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17章 515:上影集团的敬畏

第517章 515:上影集团的敬畏


2004年2月17日,京城。

    昨日民营座谈会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总局大楼的同一间会议室里,氛围却已然迥异。

    今天召开的,是面向国有电影集团的“学习贯彻《关于加快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座谈会”。

    相较于昨日民营资本间的暗流涌动与试探交锋,今日的会场更显庄重、严肃,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体制内特有的秩序感。

    椭圆会议桌旁,座次依旧分明,但面孔已全然不同。

    王盛依然是焦点,但今日他的身份更为特殊——他是受邀列席的唯一一位民营资本代表。

    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标志着他在中国电影产业格局中,已超越了简单的民营企业家范畴,成为了一个能够与国有巨头平起平坐的特殊存在。

    他依旧穿着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神态从容地坐在一个略微靠后、但视角极佳的位置上,既不过分凸显,也绝不会被忽视。

    会议开始前,与会者陆续入场、寒暄。

    坐在主位一侧的,自然是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坪。

    他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作为国有电影的“老大哥”和盛影传媒的战略投资者,他与王盛的关系早已是公开的紧密同盟。

    见到王盛,他微微颔首,露出一个心照不宣的笑容。

    紧接着,一位气质儒雅、戴着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子主动向王盛走了过来,脸上带着热情而真诚的笑容。

    此人正是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任中伦。

    任中伦执掌上影集团已有一段时间,正大力推动上影的市场化改革与产业化发展。

    “王董,久违了!”任中伦率先伸出手,用力与王盛握了握,“这次一定要当面代表我们上影集团,特别是代表已经退休的朱泳德老董事长,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会议室里,足以让周围几位国企老总听得清楚。

    王盛面带微笑,谦逊回应:“任董言重了,朱老身体还好吧?《当幸福来敲门》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上影集团作为联合出品方,给予了项目极大的支持。”

    “朱老很好,时常念叨起您,说您是上影的贵人!”任中伦语气恳切,他稍稍压低了声音,但话语中的信息却分量十足,“不瞒您说,王董,这部《当幸福来敲门》可真是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

    北美票房,昨天最新的数据,已经突破8000万美元了!迪士尼那边决定效仿《我的盛大希腊婚礼》,进行超长线放映,预计要放足一年!这简直是要创造一个小成本剧情片的票房奇迹啊!”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还有奖项,奥斯卡七项提名,还有其他一堆前哨站的奖项肯定……这可是我们上影集团参与投资的、真正在商业和艺术上都获得国际认可的项目!意义太重大了!”

    这番话,既是说给王盛听,也是说给在场其他国有电影集团的同行们听。

    众所周知,在几年前北影厂韩三坪与王盛联手搞“电影厂联盟”,试图整合全国制片资源时,以上影为代表的“沪圈”、“海派”势力内心是颇为不爽的,认为这是北影厂借助民营资本试图重塑行业规则,挑战他们传统的地位和影响力。

    暗中的抵触和掣肘并非没有。

    但此刻,任中伦的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荣誉面前,过往的那点龃龉显得微不足道。

    《当幸福来敲门》的国际性成功,让上影集团脸上有光,在其向“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大型影业集团转型的道路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其抵触王盛这股新兴力量,不如主动拥抱合作,借助其在国际市场、资本运作和项目开发上的超凡能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王董,从今往后,您就是我们上影集团最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任中伦最后郑重强调,“以后我们上影要想出海,要想冲击国际奖项,还得多多仰仗王董您指引方向啊!”

    这番表态,姿态放得足够低,也足够明确。

    周围几位国企老总,如西影、潇湘、峨眉等集团/厂的负责人,闻言神色各异,但眼神中都流露出类似的思索与权衡。

    王盛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回应道:“任董太客气了,合作共赢是基础。中国电影走出去,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上影有深厚的底蕴和人才储备,未来合作的空间非常广阔。”

    这时,会议正式开始。

    主持会议的依旧是总局分管电影事业的副局长。

    他环视全场,目光在王盛身上略有停留,随即开始了引导性发言。

    内容与昨日大同小异,依旧是强调《若干意见》的重要性,阐述当前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国有电影集团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不同的是,今天的发言更侧重于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态属性以及在构建现代化电影工业体系中的主体作用。

    发言完毕,照例是与会代表发言。

    几位大型国有电影集团的负责人依次发言,内容多是结合自身情况,谈如何贯彻落实《若干意见》,如何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打造精品力作等等。

    发言大多中规中矩,符合身份,强调责任与担当,但也隐约透露出面对市场竞争,尤其是面对盛影这样庞然大物时的压力与焦虑。

    轮到王盛发言时,会议室内的气氛明显更加专注。

    所有人都想听听,这位唯一在场的“局外人”,这位创造了无数奇迹的年轻人,对国有电影集团的未来发展有何高见。

    王盛清了清嗓子,面对一众国企老总,他的姿态不卑不亢,语气平和而笃定。

    “感谢总局领导和各位国企同仁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列席学习。”

    他开场依旧谦逊,“昨天在民营座谈会上,我谈了一些关于创作原则的粗浅看法。今天面对各位中国电影产业的‘国家队’主力,我想换个角度,谈一谈在《若干意见》指引下,国有电影集团与民营资本如何优势互补,共同构建健康繁荣的电影产业新生态。”

    这个切入点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首先,我认为,‘国家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深厚的产业根基、政策资源背书以及对主流价值观的精准把握。”

    王盛分析道,“在重大历史题材、现实主义力作、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项目上,国有集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如中影集团承担的国庆献礼片、上影集团擅长的都市情感剧、西影的西部题材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电影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先肯定了国企的价值,让在座的老总们脸色稍霁。

    “而像盛影这样的民营资本,优势则在于市场敏感度、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在类型化探索和工业化制作上的经验,以及……初步搭建的国际合作与发行网络。”

    他话锋一转,“《当幸福来敲门》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上影提供了品牌支持和国内资源,我们带来了项目创意、国际制片经验以及与迪士尼的合作渠道。

    最终,项目成功了,各方都获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国电影整体的国际能见度。”

    他以此为例,引申开来:“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合作模式可以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是简单的项目合资,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

    “第一,产业链分工协作。国有集团可以更专注于把握导向、孵化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题材、管理庞大的制片基地和固定资产;而民营资本可以更专注于市场前沿的类型开发、技术创新、精准营销和后产品开发。大家各展所长,避免同质化竞争。”

    “第二,资本层面深度绑定。类似于中影集团投资盛影的模式,其他国有集团也可以考虑与头部民营公司建立股权层面的合作关系。这不仅是资金的支持,更是理念、资源和风险的共担,能够形成更稳固的利益共同体。”

    “第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国有集团凭借其官方背景,在政府间文化交流、官方选送参展等方面有优势;民营资本则在商业发行、海外合作制片上更为灵活。两者结合,可以形成‘官方推动、商业运作’的中国电影出海新范式。”

    王盛的目光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落在韩三坪和任中伦身上:“我相信,只要‘国家队’和‘民营队’能够消除隔阂,真诚合作,找准各自的定位,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实现《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宏伟目标,不仅在国内市场繁荣壮大,更能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他的发言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和成功案例基础上的战略构想,既指出了国企的优势与不足,也明确了民营资本的角色与价值,更描绘了一幅协同发展的蓝图。

    会议室内安静了片刻,随即响起了颇为热烈的掌声。

    王盛成功了,那他说什么都有道理,哪怕是放屁,那也是香的。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00.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