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502章 500:登顶首富

第502章 500:登顶首富


2003年12月8日的夜晚,对于绝大多数盛影系的员工而言,是一个不眠之夜。

    并非因为彻夜的狂欢——尽管公司上市的成功足以让任何一位与有荣焉的员工心潮澎湃——而是因为一条在下午交易时间结束后,通过公司内部OA系统、各部门工作群或是直接用短信通知发出的,简短却石破天惊的消息:

    “为感谢全体员工多年来与公司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经集团董事长王盛先生提议,董事会批准,将向符合条件的员工发放特别上市纪念红包。

    发放标准如下:累计工时满三年(含符合条件的临时工)——1000元;累计工时满两年——500元;其他在职员工——300元。

    红包将于今晚12点前,直接发放至各位工资卡账户。愿我们继续携手,共创盛影未来!”

    消息传出,起初是难以置信的寂静,随即,在各个办公室、项目部、后期机房、甚至远在怀柔影视基地和全国各地院线的盛影系单位里,爆发出了一阵接着一阵的、几乎要掀翻屋顶的欢呼与尖叫!

    “一千块!真发一千块!”一个入职刚满三年的年轻动画师看着手机短信,激动地掐了自己胳膊一下,疼得龇牙咧嘴,却笑得像个孩子。

    在2003年,这笔钱相当于他大半个月的工资,是一笔实实在在的“巨款”。

    “老王够意思!连我们这些‘临时’跟组的都算!”一个跟着《功夫》剧组辗转数月、合同即将到期的灯光助理,看着短信提示的入账信息,眼眶有些发红。

    这种被尊重、被纳入“自己人”范畴的感觉,远比金钱本身更让人温暖。

    ……

    粗略估算,盛影系旗下包括盛影传媒、光线传媒、盛影特效、中影盛世院线(管理团队)、乃至关联的艺人经纪、出版、游戏等业务板块,符合条件的员工接近两万人。

    这一下,真金白银撒出去数千万元!

    没有复杂的流程,没有层层审批的拖延,就在上市首日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夜晚,承诺的红包准时到账。

    无数员工的家庭电话在这一刻被打爆,内容无一例外是兴奋地分享着这突如其来的喜悦。

    在许多普通员工看来,老板王盛上市圈了多少亿那是财经版的故事,而这实实在在打到卡里的一千、五百、三百元,才是与他们休戚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上市红利”。

    这一刻,公司的凝聚力、员工的归属感,被这个简单粗暴却又无比真诚的举动,推向了顶峰。

    ……

    与员工层面的普天同庆相比,公司在魔都举办的上市庆功宴,则显得格外“正派”和低调。

    宴会设在外滩附近一家历史悠久、格调典雅的老牌酒店宴会厅,没有红毯秀,没有邀请太多娱乐圈的明星大腕来蹭热度,也没有安排任何博眼球的表演。

    到场的主要是公司管理层、核心骨干、保荐机构中金公司的团队、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以及……几位重量级的政界人物。

    当魔都领导成员的身影出现在宴会厅时,现场出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随即是更加热烈的掌声。

    他们的到场,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给一家新上市公司面子,更是对盛影传媒所代表的文化产业战略地位的一种明确背书。

    领导在简短的致辞中,没有过多提及股价和市值,而是高屋建瓴地指出:“盛影传媒的成功上市,是魔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文化大都市建设紧密结合的生动体现。

    我们希望盛影传媒能以上市为新的起点,坚守主业,勇于创新,不仅要做资本市场的优等生,更要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排头兵,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王盛在答谢辞中,也完全契合了这一基调。

    他感谢了各方支持,重申了公司的责任与使命,语气沉稳,态度谦逊,将个人的成功完全归功于时代、政策和团队的努力。

    整场宴会气氛热烈而不失庄重,交流务实而富有建设性,更像是一场高规格的工作研讨会,与外界想象中娱乐圈、金融圈交织的浮华盛宴相去甚远。

    王盛端着酒杯,与各位领导和重要合作伙伴逐一寒暄,姿态放得很低。

    他知道,树大招风,此刻越是风光,越需要谨慎。

    将庆功宴的格调拔高,聚焦于产业和宏观层面,既能有效规避某些潜在的负面联想,也能进一步巩固与地方政商两界的良好关系,为公司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

    上市的热度尚未消退,另一则好消息接踵而至。

    12月15日,《功夫》上映第十一天,盛影传媒正式发布票房捷报:影片上映十日,全国总票房强势突破2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再次引爆市场。

    十天2亿!

    这意味着《功夫》的最终票房极有可能冲破三亿大关,甚至向更高的纪录发起冲击。

    它用无可辩驳的市场表现,证明了盛影传媒内容制作能力的强大和可持续性。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迅速,盛影传媒的股价在短暂休整后,再次昂头上扬,稳稳站上35元关口,公司总市值突破四百三十亿。

    内容为王,渠道为后。拥有持续产出爆款内容的能力,正是支撑盛影传媒高估值的核心基石。

    《功夫》的票房大卖,如同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也让那些关于“泡沫”的质疑声暂时显得苍白无力。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被文化产业发展大方向硬捧出来的“中国电影第一股”,其中蕴含的水分,至少50%。

    ……

    同样是在12月中旬,因等待盛影上市而推迟发布的《2003年胡润百富榜》终于揭晓。

    榜单首页,那个占据最大版面、笑容沉稳的年轻人肖像,赫然正是王盛。

    榜首:王盛。

    财富:228亿元人民币(依据盛影传媒上市首日收盘价计算其持股价值)。

    尽管市场对此早有预期,但当榜单正式公布时,所引起的轰动效应依然是空前的。

    “中国最年轻首富诞生!”

    “文化传媒业诞生首位百亿级富豪!”

    “王盛:从北影厂子弟到中国首富的八年奇迹!”

    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王盛的名字和他的创业故事,在这一刻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在2003年的中国,一位来自文化产业、年仅二十多岁的首富,其象征意义远远超出了财富本身。

    他成为了无数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创业者的楷模,也标志着中国财富积累的赛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迁。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1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