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12章 510:《大闹天宫》

第512章 510:《大闹天宫》


2004年1月29日,农历甲申年正月初八。

    京城的年味儿尚未完全散去,大街小巷仍残留着鞭炮碎屑的硫磺气息和灯笼对联的鲜红印记,但城市的脉搏已然恢复了往常的强劲节奏。各行各业陆续结束假期,投入到新一年的奔忙之中。

    京信大厦,盛影传媒集团总部。

    高耸的玻璃幕墙在冬日阳光下反射着冷冽的光芒,大厦内部早已是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

    员工们衣着整洁,精神饱满,相互间的拜年问候简短而热情,随即迅速投入到积压的工作或全新的项目里。

    新年后的第一个开工日,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年的、更加沉稳而自信的气息。

    复工后的第一项重大议程,并非上市公司的财报会议,也非院线扩张的进度审核,而是一个承载着无数中国电影人梦想与遗憾的项目——《大闹天宫》。

    事实上,在中国电影的历史长河中,并非无人觊觎过这颗古典神话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就在不到十年前,1996年,导演张建亚曾雄心勃勃地启动了中国首部尝试大规模电脑特效的魔幻电影《大闹天宫》。

    那一次,投资方京城珠达电脑动画公司豪掷预算一亿人民币,意图用当时还算前沿的数码技术,让美猴王真正腾云驾雾,大闹天宫。

    愿景是宏大的,探索是勇敢的。

    据说剧本甚至对原著结局进行了改编,让孙悟空最终回归花果山,强化其反抗精神。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彼时的中国,电影工业基础薄弱,特效技术尚在蹒跚学步,更关键的是,资本市场的支撑远不如今日稳固。

    最终,因投资方资金链断裂(传闻是同时进行的房地产项目拖累),这个耗资已达2500万的项目在1997年无奈搁浅,只留下一些概念图和零星拍摄素材,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声沉重的叹息,一个著名的“未完成项目”。

    技术、资金、市场、工业体系……环环相扣的短板,勒死了那次早产的雄心。

    ……

    盛影传媒的一间小会议室内。

    除了王盛和徐客,在场的还有盛影传媒负责内容生产的总裁、盛影视觉特效的艺术总监与技术总监,以及徐客带来的两位核心编剧。

    没有过多的寒暄,会议直接进入主题。

    徐客显然是做了充分准备,他走到投影幕布前,打开PPT,上面显示出《大闹天宫》的Logo概念图。他清了清嗓子,眼神灼灼,开始阐述编剧团队构思的故事大纲。

    “王董,各位同仁,”徐客的声音带着他特有的磁性,“我们的构想,是立足于《西游记》原著第四回到第七回的核心情节,但绝不拘泥于原文。我们想要呈现的,是一个更具史诗感、更富戏剧张力、也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大闹天宫’。”

    他切换PPT,画面呈现出结构图。

    “故事主要分为三大幕:

    第一幕,‘花果山称圣,龙宫借宝’。我们会用极具想象力的镜头,展现孙悟空吸收天地灵气、破石而出的神异,以及他在花果山称王,与群猴逍遥的快意。重点会放在‘龙宫借宝’这场戏,我们将设计前所未有的海底奇观,展现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的威力与灵性,这是孙悟空获得力量象征的关键。

    第二幕,‘天庭册封,蟠桃盛宴’。孙悟空被招安,封为‘弼马温’,发现受辱后反下天庭,自封‘齐天大圣’。

    与天兵天将的初次交锋,我们要打得精彩,打出孙悟空的桀骜不驯与神通广大。

    随后是二次招安,管理蟠桃园。重点戏‘蟠桃盛宴’,我们打算极尽奢华之能事,展现天庭的瑰丽与虚伪,为孙悟空后续的大闹做足铺垫。偷蟠桃、盗御酒、吃仙丹……这些情节会紧凑编排,突出一种反抗秩序的快感。

    第三幕,‘大战天庭,八卦炉中炼真身’。

    这是全片的高潮。我们将设计层层递进的天庭高手与孙悟空的对决,巨灵神、哪吒、四大天王……每一场战斗都要有独特的视觉奇观和打法设计。

    最终与二郎神杨戬的巅峰之战,会是力量、法术和变化的极致比拼。被擒后,八卦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以及破炉而出后的大闹灵霄殿,将是视觉冲击力的最高点。”

    徐客讲得投入,手势不断,显然对这个框架颇为自得。

    “在主题上,我们强调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对自由和不公命运的抗争。

    所以,结局我们参考了96年未完成版的一些想法,打算让孙悟空在某种程度上‘胜利’,他砸烂了灵霄殿,让玉帝狼狈不堪,然后潇洒地回到花果山,与他的猴子猴孙们继续自由自在的生活,而非原著中被镇压的结局。

    我们认为,这样更能体现英雄主义和人性的解放。”

    他顿了顿,看向王盛:“当然,这只是故事骨架。

    血肉部分,我们设计了大量细节。

    比如孙悟空的性格,会更加丰满,不仅有顽劣叛逆,更有对‘名分’的在意,对同伴的义气。

    天庭众仙,也不会是脸谱化的反派,玉帝的权谋、太上老君的淡漠、仙官们的庸碌,都会有所展现,营造一个更真实、也更讽刺的天庭生态。”

    徐客的阐述完毕,会议室里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王盛身上。

    王盛缓缓翻看着手中那份详尽的故事大纲和部分概念草图,手指在纸页上轻轻敲击着,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

    片刻的沉默后,他抬起头,看向徐客,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徐导,框架很完整,想象力也很丰富。看得出你和团队花了很大心血。”

    先扬后抑。

    “但是,”王盛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我认为需要重新考量。”

    他拿起大纲,一条条说道:

    “第一,结局。让孙悟空打烂灵霄殿后安然回归花果山,看似提升了反抗性,实则削弱了故事的悲剧力量和宿命感。

    《西游记》最深刻的内核之一,恰恰是‘个体反抗秩序’的失败,以及失败后寻求‘皈依与救赎’的漫长旅程。

    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真正成长的开始。

    我们如果砍掉了这个‘挫败’,孙悟空的形象就少了那份厚重,也割裂了与后续取经故事的逻辑联系。

    观众需要看到一个无所不能的猴王,更需要看到一个历经磨难、最终认清现实并找到新目标的斗战胜佛的起点。

    结局,必须回归原著——被镇压于五行山下。但我们可以把这种镇压,拍成一种悲壮的、带有希望等待的结局,而不是单纯的惩罚。”

    徐客眉头微蹙,似乎想反驳,但看着王盛坚定的眼神,他忍住了,示意王盛继续。

    “第二,主题。过度强调反抗和自由,容易把故事讲‘薄’了。

    在我看来,《大闹天宫》更深层的主题,是‘规则的碰撞’与‘成长的代价’。

    孙悟空代表的是一种原始的、无拘无束的‘本能’与‘力量’,而天庭代表的是僵化的、但也维持着三界平衡的‘秩序’。

    两者的碰撞不可避免。

    孙悟空的大闹,既是对不公秩序的反抗,也是他凭借力量试图挑战、甚至重新定义规则的过程。

    但他的失败,说明纯粹的力量无法颠覆固有的庞大秩序。

    这恰恰引出了他后续需要‘修行’,需要借助取经这套新的‘规则’来实现更高目标的内在逻辑。

    我们要让观众在爽快的打斗之外,能感受到这层思辨。”

    王盛顿了顿,让众人消化一下,接着指向第三点。

    “第三,人物动机与逻辑。

    孙悟空偷蟠桃、盗仙丹、闹盛宴,不能仅仅是因为‘顽劣’或‘觉得好玩’。

    我们需要强化他的动机链。比如,他对‘齐天大圣’这个虚名的不满(发现蟠桃会没请他),对天庭虚伪承诺(弼马温事件)的积怨,以及一种‘既然你们不把我当自己人,那我就用我的方式让你们记住我’的复杂心理。

    他的行动,应该是情绪和逻辑层层递进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莽撞。

    同样,天庭的反应,从最初的怀柔招安,到后来的武力镇压,也需要更清晰的决策逻辑,展现其作为统治机构的傲慢与无奈。”

    “第四,视觉风格的定位。”

    王盛看向盛影视觉的两位总监,“我们不能仅仅追求‘炫技’。所有的特效,必须服务于故事和人物。

    天庭的景象,应该是瑰丽、宏大但透着冰冷和秩序的,与花果山的生机勃勃、自由野性形成鲜明对比。孙悟空的法术和打斗,要突出灵动、变化和力量感,区别于天庭仙术的程式化和威严感。

    特别是七十二变和法天象地,这是展现我们特效实力的关键点,要设计得既有想象力,又符合物理逻辑和美学原则。”

    他合上大纲,身体前倾,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

    “我的意见是,剧本需要回炉。核心不变,依然是观众熟悉的故事,但内在的肌理和骨骼需要按照我刚才提的几点进行重塑。”

    王盛最后看向徐客,语气放缓,但依旧坚定:

    “徐导,我知道这推翻了不少你们之前的构想。

    但我们要做的,不是一部简单的爽片,也不是对前人失败的简单重复。

    我们要做的,是一部能立得住、经得起时间考验,能真正代表这个时代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准,并且能触动当代观众内心的《大闹天宫》。

    这很难,但正因为难,才值得你我,值得盛影,全力以赴。”

    徐客沉默了良久,他看着投影幕布上自己精心准备的大纲。

    终于,他深吸一口气,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非但没有被否定后的沮丧,反而燃起了更盛的斗志。

    “王董,我明白了。”

    徐客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您指出的问题,一针见血。是我和团队之前有些陷入惯性思维了。给我一个月时间,不,三周!我带着编剧团队,按照您的思路,重新梳理结构,深化主题和人物,拿出一个新的大纲!”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0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