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83章 481:告别

第483章 481:告别


洛杉矶时间,2003年7月11日,午后。

    新线影业总部那间熟悉的会议室,再次成为了临别的舞台。阳光依旧炽烈,透过玻璃幕墙,将室内渲染得一片明亮,却也仿佛在强调着某种即将到来的分离。

    会议桌旁,新线影业的核心决策层几乎齐聚:联合CEO罗伯特·谢伊和迈克尔·林恩,国际部高级副总裁凯文·布朗,制作部主管托比·艾默里奇,首席财务官马克·里德尔也赫然在列。

    如此阵容,既是对过去数月辉煌合作的总结,也体现了他们对王盛这位“财神爷”兼“奇迹导演”的极高尊重与不舍。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合作成功的喜悦与即将分别的遗憾交织。

    “王,真的不能再考虑留下吗?”

    罗伯特·谢伊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真诚的挽留,“好莱坞需要你这样的新鲜血液和惊人眼光。《博物馆》、《电锯》系列、还有未来将大放异彩的《间谍》、《暮光之城》……你一次又一次证明了你的价值。

    这里才是世界电影的中心,有最成熟的工业体系,最广阔的市场舞台。只要你愿意,新线可以为你提供最顶级的资源和最自由的创作空间。”

    迈克尔·林恩附和道,话语更加直接:“王,我们可以再签订一份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甚至是独家合作协议。资金、项目、发行,一切都不是问题。想想看,我们可以一起创造多少奇迹?留在洛杉矶,你的名字将更快地镌刻在好莱坞的传奇殿堂里。”

    凯文·布朗更是动情地说:“王,这半年的合作是我职业生涯中最痛快的一段经历。你的效率、你的精准、你对市场的洞察力,无人能及。新线已经和你深度绑定,我们渴望这种成功能够持续下去。”

    面对新线众高层的盛情挽留,王盛脸上保持着惯有的平静微笑。

    他深知这些话语背后的诚意,也明白自己在好莱坞这半年多“短线操作”所取得的成果何等炫目。

    但他更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长远布局的核心又在哪里。

    “罗伯特,迈克尔,凯文,还有在座的各位,”王盛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坚定,“感谢你们的厚爱与挽留。这半年多与新线的合作,确实非常愉快,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好莱坞的工业体系和全球渠道,令我受益匪浅。”

    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但是,我的根基在华夏。盛影传媒正在国内经历关键性的转型和扩张,A股上市计划也已进入倒计时。

    那里有更需要我亲自坐镇指挥的战场,有更庞大的市场等待我们去深耕细作。

    我从未忘记过我短线发展、长线布局的计划。好莱坞是我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但绝非全部。”

    他顿了顿,进一步解释道:“况且,我与新线的合作并不会因为我的离开而中断。

    《间谍过家家》的宣发需要你们全力以赴,《暮光之城》的项目我已经奠定了基础和方向,后续的跟进,我的团队会与你们保持无缝衔接。我们依然是最紧密的合作伙伴。你们是我在好莱坞最坚固的盟友。”

    见王盛去意已决,且理由充分,新线众高层虽然遗憾,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他们都是成熟的商人,明白强扭的瓜不甜,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是长远之道。

    “好吧,王,既然你已决定,我们尊重你的选择。”罗伯特·谢伊叹了口气,随即又振作精神,“新线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任何时候,任何项目,我们都会优先考虑与你的合作。”

    “谢谢理解。”王盛微笑颔首,随即抛出了他对《暮光之城》项目的最后一项关键安排,“关于《暮光之城》的导演人选,我有一个建议。”

    众人的目光立刻集中过来。导演人选无疑是项目的重中之重。

    “我推荐凯瑟琳·哈德威克来执导这部电影。”王盛清晰地吐出了这个名字。

    “凯瑟琳·哈德威克?”托比·艾默里奇迅速在脑中搜索着这位导演的信息,“她之前主要是做美术指导和联合编剧……独立电影《童魇》的评价不错,显示了她在处理青少年心理和边缘情感方面的细腻……但她能驾驭这种带有奇幻色彩的商业类型片吗?”

    王盛之所以推荐凯瑟琳·哈德威克,自然是基于“前世”的记忆。

    正是这位女导演,成功地将《暮光之城》第一部搬上银幕,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青少年情感纠葛的细腻把握,精准地捕获了核心受众,为这个庞大IP的引爆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2003年这个时间点,她确实还是一位潜力未被完全发掘的“新人”导演。

    “我看过她的《童魇》,”王盛自信地解释道,“她对青少年那种躁动、敏感又充满渴望的心理状态捕捉得非常精准,视觉构图也极具特色和情绪张力。

    《暮光之城》的核心是贝拉与爱德华之间危险而炽热的青春爱恋,这种情感描摹的细腻度,远比宏大的奇幻场面更为关键。

    哈德威克导演有能力将这种‘刀尖上跳舞’的爱情拍得令人心动。

    至于奇幻元素和动作场面,我们可以配备经验丰富的副导演和强大的幕后团队来辅助她。”

    他看着新线高管们若有所思的表情,补充道:“给她一个机会,也是给《暮光之城》一个更具作者气息和情感穿透力的可能。我相信我的判断。”

    王盛的“点金胜手”在前,他的推荐本身就具有极重的分量。

    新线高层在短暂交流后,迅速拍板同意接触并评估凯瑟琳·哈德威克。

    王盛接着明确了自己在《暮光之城》项目中的角色定位:“在这部电影中,我将不担任导演,而是以投资人、版权共同持有者、联合制片人以及联合编剧的身份参与。

    我会把握故事的核心方向、主要角色的设定(尤其是东方角色的融入),并在关键节点审核剧本和样片。但具体的日常制片管理和导演工作,将交由你们和哈德威克导演(如果最终确认)负责。”

    这个定位确保了他对项目核心利益的掌控和创意方向的主导,同时又将他从繁琐的日常拍摄中解放出来。

    最后,他提到了一个让新线高层有些意外却又觉得在情理之中的安排:“另外,基于《暮光之城》的电影剧本和世界观设定,我计划同步开发一部同名小说。”

    “小说?”凯文·布朗有些好奇。

    “是的。”王盛点点头,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很寻常的事,“电影面向大众,而小说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角色的内心世界,补充电影无法完全展现的细节,构建更完整的福克斯小镇和吸血鬼/狼人传说。

    这不仅能反哺电影,为影片预热和造势,其本身也是一个独立的IP和收入来源。小说的作者署名会是我,但具体的撰写工作,我会聘请合适的枪手代笔,确保内容符合我的要求和电影的整体基调。”

    在王盛看来,《暮光之城》这个项目,就其艺术内涵而言,或许就如他记忆中那部引发现象级票房却也伴随诸多争议的《小时代》一样,除了预计能带来的超高热度和惊人票房,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深度,并不值得他投入宝贵的导演精力。

    他对其定位非常清晰:一个精准打击青少年市场、利润丰厚的商业产品。执导这样的电影,对他而言,兴趣寥寥。他的导演生涯,有更重要的目标需要去实现。

    所有事宜安排妥当,告别的时候终于到来。

    王盛与新线的每一位高层再次用力握手。

    “王,一路顺风!期待你早日回来!”凯文·布朗用力拍着王盛的肩膀。

    “保持联系,王!《间谍》的票房捷报,我们会第一时间通知你!”迈克尔·林恩说道。

    “华夏市场,就看你的了!”罗伯特·谢伊最后总结道。

    ……

    将一切安排妥当后,洛杉矶时间,7月12日上午10点,王盛带着随行人员登上了返回京城的国际航班。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3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