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大唐首席谋士 > 第72章 韩澈邀王瑾萱:一起去看渔盐作坊

第72章 韩澈邀王瑾萱:一起去看渔盐作坊


开元二十五年,秋九月十六,辰时末。

盐场门口的冲突终是没酿成大祸。

韩澈挡在王瑾萱身前,眼神冷厉如刀,周明带着几个相熟的渔民也迅速围了上来,乡邻们更是群情激愤。

严福见状,知道硬拼讨不到好,撂下几句“走着瞧”的狠话,便带着家丁悻悻离去。

韩澈松了口气,转头看向王瑾萱:“王小姐,你没事吧?”

王瑾萱摇摇头,脸上不见丝毫慌乱,反而带着几分歉意:“是我给你添麻烦了。”

“说什么麻烦,”韩澈笑了笑,“你是为了护着盐场,护着乡邻,我该谢你才是。”

他转头吩咐周明:“你带几个人收拾下门口的狼藉,再清点下盐场的东西,别让严家的人暗地里使了坏。另外,派人盯着严府的动向,有任何情况立刻来报。”

“知道了,公子。”周明躬身应下,转身去安排。

韩澈这才转向王瑾萱,语气温和了些:“王小姐,刚才多谢你挺身而出。如今严家的人已经走了,你若是无事,不如随我去盐场里看看?”

他心里打着主意。

王瑾萱是县尉王承嗣的女儿,又关心民生,让她亲眼看看盐场的运作,了解自己改良渔盐的成效,说不定能在王承嗣面前多帮自己说几句好话。

更何况,他也想让这位聪慧的姑娘看看,自己并非只懂些小聪明,而是真的能为津门百姓做事。

王瑾萱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啊!我早就想看看,你这能产出雪白细盐的作坊,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韩澈在前引路,王瑾萱跟在身后,两人沿着盐场的小路缓缓走去。

秋风吹过,带着海边特有的咸湿气息,路边的茅草微微晃动,远处的盐田泛着白茫茫的光,像是铺了一层细雪。

“你这盐场规划得倒是整齐。”王瑾萱打量着四周,忍不住赞叹。

她见过津门其他的盐场,大多杂乱无章,晒盐的滩涂随意划分,工具也扔得乱七八糟。

可韩澈的盐场却截然不同,滩涂被分成一块块整齐的方格,每块方格旁都插着木牌,写着“晾晒区”“提纯区”“储存区”的字样,工具也分门别类地摆放在一旁,井然有序。

韩澈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得意。

这可是他借鉴现代工厂的管理模式规划的,放在唐代,自然显得与众不同。

“乱则低效,齐则有序。”韩澈解释道,“把盐场分成不同的区域,每个人负责一块,各司其职,不仅效率高,也不容易出岔子。”

王瑾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说的是‘分工合作’?我倒是在书上见过类似的说法,却没想到能用到盐场里。”

“书本上的道理,终究要用到实处才有用。”韩澈笑道。

说话间,两人走到了提纯区。

几个渔民正围着几口大缸忙碌,见韩澈来了,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打招呼:“韩公子!”

韩澈点点头,指着大缸对王瑾萱说:“你看,这就是我改良的提纯方法。先把海水引入滩涂晾晒,析出粗盐,再把粗盐放入缸中,用清水溶解,过滤掉杂质,最后再进行晾晒,就能得到雪白的细盐了。”

王瑾萱凑近看了看,大缸里的水清澈见底,底部沉淀着一些黑色的杂质。

她伸手摸了摸旁边已经晒好的细盐,入手细腻,没有丝毫苦涩的味道。

“这方法确实巧妙。”王瑾萱赞叹道,“以前的盐场,只是简单晾晒,盐里满是泥沙,又苦又涩,没想到经你这么一改良,竟能变得如此纯净。”

韩澈心里暗道,这只是基础操作,要是把现代的化工提纯技术拿出来,还不得惊掉你们的下巴。

但他也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吃,技术要一步一步推,太过超前反而会引来麻烦。

“只是些粗浅的改良罢了。”韩澈谦逊道,“关键还是靠这些乡亲们用心干活。”

他转头看向一个正在筛盐的中年渔民,喊道:“鲁大叔,今天的产量怎么样?”

鲁大叔名叫鲁仲山,是津门的老渔民,最早跟着韩澈改良渔盐,对韩澈十分敬重。

他放下手中的筛子,笑道:“托公子的福,今天的产量比昨天又多了两成!这细盐在集市上抢着要,咱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

王瑾萱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一来,津门的百姓就再也不用为盐的事发愁了。”

“这还不够。”韩澈摇摇头,“光有盐还不行,我还想教大家做咸鱼干、腌咸菜,把渔产和盐结合起来,让大家能赚更多的钱,日子能过得更好。”

他心里盘算着,这只是他事业的第一步。

等渔盐和咸鱼干的产业稳定了,他还想利用津门的漕运优势,把这些东西卖到沧州甚至更远的地方,积累资本,为以后辅佐李琰打下基础。

王瑾萱看着韩澈眼中的光芒,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敬佩。她见过许多世家子弟,要么自视甚高,要么耽于享乐,像韩澈这样出身寒门,却一心想着百姓,又有真才实学的人,实在少见。

“你想得真长远。”王瑾萱道,“我爹常说,为政者,当以民生为本。你虽不是官员,却比许多官员更懂这个道理。”

韩澈心里一暖,没想到王承嗣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

他笑道:“我只是想让我娘和妹妹能过上好日子,顺便帮衬下乡邻们。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两人边说边逛,不知不觉走到了盐场的储存区。

这里堆放着许多装满细盐的麻袋,旁边还有几个新做的木箱,上面刻着“防潮”的字样。

“这些木箱是你做的?”王瑾萱指着木箱问道。

“是啊。”韩澈点点头,“盐怕潮,用木箱装着,再垫上干草,就能防潮了。而且木箱结实,运输起来也方便。”

他伸手敲了敲木箱,发出沉闷的响声:“这些木箱都是乡邻们一起做的,我只是出了个主意。”

王瑾萱看着韩澈,眼神里满是赞赏。

她发现,韩澈不仅有想法,还很会团结人。

他没有把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而是把乡邻们都拉了进来,让大家一起受益,这样才能让产业长久地做下去。

就在这时,周明匆匆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焦急:“公子,不好了!刚才去集市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说严家的人在集市上散布谣言,说咱们的细盐里加了东西,吃了会生病!”

韩澈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严鹤这招真够阴毒的!

细盐是乡亲们的命根子,要是谣言传开了,大家的盐卖不出去,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王瑾萱的脸色也变了:“严鹤太过分了!竟然用这种卑劣的手段!”

韩澈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怒火。

他知道,现在生气没用,得想办法化解这场危机。

“周明,你立刻去集市,告诉乡亲们,咱们的细盐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加任何东西,让大家放心。”韩澈吩咐道,“另外,把今天刚晒好的细盐拿一些去集市,让大家免费品尝,用事实说话。”

“是,公子!”周明应了一声,转身就要走。

“等等。”韩澈叫住了他,“再去请苏姑娘过来一趟,让她从医学的角度,跟大家说说咱们的细盐比粗盐好在哪里。”

苏月棠是民间医女,在津门百姓中很有威望。有她帮忙,谣言更容易被戳破。

周明点点头,快步离去。

王瑾萱看着韩澈沉着应对的样子,心里不由得生出几分佩服。

换作别人,遇到这种事怕是早就慌了,可韩澈却能冷静地想出对策。

“你别担心,谣言终究是谣言,成不了气候。”王瑾萱安慰道。

“我知道。”韩澈点点头,“只是严鹤一而再再而三地找事,这次要是不给他点教训,他以后还会来捣乱。”

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严鹤不是想搞垮自己吗?

那他就顺势而为,不仅要化解这场危机,还要借此机会,让自己的细盐名气更大,让严鹤偷鸡不成蚀把米。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飞扬。

韩澈抬头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正朝着盐场的方向赶来,为首的正是严鹤的管家严福。

严福身后跟着几个凶神恶煞的汉子,手里拿着棍棒,脸上带着狞笑。

看来,严鹤是不甘心,又派人来闹事了。

韩澈的眼神冷了下来。

看来,这场仗,是躲不过去了。

王瑾萱也看到了来人,脸色一沉,握紧了拳头:“他们还敢来!”

韩澈挡在王瑾萱身前,低声道:“你退后,这里交给我。”

他心里盘算着,这次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轻易放他们走了。

必须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好惹的。

严福带人来到盐场门口,勒住马缰,居高临下地看着韩澈:“韩澈,你竟敢违抗严老爷的命令,继续卖你的毒盐!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砸了你的盐场!”

韩澈冷笑一声:“严福,你少在这里血口喷人!我的盐好不好,津门的百姓都知道!你散布谣言,恶意中伤,就不怕王县尉治你的罪吗?”

“王县尉?”严福嗤笑一声,“他现在自身难保,还管得了你?今天,没人能救得了你!给我上!”

随着严福一声令下,几个汉子挥舞着棍棒,朝着盐场冲了过来。

韩澈眼神一凛,大喊道:“乡亲们,抄家伙!保卫我们的盐场!”

盐场里的渔民们早就忍无可忍,听到韩澈的喊声,纷纷拿起身边的工具,冲了上去,与严家的人对峙起来。

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而韩澈不知道的是,严鹤这次不仅派了家丁,还暗中勾结了沧州的一伙盗贼,目的就是要彻底毁掉他的盐场,让他在津门无法立足。


  (https://www.pcczw.com/wx/81670/49771341.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