身后,叫嚣道:“主公在前,我自是听从上令。”

        主公?许多鱼表情凝滞,是很想要这个人才,但貌似人才身后的麻烦不小啊。

        老翁年岁已大,但双眼明亮,充满智慧。

        老翁上下打量廉颇,转头问荀爽:“你认信平君为主?”

        荀爽得意中带着一丝看好戏:“非也,我主乃你面前的这位女郎。”

        老翁不小心扯断自己一根胡子,喟叹一声,郑重向许多鱼作揖:“小娘子,小儿顽劣,请勿当真。”

        许多鱼不按照常理出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令公子已到加冠之年,岂有戏言一说?”

        老翁沉吟片刻,点头赞同道:“小娘子言之有理。”

        荀爽傻眼,方才真不过是一句戏言,若是想认主,早就认了,何必再等到如今?

        见老翁通情达理,极为上道,许多鱼恭敬问道:“敢问老翁尊姓大名?”

        老翁收好剑,交给老仆:“荀况。”

        “竟是荀子?有失远迎,快,令人设宴。”廉颇一听是荀子,巧了,这不正是缘分么?

        当今世上,儒道上,谁能比得过荀子?

        妥妥的名师!

        许多鱼恭敬地跟在廉颇和荀子身后,做足了姿态。

        荀爽扭扭捏捏,凑到许多鱼身旁,小声道:“小娘子,方才……”

        “爽,莫要忧虑,虽然你认主匆忙,但我们相处日久,我深知你的为人和才华。不会因此看轻你,日后,我们必能相处和谐,共创大业。”

        许多鱼装作看不懂荀爽眼里的迟疑和后悔,三言两语便借机敲定此事。

        荀爽垂头丧气,如霜打的茄子。

        廉老夫人得知,竟是要招待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甚是用心,准备了麦饭,肉脯羹,鸡肉羹以及八珍之一的捣珍。

        廉家所做的捣珍是用鹿的里脊肉,经反复捶打,除去肉中的筋腱,烹熟之后,取出揉成肉泥而食。

        所用的鹿是清早由士伍们上山操练所猎,这样做出来的捣珍最为鲜美。

        荀子对这道菜,格外钟爱,赞不绝口。

        荀子讲究礼仪,这顿饭食,许多鱼正襟危坐,守礼至极。

        宴后,廉颇与荀子于院中赏月对饮。

        “我家女郎,虽年幼,但聪慧明理,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廉颇夸赞道。

        荀况小酌一口:“我儿虽性格跳脱,但自幼熟读诗书,涉猎广泛。在学宫时,便能帮我讲学,与诸多才子手谈,不落下风。”

        两人对视一眼,举杯对饮。

        廉颇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

        “小娘子深得信平君喜爱。”

        见荀况有所误会,廉颇解释道:“女郎名许多鱼,实乃蔺相如养女,我见其聪颖异常,便收她为徒。”

        荀况诧异:“收徒?学兵法?”

        廉颇正色道:“确实如此。女郎天生将才,但爱剑走偏锋,廉颇恳请荀子暂留些时日,好好教导女郎。”

        语毕,廉颇竟是行了跪拜礼。

        如此庄重,拳拳爱护之心,另荀子动容:“善!”

        <div  class="contentadv">        第二日,许多鱼一大早就得知,自己多了一个实际上的儒师。

        想起历史上的荀子,多次任祭酒之位,想必教学经验丰富,于是许多鱼大着胆子,就薅羊毛进行到底。

        “拜见荀子,不若我们前往学堂?一是,学子们仰慕荀子久矣。二是去见荀爽,以安父心。”

        许多鱼一面劝说荀子,一面命人去通知赵政。

        荀子瞥一眼这狡诈小娘子,念其初心不坏,便顺水推舟,去瞧瞧那逆子,是否有误人子弟。

        学堂之中,书声琅琅,荀爽坐在讲台之上,肃穆庄严,不似往日活泼。

        荀况暗自点头。

        许多鱼邀请荀子:“何不去讲上一课,让学子们沐浴儒家光辉?”

        回赵之路遥远,荀况许久不曾宣讲,心中痒痒,一时冲动,走上讲台,开始教导。

        起初,荀况讲劝学之道:“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后来,在许多鱼和赵政的刻意引导下,荀况思及自己仕途落魄,索性在这一方小天地,讲起自己的执政主张。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疆,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

        赵政听得如痴如醉,收获颇丰。

        荀况对这个举一反三的聪颖公子,印象深刻,很是看重。

        到最后,这一堂课竟成了赵政的专属一对一课堂。

        课后,赵政跟在荀况身后,虚心请教学业,一个愿学,一个愿讲,相得益彰。

        待到晚饭时,荀况想收赵政为徒,却猛然发现,自己竟还不知公子姓名。

        “赵政,秦人质子政。”赵政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

        荀况浑身一僵,怎会是秦国质子?

        荀况十分为难。

        世人皆认为秦乃虎狼之国,秦军为虎狼之师。

        在儒家眼中,从戎地崛起的西秦绝非正统政权,只会凭武逞强罢了。

        而且,秦国上下奉法家为圭臬,然而儒法相斗,所以“儒者不入秦”成为儒门弟子约定俗成的准则。

        “请荀子教我!”赵政屈膝而跪,两手相叠拱地,头慢慢俯及于地。

        荀子左右为难,若非这身份,必定是要收下此佳儿的。

        “你想学什么?”

        “学帝王之术,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赵政一直保持稽首的姿势。

        荀子跪坐,思索良久,过往授业之路,历历在目。

        人生已过大半,理念却难以舒张,这一身学问,难道要带入黄土之中吗?

        赵政虽秦国质子,但天资聪颖,更胜在年幼!

        若有朝一日,赵政能归秦……

        在先秦时期,拜见尊者的礼仪包括跪拜礼和揖礼。

        跪拜礼是一种庄重的礼节,主要分为九种,包括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和肃拜。

        在这些拜礼中,稽首是最隆重的拜礼,是臣拜君之礼,其动作是屈膝而跪,两手相叠拱地,头慢慢俯及于地,停留片刻后起身。

        顿首则用于地位相等者之间,其行礼形式与稽首同,但头顿地即起,故称顿首。

        空首是君对臣的回礼,其行礼形式也与稽首同,但头不及地,触手后即起,故又称为“拜手”。

        揖礼是一种拱手礼,不用跪下,而是立姿。先秦时代的人们遵循席地而坐的习俗,行揖礼时,以拱手为礼,并对着尊者低头。

        《周礼》中记载,古代的九种揖礼分别为: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

        其中,时揖是最常见的礼节,天揖是祭祀时对神明的礼节,特揖是专门对一个人行的礼,旅揖是众人一起行的礼,旁三揖是向多人行的礼。


  (https://www.pcczw.com/wx/72022/11813312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