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契丹人的那场大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一
推荐阅读:只想躺尸的我被迫修仙 战锤:刚统一帝国,你说是40K 我的神级词条都刷满了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三国:王业不偏安 天子宁有种 人在诸天,寄生成道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猎魔人:我有一只红葫芦 都重生了还混娱乐圈?
宋煊瞥了贾昌朝一眼:
“贾讲书说笑了。”
贾昌朝原本以为宋煊后面,还会进一步解释什么之类的。
结果这句话说完之后,人家什么话都不说。
一句话让贾昌朝的试探全都落了空。
不知道要再提起什么话茬来。
贾昌朝于是也只能学着宋煊在一旁负手而立。
他是想要抱宋煊大腿,奈何宋煊现在处事颇为老练,丝毫没有给他任何表现的机会。
现在就是有教授孩童这么一个用处,贾昌朝明白自己还需要再继续等待时机。
毕竟在官场上十分忌讳交浅言深。
贾昌朝吃饭的时候才突然醒过味来。
毕竟他同宋煊目前的关系连好友都算不上。
顶多是互相帮忙的点头之交。
关系也是从大儒孙奭那里论来的。
如今人家宋状元怕是大娘娘眼里的红人,连姻亲之家都被他给收拾了,大娘娘就算有意见也被驳回了。
放在以前,哪有这种事啊?
反观自己,好不容易被老师孙奭给举荐上去,结果没过一个月,就被踢下来了,前途一片黑暗。
贾昌朝暗暗叹了口气,倒是自己显得过于急切了。
下午的时候,待到工匠把铁炉子等全都送来县衙之后。
宋煊指挥人先把一个小炉子用引火之物生起火后,再放进去一些小煤块。
“大官人,看样子要完全着起来,怕是要用许久的时间。”
“不错,使用的时候最好不要让火落了,要不然每日总是引燃也要耗费不少木柴。”
宋煊应了一声,如今又没有干燥玉米骨和秸秆等用来引燃煤炭。
若是每日生火那也是一件耗费不小的事。
围观的人也不少,贾昌朝忍不住开口:
“宋状元,难道冬日便要给孩童使用这个石炭吗?”
“不错。”
得到肯定回答后,贾昌朝连忙凑上前去,压低声音:
“宋状元虽说石炭冬日取暖虽然便宜,但会出现中毒事件呐。”
贾昌朝并不觉得宋煊是一个不舍得钱财之人,没必要给衙役吏员的孩子搞这种危险的事情。
是不是谁哄骗了他?
“贾讲书,我是想要推广此物的,我县衙若是不优先用起来,岂能让其余人信服?”
“啊?”贾昌朝眉头紧锁,不明白宋煊如此做的缘故。
宋煊依旧瞧着众人道:“我也会在我的办公用房搞上此物,冬日一同靠此物来抵御寒冷。”
“到时候吏房也都要安装,若是有人不愿意,本官也不勉强。”
如今宋煊在开封县衙内说一不二。
虽然大家心中都有疑虑,但是他一开口,那绝对没有反对之人。
只是听到这个决定,难免心中会打鼓。
“我知道,你们都害怕烧石炭中毒烟而死,其实本官也害怕。”
宋煊如此言语,周遭人笑了几声,又赶忙闭嘴。
反正宋大官人平日里一般都不怎么摆谱。
只要你别犯下太大的错误就成。
对于这种事情,安俊等吏员也是接到过这种死法报案的。
所以即使石炭价格低廉,目前东京城内也极少有人使用。
硬扛一扛虽然冷,但兴许能活下去。
可是一旦中了毒烟,就算是不死,那身体也会遭到损坏。
如此风险大的事,当真没有多少人愿意干。
虽说百姓们习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但东京城的百姓还是愿意继续苟活下去的,明天也有酒就更好了。
“不过你们都知道,本官向来聪慧,想到了避免因为烧石炭取暖中毒烟而死的法子。”
宋煊环顾众人笑道:
“若是此法有用,自是可以往外推广出去。”
“冬日这东京城内冻死的百姓兴许就能少上许多,到时候可以惠及大宋百姓。”
“我等就知道大官人绝不会无的放矢。”
“就是就是。”
“大官人是何等的聪慧之人,岂是你我能够揣摩的?”
宋煊直接宣布,大家可以用亲身经历针对这套取暖设备,提出建议或者改良的方向。
若是确信可以改进新炉子上,那县衙就会对应的发出奖赏。
有宋煊这话,众人便越发感兴趣起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冬日烧炉取暖本来就惠及自己的,要不然县衙也没有多少木炭可以给他们烧。
全都紧着几位上官。
朝廷下发的取暖费那也不是给小吏所用的,他们还需要给上官贡献“炭敬”。
当然了这是在明清时代的雅称,在大宋可以叫做“冬仪”。
总归这种馈赠以及贿赂的行为,在哪朝哪代都无法避免。
县衙内的众人登时喜笑颜开,纷纷叫嚷着先安装到自己的办公房内,他们要好好研究一二。
宋煊让齐乐成下发他写好的注意事项,此炉子适合贫者之家,不适合富贵人家去用。
县丞周德绒仔细阅读后:
“大官人,如何不能让富人家去用?”
“若是推广出去。”
“不必。”宋煊倒是也没隐瞒:
“富人的房子都建造的太好,尽管我这个法子通过管子能释放出十之八九的毒烟到室外,可是仍旧会有一二成的毒烟聚集在室内。”
“若是白天可以每过一个时辰打开一两扇窗户通风一刻钟,能够避免中毒烟。”
“可是夜里,再怎么安排人值守,吸收的毒烟太多,守卫之人也难免会出问题,率先中毒倒地,无法呼救。”
“但是平民百姓的家就不相同,他们多是茅草土屋,漏风严重。”
“即使有这么十之一二的毒烟,也会从房间里消散出去。”
“不至于夜里睡一觉,就全都中毒烟而亡。”
贾昌朝立即反应过来了。
这种毒烟根本就没有解决办法,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开窗户通风。
富人用木炭,贫者用石炭。
宋状元针对贫者买不起木炭和木柴,才想出用这种石炭来过冬取暖的事。
“宋状元此举若成,当真是可以活民无数。”
贾昌朝在一旁赞叹了一句。
周德绒本来也想要用这个新鲜玩意在家,这样过冬就能省钱。
可是一听宋煊如此“科普”,他当即明白了,还是要老老实实的烧木炭来取暖吧。
谁让自家房子建造的一丁点都不漏风呢?
诚如宋大官人的解释一样,就算安排人看护,看护的人直接中毒烟倒地无法喊出声来示警,他们这些富贵之人夜里睡觉就直接死了。
风险太大,还是给贫者用吧。
“尔等要谨记这张使用法子上的各种注意事项。”
宋煊又跟他们说在使用过程当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加在注意事项上,行之有效依旧是会发出奖赏的。
于是这十个铁炉子,还没开始分发,便纷纷叫嚷先搬到自己吏房去。
甚至连牢头毛朗也来争抢。
他的监狱冬日冷飕飕的,一直都漏风,许多犯人依靠在一起发抖取暖,要么就抱着点稻草。
至于烧木柴取暖,想都别想。
狱卒们还不够用呢,怎么可能会给犯人用上?
虽然朝廷会保证犯人在牢里的基本生存,但这份拨款也会被狱卒们瓜分,都属于潜规则。
谁敢上告?
所以牢房里搞这玩意,完全不用害怕。
他们以往冬日取暖也是用石炭的。
只不过没有这种炉子先进,多是用放烙铁的刑具来烧石炭取暖。
宋煊只是让工匠们先安装,今日没抢上的,明日他们再来领取。
反正谁先用了,也不一定能够立即有好的建议能够马上提出来。
贾昌朝也在看着,比如那个炉子上的水壶水烧开了,要立即拿走,千万不要让水大量浇到正在燃烧的石炭上,会产生许多毒烟。
他不知道宋煊是怎么得出的结论,总感觉他是用石炭设计杀过人似的,才能有这种经验。
毕竟这都算是生存经验了。
依照贾昌朝对宋煊的了解,他都宋城及时雨了,怎么可能手里没钱花呢?
冬日里定然是用不上这石炭的!
那到底是谁教给他的法子?
贾昌朝想不明白自己心中的疑问,他也不好追问宋煊。
更何况这个法子管用不管用,还需要时间来确定呢。
若是放在以往,这群教室里的孩子大多手脚上都会有冻疮,也不清楚今年这种情况会不会有所改观。
像这种生炉子的粗活,贾昌朝是不会去做的。
毕竟许多富贵人家出身的人,才会养长指甲,并且东京城内还有专门的“美甲店”。
无论男女都可以前往美化一下自己的指甲。
这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告诉众人我用不着干粗活。
像县衙里的这种事,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瞒人的。
毕竟宋大官人如今是整个东京城热议的话题。
这一百万贯的冲击力,当真是极大。
现在宋大官人又开始推行这种石炭给贫民过冬使用,可以减去十之八九的毒烟。
并且有人把宋煊说的那些话也全都传播出去了。
自然是引起一阵热议,这石炭是好东西,可偏偏有毒烟。
许多因为烧石炭而死的例子,在众人耳朵里传来传去。
这种话题,也是宋煊有意挑起来,并且差人传播出去,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减少使用的阻力。
再加上那番富人不能用,因为房子建造的太好之类的话,更是让不少权贵富商都觉得受用。
若是他们与贫民用一样的东西,如何能彰显自身的身份?
不仅开封县衙用起来了,连带着给窝棚也上了几个作为试验,让百姓们去接受。
甚至还有县衙的吏员去宣贯如何正确的使用炉子。
毕竟工期就要结束,大官人会派人送他们返乡,这个铁炉子等一套事借贷给他们使用的。
明年开春之后还是要回来继续干活,把铁炉子还回来的。
石炭价格低廉,他们这群灾民利用工钱也能买得起,能够安然渡过寒冷的冬季。
诸多百姓对宋状元的话,大多都是深信不疑的。
像这种能排出去十之八九的取暖工具,还购买更加便宜的煤炭,着实是让他们欣喜,冬日也能活下去。
北宋开封府周遭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了,要不然木炭的价格也不会上涨的厉害。
宋煊既然想要宣贯这种取暖的法子,自然是想着尽量减少因为这种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例子。
因为他确信,就算是在怎么宣贯,也会出现中毒死人的案例。
事情不发生在自己头上,谁会真的吸取他人的教训啊?
但是事情发生之前,宋煊还是要让人去宣贯的,让他们牢记使用法子。
许多人都是文盲,写个小册子很难。
学子陈希亮来拜见宋煊。
“宋状元,我听闻您在大力宣扬用这石炭取暖之法?”
“不错。”
宋煊给陈希亮倒了杯茶,顺手给他的两个跟班侄子也倒上。
三人连连道谢,他们着实没想到宋煊会如此“礼贤下士”,一时间有些惶恐。
但是陈希亮一点也不怯场:
“虽然我知道宋状元派人大力宣扬,但是我认为依旧还会出事的。”
“你说的没错。”
宋煊有些意外的瞥了陈希亮一眼。
毕竟任何政策要彻底的执行下去都很难。
大宋更是皇权不下乡,村落组织也较为松散,还不如大明呢。
至少大明的时候宗族文化已经趋近成熟。
朱元璋还让地方乡老参与进来,许多事都不要来告官,他们内部自行解决就成。
如今大宋是继承了五代十国,百姓才刚刚稳定下来不久,宗族的力量尚且在缓慢恢复当中。
地方上还是要靠“土豪”来进行治理的。
宋煊放下手中的茶杯:
“我也为此烦恼,但是只能不断的派人宣贯,让他们谨记,避免出现伤亡情况。”
“毕竟冬日里过于寒冷,这群灾民能够领取一些粮食回到家乡,可是也需要有取暖的物件才行,要不然迟早得冻死。”
“宋状元爱护百姓之心,在下佩服。”
陈希亮行礼后又马上开口:
“宋状元既然已经安排灾民的子嗣无论男女都进入国子监学习识字,如今他们大多都认识了几十个字,聪慧者也有上百了。”
“宋状元可以把这些炉子安到国子监的房屋当中去,让这群启蒙的孩童牢记各种注意事项。”
“待到他们回乡之后,也能及时纠正父母的所作所为。”
“嗯,好主意,我都没想到这一点。”
宋煊抚掌大笑,不断的称赞着陈希亮。
若是放在以往,这些孩童定然没有什么话语权,但是他们“读书”了。
有了这个buff加身,那地位就不同以往了。
宋煊稍微思考了一会:
“这样吧,待到分别之前,你们要给他们留寒假作业,按照识字多少用优、良、合格等来判定他们的成绩。”
“冬日在家里也要练习写字,教授他们家里亲人名字是怎么写的,诸如这种的。”
“我会差人购买一批纸张和笔墨,到时候你们分发给这群孩童,反正他们父母在冬日里也无太多的事。”
“他们在家里搞点沙子,甚至炉灰在屋子里练习写字。”
“好好好。”
陈希亮也是连连点头,觉得自己帮到宋煊,那心里别提多痛快了。
“我唯一有些担忧的是国子监的屋子建造的有些好,总是在里面待着,不通风也容易出问题。”
陈希亮听到这个担忧,也是紧皱眉头:
“宋状元,怕是夜里要派人专门看护了,若是我等在里面睡觉,那也需要开一个窗户才行。”
“不错。”
宋煊点点头,倒是没有笑出来。
他们这种背井离乡想要科举的学子,冬日在东京城也是挺难的。
宋煊也明白陈希亮的小算盘,倒是也正常。
没有硬撑着说不冷。
“夜里睡觉,你们还是要开窗户的。”
宋煊把一旁的注意事项等纸张直接拿过来,推给陈希亮。
让他带走誊抄,不止教给那些孩子,其余人也都要学习到位。
宋煊在这里为了推广贫者冬日过冬取暖利器,宋庠也在积极治理祥符县。
县尉班峰前几日带头来后,他就不来了。
钟五六便成了领头人,他按照班峰的吩咐。
自是带着人主要起震慑作用,至于上手抓贼,除非是撞到他们手里,否则绝不会多管闲事。
宋庠也是得到手下的如此汇报,但是他也不在意。
本来就是要借着宋煊的威名来震慑宵小之辈的,剩下的事自然是要他们本地的衙役去做。
所以这几日宋庠记录功劳后,也直接开启了“赏钱”大法。
这些钱还是他从大娘娘那里求来的。
相比于前任知县陈诂,宋庠如此操作,一下子就点燃了祥符县衙役的热情。
眼前的这位宋状元也习惯发钱,还同宋太岁是亲戚关系,说明咱们祥符县的好日子也要来了。
至少有大饼可以吃进嘴里,这群人干的越发起劲。
如今他们压着这群犯人直接去清淤,否则时间越久清淤就越难。
钟五六等开封县衙役也是站在一旁随意的站着,互相打赌今日有没有人会趁着放饭的时候逃跑。
毕竟祥符县的宋知县,他可没有提前跟禁军打招呼,来此地巡逻,少了一道保险。
更不用说这帮犯人干活,还没有工钱拿,只能用来给他们减少刑期的时间。
宋庠如今就靠着“救济”,而且也不多,目前也没有什么经济收入来源。
他打算先把祥符县的沟壑清淤之后,做出点事情来,他再跟本地的商户按照宋煊说的分期付款的法子收税。
钟五六等人回来后,与宋煊汇报了一二。
宋煊只是点头并没有在意,他觉得这种事,只要肯做,宋庠又有大娘娘的照拂,定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此时的契丹国内陪都中京。
皇宫建造的颇为奢华,又有汉人工匠的参与,自是有大辽的风格又夹杂着汉风。
耶律隆绪当皇帝很多年了,他先前也跟赵祯一样,有母后执政。
他母后萧绰与韩德让是有点说不清楚的关系。
当然了,即使他们有确切的夫妻关系,那也是不违反大辽的风俗。
现任大辽皇帝耶律隆绪的皇后萧菩萨哥,因为擅长琵琶,与宫里的两个精通调琵琶的琵琶工私通。
此事都告到皇帝耶律隆绪面前了,他也无所谓。
在贞洁烈妇这方面,契丹人还是不怎么看重的。
蒙古、吐蕃都会差遣妻女待客,生下孩子就会使得自己部落血脉更加健康。
这种习俗往前推一推,那也是存在的。
当然了,萧菩萨哥的生出来的儿女全都死了,也不知道耶律隆绪有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待到耶律隆绪亲政后,他东征西讨,也算是让辽国的实力大幅度上涨。
只不过因为年纪大了,又害了消渴症。
整个人都病怏怏的,而且也变得瘦弱起来。
他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四季都要去各个地方游走一番,展示大契丹皇帝的勇武。
前些日子得到消息,说是宋人手中有从大唐遗留下来的海东青。
耶律隆绪整个人都来了兴趣,特意叮嘱耶律狗儿以及吕德懋,让他们把这件宝贝给带回来。
紧接着耶律庶成又传回来了确切消息,详细的描述了此物,并且还画了画像。
这就直接把耶律隆绪的心给吊起来了,命令他配合吕德懋把这件宝贝给买回来。
宋人不识货,我大契丹如何能不识货?
耶律隆绪觉得此物若是真的,那便是上天对他的垂青,说明还能活上许久。
耶律庶成就是被他派去中原搜集医书的,就是想要治疗他这个消渴症。
看样子此子运气当真不错,还真给我带回来了这个治疗消渴症的法子。
若是此等宝物落在自己的手里,想想就觉得高兴。
没等耶律隆绪再做美梦,就接到了耶律狗儿接连的两封信。
一封是他们以一百万贯的价格买下来了,大概要动用三年的岁币。
耶律隆绪作为皇帝是不差钱,但是一下就要付出三年的岁币,还是让他有些肉疼。
这岁币他每年都要依照皇太后遗留下的办法去分润。
这并不是皇帝的私产,属于国家财政!
一部分要用在皇室宫庭上的各种消费。
一部分要赏赐给大契丹的军政体系,特别是南京方面的驻军。
他们的算计是以宋人之财,防宋人之兵,这部分钱是万万不能少的。
还剩下一部分,是分给后族萧氏、皇族耶律氏、其他部落首领。
如此一来,大家都能吃口肉。
不至于在苦哈哈的耗费人命去打草谷了。
毕竟打仗可不一定能够总是赢下去。
宋人虽然进攻能力不足,但是防守能力,还是能够吊打契丹人的。
面对宋朝的防御,这草谷也不好打的。
现在不动刀兵,每年就有大批进账。
宋辽双方和平共处这么多年,下面的人几乎也不会叫嚷着再去打草谷了。
每年的这笔岁币是大辽皇帝能进行政治再分配,维护统治联盟的重要工具。
如此一来,各个部落的首领才能紧密的团结在大辽皇帝身边。
三十万岁币对于宋朝的税收是小头。
可是对于契丹人而言,那就是一笔巨款!
猛然间没了三年的岁币分润,耶律隆绪觉得自己是有些压不住这群人的。
毕竟他现在年老又患了病,若是年轻无病,他有这个自信压住其余人。
现在这件事在一些高层内已经传开了,他们都蠢蠢欲动开始试探起来了。
如此天赐的宝贝他想要得到,又不想付出三年的岁币。
好在事情没有让耶律隆绪纠结太久。
因为耶律狗儿再次传回信件。
不等他答应,宋人先不答应什么三年岁币之类的事。
总之按照当年签订的盟约,那必然是一年给一年的岁币,不可能预支,也不可能不给。
所以现在只能用一年的岁币外加在国内筹措的金子来购买。
要么就是筹措十万两黄金,今年的岁币还继续下发。
在辽太后萧绰的治理下,同宋朝进行了和谈,又提拔韩德让等大批汉人帮她治理。
所以辽国的国库是较为充盈的。
但是耶律隆绪亲政后,这么多年南征北战,再加上大兴土木。
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国库自然是没多少钱。
要不然每年三十万岁币要没了,不经过他们手里花出去。
在东京城那群贵族们也不会激动的反对,还要专门给国内写信告知。
希望他们劝说陛下,放弃这个“损失大批钱财”的想法。
太贵了。
辽国是有些撑不住这么大花费的。
可是这种事,还没有确切消息传回来。
自然没有人敢当出头鸟来劝谏晚年的耶律隆绪。
他现如今因为疾病的困扰,脾气可是不太好。
有点眼力见,想要保住自己富贵之人,都会奉承一位晚年的皇帝。
要不然他还要带你这批臣子一起进入陵墓呢,这种事在大辽又不是没有发生过。
当然了,耶律隆绪没有这个想法,他死之后通过焚烧大量的珍贵物品来陪葬的。
但保不住其余人会这么想啊,让他们这些惹怒皇帝的臣子,先下去一步等待皇帝归天。
耶律隆绪靠在一旁,他想要喝水,但是被御医警告,要控制每天的饮水量。
皇后萧菩萨哥带着太子耶律宗真(养子)在一旁监督,要不然谁敢阻拦大契丹皇帝喝水啊?
萧菩萨哥所生的儿子全都死了,耶律宗真是皇妃萧耨斤所生,过继给皇后做养子。
皇后与皇妃是出自不同的萧氏。
但是祖上都是属于述律平那一支子的,她们二人与祖上关系更加亲近的还是萧耨斤。
萧耨斤一直都在谋夺皇后的位置,但是耶律隆绪对萧菩萨哥感情很好,这么多年的少年夫妻走到今日。
再加上萧菩萨哥那也是才艺双绝,绝非萧耨斤能够撼动的。
耶律宗真自幼在萧菩萨哥身边长大,对她极为恭敬,萧耨斤更是愤恨儿子不知道亲娘是谁。
“陛下,如何又这般愁眉苦脸,莫不是南朝那里出了事?”
听到皇后的询问,耶律隆绪把信件交给萧菩萨哥看。
大辽皇后、皇太后都是能参政、掌政的。
萧菩萨哥看完之后,顺手就给养子耶律宗真看,也是培养他。
“陛下,倒是省去了安抚朝中大臣的麻烦。”
萧菩萨哥知道皇帝在发愁什么事:“只是这六万两黄金,一时半会很难凑齐。”
“不错。”
耶律隆绪叹息道:
“母后执政二十七年,国库充盈,随意赏赐旁人,都大有余量。”
“朕亲政不足二十年,如今国库空虚,想要买一件绝世珍宝,都不能立即拿出钱来,如何能够不忧愁?”
“可是陛下亲政期间,我大契丹疆土扩大许多,四方全都臣服,大辽国力不断上涨。”
“战士立下功勋,难道陛下就要不舍的花钱,导致如同宋太宗一样功亏一篑?”
虽然大宋的历史没有特别记载宋太宗驴车漂移的史实,但是作为老对手的大辽,可是详细记载了。
而且针对俘虏的宋军士卒,也是详细的询问过待遇。
宋太宗他灭了后汉,本来该赏赐的钱没发下来,又继续进攻大辽。
那士卒可不是不干了。
五代遗风,真以为白说的?
“那朕不可能干这种糊涂事。”
在花钱这方面,耶律隆绪还是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的。
要不然也不会把他老母亲辛苦积攒的家当给搞空了。
“陛下,是否真的想要这件价值百万贯的宝贝?”
“当然了。”
耶律隆绪点点头:
“如此珍宝,宋人不懂,自是上天垂青于朕,况且耶律狗儿已经交了四十万贯,还派来人共同看守,以防万一。”
“若是朕明年五月不能凑齐这六十万贯的钱财,不仅前面四十万贯都无法拿回来,反倒会让宋朝上下都小觑我大契丹,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
如此贵重的物品,是通过公开拍卖得到的,自是大涨契丹人的威风。
此事一经传开,耶律隆绪都能想象得出来那些宋人的嘴脸是何等的难看。
那个叫宋煊的年轻状元,还是曹利用的女婿,本想用三年岁币,怕不是也被朝中宰相给抨击来着。
所以才会坚定的要现金,不要明后两年的岁币。
“父皇,这个叫宋煊的状元,我听闻他是连中三元,又听耶律庶成言语对他颇为钦佩。”
耶律宗真主动开口道:“此人颇为聪慧,难道也是一个贪财之人?”
“哈哈哈。”
听到儿子询问,耶律隆绪很愿意传达一些御人之术:“你知道萧何吗?”
“知道。”
得益于耶律阿保机的缘故,他们这些耶律皇族对于汉初的故事要比大唐的故事还要清楚。
“萧何这种臣子尚且需要自污来让皇帝放心。”
耶律隆绪手里捏着宝串转圈:
“像宋煊这样的臣子,虽说不会效仿萧何,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喜欢读书、作词、赌博,押妓。”
“兴许这宋煊的爱好,便是赚钱扬名之类的。”
“不过也不用禁止他们如此,臣子有私欲是好事,若是他无欲无求,要么想要青灯古佛。”
“要么,他就是惦记你屁股下的皇位了,所以要经营好名声。”
耶律宗真懵懂的点头,又不是很明白,臣子怎么能惦记皇位呢?
在大辽,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皇帝必须姓耶律,皇后必须姓萧。
要不然天下共戮之。
耶律隆绪的第一任皇后,那也是姓萧,被废了。
“你记住,有缺点的人,才会更加的容易被你给驱使,听从你的命令。”
“儿臣记住了。”
“这宋煊虽然是个状元,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可耶律庶成打听过,他家里不是贵族出身,而是小民,偏偏父兄还是赌徒。”
“他们父子兄弟情深,如此喜欢赚钱,怕不是要替父兄还债啊!”
“父皇说的有道理。”
耶律宗真啧啧两声:
“我素来知道宋人的科举考试是有着极高的难度,想来宋煊应该是个聪慧之人,未曾想竟然还有这样的身世,那他喜欢赚钱,就十分说的通了。”
“不错。”
耶律宗真连忙应声:
“所以我有些怀疑,是不是宋煊他提前布好的局,专门针对我大契丹的。”
“哈哈哈。”
耶律隆绪登时大笑起来。
他才不相信曹利用的女婿能有这等本事呢!
就算是曹利用,他也没有这份心机。
尤其是耶律隆绪了解大宋的潜规则。
寻常状元都会成为宰相的女婿,更何况连中三元呢?
普通进士都不会选择武将之家。
宋煊这个连中三元的状元竟然成为武将的女婿。
可见此人在大宋,是何等的不受那些宰相与文官的待见,才能被曹利用给捡了便宜。
“父皇何故发笑?”
“我笑我儿不了解大宋的规则,待到你学习完我大辽的各种政务,还是要多亲近汉官,通过他们与谍子了解宋朝的各种规则。”
耶律隆绪擦了擦自己笑出来的眼泪:
“如此一来,兴许还能拉拢一些宋臣为你所用。”
萧菩萨哥一听皇帝要儿子亲近宋臣,她心里是不乐意的。
她本来十分信任投奔大辽的宦官赵安仁,结果竟然是萧耨斤安插在她身边的探子,此事着实是让她异常暴怒。
要不是皇帝在一旁说和,她都要把南人宦官赵安仁给五马分尸,叫他尝尝什么叫背主的下场。
“为我所用?”
耶律宗真点点头,又笑了笑:
“那看样子这宋煊兴许在南朝不够受宠信,若是为我大契丹所用,不知道那些宋人会是什么难看的了脸色。”
“哈哈哈。”
父子俩大笑一阵,从只言片语当中觉得宋煊成了武将女婿这件事,可以为他们所利用。
毕竟这也太不符合常识了。
耶律隆绪本想嘲笑宋煊没有那份算计他的心机,左右不过是一个弱冠之人,能有什么太多的心眼?
参加科举的那些读书人,他这辈子经历了不知多少这样的臣子。
哪有什么太多的能臣干吏啊?
左右不过是为了保证燕云十六州之地的汉人不会反叛大辽,给了他们一点上升的渠道罢了。
待到笑完之后,耶律隆绪又叹了口气:
“这六万黄金,看样子还是要让臣子们好好凑一凑。”
“让他们凑钱,不如直接让高丽、女真等地多奉上供奉才好。”
耶律宗真认为就算是跟大臣要钱,他们也会逼迫下面的人去凑钱。
“不。”
耶律隆绪盯着儿子道:
“你不要去直接控制那些贱民,要不然这批臣子做什么用?”
“有什么事让他们去做就成,过程不重要,你只要结果,明白吗?”
“儿臣明白了。”
耶律隆绪点点头,吩咐萧菩萨哥去通知所有人开会。
明年三月,要凑足十万两黄金,也该让这群人动一动了。
大臣们对于皇帝的吩咐,自然是满口答应。
只要不动属于他们的岁币就成,今年的岁币还给他们拿来用。
至于去搞钱,自然是压榨其余部族啊。
于是命令下发到各个征集赋税的人手里,便是要求在明年二月,凑足二十万两黄金。
一部分给皇帝,另外一部分他们正好借机往自己口袋里装。
如今各处都在筹备过冬的物资,大辽处于更北方,寒风来的更早一些。
大辽的各个“收保护费”的使者就前往各个部落,宣布要征收更多的税。
千言万语就汇聚成加钱二字。
大契丹皇帝的命令,谁敢违背?
就这等被收税的部落,用不着跟皇帝说一声,就能把你们全都灭了,还能报剿灭叛乱的功劳。
羊皮子、各种珍宝、以及黄金,全都要比往年多三四成,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整个辽国底层,都弥漫着一股子绝望以及衡量要不要反叛的纠结气息。
因为税突然加重,实在是压的他们喘不过来,简直是飞来横祸。
大辽周遭部族叛乱,那也是家常便饭。
许多人都不愿意当顺民,又没有统一的领导,他们根本就打不过。
毕竟这么多年大辽南征北战,打下来的赫赫威名,还是让他们心有余悸。
契丹周遭部落叛乱是经常有的,但全都被镇压了,没有意外。
这就让许多被剥削的部落,不敢轻易反叛。
他们只能哎声叹息,要么想办法筹措满足契丹人的收税使者。
要么就尽早的逃走。
可是这大冬天的,他们往哪里逃呢?
契丹贵族才不会管那么多。
总之属于我的利益,绝对不能受到一丝一毫损失。
不仅不能损失,我还要趁着“严寒的环境”多捞一笔好过冬呢。
至于大辽底层的那些贱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是死是活。
关我们什么事?
谁让他们生来就是贱民,而不是贵族呢!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636/7678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