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131: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怎能不叫人
推荐阅读:遮天之金丹大道 帝国崛起:西班牙 都是圈内少爷?家父天师坐哪桌? 我家药店通古今后,我咸鱼翻身了 被全府读心后,我喝奶躺赢成团宠 惊!网恋对象竟是星际最强指挥官 我在东京导演神话复苏 大秦:开局至尊骨为祖龙续命 从正一道童肝成万法天师 奥特:我,怪兽仙人,献祭就无敌
直到首映礼开始走红毯了,圈内、圈外和媒体们才发现,他们被沈青吊了几个月的胃口。
从张靓影的二专《如愿》开始造势,到这一场导演和编剧之间的战斗,焦点始终没有离开过《我和我的祖国》。
一分钱不花,竟然把《我和我的祖国》宣传到全国每个城市?!而且,最近半个月的热度还在暴涨!?
你从哪学的营销技巧!!!
难道这就是营销天才吗?
此时此刻,有个人要说话了,就是花了一个多亿宣发《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张一谋。
他抽着烟,百思不得其解~
“沈青,你小子下次不许这么牛逼了,显得我很呆……”
……
冬天的京城,挺冷。
但对于走红毯的热情,没几个艺人抵挡得了,特别是关注度爆表的项目。
123米的红毯从路边通向电影院大门,一直铺到了影厅门口,寓意顺顺利利。
通道的一侧站满了记者,另一侧是脚手架搭起来的大幅海报,上面是《我和我的祖国》所有人主创的剧照。
走红毯的顺序和电影故事的顺序一样,最先上台的是《前夜》小剧组,冯小钢领头。
今天的老冯从《夜宴》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该片上映整整一个月,票房停留在8600万,再加上‘不积极宣发的态度’和‘拥抱沈青的嘴脸’问题,彻底把华宜两兄弟得罪。
他想过请客吃饭、赔礼道歉,再重新获得王家兄弟的信任,但他不想再卑躬屈膝了。
混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没人再叫自己‘冯裤子’,这要是再舔着脸回去求收留,不就又成了‘冯裤子’?
想通这一点,就像便秘多日终于好了,一通百通。
他完全没了前几日的憔悴,整个人仿佛活了一般,见谁都乐呵呵打招呼。
“冯导,今天很高兴啊,您对票房有什么期待吗?”
一个大嗓门记者问道。
冯小钢一看是新浪记者,挥了挥手。
“当然高兴!能为祖国献礼一部优秀主旋律电影,我没理由不高兴,至于你说的票房,我不好说,一切交给观众,观众们会用手投票!”
另一个记者问:“您可以评价一下黄博他们几个演员吗?”
冯小钢回头,看了看《前夜》小剧组,哈哈笑道:“黄博有灵性,姜武稳重,黄轩有灵气,胡軍够霸气,黄小明够帅气,徐帆娴熟温柔……哈哈,太多了,你们看了电影就知道。”
他们一行十几人站了十分左右,后面走来的是《相遇》剧组,导演李扬带着张嘉译、张译、高园园、景恬等人。
尽管12月的BJ,天很冷了。
但依然阻挡不了园园和恬恬穿礼服的心。
俩个都是露肩款,雪白的肩膀露在外头,被冻得白里透红,嫩得能掐出水。
媒体的关注点主要在她俩身上,咔咔一顿拍。
之后。
娄烨和《夺冠》剧组,姜闻和《回归》剧组、宁皓和《京城,你好!》剧组,依次登场。
这群人里,范冰兵成了第二个焦点。
近段时间,她和华宜不欢而散的消息已经传开,大家都好奇她要去哪。
“冰兵,你要加入青颖工作室吗?”
“我挺想啊,就看沈老板愿不愿意收留我了咯。”
“你不怕加入青颖没戏拍吗?”
“没戏拍?等你看完《我和我的祖国》,你就会看见无数投资人找上门和沈老板合作!再说了,就算沈老板不让我拍戏,也可以唱歌啊,你不会质疑沈青写歌的能力吧?”
记者腹诽:我是质疑你唱歌的能力好吧QAQ~
另外。
姜武、胡軍、张嘉译、惠英红几人,也都受到不少关注。
等到所有演员和导演走完,沈青带着张靓影,以及前来祝福的何炅、王妃、那鹰、黄征,还有太河麦田的一些人,共同步入红毯。
……
上午十点,影厅的灯光熄灭。
首映开始了。
影厅内的喧嚣化为期待,冯小钢、高园园、景恬、范冰兵、张靓影、黄博和宁皓几人,表情尤为紧张。
似乎比第一次看片时更紧张……
这就是期待吧!
影片的质量他们很清楚,足以称得上优秀,可越是对影片有信心,他们的期待就越踏马的高。
他们,比沈青更想电影火,最好能像二专《如愿》那样,一举打破国内专辑销量的天花板,创造个新的历史记录。
那么参与这一部主旋律电影的人,咖位就会立刻飞升几个层次。
以后,谁要是问代表作,就可以自豪的说“我演过《我和我的祖国》”,而不是TMD的《苹果》《宝贝计划》,也不是《手机》和《我怀念的》MV。
这对他们,非常重要。
一个艺人,混了一辈子能有几个代表作?
至于沈青,此刻显得异常平静,就像2005年的夏天坐在台下看张靓影比赛那样。
大荧幕亮起……
龙标之后,出现一行字幕。
——出品人:青颖工作室
随后。
一面红色的五星红旗出现。
红色的国旗、金色的电影名和蓝白的天空,这三者搭在一起,让人有热泪盈眶的感觉。
尤其是张靓影演唱的《我和我的祖国》同时响起,空灵、柔弱、述说感极强的歌声,迅速将观众拉入了‘红色’的氛围中。
“哇,我现在有种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我也是,张靓影的歌声配合这画面,让我想哭……”
“好舒服的画面。”
“片头是沈青搞的!沈青不愧是造型师,这画面和色彩的运用绝了。”
“……”
《前夜》的片头特别文雅,白色宣纸铺开,一支毛笔出现,写了行字: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这画面,再次拉足观众的期待感。
影厅内200多个人,可以用目不转睛来形容。
剧情都没开始就把人牢牢吸引住,也只有‘主旋律’题材才能做到了。
这些画面之后,《前夜》的故事正式开始了。
……
大典开始前一天,抓了很多特务。
罗部长:“国之重任,千小心万小心,还是在眼皮子底下出事了,通知下去,明天大典,广场方圆两公里之内全部封锁……”
下午三点,广场全部戒严。
但京城却一片热火朝天。
几个镜头扫过街道,全都是忙碌奔走的身影,每个人都在为明天的开国大典忙碌。
这种百废待兴的场面,让人热泪盈眶。
一个新的中国,就要在他们的手中诞生了,难以想象置身在那个年代的参与者,该是多么的心潮澎湃!
可就在这时,电动升旗杆却出了问题,一瞬间就把紧张气氛拉满了。
观众的情绪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这可怎么办?
距离开国大典只剩16个小时了。
当主角黄博说出那句“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旗杆不出问题”时,观众的心揪了起来。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即使很多人都知道,开国大典的升旗很顺利,但还是被此刻的剧情感染。
或许,大家都想了解,升旗仪式背后的故事吧。
黄博饰演的主人公林治远在历史上有原型,他就是开过大典负责电动升旗的人,后来做到了京城城市设计研究院的副院长。
这个小故事就是根据他的经历改编。
镜头一转,开始回忆起来9月15日的事情,也就是开国大典前半个月。
彼时的林治远,搞了一个三分之一大小的旗杆,以及三分之一的线路,准备对方案进行模拟测试。
难点有两个。
第一,如何确保教员顺利的开启升旗按钮?
这个问题,必须要保证从TAM城楼到国旗杆的线路通畅,不能断裂。
这个不太复杂,只要不出现人为破坏就行。
其次,还要保证主席面前的旋钮不出问题,而且,还要让主席知道怎么转动旋钮。
经过审查身份和履历,林治远最终被安排在主席后面,教他老人家如何转动旋钮。
第二,如何确保国旗到达顶部后自动停止?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新中国一穷二白,根本没有自动升旗的装置,只能从头设计。
让旗子升上去容易,只需要电机、轴承和滑轮就行。
但触顶瞬间停止就很难了。
林治远在旗杆顶部焊接了一个小铁球(阻断球),在旗子的顶部焊接了一根钢针,当旗子升到顶部时,钢针触碰小铁球造成短路,从而实现断电,旗子就会停止上升。
他们在试验场地反复测试,基本没出什么大问题,而且在TAM广场上也测试了4次,全部顺利通过。
但在10月1日0点的测试时出问题了……
由于铁球焊接时间较长,被雨水侵蚀导致生锈,旗杆上升的力度直接导致阻断球的焊接点被撞断了,国旗被卷入滑轮中……
林治远第一个感觉就是:完蛋了!
还剩6个小时就要最终验收,要是不合格就得人工升旗,到时候就算上面不怪罪,他也会自责一辈子。
怎么办?
这时候,黄小明饰演的助理梁昌寿讲道:“我们现有的这一批铁球,已经不同层度的生锈,焊接点变得很脆弱,应急之法就是加入矽、铬、镍三种金属,让它变成钢……”
但此时各个部门都是一穷二白,而且非常忙碌,没人给他们解决这些事儿。
梁昌寿爬到了屋顶,拿着扩音器喊道:“乡亲们,我们这里急需矽、铬、镍三种合金,谁家有电子管收音机、白铜或者其他相关金属……为了开国大典升旗仪式,拜托大家了……”
与此同时,林治远和四野首长的保卫干事杜兴汉,坐在屋里互相鼓励。
杜兴汉:“我跟四野的老首长汇报了情况,现在派了一个营的弟兄,满城的在找你要的那些矽、镍啊,老林啊别放弃,办法总比困难多!不是吗?”
这一段对白,王千源是憋着泪在讲,他把自己代入了当年那个环境,怎能不叫他动容,怎么能不让他热泪盈眶容?!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268/77087.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