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红楼兵圣 > 第128章 河西营

第128章 河西营


晴空万里,宝石蓝天。

    炽热阳光照射入河西边的军营。

    王信带着几名亲兵,每人骑着一匹马,道路两边人来人往,能听到很多的外地口音,几人骑马前往东军右路的大本营。

    东军本部驻守通州,左右二路互为犄角。

    但是这个左右与常人所想不一样,而是坐北朝南,面向南方的左右,所以左路在东,右路在西,而不是人们所想的左路在西,右路在东。

    右路在京城与通州之间,左路在通州的另一边。

    而东路大本营又在河西小营与通州之间。

    通州本来应该是一座军城,后来因为经济的原因,以及多年的积弊累积,才有了今日的局面,王信也没有更多的看法。

    如果依然是当初的军城,那么也不会有今日的繁荣,养活了如此多的人口。

    所以保持平衡是最好的状态。

    同样的道理,王信既不想与总兵同流合污,实在是瞧不上,但也不想惹麻烦,所以今日去大本营拜见总兵,看能不能缓和一二。

    原本是荒郊野外的郊区,百年来因为城池的发展,建立了一片片的棚户区,又逐渐变成了楼台高阁,棚户区不停的外移。

    大本营所在的营盘,虽然还是城外郊区,但已经被市井片坊包围,虽然还有少部分棚子茅房等,更多的是砖瓦平房,又或者二层楼房。

    经过竹席搭建比人高的篱笆,视线豁然开朗。

    王信勒住马。

    史平等人虽然意外,却也熟练的控住身下匹马,稳稳的停在自家将军身后,纷纷顺着将军的目光看过去。

    一群乞丐似的人三三两两躺在各处晒太阳。

    浑身脏兮兮的,衣衫褴褛不堪,已经烂成破旧的布料,在微风中摇摇欲坠,与其说是穿的衣裳,不如说是一扯就会破碎成更多的布条。

    深陷的眼窝和黯淡的目光,有人看见了王信一行人,不但没有额外的神情,反而犹如木偶般,直直的盯着王信他们。

    有人看到他们,还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

    “妈了巴子,咱们老少爷们日日喝西北风,他们这些狗日的军官倒是吃香的喝辣的,打扮的人五人六,什么狗东西。”

    声音不大不小,倒也让人依稀听见。

    一群没有了规矩的士兵。

    或者说叫花子。

    史平等人倒不在意,从小也是这么过来的,只不过脸上神情恍惚,感觉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

    “走吧。”

    王信突然调转马头。

    “将军,不去拜见总兵了吗?”史平跟了上来,好奇的问道,“回营吗?”

    “回营。”

    王信吩咐了一声。

    自己的底线其实很低,对很多事很多人都是能接受的,因为看多了,也就习惯了,不再当回事。

    都说贾政是君子,但也有养了几个妾。

    那自己还看过养了上百个情人的。

    所以平常心最好。

    就像自己在金陵见张吉甫的时候,之前自己多少也听过一些张吉甫的派头,也没有当回事,比如那张吉甫一样使唤士兵,把军士当他家的下人使用。

    这种事古今中外也是避免不了的,谁又不是没见过。

    张吉甫能对这些士卒不错,吃得好穿得好,比那些把士兵当奴隶使唤的人强多了。

    其实已经达到王信的心里线了。

    犹如东南倭患。

    为了生存冒着倭寇的名,只要不做伤天害理的事,王信同样能接受,见到了还会枪头抬高三寸。

    可有些事实在无法接受。

    比如真倭寇。

    比如与倭寇同流合污,一起祸害百姓。

    这些人都要杀。

    然后就是总兵这样的。

    把兵带成这样,有什么底气出来对自己不满?

    像这样的人说好话,自己是说不出口的。

    所以王信改变了主意。

    不打算去见总兵。

    因为关乎到妹妹的婚姻大事,薛蟠到底还是上了心,这几日没有早出晚归,而是留在家里与母亲商讨。

    要说薛姨妈一家终归也是江南来的,哪怕在贾府一住多年,仍然保留了老家的风气。

    一家子聚在一起,薛宝钗羞的不行,毕竟只有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在,依然留了下来,坐在炕铺上,龟缩在角落里,薛姨妈坐在炕边,薛蟠在旁边的圆凳坐着。

    薛姨妈嘴上抱怨,“你嘴上没个把门的,当着你二叔的面说出来,引出了你二叔后面的话。”

    “妈妈当时也不拒绝。”薛蟠笑道:“儿子认为是好事,都说那王信不错,妹妹不也是夸过。”说完,向妹妹挤眉弄眼。

    薛宝钗不像之前,瞥了眼哥哥,不理会他。

    薛姨妈身子往前倾,伸出手拍了下炕边外的薛蟠,笑骂:“又惹你妹妹,看不打你。”

    薛蟠被打了,不但不疼,脸上还嬉皮笑脸。

    薛姨妈拿这个儿子没办法,实则喜欢的不行,女儿也懂事,心里头不知宽慰多少,这才认真道:“只是这事太过突然,虽然你二叔支持,可我还是不敢开口。”

    “妈妈是怕惹了姨妈生气?”

    “唉。”

    薛姨妈叹了口气,也算是回答。

    薛蟠正经了一回,看向薛宝钗问道:“妹妹在府上,不也是经常见那贾宝玉,没见妹妹放在心上啊,要不然妹妹给句话,选那贾宝玉还是王信。”

    薛姨妈骂道:“你妹妹又没见过那王信,如何让她来选。”

    薛蟠不以为然:“妹妹最有主意,虽没见过王信,妹妹不是说了吗,那王信谁见了都说好,必然是不差的,连二叔都夸他,能让二叔如此态度的人,一定不会差的。”

    这倒是。

    也是因为小叔子厉害,自己才得防着他,一早拖家带口来投奔姐姐,借贾府的名头压着他,让他不敢打大房的主意。

    薛姨妈听到儿子聪明了起来,心里不禁欣慰了许多。

    薛宝钗默不作声。

    仿佛寻常姑娘似的。

    薛姨妈却知道女儿心,自己女儿比一般女儿出色不知多少,不光是容颜,更有智慧,不管是愿意不愿意,都会有她的说辞,保管听的人挑不出理来。

    如今没有言语,倒也是正常。

    以女儿平日的言论,认为那王信不错,可也的确没见过,没见过的人,她又如何能放心。

    至于贾宝玉。

    薛姨妈摇了摇头,也是这些年带着女儿在贾府里住,贾府规矩大,这几年没见过外头的青年才俊,宝玉虽然脾性温和,可太过无能了些。

    女儿聪慧,心气也高。

    薛姨妈其实有了主意,“我写封信去问你的舅舅,你托人带去西北,一定要尽快,让你舅舅给个准信,到时候谁也没言语。”

    无论是嫁不嫁,姐姐和小叔子怪不了自己。

    “一二三四.”

    “齐步走!”

    河西小营虽然还没有正式结束休假,营中的气氛却逐渐提上来。

    这时。

    总兵府的司务来了,请见河西小营的将军。

    “祝司务。”

    王信命人请进来,自己在营房门口迎接,看到走过来的人,然后热情的主动招呼。

    祝桢虽然是个小官,但是负责军中的事务,位置不轻,而且性格也不错,所以王信并没有慢待对方。

    祝桢老远拱手上前。

    “王将军,恭贺恭贺。”

    “恭贺什么?”

    “王将军升官之喜,下官还没来得及恭贺,今日补上。”祝桢笑道。

    内心却在感慨。

    当初虽然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有才能,却没想到出头这么快。

    从都司到游击将军,虽然那只是升了一级,可地位却截然不同了。

    佐击将军是将军,都司也是将军。

    可这两者只是个杂号。

    游击将军不同了,属于真正的将军,何况王信还独领一营,更加名副其实。

    “里面请,喝茶。”

    王信笑着请了进去。

    等落座,命人上茶后,王信开始猜想此人的来意。

    祝桢说道:“右路这些年出个人才不容易啊,不应该内部不合,我也知道,许多事委屈了将军,可看在同在右路的份上,还请将军多担待一些。”

    王信隐隐知道了此人的来意。

    不过有些摸不准。

    是缓兵之计?还是有其他的阴谋?

    王信平静道:“我奉朝廷之命上任右路,担任右路游击将军,独领一营,当守本分,带好兵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谈不上有何委屈。”

    管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自己是游击将军,连提督都免不了自己的官,虽然总兵是自己的上官,可他实力不行,自己并不怕他。

    犹如历史上辽东的李成梁。

    李成梁把那些不听自己话的将领,故意送到前线战场上出卖害死,前提是李成梁的实力强,能保持辽东的稳定。

    就自家总兵手里的那点人们,王信丝毫不在乎。

    这就是打铁需要自身硬。

    自己腰杆子硬,很多事说话就能有底气。

    祝桢感受到王信的年轻气盛,笑道:“以将军之能,的确没人委屈的了将军,总兵那边其实也知道将军的才干,不过军中上下有别,有些事还请将军多担待。”

    “需要我担待什么?”王信问道?

    “有些人眼红将军,有些人嫉妒将军,可不遭人妒是庸才,将军自也明白此理,我回去会好好劝劝总兵,将军也去主动向总兵服个软,没有什么事情是解不开的。”

    “我不明白。”王信问道:“听说前几日李威都司来过我营地,留下几句莫名其妙的话,难道与此事有关?”

    祝桢点点头,解释道:“李威都司回去后,告诉总兵说,‘将军以公务忙为由,没工夫见他。’”

    “好一个掐头去尾。”王信忍不住笑道:“此人明明是个武官,倒像个文官。”

    祝桢一下子明白了,高兴的笑道:“既然如此,将军何不去向总兵解释清楚,免得总兵误会将军,徒增事端。”

    王信摇了摇头。

    见状,祝桢大奇。

    “冤枉我的人,比我更知道我的冤枉,所以解释有用的话,世上如何还会有那么多冤案,此事就这样吧,我只尽好我的本分就行。”

    王信无所谓。

    想好让自己低头,自己要看人的。

    祝桢无话可说,自己这趟白跑了,无奈道:“无论将军信不信,我这趟来,背后没有谁的指派,我是真不愿意右路内讧。”

    王信皱了皱眉。

    倒不是怀疑祝桢,祝桢是右路多年的老人,肯定知道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事,一口一个内讧,难道那程宏接下来要出手对付自己?

    谁给他的底气?

    难道是忠顺亲王?

    王信有些摸不准。

    不过话已至此,对祝桢的感觉还比较好,所以王信主动送祝桢离营。

    祝桢路上说了几句,多少希望能让眼前年轻将军改变主意,听到营里的号子声,逐渐被吸引过去视线。

    一排一排的军士。

    走路犹如一个模子出来的。

    三十人一队,每队操练,三队一哨,每哨一片。

    祝桢知道王信有才,带兵有方。

    只是认真的仔细看,看得这么近,身在其中,别有滋味,有些停下了脚步,王信也不催,陪着祝桢观望,顺便自己也看看士兵们的水平。

    “河西营每日都是这么操练?”

    祝桢呆呆问道。

    “也不是,隔日一操。”王信笑道:“而且每旬操练的也不一样,有大科目,大科目里又有小科目,还有整体操练,局部操练等等。”

    “练的过来?”祝桢不可思议。

    “前番因为战事的原因,虽然实战比训练效果更好,但伤亡不可控。”王信认真道:“所以练不过来更要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祝桢默默的重复了一遍。

    又忍不住看向校场。

    校场的地面平整很平,打理的非常干净。

    士兵们穿着破烂的便服进行操练,但是士兵们的精神气很高,负责操练的校官们一个个神情严肃,连口号的声调都是一致的。

    祝桢终于清醒过来,眼神有些变化,复杂的说道:“下官有些理解,为何将军带的兵与众不同。”

    “都是寻常人,怎么会不同。”

    王信摇了摇头。

    人还是一样的人,不同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

    是残兵败将,又或者战无不胜,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能做到。

    自己的确是做不到的,可自己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倒也是另辟蹊径,依然打造出不同的环境,比如一个声音,一个思想,团结一心。

    祝桢又看了看河西小营,更加不想右路内讧。

    王信却无所谓。

    首先,自己要是与总兵一团和气,提督朱伟就不满意了,其次,自己也看不起总兵,选队友是一定不能要猪队友的。

    最后。

    就算要合作,也是找强者合作。

    所以自己选的是朱伟。

    朱伟现在是最大的枪杆子,自己为啥不与他合作,要去与程宏合作。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164/7709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