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 第348章 自由轮

第348章 自由轮


在1946年5月1日,曾被囚于沈阳集中营的前港督杨慕琦复职,香港结束军政府统治。

    同时,殖民地政府意识到他们不能再采用战前的管治手法,消除战前的一些殖民地禁忌,包括华人不再被禁止使用某些海滩或在太平山顶拥有物业。

    甚至在同一天,立法局会议上,杨慕琦又大胆提出政改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务’。

    这种言论一出,还是比较震撼的,意味着杨慕琦支持更多的华人加入立法局和成为高级行政人员。

    杨慕琦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言论,也是其曾在巴巴多斯总督位置上,有过类似的改革,并取得很大的成就,故其才被英国殖民部获得提拔,担任香港总督。

    虽然杨慕琦的正式方案还没有出来,但香港华人的地位至少提高了不少。

    与此同时,香港的人口已经基本恢复到战前的人口,商业也兴旺起来。

    德辅道,平安银行大厦。

    “老板,有你的电报!”

    “嗯,我看看”

    接过助理给的电报,陈光良认真看起来。

    原来是在美国的杰克发来电报,告知在美国的港口,有100多艘自由轮待售,他已经和美国物资处理的官员搭上线,达成购买四艘的计划。

    杰克还在电报里说道,如果陈光良对改装涂色有需求,建议给一个方案,在美国改装后,再由美方送货到香港。

    服务还是很周到的,而且条件也非常不错——每艘自由轮只需要55万美金,而且可以首付10%,到付20%,剩余70%分十年偿还。

    付款条件,正是陈光良希望看到的,他现在的资金‘并不宽裕’,所以尾款70%分十年还清,简直再好不过。

    四艘自由轮,总价220万美金,仅需先支付66万美金。

    看到杰克的电报,陈光良马上给沪市的弟弟陈光聪去电,让其回港一趟,并准备去美国考察。目前的陈光良,还不想满世界的乱跑,毕竟‘大本营’尚未稳固。

    而自由轮的事情,没有那么急,派弟弟陈光聪去美国考察一趟,并准备涂装的设计。

    这四艘自由轮,陈光良的想法是:两艘开通香港至东南亚的固定线路,另外两艘则开通香港至欧洲、香港至北美的非固定航线。

    也就是说,不走内地的航线,毕竟他在内地也有三艘船。

    此时的陈光聪正在沪市的一家拉链厂考察,这家拉链厂成立于1932年,虽然不是沪市第一家拉链厂,但也是第一批的拉链厂。

    老板吴祥鑫在一旁讨好的说道:“小陈先生,我们拉链厂已经成立十多年了,师傅们的手艺都是非常好的,你只要有需求,我们一定给你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陈光聪不置与否的说道:“嗯,我先看看情况。”

    吴祥鑫带着陈光聪参观,每个环节都让其详细的考察,因为他觉得作为大名鼎鼎的陈光良先生的弟弟,没道理看中这个手工活生意。

    而陈光聪也认真的请教师傅们的工艺,丝毫没有因为小生意而显得马虎。

    实际上,他并不知道大哥的想法是什么,只知道大哥让他在沪市考察一下拉链产业,然后回港时汇报。

    这个拉链的生产,就是工人们用镊子、台虎钳、榔头,冲米机等工具,用手敲打出链牙;布匹上的链牙,也是人工排上前,然后敲打定位。

    全手工的模式,所谓的链牙也是一个个长方型的链牙,一排一排的定在布匹上。

    工艺很简单,主要考验师傅们的手艺,毕竟人工排位,有一定的误差,那么拉链的良品率一定不算很好。

    不过带拉链的衣服和靴子,一定都非常贵,所以拉链也算是高档产品了。

    “吴老板,整个沪市有多少拉链厂家,有多少拉链工人?”

    莫非要的多?

    吴祥鑫本能的说道:“有工人1000多人吧,小陈先生放心,你要多少单我都吃得下。”

    陈光聪轻笑道:“那我回去统计一下再说”

    “行行行小陈先生,听说陈先生在香港养病,不知道身体好了一些没有?”

    陈光良是沪市的大人物,在抗战时期依旧是‘顶流商人’,大后方的实业霸主;在孤岛时期的沪市,也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纺织厂和银行大赚特赚。

    所以哪怕战后,陈光良在香港‘养病’,整个沪市的商人也惦记着他。

    陈光聪回沪半年有了,不知道多少人向他打听情况,国民政府的官员、沪市的商人,甚至包括市井小民,大家都很好奇——陈先生,怎么一直在香港养病,莫非是什么大病?但据说,陈先生在香港也有不少事业。

    总之悬疑的地方很多,毕竟陈光良不回沪市,就十分的让人奇怪。

    “身体没什么问题,他是喜欢到处考察,会回来的!”

    “没什么问题就好,他可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陈光聪便离开吴祥鑫拉链厂,他回到平安银行大厦的时候,有人拿来一封电报给他。

    “美国有自由轮的消息,先回港岛”

    简单的消息,陈光聪大喜过望。

    在九龙仓的码头,陈光良在赵铁毅和吴浩的陪同下,视察了环球的船卸货。

    只见苦力们正在卖力的从船上卸货,一麻袋一麻袋的货物相当的有重量,压得这个时代苦力累弯了腰。

    当然,陈光良倒不至于心存怜悯,毕竟他这不是在给他们饭吃么。

    一旁的赵铁毅说道:“老板,这艘船有从泰国、越南进口的大米,也有从广西开采的滑石矿,这趟可谓满载而归。大米是环球贸易采购的,滑石矿是我们环球航运的生意.”

    陈光良自然知道这些业务,不过他属于‘总指挥’,没有亲临现场过。

    滑石矿主要是卖给橡胶厂、油漆厂等,用途很大。环球航运以前就做个这生意,如今也算熟门熟路。

    “嗯,看来这条船倒是买的值了,业务做的很多。”

    这是从怡和手中马下的40年龄的老船,实际上已经达到报废的程度。不过这个时代,对环保什么的没要求,环球航运也捡来运输。

    按照赵铁毅等人的看法,用个五六年都没有问题。

    赵铁毅点点头,说道:“当然值,一年回本毫无问题,毕竟环球集团和环球贸易在这个行业打拼了十几年,渠道众多。对了,老板,我们还需要一艘一两千吨的二手船,沿海业务实在太多了。”

    陈光良大手一挥,说道:“那就买。不过,我觉得不要超过两千吨,比较适合。另外,我们环球航运即将在下半年左右,拥有四艘自由轮,届时将开辟香港至东南亚、欧洲、北美的航线。”

    此消息一出,众人无不震撼。

    那可是自由轮,美国货,万吨巨轮。

    老板怕是要做华夏民营企业的第一个拥有万吨巨轮的商人。

    赵铁毅当即说道:“老板,我们要不要组建一支全华人的高级海员船队?”

    二战后,海上歧视不再!

    英国不再拒绝华人船长驾驶过苏伊士运河,不再强调英籍船长才能进入香港的港口总之,华夏的国际地位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毕竟是战胜国。

    而赵铁毅也知道,老板在担任招商局总经理期间,大力培养华人高级海员,而这些高级海员,很多都已经成为船长级别的。

    陈光良说道:“我正有此意,打算让你作为我的说客,去内地说服一些高级海员加盟。晚一点,我会告诉你该怎么说服他们的。”

    “好的”

    随后,陈光良对吴浩说道:“目前,环球贸易在泰国、马来、越南等东南亚国际的贸易分行,以及在内地的贸易分行,算是稳定下来没有?”

    环球贸易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在内地、东南亚建立一个完善的贸易网络。所以当初招股之后,三四十名贸易精英,纷纷去这些地方建立贸易分行。

    吴浩点点头,说道:“没问题,毕竟都是多年的老底子,就是泰国、缅甸这些算是新开辟的地方,但目前也已经走上正轨。内地的桐油、猪鬃等,东南亚的大米、海鲜干货等,南北贸易的物资,如今都已经成为环球贸易的畅销业务”

    环球贸易的‘出名战’虽然是‘原子笔’,也凭借这一爆款产品,赚了近百万港币;但环球贸易真正的业务,还是将各地的产品进行对外贸易,例如桐油和猪鬃都是出口美国、欧洲的;东南亚的大米则在本港销售,甚至运到沪市。

    陈光良当即说道:“行,这一次我们准备建立美国纽约贸易分行,你负责一下,晚点和光聪去一趟美国。美国的钢铁、大米,都是远东需求的产品”

    美国之所以售出自由轮时,还‘包送货上门’,最大的原因不是人家服务周到,而是他们会运输各种美国物资去世界各地。

    此时的美国,异常强大,他的粮食供应着欧洲、日本等,他的牲口也供应着欧洲,工业产品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都在购买。

    此时的美国,物资丰富的难以想象。

    吴浩随后回道:“嗯,我带两个人过去,尽快建立纽约贸易分行。”

    最近的环球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原来的四十多位贸易人才早就不够,一直在对外招募。

    而新进来的贸易人才,公司不仅给予较高的薪资待遇,也承诺后续发行新股,大家优先购买。

    这样一来,整个环球贸易的职员,都将陆续持股。

    陈光聪回到香港后,陈光良给他安排了此次去美国的任务。

    “此次你去美国,除了考察自由轮和航运相关的业务外,还有便是考察一下美国战余物资处理情况,方便和杰克达成一些贸易合作。另外,替我考察一下美国的自动拉链排米机,我想将自动化的生产拉链,引进香港。”

    当初杰克特地来香港一趟,便是为了贸易合作的事宜,目前合作的也就一批钢材和棉花,以及原子笔。

    但美国的战余物资,可才刚刚开始拍卖和处理,这里面总归有些好东西。

    陈光聪说道:“自动拉链排米机,居然已经有如此先进的东西,我观沪市的拉链厂都是手工,一个熟练的老师傅,一天也就做个十条八条的。如果有机械化,怕是得有百倍的效率。”

    拉链生产最麻烦的就是‘排米’,就是把一颗颗链牙,均匀的固定在纺织布上,形成拉链的‘轨道’。这个还只有老师傅才能‘排米’,不然距离和位置有差异,那就是次品。

    如果有机器,不仅效率大大增加,那么品质自然也要增加。

    “具体情况我也只是知道大概,但百倍效率不是问题,毕竟是现代化机械。去了美国后,你将考察情况电报给我,再觉得买多少。”

    “好的”

    此次陈光聪之行,主要还是为了自由轮的事情,有了这四艘自由轮,环球集团的实力大增。接下来的三四年里,远东的贸易肯定很大,航运事业很有搞头。

    不过在1949年后,远东的航运肯定要经历淡季,不过朝战开始后,日本的航运需求必然增加,航运也又将迎来小高潮。

    而真正的‘航运爆发’还得等到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运费必然是几倍几倍的增加。但在这期间,还有足足的十年。

    在这期间,环球航业肯定要继续发展的,毕竟陈光良可不想停滞下来。

    他总结了一下,JF战争、朝战,似乎都可以成为航运机遇。

    晚上。

    一家人在干德道的别墅,举行了聚会。

    弟妹杨秀英听闻陈光聪又要被派到美国去公干,倒是没有什么怨言,自从回港后,她的丈夫陈光聪一直在香港、沪市两边跑,一个月也会回港待个一周时间左右。

    而这次去美国,还是为了自由轮的事情,杨秀英就更不会有意见。毕竟四艘自由轮,他们家占股45%,是丈夫真正意义的第一项事业。

    而且此次陈光聪去美国,也是乘坐飞机,这样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大概三四天就可以抵达。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73706/7687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