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481章 479:求收购

第481章 479:求收购


洛杉矶时间,2003年6月25日,周一。

    午后的阳光透过半岛酒店行政酒廊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光洁如镜的红木桌面上。

    王盛提前五分钟抵达,选了一个既能俯瞰城市街景,又相对僻静的角落落座。

    他点了一杯苏打水,神态平静,内心却在快速梳理着各种可能性。

    阿维·阿拉德,漫威娱乐的首席执行官。

    此人在好莱坞以精力充沛、作风强硬且对漫威角色版权有着近乎偏执的保护欲而闻名。

    他亲自约见,绝不仅仅是为了寒暄或者对几笔“边角料”版权的交易表示赞许。

    王盛推测,对方很可能是看中了自己在好莱坞迅速崛起的影响力和“点石成金”的名声,想要探讨某个更具分量的角色——或许是《蜘蛛侠》成功后,被索尼紧紧攥在手里的后续权益,或许是尚未被完全开发的“X战警”系列中的某个衍生角色,甚至是重启某个失败过的项目,比如……《超胆侠》?

    思绪流转间,一个身影在侍者的引导下快步走来。

    阿维·阿拉德本人比杂志照片上显得更加精干,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深色西装剪裁合体,眼神锐利,带着一种急于推销什么的迫切感。

    “王先生!很高兴终于见到你!”阿拉德伸出手,力度很大,笑容热情却难掩一丝疲惫,“你在好莱坞创造的奇迹,可是让我们这些老家伙都感到压力巨大啊。”

    “阿拉德先生,幸会。”王盛起身与他握手,语气平和,“奇迹谈不上,只是运气比较好,加上团队的共同努力。”

    双方落座,简单的寒暄过后,阿拉德没有过多绕圈子,直接切入正题,这与王盛预想的谈判节奏一致。

    “王,我就直说了。”阿拉德身体前倾,双手放在桌面上,“我知道你通过罗伯特·怀特,最近从我们这里,以及从一些复杂的版权遗留问题中,买走了一些角色的电影版权。

    美国队长、雷神、黑寡妇、鹰眼、蚁人、奇异博士,甚至还有银河护卫队……这份名单很有趣,非常有趣。”

    他顿了顿,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盛:“说实话,在《蜘蛛侠》(2002年,索尼出品,全球票房超8亿美元)和《X战警》(2000年福克斯开启系列,票房成功)大获成功之后,来找我们谈合作的公司不少,但他们目光都盯着那些显而易见的‘热门’角色,或者想方设法从索尼、福克斯手里分一杯羹。

    像你这样,对我们仓库里这些……嗯,用他们的话说,‘二线’、‘复古’甚至‘古怪’的角色如此感兴趣,并且如此迅速、大手笔地投入真金白银的,你是第一个。”

    王盛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等待着对方的下文。

    他意识到,阿拉德的话调正在转向一个他未曾预料的方向。

    “这让我不得不思考,”阿拉德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一种近乎蛊惑的语气,“王,你似乎对我们漫威的整个角色体系,有一种……超越当前市场普遍认知的信心。你看重的似乎不是一两个孤立的英雄,而是一种……可能性?”

    王盛心中一动,隐约捕捉到了对方的意图,但他依旧保持沉默,只是用眼神示意对方继续。

    阿拉德见王盛没有接话,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语气中带着几分追忆和不易察觉的苦涩:“我们漫威,成立于1939年,最初叫‘时代漫画’。我们创造过美国队长的辉煌,他在二战时是国家的象征,销量百万计;我们经历过漫画业的黄金时代,也熬过了后来的低谷和审查。我们拥有超过五千个角色!这是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

    他挥舞着手臂,试图描绘那个宏大的蓝图:“斯坦·李、杰克·科比、史蒂夫·迪特科……那些天才们创造了一个宇宙!

    一个与我们现实世界交织,又充满无限想象的宇宙。

    复仇者联盟、神奇四侠、X战警、蜘蛛侠……这些角色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仅是单个的故事,这是一个世界!”

    然而,他的语气随即低沉下来:“但是,你也知道,90年代,我们遭遇了困境,甚至走到了破产保护的边缘。

    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将一些最受欢迎角色的电影版权出售给不同的电影公司。

    《蜘蛛侠》在索尼手里,《X战警》和《神奇四侠》在福克斯手里……甚至一些不那么核心的角色也散落在外。

    我们只能收取少量的版权授权费,电影巨大的成功,大部分的利润都归属了那些制片厂。”

    这一点,王盛非常清楚。

    这正是2003年漫威处境最尴尬的地方。

    虽然旗下角色开始在大银幕上取得成功,但漫威自身并未能从中获得足以支撑其野心的巨额收益。

    根据公开财报,漫威在2002年虽然因授权费用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也仅为数千万美元级别,与《蜘蛛侠》等电影带来的数亿乃至十亿级别的全球票房收入相比,只是零头。

    阿拉德叹了口气,眼神变得无比认真,他紧紧盯着王盛,抛出了那个石破天惊的问题:“王,既然你对我们的‘边角料’都如此看重,那么,你有没有想过,直接收购整个漫威?”

    尽管有所预感,但亲耳听到这个提议,王盛的眼皮还是微微跳动了一下。

    他端起苏打水,轻轻呷了一口,借此平复内心的波澜。

    他没想到,阿拉德打的竟然是这个主意。

    阿拉德见王盛没有立刻拒绝,仿佛看到了希望,立刻补充道:“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但请相信我,漫威的价值远未被充分发掘!我们拥有的是一个金矿!只是我们现在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强大的平台去自主开发它。

    我们有自己的漫威影业计划,但我们急需资本!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坐下来认真谈谈价格。我相信,一个拥有敏锐眼光和强大执行力的伙伴,比如你,能够带领漫威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王盛放下杯子,目光平静地迎上阿拉德充满期待的眼神。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收购整个漫威?

    在2003年这个时间点,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想法。根据他前世的记忆,漫威娱乐在2009年被迪士尼以42.4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从而开启了称霸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MCU)时代。

    如果现在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入手,其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将是天文数字。

    阿拉德之所以会提出这个想法,正是因为他看到了王盛“非理性”收购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对漫威整体价值的认可,以及王盛目前展现出的强大现金流(《博物馆奇妙夜》、《电锯惊魂》的巨额利润)和好莱坞运作能力。

    他渴望找到一个“白衣骑士”,帮助漫威摆脱困境,实现自主制作电影的梦想。

    然而,王盛迅速冷静下来。诱惑巨大,但现实骨感。

    首先,价格。

    尽管漫威处境不佳,但毕竟是一家拥有大量IP的上市公司(漫威娱乐,股票代码MVL)。

    在《蜘蛛侠》等电影成功的刺激下,其市值虽然远不及后世,但也绝非一个小数目。

    2003年6月,漫威的市值大约在3亿至4亿美元之间波动。

    想要发起收购,溢价是必然的,最终成交价很可能需要达到5亿甚至6亿美元。

    这对于刚刚凭借几部电影赚取利润的王盛和盛影传媒而言,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几乎需要押上全部身家并背负巨额债务。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身份与壁垒。

    这里是好莱坞,是美国文化产业的中心,背后盘根错节的是强大的资本、政治和意识形态壁垒。

    一个中国资本,想要在2003年收购一家拥有如此多美国标志性文化符号、某种程度上承载着“美国精神”的公司?

    王盛几乎可以立刻预见到那将面临何等巨大的阻力。

    美国的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必然会以“国家安全”、“文化安全”为由进行最严格的审查,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来自国会某些议员的反对声音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头条新闻。

    更重要的是,好莱坞的“六大”制片厂(华纳、迪士尼、派拉蒙、索尼/哥伦比亚、环球、二十世纪福克斯)绝不会坐视一个中国公司掌控如此庞大的IP库,从而可能威胁到他们的市场地位和既得利益(尤其是已经持有漫威角色的索尼和福克斯)。

    他们会动用一切商业和政治手段进行阻挠。

    在好莱坞这个美帝强权庇护、由六大巨头垄断的地方,他一个根基尚浅的中国资本,想要蛇吞象般收购漫威,属实不够看,甚至可以说是自寻死路。

    这不仅仅是一场商业并购,更会演变成一场敏感的政治和经济博弈,以他目前的实力和背景,胜算几乎为零。

    想清楚这一切,王盛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他脸上露出一个略带遗憾的笑容,语气沉稳而坚定:“阿拉德先生,感谢你的厚爱与坦诚。

    不得不承认,你所描绘的漫威宇宙的蓝图非常令人心动,漫威所拥有的角色宝库也确实堪称世界级的文化财富。”

    他话锋一转:“但是,很抱歉,就目前而言,盛影传媒并没有收购整个漫威的计划。

    这样的并购超出了我们现阶段的能力和战略聚焦。我们更倾向于通过项目合作,或者针对特定版权进行深度开发的方式,与漫威建立联系。”

    阿拉德眼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了不少,他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

    王盛抬手,温和但不容置疑地阻止了他:“不过,阿拉德先生,我对漫威某些特定角色的兴趣是真诚的,并且,我对漫威影业未来可能进行的自主制作计划也抱有极大的好奇。

    也许,我们可以在更具体的项目上寻找合作的可能?比如,如果我们双方都对某个角色的开发有共同愿景,盛影或许可以考虑以投资方或联合制作方的身份参与进去?”

    王盛抛出了一个替代方案。

    他不能收购整个漫威,但不妨碍他继续以合作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漫威电影项目中,尤其是那些他已经握有版权的角色。

    这既能降低风险,又能确保他在未来漫威崛起的过程中分得一杯羹。

    阿拉德深吸了一口气,显然对王盛的拒绝感到失望,但他也迅速调整了心态。

    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明白强求无用。

    王盛提出的合作路径,虽然不如直接收购来得痛快,但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尤其是面对一个像王盛这样拥有成功经验和资金实力的合作伙伴。

    “我理解你的决定,王。”阿拉德重新露出了职业化的笑容,虽然少了几分热切,“漫威的大门永远向有诚意的合作伙伴敞开。关于项目合作,我们可以保持沟通。也许……等你的《间谍过家家》再次震惊世界之后,我们可以再坐下来聊聊?”

    “当然。”王盛微笑着举起苏打水杯,“期待未来的合作,阿拉德先生。”

    两只杯子轻轻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次会面,没有达成惊天动地的收购协议,但却为未来埋下了一颗种子。

    王盛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漫威的价值和自身的局限,而阿拉德,也记住了一个对漫威“情有独钟”且实力不容小觑的中国导演。

    对于王盛而言,现阶段,继续夯实自己在好莱坞的基础,利用“上帝视角”精准投资和制作电影,积累更多的资本和行业影响力,远比冒险去吞下漫威这个“巨象”要明智得多。

    路,要一步一步走。

    他的好莱坞征途和资本布局,还远未到可以肆意妄为的阶段。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0612/76736.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