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胎穿古代之璀璨一生 > 二一 废寝忘食

二一 废寝忘食


从李俊家里前往南盘学馆,一个多时辰的路程,正好利用起来锻炼身体。

吃完早饭,背上自己做的简易书箱,李俊便一路小跑的前往学馆。

古代书生背的是书箱,通常由竹、藤编制,用于放置书籍、衣巾、药物等物品;又称为:“笈”。

在古代文献中,“笈”常与学士负书箱的情景相连,如《史记·苏秦传》中的“负笈从师”和《聊斋志异·崂山道士》中的“负笈往游”。

第一天,李俊没有负重,主要是全村谁也不知道这时候具体是什么时辰。一路上,李俊不断告诉自己:“今天回来一定要买个水漏。”

到了学馆,天才刚放白,刘夫子正吃早饭,一问时间,才刚辰时,也就是7点左右。

由于鸡叫的时间并不准确,牛氏做做饭,李俊起床,洗漱一番,吃吃饭,然后马不停蹄地跑过来;所以,就来早了。

刘夫子是根据镇上的更夫算时间的,等更夫打更报了五更天之后,他便起床,先给学馆里的夫子画像上香,期间一天的香火不断,意寓:保佑学子。

同时,在古代,一炷香也是一种计时的方式;所以,古代制的香,一般都是燃半个时辰。

既然来了就不能浪费时间,由于李俊是第一天上课,所以不存在温习一说,刘夫子匆匆吃完饭,便拿出《百家姓》认真教了起来。

先是背诵,刘夫子一句,李俊一句。

虽然李俊记忆力不怎么样,一般般,但百家姓通篇不过568个字,一个时辰也就背下来了。

百家姓,就是启蒙认字,没什么可解释的,李俊背会后,刘夫子便让他对着书,一个字一个字的认,然后对着写。

一炷香燃尽,休息、活动一会儿,继续;而刘夫子则是躺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休闲的看书。

一直到中午,刘夫子都肚子都“咕咕”叫了,李俊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不禁让刘夫子唏嘘:“此子小小年纪竟然这么沉得住气!”

殊不知:李俊不仅是个四十多岁的芯,还是个在末世独活了十余年的芯;为了确保安全,为了一口食物,时常在一个地方一窝就是几天几夜!

“李俊吃了午饭,吃过午饭休息会儿再学吧!”

刘夫子忍不住地道。

李俊闻言,头也不抬,聚精会神地一边抄写一边道:“夫子,您先去吃饭吧!我把这遍写完就吃。”

刘夫子走到李俊桌前,看他这遍才歪歪扭扭抄了一半,就转身离开了。

小篆不像后来的字,横就是横,竖就是竖,撇就是撇,捺就是捺,都是歪歪扭扭的,还有摆脱“象形”文字的味道。

好认,但不好记。

又过了好一会儿,李俊终于把这遍百家姓抄完,洗笔,盖好笔帽,放进笔筒,收拾好课桌,这才从书箱里拿出自己中午的午饭,去学馆的厨房,自己热热吃。

等刘夫子吃完饭,午休起来,李俊已经在自己的课桌前开始写字好久了。当他走到李俊身边,才发现:李俊竟然是合了书,在默写百家姓。

正在他震惊李俊的记忆时,李俊像是绞尽了脑汁,实在想不起来的去翻书。

忍不住低头一看,不由又大失所望:原来才默写了十十几个字。


  (https://www.pcczw.com/wx/78136/4977059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