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浪子,怎么被天仙改造了? > 第598章 电视剧血牛女王坐航母出海,以及白

第598章 电视剧血牛女王坐航母出海,以及白


第598章  电视剧血牛女王坐航母出海,以及白起之死!(为雪糕加更)

    【PS.请关注文末/本章要配图看】

    当《太平书·苍茫》第二集片尾曲悲怆悠远的旋律最终消散,屏幕暗下,2010年9月初的全球文化图景上,已然深深烙下了一部中国史诗的印记。

    它几乎和《球状闪电》无缝连结,在这部中国科幻电影逐渐退场之际,接棒成为了一部新的现象级作品。

    对于西方观众而言,与第一集带来的文明古国的新奇感不同,第二集所呈现的历史悲剧的无力感与政治棋局的冷酷,引发了更深层次、更广泛的思想海啸。

    智界视频的第二集播放量在24小时之内毫无疑问地破亿,增速略缓于首播爆炸期,但极高的留存率表明观众黏性惊人,微博上充满了#谁杀了四十万人#等话题持续引爆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度探讨。

    在北美市场,《太平书》面对的是奈飞平台上的美剧巨头AMC出品的、第三季刚完结余热未消的《绝命毒师》,以及第四季正在热播的《GG狂人》,以及Showtime的《嗜血法医》等有线台神剧。

    这里的AMC是电视台「American  Movie  Classics」,与万哒正在筹备收购方案的AMC院线「American  Multi-Cinema」没有关联。

    AMC电视台是美国经典有线电视台,也是美剧第一梯队,除了上述的《绝》、《广》等热播剧外,《行尸走肉》、《风骚律师》都出自AMC。

    但在这些强劲对手的包围下,作为一部非英语历史剧,《太平书》名列奈飞全球热度榜单的第五位,在这个时代也许要比中国电影拿到奥斯卡的难度相当了。

    只是在陷入痴迷和狂欢的国人们不知道的平行时空里,一直截止到2025年,奈飞等国际流媒体平台几乎见不到中国剧集的内容。

    亚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影视内容输出中,韩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奈飞甚至将《鱿鱼游戏》当做了核心战略剧集推向全球,其他包括《地狱公使》、《僵尸校园》在内的类型剧也持续获得高热度和稳定的观众群。

    韩国作品凭借其成熟的工业体系、高度类型化的叙事和精准的情感共鸣,成功地将「K-Content」打造成了全球流媒体上的一个金字招牌。

    日苯人则是另辟蹊径,凭借其强大的动漫底蕴在动画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诸如《咒术回战》、《鬼灭之刃》等热血动画的新篇章,以及《进击的巨人》完结篇的持续热度,使其在特定观众群体中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真人剧方面,虽有《First  Love初恋》等凭借纯爱题材和美学风格获得了区域性成功,但影响力相较于顶级韩剧仍稍逊一筹。

    韩日都有了,下面再怎么说也该轮到老中了吧?

    事实第三位是阿三,奈飞利用阿三本土孕育的《神圣游戏》等剧集在国际上吸引南亚、东南亚观众和特定类型爱好者,甚至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泰国的BL剧也形成了稳固的亚文化圈层。

    而大陆红极一时的古装仙侠《陈情令》、《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现实主义的《隐秘的角落》、《漫长的季节》等类型剧主战场还是在国内,距离像东亚国家里文化输出做得最好的韩国一样、让韩流成为西方国家普通观众日常消费一部分,差距还很大。

    这一次也是奈飞首次承担起它的中国老板推进的文化推广的任务,和国内的智界视频一同,进行了基于后台大数据分析的互通有无。

    前文提到过奈飞前总裁哈斯廷斯留下的大数据遗产Cinematch算法(332章),在这一次的市场营销和策略分析中承担了重要作用。

    从后台数据来看,第二集凭借口耳相传的口碑热度不仅没有回落,反而稳中有升,牢牢占据著榜单前列,与前述美剧分庭抗礼。

    尤其在「观看完成率」和「用户评分」这两个关键指标上,《太平书》表现出色,显示出其吸引了大量能沉浸其中并给予高度评价的「高质量用户」,而非仅仅是好奇的点击。

    在Cinematch算法团队给出的基于用户海量观看数据构建的模型中,问界的影视制作和营销部门敏锐地发现:

    喜欢观看《罗马》、《都铎王朝》等历史剧的用户,以及对《指环王》等奇幻史诗电影评分高的用户,对《太平书》表现出显著的观看兴趣和高评分。

    于是系统开始向这些有著「历史/史诗」偏好的用户群体大规模推送《太平书》,配以「如果你喜欢《罗马》,不妨试试这部东方史诗」的标签,这是一种高效的跨文化引流。

    而在国内智界视频的后台分析中心,一场基于更庞大、更贴近本土用户行为的数据挖掘也在同步进行。

    分析结果描绘出一幅远比简单「女性向」或「历史迷」更为复杂的观众图景,女演员刘伊妃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呈现出多维度、跨越性别的强大吸引力。

    数据显示,《太平书》的观众画像呈现出难得的性别均衡态势,男性观众占比约为52%,女性观众占比约48%。

    这种均衡本身在影视剧中就极为罕见,更深度的用户行为分析揭示了不同性别观众看似不同、实则交织的观剧动机。

    首先,对于男性观众来说,小刘满足了他们「一鱼两吃」的理性与感官双重满足。

    男性用户对剧中战争场面、政治谋略、兵器考据等相关片段的重复观看率和深度讨论热情极高,弹幕和评论区中,针对「长平之战」战术、秦军编制、战国礼仪的考据帖层出不穷,显示出这部剧扎实的历史底蕴成功抓住了核心的男性历史爱好者。  

    然而,数据同样显示刘伊妃饰演的顾楠出场时,尤其是特写镜头,男性观众的实时弹幕互动量和即时停留率会显著提升。

    这表明对于大量男性观众而言,观剧体验是复合型的:

    一边是沉浸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题材这一主要享受,另一边则是欣赏刘伊妃兼具英气与美感的表现所带来的附加愉悦。

    这也许并非简单的「看美女」,而是对一位顶级演员在契合角色状态下所绽放出的气质与魅力的高度认可,用数据分析师的话说:

    「对于男性用户,《太平书》提供了理性思辨与感性审美的『一鱼两吃』式体验,这是其用户粘性极强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纯粹或者更多在追星和粉小刘的女观众来说,她们在看的是一个和以往纯粹美丽形象截然不同的顾楠。

    她是男魂女身,聪颖,坚韧,却也有个人在历史大势中的无奈。

    即便从略「拳」一些的角度看,刘伊妃也是一个摆脱传统窠臼、在男性主导的权谋与战争世界中展现智慧与勇气的女性形象,这为女性观众提供了强烈的代入感和价值认同。

    当然,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观众,刘伊妃的号召力都有一个共同的放大器:网际网路视频平台的普惠性。

    正如问界内部的数据分析报告指出的:

    能消费得起她代言的古驰的是少数,能固定消费电影的有部分,但是通过免费的智界视频观看她主演的顶级剧集,几乎是零成本享受其顶级星光和演技升华的唯一途径。

    这种前所未有的可触及性,将刘伊妃的影响力高效地转化为支撑剧集破圈的庞大观众基数。

    也正因为如此,小刘在外网和西方观众中的热度和搜索量也很显著地增加了。

    在推特,和「Crystal」、「Yi  Fei」、「《The  Daughter  of  Time》」相关的推文总量在两周内增长了850%,后者是《太平书》的英文名,意为《时间的女儿》,特指顾楠。

    除此之外,因为《异域》和《历史的天空》里的角色在西方观众中还有些印象留存,加上最新的古驰代言和水晶宫俱乐部的轰炸,在短时间内把小刘托举到了推特热门女星的位置。

    这是一个从电影、电视剧、体育、时尚多角度进行催生的热度,其他国内外女星即便再眼热,也要很务实地认清这并非具有可复制性,也是中国女星想要高强度在海外「抢滩登陆」的为数不多的办法了。

    在曾经为路老板在北美开拓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问界共和国的长子」Mytube,小刘从2007年就开始断更的帐号奇迹般地涨粉100万,很多西方观众去看她前几期的茶艺和中华美食的视频,然后连同《太平书》一起催更。

    这些都是当时路宽为了用她引流,方便Mytube卖出高价的「战略性视频」,终非女演员的主业,小刘自己后来也没有继续的动力。(310章)

    但现在很令人惊讶的是出现了大量次生帐号,这些由中国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以及被《太平书》和刘伊妃吸引的少数但热情极高的西方本土粉丝建立的视频帐号,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为爱发电」。

    他们上传的素材堪称一座关于刘伊妃的「数字档案馆」,内容丰富得令人惊叹:

    粉丝们将刘伊妃早年的代表作,如《仙剑奇侠传》中的赵灵儿、《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金粉世家》的白秀珠等剧集的经典片段,进行力所能及的画质修复,并配以精心翻译的英文字幕。

    这些视频标题往往带有「Crystal  Liu  |  Young  Fairy  Goddess  Compilation」(刘伊妃|年少时期仙女合集);

    或「The  Best  Moments  of  Xiao  Longnü」(小龙女高光时刻)等标签,直接针对被《太平书》中坚毅「顾楠」吸引、进而想了解她过往甜美或仙气形象的西方观众,获得了热烈反响。

    刘伊妃粉丝北美分会的拥趸们则四处搜罗刘伊妃在国内外的采访视频。

    从早年青涩的国内亮相,到后来征战好莱坞时在《异域》首映礼上从容应对外媒的英文访谈,再到近期为古驰站台时的时尚大片侧拍。

    这些视频被剪辑成「Crystal  Liu's  Charisma  in  Interviews」(刘伊妃采访中的魅力)、「Her  Journey  from  China  to  Hollywood」(从中国到好莱坞的旅程)等主题合集,帮助西方观众构建一个立体的、跨越时间的明星形象。

    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还有不明真相的西方粉丝们,在曾经红极一时的「825伊妃事变」的视频下评论:

    她把一个求爱不得的少女演活了!精湛的演技!(287章)

    他们甚至以为那是片场,是这位Crystal和她的丈夫、导演路在早年间合作拍摄电影的实况场景……

    再高端一些的,就是国内外的视频博主们,把她在《太平书》中的打戏和《神雕》、《异域》进行混剪,连同五花八门的应援一起,烘托应和起了这份罕见的热度。

    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尝试一样,这也是第一位中国女演员以如此立体的角度走进西方观众的视野。

    基于这些核心数据和舆论现象,国内最专业的电视剧媒体《中国电视报》提出了一个核心观点与预测:

    刘伊妃的走红轨迹,似乎正在形成一个有趣的循环。

    她最初凭借《金粉世家》、《仙剑奇侠传》、《诛仙》、《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电视剧在中国乃至亚洲家喻户晓,完成了第一次「国民度」的积累。  

    随后,她通过《异域》、《历史的天空》等电影叩开了好莱坞的大门,在国际上拥有了姓名。

    如今,在电影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后,她似乎又回归了其星途的起点——电视剧,但这一次的舞台换成了全球流媒体。

    文章进一步分析道:

    与电影相比,电视剧具有更强的陪伴性和更低的观看门槛,一部现象级剧集所带来的持续曝光和角色深度,是即便成功的电影也难以比拟的。

    《太平书》中的顾楠复杂、深刻,刘伊妃的表演赋予了其强大的魅力,这可能会让西方观众不再将她视为一个一闪而过的「东方面孔」,而是一个可以每周见面、共同经历战国风云的「故事伙伴」。

    这种深度联结从某种程度而言,是即便路宽导演的电影作品,也未必能达到的效果。

    文章的结论大胆而充满期待:

    如果说《异域》和《历史的天空》让世界知道了「刘伊妃」这个名字,那么《太平书》很可能将让她真正走入全球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一种新的「华流明星」范式或许正借此诞生。

    她不再仅仅是东方奇观的展示者,而是普世情感与高质量叙事的承载者。

    这一次,她凭借的依然是电视剧这个最亲民、也最有力的媒介。

    从白秀珠到顾楠,让我们期待伊妃的进一步成长。

    希望她能够乘坐问界这艘文化航母,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女性、中国历史的深沉厚重与秀外慧中。

    2010年9月7号,在北美沟通完《太平书》、《纸牌屋》以及刚刚编写完第一季剧本的《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的路宽乘机抵达北平。

    翌日是泛亚电影学院06届学生的毕业典礼,也是北平电影学院特意推迟、就为了等这位荣誉校友回来的开学典礼。

    同时,根据问界的预告,届时将会有关于北平电影节和问界最新电影项目的消息公布。

    但这个叫国内电影人和北电学子们疯狂、甚至吸引了中戏、上影的许多疯狂崇拜者连夜赶到北平的消息,在当晚并没有像以往一样获得太多的关注和热议。

    因为洗衣机的热度已经被老婆都抢走了,今天是《太平书·苍茫》第三集的播出日。

    ——

    第三集开场,画面并非直接切入剧情,而是以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文物特写」拉开序幕。

    镜头毫无预兆地定格在一辆彩绘木轺车上。

    画面构图严谨、光线均匀,如同博物馆的官方档案照片,充满了文物的静穆感。

    车舆古朴,棕褐色的马匹模型昂首挺立,黑色的伞盖清晰可见,连车旁肃立的小人偶都一丝不苟。

    画面下方,清晰地标注著文字信息,关于它的年代、来源,现收藏地点,以双语的形式展示给了全世界的《太平书》观众。

    这个镜头持续了约三秒钟,足以让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认出这是博物馆中常见的文物展示画面,心中可能正升起一丝疑惑。

    「是不是放错片了?」

    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镜头仿佛被注入生命,开始缓缓向前推进,聚焦于轺车的车轮或伞盖的某个细节。

    与此同时,画面色彩从展览馆的「标准色温」逐渐转变为暖黄的电影色调,背景的浅灰色也如墨迹晕染般化开,变为摇曳的树影与阴沉的天空。

    环境音效悄然潜入:

    先是细微的风声,接著是车轮碾过路面的辘辘声和马蹄的嘚嘚声。

    最精妙的一刻在于画面的「穿越」。:

    当镜头推至极近,几乎要触碰到那彩绘木纹时,一个极其自然的光影闪烁如同阳光穿过云隙,但此处更显迷离,画面完成了从「静态文物」到「动态剧情」的无缝转换。

    还是那辆轺车,但马匹仿佛被注入了灵魂,肌肉微微颤动,车辆正行驶在泥泞的道路上,带著真实的颠簸感。

    镜头随之拉远,观众赫然发现,车内端坐著神情肃穆的白起(李雪建饰),而身侧的顾楠(刘伊妃饰)正手执毛笔,在绢帛上凝神书写。

    从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到战国末年的风雨归途,这个由补天映画制作的、跨越两千年的「魔法」,在数秒之内完成。

    随即一行浅浅的字幕亮起又隐去:

    「轺车,轻便马车之制,可追溯至春秋战国,多为大夫、将帅所乘。画面所依为汉代遗存,其形制承古风,遥想武安君白起当年所乘,或亦如是。」

    简短到不注意甚至会略过的一个电影级别的开头,只这一瞬间就叫观众们欲罢不能了,这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对历史、对观众的诚挚和考究的态度!

    「哇!一开始我以为是片头GG或者穿插的文物知识介绍,没想到直接变进剧里了!这转场太酷了!」

    「鸡皮疙瘩起来了!瞬间感觉历史活了!这辆马车不是道具,它就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

    「这才是文化自信的正确打开方式!我们中国人拍历史剧,不是虚构一个世界,而是直接把你拉进真实的历史里。那辆车,可是GS省博物馆的真品啊!」

    「作为一名法国观众,看到这个开场我深受震撼。在我们的罗浮宫也陈列著古罗马和高卢时期的马车残骸与骑士装备,它们总是静静地诉说著过去,却始终隔著玻璃的距离。但《太平书》让我们感觉不是在看剧,而是通过一个时间裂缝,直接窥见了中国战国时代的真实场景。」  

    ……

    这个简约而不简单的开场获得了全球观众的一致好评,这部电视剧也总能在不经意间就戳中观剧者的某根神经。

    而问界所代表的出品方设置这个开场镜头的目的,就是向全球观众强势宣告——

    《太平书》中呈现的一切,从车马服制到典章制度,皆有据可考,皆有物可证。

    我们并非凭空想像,而是基于扎实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进行还原,就像这辆「彩绘木轺车」一样,瞬间为剧集镀上了一层「信史」的金色光环。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并非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标本,它的血脉依然在今天的文化创作中强劲跳动,并由我们这些代代相传的华夏子孙再次展示给世界。

    镜头拉近,聚焦于这辆在泥泞土路上颠簸前行的战国轺车。

    车辆四面敞露,仅凭顶部的黑色伞盖遮蔽可能的日晒,使得车内人物的神情一览无余。

    车轮碾过深深的车辙,带来持续的、富有节奏的辘辘声与嘚嘚的马蹄声,构成了旅途的主要音效。

    天气阴沉,但并无雨水,空气中弥漫著尘土与远方旷野的气息。

    车内,李雪建饰演的白起背靠车舆,身体随著车辆的晃动微微起伏,目光却异常沉静,仿佛外界的颠簸与他内心的盘算分属两个世界。

    他看了一眼身旁努力在颠簸中保持平衡的徒弟,「顾楠,代我修书一封,奏报大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他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顾楠点头,将随身的绢帛在膝上小心铺开,并取出毛笔与盛放墨汁的小盂。

    她立刻屏息凝神,蘸饱了墨,将笔尖悬于绢帛之上,准备记录。

    白起的目光投向车外飞逝的荒野,语速平稳,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的、冷酷的事实,而非在商讨一个关乎数十万人生死的战略:

    「臣起,诚惶诚恐,顿首再拜上书大王:」

    顾楠的笔尖落下,学习了一年的秦篆工整而有力。

    「长平一役,赖大王威灵,将士用命,赵军精锐尽丧,其国中丁壮十不存一,民心震恐,国力大损。此正乃天赐良机,扫平赵国,廓清宇内,正在今日。若迟疑不决,容其喘息,待其联结诸侯,恐养痈成患,悔之晚矣。」

    他的话语如同他指挥的战役,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顾楠手腕沉稳,一字不差地记录著,她能感受到这平静语调下蕴含的、足以摧毁一个国家的巨大力量,也深知这力量背后是身为秦将必须遵循的铁血逻辑,以及那份她已预见的令人窒息的个人命运。

    「臣昧死建言,当乘胜进军,毕其功于一役。臣请以三路之师,进逼邯郸:」

    「其一,可使王龁将军率部东出,疾攻皮牢,扼太行险隘,断山东援赵之途,使邯郸成孤城之势;」

    「其二,可遣司马梗将军引偏师北上,迅速平定太原、上党,稳固我侧翼,兼以震慑北地;」

    「其三,臣愿亲提中军主力,直趋邯郸城下,深沟高垒,围而不战,以疲其民,以堕其志。待其粮尽援绝,内乱必生,则可一鼓而下。」

    头在白起冷静剖析战局的侧脸、顾楠专注书写时微蹙的眉头、以及笔尖在绢帛上稳健游走的特写之间切换。

    轺车的颠簸通过略微晃动的镜头和持续的辘辘声体现,但车内两人的对话却异常清晰稳定,形成一种内在的张力。

    伞盖投下的阴影在他们脸上明暗交错,象征著此刻决策的光明前景与潜在风险。

    白起微微停顿,仿佛在脑海中最后推演了一遍整个战略的可行性,然后以一种近乎叹息,却又无比坚定的语气作结:

    「三路并进,遥相呼应,则赵国可定,天下之势将为之改观。此诚千载难逢之机,愿大王圣心独断,早定大计。」

    「臣起虽老迈,愿效犬马之劳,为大王前驱。临表惶悚,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顾楠写下最后一句,笔尖在「至」字上轻轻一顿,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收锋。

    随即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只剩下车轮碾过路面的声音。

    她看著绢帛上墨迹淋漓、几乎要跃然而出的文字,又抬眼望向重新闭目养神、仿佛刚才只是布置了一项寻常功课的白起,心中五味杂陈。

    秦王会听吗,范雎又会放过他吗?

    镜头切换,咸阳宫阙在连绵阴雨中显现,威严肃杀,却也透著一股无形的压抑。

    白起归来后,果然如史书记载,径直返回府邸,随即「称病」,谢绝一切访客,深居简出。

    秦王的诏令很快抵达武安君府,语气看似关切,实则带著不容置疑的压力:「寡人闻武安君鞍马劳顿,心甚忧之,准予安心静养。然国事维艰,四方未靖,尚需君早日康健,再为柱石。」

    名为体恤,实为催促,甚至隐含警告。

    紧接著,便是《太平书》对「苏代游说范雎」这一决定赵国乃至战国格局命运转折点的精彩呈现。

    剧组特意安排了一场极具张力的室内戏,并在演员选择上力求神形兼备:

    在演员王志文饰演的秦相范雎那间陈设奢华却透著几分阴柔气息的书房内,赵国纵横家苏代翩然而至,由郭京飞饰。

    没有过多的虚礼寒暄,苏代直视范雎,言辞犀利,直指要害,充分展现了纵横家的机锋与对人心的精准把握:

    「应侯可知,武安君若一举踏平邯郸,功勋何等盖世?届时,封君裂土,位极人臣,恐在所难免。应侯自问,能安于其下乎?」  

    「赵若亡,其民怨戾气必归于秦,然武安君手握重兵,携灭国之威,其势焰又将高涨几何?届时,大王是更倚重运筹帷幄、安定后方的相邦,还是……功高震主、令天下侧目的名将?」

    「为应侯计,莫若现下允赵割地求和。此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功,可尽归应侯。」苏代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武安君之功劳,亦可消弭于无形矣。」

    这一段剧情大多在交代顾楠试图影响历史后,因为巨大惯性又回到「正轨」的历史走势,也是一段没有顾楠出场的剧情。

    但这段机关算尽和战国纵横家们的唇枪舌剑,在王志文等演员的精湛演绎下,即便是熟悉历史的内地观众也看得津津有味。

    求和的消息传来,白起正在自家庭院中廊檐下,就著微雨默默擦拭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长剑。

    他对侍立一旁的顾楠淡然道:「王上已中其缓兵之计。赵国经此濒死一击,岂会真心割地?不过是为求喘息,连结诸侯罢了。」

    不久后他的预言迅速成真,赵国果然背约,转而与齐、魏等国缔盟,共同抗秦。

    秦昭襄王闻讯勃然大怒,深感颜面尽失,于前259年九月,强令白起挂帅,再攻邯郸。

    使者传达王命时,白起正与顾楠在庭中对弈。

    「臣,沉疴缠身,恐难当重任,有负王恩,误军国大事。」白起的声音平静无波,甚至未曾起身,目光仍停留在棋盘上。

    使者面露难色,强调王命不可违逆。

    白起执起一子,轻轻落下,发出清脆一响,淡淡道:「此战,必败。非将之过,乃势已去。庙堂之算已失先机,将士之心已生懈怠,强行为之,徒耗国力,损我大秦锐士英魂而已。」

    语气中带著看透一切的苍凉与决绝。

    使者悻悻而去后,庭院中只剩下雨打树叶的声音。

    白起看著眉头紧锁、忧心忡忡的顾楠,忽然露出了些许近乎顽童般的轻松笑意,与方才的凝重判若两人:「庙堂之上,让他们去争去吵。战场胜负,已非我所能左右。」

    「你且记住,为将者,不仅要知进,更要懂退,不仅要谋胜,也要敢言败。来,今日与你细讲,为何王龁攻皮牢,必先抢占西北高地,而司马梗定太原,首要在抚慰当地豪强,而非一味强压……」

    看到此处的观众都有些心有恻恻,他们和顾楠一样,有一种知晓历史却只能看它坚定行进的无奈。

    很显然,现在的白起在抓住一切机会教导自己这个弟子,但更叫观众好奇的是顾楠影响下的白起后续的命运细节,以及她在白起死后将以何种姿态在秦国立足?

    无论如何,刘伊妃饰演的女徒弟在学习白起的兵法、剑法、朝堂政令的同时,眼前似乎总有一抹挥之不去的哀愁。

    镜头切转,一行字幕道尽了岁月变迁:

    公元前257年秋,距离顾楠来到时代,已经快三年了。

    电视机前英姿飒爽的女剑客站在武安君府的廊檐下,面色愈发沉稳,而武安君府的形势也愈发独木难支了。

    「年轻人,眉间纵是皱得能跑马,也踏不破这困局。」

    白起面色淡然地从书房中踱步出来,「去城里走走,看看这大秦的市井,听听这咸阳的喧嚣。市井之中,或有比这深宅大院、庙堂之高更鲜活的气息,或许能解你心中块垒。」

    顾楠默然点头,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穿了男装,自顾自出了门去。

    「男人」要发泄,要么喝酒,要么……

    于是一条支线剧情拉开,小刘俨然扮成了一位浊世俏公子,虽然没有刻意寻找,但但那股混合著脂粉、酒浆与丝竹声的气息,自然将她引至一处悬挂著「女闾」幌子的楼阁前。

    与周遭的喧闹不同,此间门庭看似低调,内里传来的乐声却颇为清雅。

    厅内,宾客们正凝神聆听纱帘后一位素衣女子的琴音,她便是清倌人画仙,以精妙琴艺闻名。

    大甜甜出场了。

    她的出现也带动起了弹幕的一阵小高潮,什么关于「刘1井0」之类的揶揄乱飞,叫人看不大懂。

    一曲终了,一醉酒的贵胄子弟借酒劲欲强邀画仙单独奏曲,言语粗鲁。

    馆主面露难色之际,顾楠已悄然挡在画仙身前,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闻大家之乐,需以静心。强求之作,徒增噪音,有何意趣?」其气度令那纨绔悻悻退去。

    顾楠转身,看向抚琴的画仙赞道:「琴音空灵,有林下之风,难得。」

    画仙抬眼,见这位「士子」眼神清澈,全无狎昵,唯有知音般的欣赏,便微微一礼:「妾身画仙,谢过先生。」

    《太平书》在这里没有设置什么太过激烈的「英雌救美」桥段,顾楠的想法也很简单:

    往后余生,艰险几何?

    倒不如搞一个人形CD机在身边愉悦身心得好,反正只能看不能吃。

    刘伊妃这在这段剧情里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失意却潇洒不羁的男子来演,俊秀的面容、微挑的秀眉叫电视机前的女粉看得小鹿乱撞。

    她直言相邀:「武安君府尚缺一掌乐记室,整理典籍,偶论音律。虽无奢华,可得清净自在。」

    画仙感其尊重,亦厌烦此地纷扰,略作沉吟便应允:「蒙先生不弃,画仙愿往。」

    于是顾楠这趟散心,为日渐萧瑟的武安君府带回一位音律大家。

    此举既解画仙之困,亦为府邸添一清音,随后便是画仙在武安君府的一段剧情(574章)。  

    画仙知道了这位浊世佳公子实为女身,却也安心地在这个「家」里待了下去。

    这个「家」,是女公子顾楠在一次酒后的夜色中对她所言,叫画仙感受到一种并非来自这个时代和秩序、阶级的善意。

    在她心中,他就是「女公子」。

    观众们看到大甜甜饰演的画仙以这样一种方式入住武安君府,既觉情节自然有趣,又不免心生一丝隐忧。

    这位似乎并非单纯花瓶的角色,恐怕将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成为映照顾楠永恒孤独的一面镜子。

    她的生老病死,都将化为刺向顾楠内心的钝刀,此刻的相识相伴,或许正为彼时的苍茫别离,埋下最深刻的伏笔。

    ……

    用来调节过于沉重的剧情的支线后,随著背景音乐的风格骤变,看了看这一集时间的全球观众都意识到,高潮要来临了。

    在这个时候的高潮,除了白起的命运,遑论其他。

    一段国人熟知的典故次第呈现:

    面对缺了白起的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合纵联军大破秦军于邯郸城下,王龁败退,郑安平降赵,秦国遭遇数十年来未有之惨败。

    秦廷震怒,在范雎的不断攻讦下,秦王赢稷的羞愤终于压倒了一切理智。

    这一次不再是流放,而是直接赐死!

    使者携诏书与利剑,率精锐甲士连夜包围了武安君府,火光将府邸照得如同白昼,肃杀之气弥漫。

    为首的使者面无表情地宣读完诏书,最后冷冰冰地补充道:「王上有令,武安君若能即刻伏法,则府中上下,皆可免罪,保全性命。若有不从……便是抗旨谋逆,满门抄斩!」

    话语中的威胁,如同寒冰刺骨。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闻言瞳孔骤缩,现代人的灵魂让她几乎本能地要暴起反抗,手握向了剑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厉色——

    死则死矣,杀一个够本!

    然而李雪建饰演的白起却在此刻展现出了惊人的平静。

    他甚至没有看那使者一眼,只是缓缓抬手,轻轻按在了顾楠紧绷的手臂上。

    那双手布满老茧,却稳定得没有一丝颤抖。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惊恐、愤怒或哀求,只有一种近乎淡漠的、早已预料到结局的坦然,甚至嘴角还带著一丝难以察觉的、嘲讽命运的淡然。

    这份超越生死的镇定,比任何咆哮都更具力量,瞬间镇住了在场所有人。

    「容老夫与弟子交代几句后事。」白起的声音沙哑却平稳,不容置疑。

    他转身步履从容地走向书房,顾楠在他目光的示意下,强压著翻腾的气血跟了进去,房门在众目睽睽之下关闭。

    门外,夫人魏兰绝望地闭上眼睛,似乎已经猜到了什么。

    一进书房,隔绝了外面的视线,顾楠再也忍不住急声道:「师父!我们……」

    「愚蠢!」白起猛地回头,目光如电,第一次对她露出如此严厉的神情,「长平的教训你还没吃够吗?!没有权力的善良,是催命符咒!没有意义的冲动,是取死之道!」

    「政治!是要你学会在规则里活下去、赢下去,而不是让你像个匹夫一样去送死!」

    顾楠被喝得愣在原地,嘴唇翕动却发不出声音。

    白起的神色渐渐缓和,透出一种深沉的疲惫,他走到墙边取下那柄伴随他一生的青铜剑,轻声道:「罢了……陪为师最后练一次剑吧。」

    刘伊妃出现在镜头中的特写层次分明:

    她的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在眼中充盈、打转,却倔强地不肯落下。

    脸上交织著巨大的悲痛、不甘、以及对老师最后请求的顺从,旋即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颤抖的呼吸,默默地也拔出了自己的剑。

    书房空间有限,两人并无大开大合的动作,只是最基础的招式往来。

    剑锋破空之声低沉,步伐移动间带著一种近乎仪式感的沉重,白起的动作依旧精准,却明显放慢了速度,仿佛在最后一次引导、感受。

    突然,在一次看似寻常的格挡后,白起的手腕极其微妙地一滞,仿佛气力不济,门户洞开。

    老军神突然身形急如闪电,顾楠的剑尖也本能地向前递出——

    「噗嗤!」

    一声轻微的利刃入肉之声响起。

    顾楠的剑,竟直接刺入了师父的胸膛!

    小刘的表演在此刻达到巅峰,她整个人如遭雷击,瞬间僵直,眼睛悲愤到了极致,充满无法置信的惊骇与茫然。

    握著剑柄的手剧烈颤抖,仿佛那不是剑,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她想松开,却又被冻住。

    弹幕瞬间爆炸:

    「我艹!!!白起是故意的!!!」

    「小刘的表情绝了!从震惊到崩溃一秒切换!」

    「泪崩了!白起是用这种方式教会顾楠最后一课:政治的残酷和抉择的重量!」

    「李雪建老师那个眼神,看哭了,是解脱也是期许……」

    白起的身体晃了晃,脸上却露出了一丝解脱般的、甚至带著些许狡黠的微笑,仿佛在说:「看,这就是政治,有时候,你不得不……」

    他低声道:「扶我……躺下。」

    「师父!」顾楠如梦初醒般地丢开剑,踉跄著上前扶住缓缓倒下的老军神,泪水终于决堤。  

    白起躺在冰冷的地上,气息微弱,却字字清晰地对顾楠交代最后的遗言,每一个字都如同烙印:

    「你有宿慧,便要有宿命……拿著这份功劳,在大秦站稳脚跟……朝中已无大将,你得我衣钵,大王……会看重你的……」

    「待会你就带著我的首级去见他,要像尊敬我一样尊敬他……」

    「以后看见范雎的车要让他先走,即便再心怀怨怼,也要面上含笑。永远记住长平的教训……不要做无意义的冲动,不要有无意义的善良,徒自伤矣……」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在这一段依旧封神的长镜头中看哭了无数观众:

    「我这一生杀伐无数,长平四十万都应当算在我头上……但我是想以戈止戈,让大秦早一些横扫六合,结束乱世。」

    「顾楠……替我去看看那万世太平吧……」

    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握住女徒弟的手,老军神脸上露著死之前最后的舐犊之情:

    「照顾好你师娘,她早已知晓今日之事,还有老管家、小绿……」他顿了顿,目光似乎瞥向门外,带著一丝长辈的了然:

    「还有画仙,你啊……」

    李雪建饰演的白起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气息微弱、目光涣散地望向虚空。

    那目光仿佛穿透了书房的屋顶,穿越了咸阳的宫阙,投向了遥远而熟悉的故土,投向了波澜壮阔又血迹斑斑的一生。

    他喃喃低语,破碎的意象如同走马灯般在眼前流转,带著无尽的苍凉与悲怆:

    故乡郿县那浑浊而温热的渭水,在落日下泛著粼粼金光,如同他再也回不去的少年时光;

    秦国关中平原上无边无际的、沉甸甸的麦浪,那是支撑他无数次远征的粮仓;

    伊阙之战时漫山遍野的韩魏联军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最终在他的剑锋所指下,化为尸山血海;

    鄢郢城头那熊熊燃烧的楚国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也焚毁了一个古老王室的尊严与骄傲。

    就在观众们的泪崩中,李雪建饰演的白起贡献了本剧中堪称封神的杀青表演——

    一生中的景象次第掠过,最终凝聚成了一声几乎听不见的叹息,混杂著血沫从他的唇边溢出:

    「吾此生无愧大秦……惟负苍生……」

    他躺倒在冰冷地面的面容突兀地潮红起来,伴随著老军神回光返照般的最后一声壮啸:

    「白起!」

    「死矣!」

    ……

    一阵骤然响起的悲壮无匹的背景音下,屏幕哒哒哒地显现一段正史描述的中英文字幕: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五十年,冬,赐起死于咸阳城外杜邮亭。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其卒时,「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

    一代战神,未死于沙场,而殒于庙堂倾轧,他的悲剧结局为战国时代写下了最苍凉的注脚。

    门外的甲士们听到动静蜂拥而入,特写镜头给到刘伊妃饰演的顾楠。

    如果说刚刚是给李雪建的一段封神长镜头,从现在起就是小刘的表演时间了。

    那双眼睛在巨大的悲痛冲刷后,某种东西正在碎裂、重组,一种冰冷的、坚硬的意志正在迅速取代之前的迷茫与天真。

    她猛地闭上眼,再睁开时只剩令人心悸的寒光与决绝,旋即捡起地上那柄沾满白起鲜血的青铜剑,毫不犹豫地挥剑!

    旋即又脱下外袍,极其郑重地将白起的头颅包裹好,捧在手中。

    托著首级的战国第一女剑客猛地回头看向秦军的虎贲们,众人被她的威势所慑,皆哗然后撤,甲兵抨击作响!

    那是一张怎样的脸啊!

    汗水、泪水与喷溅上的鲜血混杂在一起,在她苍白如纸的面容上纵横交错,勾勒出惊心动魄的痕迹。

    那血尚带温热,顺著她挺直秀拔的驼峰鼻的一侧缓缓滑下,宛如一道凄艳的泪痕,最终悬于鼻尖,欲滴未滴。

    她的发丝被汗与血黏在额角,几缕沾湿的黑发更衬得她面色一种近乎透明的惨白。

    最慑人的是那双眼睛,片刻之前还满是惊骇、崩溃与无法置信的剧痛,此刻只剩决然。

    女演员得天独厚的驼峰鼻在此刻如同刀削斧劈,赋予她侧脸一种锐利如鹰隼般的轮廓,在摇曳的火光下投下坚毅的阴影,仿佛戴上了一副由痛苦锻造而成的青铜面具。

    镜头推进,观众们看著她一步步向书房外走去。

    包裹还在渗血,温热粘稠的液体浸透了粗布,触感灼烫著她的掌心,也灼烫著她的灵魂。

    门前火把猎猎作响,甲士环伺,刀剑出鞘,寒光凛冽。

    只是眼前的景象也太过诡异骇人:

    一个满身血污的年轻女子,面容冰冷如雕像,眼神锐利如实质,手中捧著一个仍在滴血的包裹。

    她每一步踏出,都带著一种源自地狱深处的沉寂与威压。

    她前进,精锐的秦军甲士便被她的气势所慑后退,原本严密的包围圈,竟被硬生生地凿开了一个缺口。

    女剑客顾楠就这般捧著恩师的头颅,走过庭院,走过惊慌失措的仆从,走过满面泪痕、几近昏厥的师娘魏兰身边,走到了院中。

    最后,她站在了这片凝视了华夏五千年风云、却亘古未变的夜空之下。  

    所有甲士、使者,都被这诡异而强大的气场震慑,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拦或呵斥。

    刘伊妃饰演的顾楠环视四周,目光扫过每一张惊惧或茫然的脸。

    她将手中滴血的首级高高举起,运足气息,声音清晰地传遍整个府邸,带著一种斩断过去、不容置疑的冷酷与坚定:

    「武安君白起,抗命不遵,阴蓄怨望,欲挟私愤而谋逆!」

    「今……已伏诛!」

    她的目光如冷电般射向为首的使者与一众甲士,厉声道:

    「尔等可验明正身,复命大王!」

    此言一出,万籁俱寂,唯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那包裹血迹滴落在地面的、沉重的「嗒…嗒…」声。

    顾楠站在庭院中央,身影在火光中拉得修长如鬼魅,也异常孤独。

    这一刻,她完成了从穿越者、学徒到乱世生存者的最残酷蜕变。

    坂本龙一为《太平书》第一季量身打造的钢琴曲《苍茫》的主旋律,如同浸透了战国夜色的寒露,悄然响起。

    琴音清冷、孤寂,带著一种穿越千年的沉思感,缓缓流淌。

    镜头从火光摇曳、甲士林立的武安君府庭院缓缓拉升,穿越咸阳城的屋檐,最终定格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之下。

    画面色调转为冷蓝,喧嚣远去,只剩下无边的寂静与深邃。

    像前两集一样的,刘伊妃饰演的顾楠的内心独白响起,预告著这一集的结束。

    她的声音不再是少女的清亮,而是带著经历巨变后的沙哑与沉静,仿佛在与历史本身对话:

    「史书随意翻过的一页,那寥寥数行的轻描淡写……」

    镜头掠过竹简上冰冷的篆字:秦昭襄王五十年,冬,赐武安君白起死。

    「或许,就是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画面闪回李雪建饰演的白起一生的碎片:少年从军、伊阙大捷、鄢郢烈火、长平硝烟,最终归于书房内冰冷的遗体。

    琴声微微起伏,带著难以言喻的哀戚。

    「我在这片苍茫大地的第一个亲人,死了。」

    「不知道,会不会是……最后一个。」

    镜头缓缓推向她紧握的、沾满鲜血的双手,以及怀中那颗再也无法给予她指引的头颅。

    钢琴声在此处形成一个悠长的留白,仿佛一声叹息,融入战国末年的苍茫夜色。

    《太平书·苍茫》,第三集终。

    ——

    PS.这一集写完停一停《太平书》,推进其他剧情,不然要变成在华娱小说里写历史小说了,也不是不行,但是……

    要加钱!

    开玩笑的读者老爷们,《太平书》详写了三集,展示了这部剧的大概模式和质量,引出了终极的「天下太平」的主线,后面就会略写。

    只会在一个朝代有很高潮的剧情时候拿出来写一下,譬如顾楠和诸葛亮「五丈原问天」。

    还有其他适合刘亦菲的形象出现的场景、会很有感觉的历史事件,请在此处留言。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652/7656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