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波斯帝国1845 > 第661章 二渡多瑙河(下)

第661章 二渡多瑙河(下)


近卫军士兵阿列克谢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在轰鸣,那是己方炮火在为他们开路。硝烟和尘土的味道呛得他直流眼泪,但他不敢停下脚步,只能紧紧跟着前面那个高大的背影。

    他们近卫师的队形依旧保持着阅兵式的整齐,但这在枪林弹雨中无异于自杀。子弹呼啸着从耳边飞过,不时有人一声不吭地倒下,华丽的熊皮帽滚落在地,瞬间被踩进泥里。

    “为了沙皇!为了俄罗斯!”口号声在他周围响起,起初还整齐洪亮,但随着伤亡增加,渐渐变得稀疏和嘶哑。阿列克谢的心脏像擂鼓一样狂跳,他几乎是无意识地跟着呐喊,仿佛这样能驱散内心的恐惧。他看见一个熟悉的同乡,胸口突然炸开一团血花,直挺挺地倒了下去。阿列克谢想停下,但身后的人流推着他继续向前。

    他们冲上了一段被炮火犁过无数遍的山坡,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和破碎的肢体。突然,前方沉寂已久的奥斯曼阵地猛地喷吐出致命的火舌!机枪哒哒哒的声音成了战场的主旋律,密集的子弹像镰刀一样扫过近卫军的队列。

    “散开!找掩护!”瓦西里军士声嘶力竭地吼道,但在这地狱般的噪音中,他的声音微不可闻。阿列克谢本能地扑向一个弹坑,里面已经躺着一具奥斯曼士兵的尸体。他蜷缩在冰冷的泥水里,听着子弹噗噗地钻进坑沿的泥土,感受着死亡擦肩而过的战栗。他抬起头,看见瓦西里军士挥舞着步枪,试图组织进攻,下一秒,一枚子弹精准地击中了他的额头。军士高大的身躯晃了晃,像截木桩一样栽倒在地。

    阿列克谢大脑一片空白,一股混合着恐惧、愤怒和绝望的情绪淹没了他。他不再思考,只是机械地爬出弹坑,端起步枪,跟着其他幸存的人影,嚎叫着向那片喷射火焰的阵地发起了冲锋。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冲过去的,只记得刺刀捅入人体时那令人牙酸的阻滞感,记得温热的鲜血溅到脸上的黏腻感,记得耳边充斥着各种语言的咒骂和惨叫。

    不过不仅他们不好受,守军也到了忍耐的极限。哈桑蹲在战壕里,紧紧攥着手中的毛瑟步枪,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外面的炮击仿佛永远不会停歇,泥土和碎石像雨点一样落下,砸在他的钢盔上砰砰作响。他所在的连队已经在107高地侧翼的这道防线坚守了四天,人员伤亡过半。

    “稳住!稳住!等他们靠近了再打!”老军士沿着战壕猫腰跑动,用沙哑的声音给这些大多是补充来的新兵打气。哈桑是波斯尼亚人,谢尼查保卫战的故事和牺牲,像烙印一样刻在每个波斯尼亚士兵的心中。他们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服从苏丹,更是为了向塞尔维亚人和他们的帮凶复仇。

    炮击终于延伸了。哈桑小心翼翼地探出头,透过弥漫的硝烟,他看到了令他永生难忘的景象。

    无数头戴高大熊皮帽的俄军士兵,如同从地狱里爬出来的幽灵,排着密集的队形,沉默而坚定地向他们的阵地压过来。那压迫感几乎让人窒息。

    “开火!”

    老军士一声令下,哈桑和身边的战友们猛地探身,扣动了扳机。机枪也开始疯狂地咆哮。冲在最前面的俄军士兵成片倒下,但后面的人毫不犹豫地踏过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

    哈桑看到一个巨大的俄军士兵,脸上沾满血污,挺着刺刀向他冲来。他慌忙举枪格挡,铛的一声,震得他虎口发麻。两人在狭窄泥泞的战壕里展开了殊死搏斗。

    哈桑个子较小,但更加灵活,他躲过对方一次致命的突刺,趁机用枪托狠狠砸在对方的脸颊上。俄军士兵闷哼一声,动作一滞,哈桑抓住机会,猛地将刺刀送进了他的胸膛。看着对方圆睁的、失去神采的蓝色眼睛,哈桑胃里一阵翻江倒海,但他没有时间呕吐,因为又一个敌人嚎叫着扑了过来。战壕里彻底变成了血腥的角斗场,双方士兵用刺刀、工兵铲、拳头甚至牙齿厮杀在一起。

    这场王牌对王牌的惨烈白刃战,从午后一直持续到黄昏。夕阳的余晖穿过硝烟,给这片修罗场染上了一层凄艳的血红色。山脊上,尸体堆积如山,其中不少是戴着华丽熊皮帽的俄军近卫军。

    俄军近卫师的攻势,最终像海浪拍打在坚硬的礁石上一样,粉碎了。他们确实展现了无与伦比的勇气,甚至一度几乎要突破山脊,但在奥斯曼守军的决死抵抗和伊朗生力军及时的反冲击下,他们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残存的近卫军士兵,丢下了大量同伴的尸体和伤员,被迫撤回了107高地北坡。

    奥斯曼和伊朗联军同样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尤其是作为中坚的波斯尼亚团几乎被打光。弹药储备消耗巨大,预备队也已全部投入。他们同样无力发动大规模反击将俄军赶过多瑙河。

    当夜幕终于降临,枪声渐渐稀疏,幸存的士兵们,无论是哪一方,都瘫倒在血泊和泥泞中,连动弹一根手指的力气都没有了。塔季谢夫大将寄予厚望的最后一击,再次以惨痛的失败告终。在付出了超过十万人伤亡的代价后,多瑙河再次陷入了僵局。

    双方都转入了防御,围绕着那些用鲜血换来的、支离破碎的阵地,进行着无休止的炮战、狙击和小规模的突击与反突击。多瑙河,这条梦想中的通途,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奥斯曼军队手中,俄军仅仅在河南岸获得了几个相互孤立、处境艰难、需要持续输血才能维持的桥头堡,远远未能实现其战略目标。

    到了5月初,随着春季降雨的到来,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进一步增加了俄军进攻和补给的难度。圣彼得堡终于不得不面对现实:在多瑙河方向,短期内已无取得决定性突破的可能。塔季谢夫收到了统帅部的命令:停止大规模进攻行动,转入稳固防御,积蓄力量,等待其他战线的消息或国际形势的变化。

    (本章完)


  (https://www.pcczw.com/wx/81134/76555.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