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红楼兵圣 > 第406章 野心

第406章 野心


通州。

    胡同里东边的宅子。

    贾环直挺挺地跪在院子里,十四岁的少年红着脸,明明看得出羞怒,却又坚韧的忍了下来,毫不畏惧的看着千总王英,威胁道:“千总要么答应我,我一辈子都记得千总的恩情,要么今日杀了我,否则我一定会报复千总全家!”

    脸上还带着笑意的王英愣住了,气氛僵硬起来。

    宫里的事他不清楚。

    现在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好端端的早朝,怎么就出事了呢。

    没想到这个时候,贾环突然找上了门,开口请自己派人护送他去大同。

    贾环曾经在右路军办差,那时候才十二岁,王信还是右路军的总兵,大家都信服王总镇,贾环这小子又很伶俐,多少有些好感。

    可贾环的要求怎么敢答应?

    昨天朱胜功就不见了人影,这家伙可是一连呆了大半个月。

    如今的局面别说没自己的事,就算有事也不敢轻动啊。

    何况贾环是贾府的子弟,要去见的是大同节度使,无论其中有多少缘故,王英非常清楚,绝不是自己可以掺和的事情,弊大于利。

    但是拒绝了他之后,他下跪恳请自己,虽然让自己意外,总还能理解,反正自己不会同意。

    却没有想到他竟然敢威胁自己。

    还敢威胁自己全家。

    王英冷着脸,一脸杀机,“你找死?”

    贾环倒也神奇,此时此刻仿佛事外人,平静的说道:“我同父异母的哥哥调戏我的丫鬟,我当着他亲生母亲的面用滚烫的烛油烫了他一脸,他的亲生母亲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捏死我犹如捏死一个蚂蚁,我一样不怕他们,我暗暗发誓,只要我有机会,我一定会报复他们,让他们遭受惨痛的代价。”

    这像人说的话?

    王英冷静了下来,对方虽然是贾府庶子,但是自己一样不能随意打杀,如何对待眼前的少年,有些头疼起来。

    “千总。”

    贾环重重的磕头,额头在青砖上发出“嘭”的一声,只一下就头破血流。

    “我母亲疯了。”

    “被关了几日死了。”

    “我姐姐整日哭。”

    “我知道我姐姐从小多么强势,做出了多少努力,可我们又能怎么办。”

    贾环抬起头,额头上的鲜血顺着面庞下滑,汇聚在下巴,一滴滴落到衣襟,明明一副狰狞的模样,却又那么的平静,“我姐姐说让我去找王信,我一定会找到他。”

    王英盯着贾环。

    贾环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冷静的有些可怕。

    两年前。

    这小子虽然阴狠,但多少有些生气,偶尔会闹些小脾气,今日一见,冷漠的实在有些可怕,悄无声息的犹如一条毒蛇似的。

    王英感到头疼。

    杀又杀不了,得罪又的确有些心悸。

    小小年纪如此阴狠,万一真让他出了头呢。

    因为王信曾经担任右路总兵的缘故,王英对贾府多少有些了解,也更是感到为难。

    “你们贾府和王总镇已经闹掰了,婚事不一定能成,何苦千里迢迢去找他,这种事他一个人也说的不算,要贵府的长辈做主。”

    王英劝了一劝。

    王信今日的地位还没有成亲,自古以来也算是奇事一件,多少有些巧合在里头。

    事已至此,王信的婚事反而不再由他能轻易决定。

    必须慎重考虑。

    这两姐弟也的确倒霉,没有那份运气,可要是把希望指望在王信身上,王英认为十之八九要失望,终归单纯了些。

    “我父亲已经同意和王信的婚约。”

    贾环仍然跪在地上,事情做了出去,连羞恼都没有了,不过也就这样罢了。

    王英愣住了,不解道:“既然如此,你又何苦再去大同。”

    “贾府是贾府。”

    “我是我。”

    贾环想起姐姐的话,眼底里闪过一丝寒光,却又努力忍着恨意,如姐姐所言,收起一切的光芒,让所有人都忘记自己的存在。

    等与熬。

    可惜这样不够。

    唯独的一丝机会就在王信身上。

    贾府要利用王信,他们姐弟也要利用,但是他们姐弟无依无靠,那么就要对王信有帮助。

    可他们又能帮助王信什么呢。

    薛宝钗至少还有一份家业可以调用。

    而贾府虽大。

    却有一丝属于他们么。

    王英上前伸了伸手,“起来吧,白流这些血做什么。”

    “千总同意了?”

    贾环抱着期望抬起头。

    王英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看到王英点头的那一刻,贾环鼻子一酸,眼泪水从眼角不受控的流出来。

    “你小子。”

    王英哭笑不得。

    先前被威胁的愤怒一下子消失了,只剩下欣赏,此子只要不半路夭折,未来前程可期啊,王英很看好眼前的少年。

    贾环站起身。

    内心一股热流,真让自己办成了。

    原来。

    是这样的么。

    时间紧迫,王英叫来自己几名亲信,都是军中得力的精锐,安排了十几匹马,慎重的嘱咐众人,一定要护送贾环到贾府。

    至于贾环要去大同的原因,以及贾府里的家事因果,王英一概不问。

    他已经看好眼前的少年郎。

    “驾!”

    出了城之后,贾环骑着马,身边好几名精锐保护,感受着从来没有过的自由,还有众人眼神里的尊崇,如此的感觉,贾环贪婪的深吸一口气。

    马鞭一扬,带着众人一路西行。

    五台山中五台县。

    五台县位于湖泊的一角,三面环水,也是五台山区地势最平坦的一带。

    五台山并不缺水。

    山区河流众多,只是山势崎岖,多数地区不适合人类耕种。

    县城的城墙不高。

    此时。

    城外驻扎了四千余大军,并且悬挂王信的帅旗。

    “没想到马征如此混账。”

    王信身边的郑昂气急败坏的骂道,一边跟在王信身后,众人来到半山腰。

    众人原本以为节帅是要眺望五台县城,但是感觉又不像。

    王信左看看右看看。

    对五台山很好奇。

    五台县归属于代州。

    代州在后世还有个名字。

    中国红薯之乡。

    代州虽然只是一个州,但是代州的田亩数量不比大同府少。

    州内的几个县城都被占领,唯独东南范围最大的五台县。

    五台县因五台山而名。

    所以五台县是山城。

    后世代州主要产番薯的地区多半在五台县内。

    以前的耕地必然还是种植小麦,然后剩余的荒地才用来开垦,只需要一把锄头就能开垦出适合种番薯的耕地,不像种植小麦和水稻的条件多。

    薛宝钗的书信一封接一封,王信不意外,以她的聪慧,只要给足她宽容的环境,必然能敏锐的发现此事的重要性。

    塞外依然是以放牧为主,少数种植一些番薯。

    主要种植依然是关内。

    五台县今年大概是轮不上了,但是不妨碍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这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背后蕴含了大智慧,包含了经济运转流通的道理。

    现在大同不缺民力,却得是干活的机会。

    一边把番薯推广开,一边在各州县修建道路,等番薯铺开的时候,一切水到渠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州各县修通之后,开垦出原来不能用的荒地,增加了粮食的总量,解决了温饱问题,自然而然的市场需求就来了,道路打通,商道也就通了。

    “不行就强攻。”

    “就不行县里的那些民兵敢拼命。”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不急。”

    “先等等吧。”

    王信打断了众人的想法。

    强攻是最后的选择。

    众人中除了严中正等几个人之外,大家都不能理解,认为错过了战机,奈何节帅的主意,竟然获得了严中正等人的同意,这就值得探究了。

    大家不是傻瓜,都知道背后有深意。

    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马征这样的硬骨头,大多数还是软骨头。

    义井屯堡、五寨堡、三岔城、利民堡各地顺利被接管。

    反正都是周军的旗号,也没有守土之责的负担。

    接下来就是节度府出面。

    这些事由曾直亲自督促,代州方面因为郑昂的原因,他是郑家嫡孙,在郑家的带头下,几家都选择了退让,没有强硬对抗,事情就变得轻易了些。

    首先是统一粮仓。

    粮菜行继续官督商办,采用大同的那一套。

    先从城里开始。

    清点人口,修正鱼鳞册与黄册,根据户口人数来派发粮票和菜票,无论在粮菜行买粮食还是肉菜,都需要现钱加相应的粮菜票,或者现钱改为薛家银票行以粮菜行发行的粮菜票为依据的粮票。

    同时来了很多督察队和稽查队的工作人员。

    这些穿着黑色衣裳的人,百姓们并不陌生,多少官吏大户死在他们手里,这些人比官吏大户都要厉害,百姓们不敢不听他们的。

    “感觉线画的不对啊。”

    几名管事盯着手里的图纸,时不时看一看路线。

    他们沿着宁武关到神池口之间往返不下十趟。

    “风水师不会错了吧。”

    他们商行承包了修路,谁也不敢出错。

    “不行让风水师在量一遍吧。”

    “会不会耽误工期?”

    “耽误工期被罚款,也比天价赔钱强。”

    几人在商行里担任管事,不光领取丰厚的报酬,还有一份体面,谁也不想办砸自己的活计。

    “有错的地方重新量,没错的地方先修。”

    最后掌柜的出面拍板。

    无非是大家辛苦一些,大家没有意见。

    不久后。

    先是三五十名民夫推着大车小车来到此地,把地面表层的杂草石料清理掉,过了两日,送来了几头牛,用牛来耕把地面犁松。

    慢慢的人越来越多。

    从三五十人扩大了十倍。

    各处凹凸不平的地面被挖开,然后进行平整,有用石磨来回压平。

    “开饭啦。”

    每天三顿。

    所有人的粮菜票上交给商行,商行出钱加上民夫们的粮菜票才能买回粮食和肉菜,每个人吃的都有定数,商行会补贴一些。

    一辆牛车上拖着三桶大米饭和一盆酱萝卜,还有一桶羊肉汤。

    每人两碗米饭,十根酱萝卜,五块羊肉块。

    萝卜与羊肉块都是切好的。

    大小差不多。

    谁也没有多,也没的少。

    不够吃怎么办?

    自己花钱买,光有钱不行,还得有粮菜票,连商行都搞不到多余的粮菜票,更不提普通百姓了。

    肉不多,有的吃。

    酱萝卜也不多,足够吃。

    两碗米饭也不少,能吃饱。

    可总觉得还能再吃点。

    唐牛把碗里的米粒都吃赶紧,汤也喝完了,两个碗筷干干净净的收起来,所有人需要准备碗筷,不用交换使用,也允许使用别人的。

    商号里的规矩大。

    唐牛东看看西望望,大多数人还在吃,只有极少数才像唐牛吃完了,虽然都在狼吞虎咽,可这几个人明显吃的更快些。

    “睡觉吧。”

    旁边的人打趣。

    谁会把自己的饭菜分给别人,自己不吃饱,给别人吃饱。

    唐牛不奢望。

    “睡就睡。”

    他把碗筷一放,真的倒头就睡。

    众人三三两两的在山头吃饭,吃完了饭有一个时辰的歇息,大多数人都像唐牛一样,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躺了睡,也有人靠这大树睡,还有人有心聊天。

    “节帅会不会当皇帝?”

    “可不敢乱说啊,别害死了节帅。”有人惊慌道。

    “嘁。”

    “大同军都攻打下代州,这里都是被攻下的,前几日咱们经过宁武关,那关的模样你没有见到?塌了那么大一块。”说话的汉子比划了下,惊叹道:“老天爷咧。”

    商行里招工。

    大家虽然觉得工钱低了,但是有吃饭的地方,还能有钱拿,如今的时节还能奢求什么呢。

    外头多少流民呢。

    来个各地各乡的人们汇聚在一起,天南地北的聊天。

    日子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

    一条条简陋的道路在开挖之中,各处动用民力合计五万以上。

    而大同还在打仗。

    “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忙碌中的曾直,闲下来的那一刻,想到大同最近发生的变化,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哪怕是百万人口的地方,动用五万人修路,两万人打仗,还有三四十万人在各地开荒.不但没有怨声载道,反而处处透露生机。

    实在是不可思议啊。

    区别在哪里呢。

    节帅还反对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生活在乡野,这难道不是理想的盛世吗?

    节帅却说这是取死之道。

    曾直想不通。

    但事实如此,大同的变化让他无法反驳。

    “中郎大人。”

    “中郎大人。”

    “什么事?”听到外头的叫声,曾直连忙站起来,他在朔州县外灰河一带,亲自盯着各处修路,番薯的计划,节帅亲自解释过,虽然不敢相信,但是节帅从来没有错过。

    那么当下道路修的越通畅,大同的根基越坚实。

    “有个叫做贾环的人从京城赶来,所有紧要机密告诉节帅。”

    “贾环?”

    曾直皱起眉头,这名字有点耳熟。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164/7681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