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红楼兵圣 > 第214章 欺人太甚

第214章 欺人太甚


永兴军内部仇视京营,所以赵雍在大同受到排挤,因为刚才的事情,令魏毅对此人印象不错,才改变了态度,愿意交个朋友。

    魏毅对大同知根知底,赵雍不清楚大同的局势。

    互市以前是严格按照朝廷的要求,后来逐渐失去了规矩,被地方所控制,每年年底的时候,送去大量的物资和金银到京城孝敬各家。

    以前各军镇主要是孝敬京城的勋贵们,贾府当然少不了各地的孝敬,贾府那么大的府邸虽然是朝廷所赐,可奴仆和富丽堂皇的装修却是贾府自己出钱。

    现在的贾府每年光奴仆的月钱还要一两万两,更不提以往风光的时候,各大小主子的开销,以及各类奢侈品的采购,只一把扇子都要花费千金。

    勋贵落败了,如孝敬贾府的逐渐消停,只剩下不多的几家,如粤海将军每年还在往京城孝敬,但孝敬的价值也越来越少。

    不用孝敬勋贵,不代表各地的孝敬会停,变了个对象而已,且输送的对象不但没有变少,反而更多了。

    勋贵是少数,吃相要好看点,后来勋贵的人数越来越多,吃相越来越难看,再后来换了个对象,结果人数更多的不可思议,谁还讲究吃相,能吃多少吃多少,管他其余的事呢。

    “张抚台新官上任三把火,定在六七月份要往京城输送一批,年底再输送一批,等于每年往京城输送两次利益,翻了一倍。”

    魏毅当街提起此事,小摊老板也习以为常,倒是赵雍怔了怔。

    这些个规矩,自己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在河西营呆了一年,再次听闻,竟然恍如隔世,生出了不可思议的错愕,反而是魏毅他们没觉得奇怪。

    赵雍发呆,魏毅不知其意,想了想,继续说道:“边关贸易就这么多,往京城多送了一倍,别处就要挤出来,各处的军饷按照以往的惯例,克扣了三成。”

    “啊?”赵雍惊道:“不是说在优先供应边关军饷粮草吗?”

    自己找御史要粮,御史是这么告诉自己的,自己毫不怀疑,只猜测此人在拖延自己,却没想到会是胡编的理由。

    见到赵雍大惊小怪的模样,魏毅笑道:“张抚台能留在大同几年?你把他想的太好了。”

    “不止于此吧?”

    “决定他能不能升官的在京城,他把大同打理的再好,需要花时间和精力,最后只便宜给他的后继者,他反而要冒着多做多错的风险,换成是你,你会怎么做?”

    赵雍答不上来。

    如果在河西营,自己肯定是以河西营为重,不在乎自己的利益,可现实让他醒悟,河西营只是河西营,大周还是那个大周。

    一年梦幻般的生活,差点让自己忘记了外头的残酷。

    想到这里,赵雍内心感慨,将军的本事,他是学不了的。

    魏毅很喜欢赵雍被自己震惊的模样,越发兴致勃勃,指点道:“军队还算是好的,张抚台毕竟不敢全然克扣,倒是今年的互市,在他的放纵下,商人们胆大妄为,竟然联手抬价了一倍。”

    说到此处,魏毅提起了冯庸,“因为你们的原因,被迫离开大同的冯节帅,他虽然也和商人们达成默契,却不会任由商人们乱来,多少以大同大局为重,如今按照抚台只看上头的做法,要不了两三年,大同陷入多事之秋啊。”

    赵雍皱起眉头,闷闷不乐道:“有本事不买我们大周的商品,买不起就别买了。”

    魏毅笑道:“你这是气话,人家离开了咱们的商品,连生活都维持不住,反正活不下去,怎么可能等死。”

    “不讲理了是吧。”

    “胡人为什么要讲理?他们又不读书,脑海里就没有讲理的想法,只有你我读了书,又或者一个身份,才有可能坐下来讲道理,而不是讲拳头。”

    这话倒像是将军以前说过的话,赵雍不再反驳。

    魏毅说服了赵雍,却没有感到喜悦,内心压抑,想到了大同的未来,只觉得愤恨,这些个外地来的官,眼里头只把大同当做可以压榨的地方,恨不得一口气榨干。

    从来没人在乎过大同的未来,别人可以不在乎,他们这些本地人怎么办。

    有些人倒是捞够了,狡兔三窟,早就在别的地方分族繁衍。可惜,魏毅想到自己出身贫微,如果不是冯节帅的原因,自己就算本事再大,也不过是个苦哈哈的军汉罢了。

    想到此处,魏毅不禁又开始痛恨起雁门关的京营,如果不是他们逼走节帅,节帅不离开大同,大同军镇才有未来,虽然苦点,总能活下去。

    “把鸡留下,每日取卵才是更长远的利益,可关抚台什么事?杀了生蛋的鸡,对他才是最大的利益,至于这里以后怎么办,他必然想着的是留给后人的智慧去解决,反正不关他的事了。”

    魏毅嘲讽道,露出不善的目光。

    赵雍忍不住吞了口口水,永兴军的确有人才,如果冯庸没有选择回京,而是聚众造反,从此人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同很多人还是支持冯庸的。

    所以,选择回京的冯庸,对比起大同读书人里头出来的张文锦,到底谁才是好人,谁又是坏人。

    军阀坏,还是读书人坏?

    赵雍感到了迷茫,以文制武,难道是读书人欺骗人的口号而已?

    突然,一阵马蹄声传来,两名骑手一边大喊,一边快马加鞭的骑马奔跑在快道上,往城里赶去,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

    戴权摊开兵部呈上来的奏疏,案台另外一头,摆放的是督察院送来的奏疏,太上皇手里拿着一片金圈嵌水晶放大镜,已经看完了督察院的,等看完兵部的,太上皇无声的笑了。

    周道丰安静的立着,一言不发低着头。

    太上皇看向周道丰的眼神,内心有些复杂,忍不住道问道:“你真不准备出声?”

    周道丰听到太上皇的话,抬起头露出茫然的眼神,此时的周道丰,从外表看起来不比太上皇年轻,不知道的还以为周道丰和太上皇是同一辈。

    太上皇盯着周道丰,周道丰想了一会,恍然大悟,说道:“他们说的没错,河套地区的叛乱,根源是冯庸和王信二人。”

    太上皇放下手里的金圈嵌水晶,不再理会案台上的奏疏。

    周道丰跟上太上皇的脚步,一边继续说:“冯庸在大同坐镇十余年,留下了许多隐患,加上王信在关外的胡作非为,看似大杀四方,实则如导火绳,点燃了大同这个炸药桶。”

    太上皇回过头,再次看向周道丰。

    此时此刻,太上皇发现自己有些看不透周道丰了,他到底是真老糊涂了,还是故意如此呢。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164/7700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