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胎穿古代之璀璨一生 > 三七 新的一年

三七 新的一年


牛车上的村民大都拿的是一些山货,到了镇口,大家纷纷下车各忙各的。

李俊跟着家里人去把兔子、野鸡和金银花卖了后,自己独自前往学馆继续抄书,牛氏则带着五个如花似玉的孙女置办年货。

明天就是小年,小年一过,没几天就是大年,正月初一——春节。

一家老的老,小的小,来一回镇上真的很不容易,所以牛氏便决定:这一次就把过年的东西全置办了。

相传,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于是,民间便有了“祭灶”一说。

祭灶时,会把饴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久而久之,便有了芝麻糖的存在。

大年三十,灶王再回到灶底。

翌日,便是南方的小年,腊月二十四,要买的首先当然就是芝麻糖。今天光卖金银花就得了将近四两银子,于是,牛氏“豪气”的一下子买了二十根,七个孩子一人两根,剩下的上供,末了再分给孩子们。

和牛氏抱有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这也是饭店通知李俊:为什么明天是最后一天开张的原因。

然后是一些祭灶和过年的供品,接着就是大逛特逛,一人一身新衣服,当然,牛氏没舍得给自己买。本来,牛氏是想买几条鱼的,取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

谁知,李俊听后,遂道:“鱼就不用买了,咱们周边的河里,那条没有鱼?我脱闲,去抓几条便是!”

现在的牛氏,对自己这大孙子,是无条件的信任,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过,李俊也确实有徒手抓鱼的本事。

买完衣服、红头绳后,又买了烟花炮竹,零食糕点,最后还买了一条猪后腿,可谓是满载而归。今年没有买春联,只买了些红纸,因为她的大孙子已经是读书人了!

时光荏苒,转眼就到了春节。

除夕夜,家里做了一桌子菜,一家人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最后牛氏因为年纪大,回房休息,姐弟妹几人守夜。

而守夜这段时间,李俊也没有浪费,自学起了《大学》。因为早在前两天,他已经学会了三百千的所有字。

三百千,是古代的启蒙书籍,只要把上面的字认全后,日常经常用到的字就差不多都认识了。

李俊现在已经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自习,即便期间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通过查阅《说文解字》识的此字,并了解其字的意思。

古代农村没有计时工具,所以也就不存在过子时放鞭炮的习俗。

天刚蒙蒙亮,各家各户守夜人人便出来,“噼里啪啦”放起了早就准备好的鞭炮,把过去一年期间的霉气、邪气全部崩走,期望来年家宅平安。


  (https://www.pcczw.com/wx/78136/4976245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