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文学 > 人在大明搞基建,老朱求我别卷了 > 第40章 丞相的“大明宝钞”!给朱棣设局!

第40章 丞相的“大明宝钞”!给朱棣设局!


朱棣的嘴角,慢慢地,勾起一抹冰冷森然的弧度。

父皇的圣旨……

那张代表着帝国最高意志,能决定无数人生死的明黄丝绸,此刻在他指尖,竟显得有些轻飘。

他松开了手。

那道圣旨,连同那句“原地待命”,被他随意地塞回了怀中。

动作干脆,没有半分留恋。

“高翔!”

一声暴喝,不带任何情绪,却蕴含着山崩地裂般的力量。

“臣……臣在!”

站在朱棣身侧的北平府府丞高翔,整个身体猛地一颤,几乎是凭着本能应答。

“开城!”

朱棣的声音,如同惊雷,在高翔的耳膜深处轰然炸响。

高翔的脸“唰”地一下变得惨白,双腿一软,险些直接跪倒在地。

“王爷!不可啊!”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恐惧而变调,尖锐得刺耳。

开城?

圣旨上“闭门思过”的墨迹未干,王爷这是要公然抗旨!这和谋反何异!

朱棣没有理会他的哀嚎,更无视了那所谓的抗旨之罪。他猛地转身,一把揪住了高翔的衣领,将他整个人都提了起来。

一股骇人的气息扑面而来。

高翔对上了一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那里面没有愤怒,没有疯狂,只有一种能将钢铁融化的、绝对的意志。

“本王说,开城!”

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高翔的胸口。

他补充了一句。

“但,不是开西门!”

朱棣松开手,高翔瘫软在地,剧烈地喘息着,却再也不敢说一个“不”字。

这位燕王,已经做出了决定。

一个足以将整个北平,甚至他自己都拖入万丈深渊的决定!

朱棣不再看他,他已经启动了脑海中那个名为“方舟”的疯狂计划。他的声音变得冰冷而清晰,一道道命令从他口中急速吐出,精准地射向每一个人。

“第一!”

他看向身后的亲卫。

“立刻动用本王的所有储备,拿出……本王早就备下的【神药】和【应急帐篷】!”

他口中说着早就备下,意识却在瞬间沉入系统。

那数千点刚刚积攒的积分,在他一个念头下,化作一道数据流,瞬间清空!

【兑换:初级抗生素(青霉素)*100000人份!】

【兑换:军用级应急帐篷*20000顶!】

一道只有朱棣自己能看见的微光,在他脑海中一闪而逝。

“第二!”

他的目光,重新锁定在刚刚爬起来,依旧魂不附体的高翔身上。

“以‘身份牌’制度为蓝本,立刻在城外十里处,设立巨型‘检疫隔离区’!”

“所有流民,不经验证,不得靠近北平城墙五里之内!

想要活命,必须先‘以工代赈’!让他们自己在隔离区外围修建围栏,换取第一份食物!同时,进行严格的检疫与身份登记!”

“第三!”

他的视线,越过众人,投向两名虎背熊腰的悍将。

张玉!朱能!

“从流民中,甄别、挑选所有青壮!无论男女!直接编入‘北平建设兵团’!本王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用最快的速度,把‘神仙居’给我盖满整个城南新区!”

那不是请求,是命令。

是用饥饿与生存的欲望,去锻造一支前所未有的建设大军!

最后,朱棣的目光落在了全场唯一一个身穿朝服,气度沉稳的老者身上。

大明军神,魏国公,徐达。

他的岳父。

朱棣收敛起全身的锋芒,对着徐达,深深地,弯腰作揖。

“岳父大人……”

徐达眉头紧锁,他本该立刻动身,返回应天府,将北平之事原原本本奏报给朱元璋。可此刻,他从自己这个女婿的身上,嗅到了一股让他都感到心惊的决绝。

“岳父,流民之中,鱼龙混杂,恐有北元奸细,甚至探子混入其中,煽动暴乱。北平防务千头万绪,小婿一人实在难以支撑。”

朱棣的声音诚恳,姿态谦卑。

“北平数十万军民的安危,离不开您这尊军神坐镇!”

徐达的眼皮微微一跳。

他听懂了朱棣的言外之意。

这是……强行将他也绑上这辆疯狂的战车!

……

应天府。

紫禁城,奉天殿。

与北地的酷寒不同,南国的京师正被一股压抑的暑气笼罩。

丞相胡惟庸,刚刚从焦头烂额的朝会中走出。他的手中,捏着一份来自雍、冀两地的加急奏报。

奏报上的每一个字,都描述着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人间惨剧。

可胡惟庸的脸上,非但没有丝毫忧国忧民的沉重,反而在一丝无人察觉的阴影下,嘴角缓缓勾起。

他坐在返回府邸的轿子中,闭着眼,指节轻轻敲击着扶手。

朱棣。

数十万流民。

被围困的北平。

这些词语在他的脑海中盘旋、碰撞,最终,组合成了一个让他血液都开始微微发烫的词。

天赐良机!

一个能将那个屡次与他作对,甚至毁掉他精心布局的皇子,彻底打入尘埃,永世不得翻身的机会!

他猛地睁开眼,眼底深处,满是毒蛇般的算计。

回到相府,他甚至来不及换下朝服,便立刻提笔,写下了一封奏折。

第二天。

朱元璋正为大旱之事烦躁不堪,彻夜未眠。胡惟庸的奏折,被第一时间呈了上来。

朱元璋打开一看,眉头顿时拧得更紧。

又是弹劾朱棣?

可当他看下去时,神情却出现了微妙的变化。

胡惟庸在奏折中,一改往日咄咄逼人的弹劾嘴脸,字里行间,满是“忠臣”的“顾虑”与“大局观”。

他声称,燕王朱棣正被数十万流民围困于北平,城池危在旦夕!此刻,个人的功过荣辱皆是小事,保全北平,安抚流民,才是动摇国本的头等大事!

朝廷,必须立刻“支援”燕王!

他甚至“主动”提议,请陛下“顾全大局”,暂且放下对燕王的偏见,“倾尽国库”以支持燕王救灾!

胡惟庸请求朝廷,立刻拨款“白银五十万两”,火速运往北平,用以安抚流民,稳定大局!

朱元璋看着奏折,眼神变幻不定。

胡惟庸……竟在此刻,表现出如此“不计前嫌”、“以国事为重”的胸襟?

连日来的焦躁与疲惫,让他的判断力出现了一丝松动。

“准奏!”

朱元璋最终拍板。

然而,所有人都没看到,当胡惟庸走出大殿时,他脸上那“为国分忧”的沉重表情,瞬间化为了阴冷至极的笑容。

当夜。

户部的银库被打开。

一箱箱贴着封条的沉重木箱,本该被装车运走。

但在胡惟庸的亲信,户部侍郎的暗中操纵下,一场偷天换日的把戏,在夜幕的掩护下悄然上演。

五十万两,足以堆成一座小山的雪花白银,被悄无声息地留在了库房深处。

取而代之的,是一箱箱几乎没什么分量的……

大明宝钞!

那些在朱元璋的强制意志下推行,却因为朝廷的滥发与毫无信用担保,早在民间沦为废纸的宝钞!

一箱箱的“废纸”,被郑重其事地盖上官印,贴上封条,浩浩荡荡地装船,沿着运河,一路北上,运往那座被饥饿与死亡包围的城市。

相府书房。

胡惟庸凭窗而立,看着远处运河上那支“承载着皇恩浩荡”的船队,缓缓消失在天际线。

他的眼中,翻涌着残忍而快意的光芒。

“朱棣啊朱棣……”

他低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一种病态的兴奋。

“你不是能耐吗?你不是有神鬼莫测的手段吗?你不是有‘神粮’吗?”

“本相,就用这五十万两‘合法’的废纸,废掉你的权利!”

此刻的胡惟庸不止是为了对付徐达,不止是为了北平的权利,而更多是为了那种神奇的神粮和传闻中的新式炼钢法。

这才是巩固权利的最重要物品!


  (https://www.pcczw.com/wx/81860/49763374.html)


1秒记住瓢虫文学:www.pcczw.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pcczw.com