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胎穿古代之璀璨一生 > 十一 学写名字

十一 学写名字


在听到李俊按年纪大小报出:李六花,李要弟,李唤弟,李五妞,李九丫,李六妹时,那个坐着滑竿而来的文书又是一阵心酸:“你家不必瞒报田地,此时洪水泛滥,波及咱们州大部,紧接着又是瘟疫肆虐~”

说着,双手抱拳至于右耳边,继续道:“朝廷体恤:免咱们州三年赋税!”

其实,这几天下来,文书也知道:这免赋的意义并不大,因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劳力已经罹难,留下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

这些人在把家里的余粮吃完后,真的能活下来的又有几人?

就如眼前登记的这户人家:户主不过三岁多一点儿,奶奶已是古稀,最大的女孩儿还不到十岁,就这还有三个刚学会走路的三个女娃……

就在这文书满是惆帐的时候,李俊踮着脚,扒着从村里找来的破桌子边,探着头,看着文书登记的黄册问道:“叔叔,这上面那个是我的名字啊?”

文书看着这乖巧、懵懂的孩童,心疼的指着上面的两个字,慢慢地念道:“李~俊~”

李俊假装,其实也不是假装地仔细看了好久,才高兴地说道:“谢谢叔叔~”

然后高兴地对身旁的牛氏喊道:“奶奶,我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走,我去给奶奶写一遍,不然一会儿就怕忘了!”

这里的字还没有与李俊前世世界的文字同步,进化到了宋朝的繁体字;而是才进化到了小篆。

小篆是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由李斯创制。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写在龟甲、兽骨上的象形文字,所以又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的笔画比较粗糙,它的笔画是用骨头或者石头刻出来的,笔画的形状也比较粗糙,比较容易辨认;而小篆是在甲骨文之后出现的,它的出现要早于老汉字(繁体字),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小篆的笔画比较细腻,它的笔画是用竹简或者木简刻出来的,笔画的形状比较精细,比较容易辨认。

小篆和甲骨文的主要区别在于起源时间、创造者、用途、形态和书写工具。

象形字和甲骨文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概念范畴、起源、地区和字体特征等方面。具体来说,象形字是一种造字方法,而甲骨文是一种具体的文字,是商周晚期刻在兽骨龟甲上面的文字,是由原始刻画符号转换发展而来。

所以说,最早的文字应该是:象形文字,甲骨文是由象形文字发展来的。

象形文字,又称表意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

在小篆之前,还有一种文字,叫:大篆。

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大篆亦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牛氏被李俊拉着走到一边,李俊蹲下捡起一块有菱角的石头,在地上画了起来。

古时候的字,笔画真多,不过好在小篆已经不再像大篆、甲骨文那样,像画画一样,已经有个笔画的雏形。


  (https://www.pcczw.com/wx/78136/49778798.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